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在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常规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脉自旋标记(ASL)成像进行对照分析。方法:34例低级别胶质瘤和31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在术前行3.0T MR IVIM-DWI和ASL扫描。数据经后处理获得肿瘤的慢扩散系数D、快扩散系数D*、快扩散容积分数f、ADC和CBF值。比较各项参数值在高级别和低级别胶质瘤间的差异,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对肿瘤的D、D*和f值与ADC和CBF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高级别胶质瘤的D、f和ADC值均显著低于低级别组,CBF和D*值显著高于低级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值取0.688×10-3mm2/s、D*值取2.77×10-3mm2/s时,可作为高、低级别胶质瘤分级的参考阈值;D*值的诊断效能最好(AUC=0.88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5%和73.5%。CBF、ADC、D、f及f×D*值的AUC分别为0.844、0.796、0.796、0.745及0.587。肿瘤的ADC值与D、f值均呈正相关,与D*值呈负相关(P<0.05);而CBF值与D*值呈正相关,与D值呈负相关(P<0.05),与f值无显著相关性。结论:IVIM-DWI对于胶质瘤术前分级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与DWI及ASL成像相比各有优势,三种检查可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多b值双指数模型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对于乳腺非肿块强化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2015年12月-2016年6月本院乳腺MRI检查拟诊为非肿块强化(NME)的患者,术前均行MRI常规序列成像及IVIM序列扫描,追踪所有手术患者的病理结果,最终入组经病理确诊的乳腺良性NME病变 20例(20个病灶)和恶性NME病变27例(30个病灶)。分别测量良恶性病灶组单指数模型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IVIM相关参数(灌注分数f、假性扩散系数D*和纯扩散系数D),并进行比较;绘制两组ADC 值及IVIM相关参数值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两种不同指数模型诊断乳腺非肿块强化的最佳参数、诊断阈值和诊断价值。结果:恶性病灶的ADC值和D值[(1.06±0.27)×10-3mm2/s、(0.85±0.24)10-3mm2/s]均小于良性病灶[(1.32±0.23)×10-3mm2/s、(1.31±0.32)×10-3mm2/s],f值[20.10%(13.38%,40.88%)]大于良性病灶[10.45%(6.28%,22.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10),两组间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8)。ROC曲线分析得到D值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908,而ADC和f值的AUC分别为0.794和0.717。当ADC取最佳诊断阈值1.15×10-3mm2/s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9%和76.5%。当D取最佳诊断阈值1.03×10-3mm2/s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0%和73.3%。当f取最佳诊断阈值13.60%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7%和70.0%。结论:多b值双指数模型IVIM DWI参数中D、f值有助于乳腺非肿块强化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其中D值诊断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在MRI体素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上的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未经放化疗的40例宫颈癌患者行9个b值(0~1000s/mm2)IVIM-DWI扫描。测量并计算宫颈癌组织和自体子宫肌层的单指数成像ADC值,IVIM-DWI定量参数值,包括纯扩散系数(D)、伪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按子宫颈癌组织学及临床分期进行分组,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各组子宫颈癌和正常子宫肌层的上述参数。结果:宫颈癌组ADC、f、D、D*值分别为(0.76±0.13)×10-3mm2/s、(10.78±4.42)%、(0.88±0.35)×10-3mm2/s、〖JP3〗(16.31±15.39)×10-3mm2/s,〖JP〗均低于正常子宫肌层组(P<0.05)。宫颈低分化鳞癌组ADC、f、D、D*值分别为(0.74±0.14)×10-3mm2/s、(10.85±6.02)%、(0.93±0.39)×10-3mm2/s、(22.12±20.69)×10-3mm2/s;宫颈中分化鳞癌组ADC、f、D、D*值分别为(0.78±0.11)×10-3mm2/s、(12.37±5.01)%、(0.86±0.25)×10-3mm2/s、(13.71±9.12)×10-3mm2/s;宫颈腺癌组ADC、f、D、D*值分别为(0.76±0.16)×10-3mm2/s、(7.68±3.76)%、(0.80±0.41)×10-3mm2/s、(8.82±3.88)×10-3mm2/s;各组数值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宫颈癌组ADC、f、D、D*值分别为(0.76±0.13)×10-3mm2/s、(7.82±4.73)%、(0.87±0.25)×10-3mm2/s、(17.39±20.88)×10-3mm2/s;晚期宫颈癌组ADC、f、D、D*值分别为(0.75±0.14)×10-3mm2/s、(12.21±5.22)%、(0.87±0.39)×10-3mm2/s、(15.78±12.39)×10-3mm2/s。早期宫颈癌组f值明显低于晚期宫颈癌组(P=0.014),有统计学意义;ADC、D、D*值在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VIN-DWI定量参数分析中,宫颈癌组ADC、f、D、D*值与正常子宫肌层具有不同,宫颈低分化鳞癌组、宫颈中分化鳞癌组及宫颈腺癌无差别。早期宫颈癌f值明显低于晚期宫颈癌组。研究结果显示IVIM参数能定量反映宫颈癌组织特性,在宫颈癌MR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3.0T 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定量参数在宫颈癌诊断及临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2例宫颈癌患者和16例宫颈正常者的影像资料。所有受检者均采用常规序列和IVIM-DWI序列(8个b值,0~1000s/mm2)进行MRI扫描。使用MITK-Diffusion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获得病灶的纯扩散系数(D)、伪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宫颈癌组与正常对照组、早期宫颈癌组(FIGO分期Ⅰ~Ⅱa)与晚期宫颈癌组(FIGO分期Ⅱb~Ⅳ)之间各参数值的差异,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参数对宫颈癌的诊断效能。结果:宫颈癌组中D、D*和f值分别为(0.81±0.12)×10-3mm2/s、(12.76±2.92)×10-3mm2/s和(10.29±2.87)%,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17±0.15)×10-3mm2/s、(14.04±2.89)×10-3mm2/s和(21.93±5.90)%;宫颈癌组的D和f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D*值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量参数D、D*和f在早期与晚期宫颈癌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值对宫颈癌的诊断效能最佳,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981,以13.63%作为诊断阈值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75%和100%。结论:IVIM-DWI定量参数中D和f有助于宫颈癌与正常宫颈组织的鉴别,以f值的诊断效能最佳。但IVIM-DWI定量参数对早期与晚期宫颈癌的鉴别诊断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5.
杨陈  郭达  刘艳  敬宗林 《放射学实践》2018,(10):1057-1062
【摘要】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S)活动性骶髂关节炎中的价值。方法:根据ESR、CRP、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9例AS患者分为活动期组(21例)和稳定期组(28例)。对照组为28名健康志愿者。分析对比3组间MRI图像、IVIM-DWI相关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间纯水分子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的伪扩散系数(D*)以及灌注分数(f)。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稳定组及活动组间的年龄、BASDAI评分、ESR及CRP。绘制ROC曲线,比较各参数值的曲线下面积以评定其诊断效能。结果:稳定组及活动组间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BASDAI评分、ESR及CRP高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D*值高于稳定组、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与对照组间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f值高于稳定组、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与对照组间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3个参数在各组间的ROC曲线下面积,其中D值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其敏感度及特异度最高。活动组与稳定组间D值的临界值为0.42×10-3mm2/s(AUC 0.870、敏感度83.8%、特异度74.8%),活动组与对照组间D值临界值为0.38×10-3mm2/s(AUC 0.923、敏感度89.2%、特异度85.3%)。结论:IVIM-DWI对AS骶髂关节炎活动性的诊断具有可行性,其中D值是最具有价值的参数。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在直肠腺瘤与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行IVIM扫描的直肠肿瘤患者51例,其中直肠腺瘤21例,直肠腺癌30例。后处理采用AW4.5工作站,测量病灶的真性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及灌注分数(f)值。直肠腺瘤组与直肠腺癌组间参数D、D*及f值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或t'')检验。绘制有显著差异参数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直肠腺癌组D、f值低于直肠腺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组值略与腺瘤组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f值相应的 AUC分别为0.885、0.746。D、f值分别以0.807×10-3mm2/s、0.297为诊断界值,相应的敏感度分别为86.67%、83.33%,特异度分别为80.95%、66.67%。结论:IVIM成像参数D、f值在一定程度上能鉴别直肠腺瘤与腺癌,且D值诊断效能优于f值。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癌的MR扩散成像初步研究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目的初步评价MR扩散成像(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可行性。方法28例前列腺癌患者及20例前列腺正常的对照组受试者行MR DWI检查,使用回波平面扩散张量成像序列,b值为1000s/mm2。测量正常前列腺外周带及前列腺癌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同时测量每位受检者膀胱区域的ADC值。结果48例中44例(91.7%)获得前列腺外周带和膀胱的ADC值。24例前列腺癌灶的ADC值为(0.35±0.06)×10-3mm2/s,20例正常前列腺外周带的ADC值为(1·35±0.30)×10-3mm2/s,前列腺癌灶较正常前列腺外周带ADC值低(t=11.99,P=0.00)。前列腺癌患者膀胱的ADC值为(1.27±0.21)×10-3mm2/s,对照组膀胱ADC值为(1.29±0.30)×10-3mm2/s,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P=0.48)。结论MR DWI可用于前列腺的检查。前列腺癌灶与正常前列腺外周带ADC值的差别有可能用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分段读出扩散加权成像(RESOLVE)序列ADC值鉴别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超声引导下直肠穿刺活检病理证实、行前列腺MRI检查(T1WI、T2WI及RESOLVE序列),且MRI检查前未进行过穿刺活检、内分泌治疗或放射治疗的72例患者纳入研究.将患者分为2组:前列腺癌组23例(43个病灶)和前列腺增生组49例(64个病灶).患者均行前列腺MR检查.由2名医师先采用双盲法独立对图像进行评估,并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值和Bland-Altman图,分析2名观察者测量ADC值的一致性.计算2名医师测量RESOLVE序列ADC值的平均值,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前列腺癌组和前列腺增生组ADC值的差异.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ADC值诊断前列腺癌的ROC曲线,判断最佳诊断界值点,计算ADC值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2名观察者测量ADC值的一致性好(ICC=0.976,P<0.01).前列腺癌组的ADC值为(0.74±0.12)×10-3s/mm2(95%可信区间为0.70×10-3~0.78×10-3s/mm2),前列腺增生组的ADC值为(1.21±0.12)×10-3s/mm2(95%可信区间为1.18×10-3~1.24×10-3s/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23,P<0.01).ADC值诊断前列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96,最佳诊断界值为0.946×10-3s/mm2,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95.3%(41/43),特异度为98.4%(63/64),准确度为97.2%(104/107).结论 RESOLVE序列ADC值鉴别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评价定量IVIM参数对肾乏脂性错构瘤与乳头状肾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乏脂性错构瘤(n=21)与肾乳头状细胞癌(n=26)患者术前采用3.0T MR进行多b值DWI(b值为0~1700s/mm2)扫描。基于双指数模型计算相应的IVIM参数:纯扩散系数(D),假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分析两组肿瘤的IVIM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IVIM参数对两组肿瘤的鉴别价值。结果:乳头状肾细胞癌f值明显低于肾乏脂性错构瘤(0.227±0.077 vs 0.417±0.117,P<0.001);D值明显高于肾乏脂性错构瘤[(0.745±0.197)×10-3mm2/s vs (0.610±0.117)×10-3mm2/s,P<0.05],D*在两种肿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5)。IVIM参数值鉴别两者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阈值分别为f:0.918、91.3%、85.2%和0.312,D:0.684、51.9%、95.7%和0.789×10-3mm2/s。结论:肾乏脂性错构瘤与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定量IVIM扩散与灌注参数值具有一定差异。灌注分数 f可用于术前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与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前列腺病病变患者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比较DWI与ADC值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在b=50s/mm2、b=800s/mm2,前列腺癌组患者的DWI的信号强度值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b=800s/mm2,前列腺癌组患者的ADC值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当b取800s/mm2时,以前列腺癌组和前列腺增生组患者的平均ADC值的95%可信区间,将ADC值的诊断阈值放在≤0.87×10-3mm2/s,其诊断敏感性为89.47%,特异性为85.71%,准确性为87.04%;而DWI(b=50s/mm2)的其诊断敏感性为63.16%,特异性为71.43%,准确性为68.52%,DWI(b=800s/mm2)的其诊断敏感性为73.68%,特异性为74.29%,准确性为74.07%。经统计学分析发现ADC值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明显高于DWI,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b=800s/mm~2时,DWI和ADC图对前列腺癌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ADC对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可提供定量诊断信息,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高于DWI;当b=50s/mm2时,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性较差,所以ADC值是鉴别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一个很有价值的参数。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在泪腺淋巴瘤和淋巴细胞浸润型炎性假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DWI呈稍高信号的泪腺肿块初诊患者,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分为淋巴瘤组(16例)和淋巴细胞浸润型炎性假瘤组(20例)。b值取 800s/mm2,逐层勾画肿瘤边界,以获得整体兴趣区(ROI),获得DWI稍高信号区平均ADC值(ADCm)、肿块对侧颞叶脑白质ADC值ADCw),计算二者比值(ADC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肿块ADCm值及ADCR的诊断价值。结果:泪腺淋巴瘤ADCm值及ADCR分别为(0.783±0.215)×10-3mm2/s、0.914±0.231;泪腺淋巴细胞浸润型炎性假瘤ADCm值及ADCR分别为(1.218±0.514)×10-3mm2/s、1.441±0.642;泪腺淋巴瘤ADCm值及ADCR低于淋巴细胞浸润型炎性假瘤(P<0.05)。以ADCm=0.828×10-3mm2/s为阈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964±0.027、敏感度93.8%、特异度90.0%、符合率91.7%;以ADCR=1.167为阈值, AUC为0.933±0.040、敏感度87.5%、特异度80.0%、符合率88.9%。结论:磁共振DWI及ADC值在泪腺淋巴瘤和淋巴细胞浸润型炎性假瘤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预测肝癌介入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搜集在治疗前及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4~6周内分别行IVIM-DWI检查的90例肝癌患者。IVIM序列设置12个b值(b=0、10、20、50、100、150、200、400、600、800、1000和1200s/mm2)。分析IVIM双指数模型D*值、D值、f值,与单指数模型ADC值进行比较,并进行疗效评价。根据mRECIST标准,将患者分为治疗稳定组和进展组。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和确定有预测价值的IVIM参数及阈值。结果:90例患者中稳定组48例,进展组42例。介入治疗后,IVIM参数中ADC值、D值均升高,D*值、f值降低。治疗前稳定组ADC值、D值略高于进展组,稳定组D*值、f值略低于进展组,其中仅治疗前ADC值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治疗后稳定组ADC值、D值、f值均高于进展组,稳定组D*值略低于进展组,其中治疗后ADC值、D值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疗后ADC=0.015;P疗后D=0.048)。治疗前D*值、治疗前f值、治疗后D*值及治疗前D值4个指标在TACE短期疗效预测时为独立影响因素,其曲线下面积(AUC)依次降低,分别为0.694、0.502、0.499、0.398;其P值依次为0.002、0.968、0.987、0.097。其中以治疗前D*值预测疗效最佳,当D*值>12.319×10-3mm2/s时预测为疗效差,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2%和64.6%,准确度为70%。结论:IVIM-DWI有助于预测肝癌介入治疗疗效,尤以治疗前D*值预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 DKI)在鉴别前列腺癌与非癌组织(包括良性前列腺增生和正常组织)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61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前列腺癌患者37例(均行前列腺根治切除术)和前列腺增生患者24例(均行经直肠12针穿刺活检)。所有患者均行3.0T常规MRI及10个b值(0、50、100、250、500、750、1000、1500、2000、2500s/mm2)的单次激发EPI扫描,通过DKI模型计算平均扩散系数(MD)和平均峰度(MK)参数图,分别测量前列腺癌组织、中央叶及移行带非癌组织、外周带非癌组织的MD、MK值,比较各组织间的差异,并进行ROC曲线分析,计算MD、MK值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前列腺癌患者的癌组织、中央叶和移行带非癌组织、外周带非癌组织三者之间的MD值、MK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MD值、MK值在鉴别诊断前列腺癌与非癌组织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当MD、MK界值分别为1.617×10-3mm2/s、0.736×10-3mm2/s时,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8%、91.6%和95.8%、99.1%,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3和0.983。结论:DKI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前列腺癌与非癌组织结构的差异,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比较磁共振单、双指数模型DWI定量参数对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肺结节患者(男15例,女17例;良性11例,恶性21例;直径1.5~2.9cm)行3.0T磁共振单指数(b=0、300和800s/mm2)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双指数(10个b值,b=0~1000s/mm2)DWI扫描。两位测量者分别在DWI(b=800s/mm2)、ADC图及IVIM图像上测量病灶/脊髓信号比值(LSR800)、ADCmean、ADCmin、D、D*和f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测量者间的一致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比较各参数值在良恶性肺结节间的差异。使用ROC曲线分析获得鉴别肺结节良恶性的最佳参数和最佳阈值。结果:IVIM灌注参数中D*的测量者间可重复性相对较差(ICC=0.710)。恶性肺结节的ADCmean明显低于良性肺结节[(1.25±0.21)×10-3 vs (1.51±0.33)×10-3mm2/s;t=2.749,P=0.010],其余参数值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0.491)。以ADCmean=1.44×10-3mm2/s为阈值,诊断恶性肺结节的敏感度为81.0%、特异度为72.7%,ROC曲线下面积为0.788。结论:建议采用单层ROI法测得的ADC均值进行肺结节的诊断,尚需改进IVIM扫描及后处理策略来提高其对肺部小病灶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采用IVIM-DWI评价注射碘对比剂前后静脉水化对碘对比剂所致肾脏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36只健康雄性家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9只)。A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B组:碘对比剂注射前3h水化;C组:碘对比剂注射后3h水化;D组:注射等量碘对比剂。碘对比剂注射剂量为1g I/kg,在注射后3h、24h、72h对家兔进行肾脏IVIM-DWI检查。同时在对应时间点每组分别随机处死3只家兔,取右肾制作病理标本。结果:与A组相比,B、C、D三组在注射对比剂3h肾脏皮、髓质D值、D*值、f值均下降,B组皮质D值(5.91±0.66)×10-4mm2/s和髓质D值(5.35±0.82)×10-4mm2/s与对应C组皮质D值(4.90±0.93)×10-4mm2/s和髓质D值(4.29±0.73)×10-4mm2/s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24h肾脏皮质D值、D*值、f值降至最低,B组皮质D值(5.62±0.65)×10-4mm2/s、D*值(7.86±0.48)×10-3mm2/s、f值(40.20±4.47)%与C组皮质D值(4.55±0.68)×10-4mm2/s、D*值(6.82±0.40)×10-3mm2/s、f值(30.30±4.34)%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72h肾脏皮质D值、D*值、f值呈现回升趋势,髓质D值、D*值、f值下降至最低,B组髓质D值(5.09±0.21)×10-4mm2/s、D*值(7.37±0.77)×10-3mm2/s、f值(34.10±5.14)%与C组髓质D值(4.01±0.58)×10-4mm2/s、D*值(6.27±0.47)×10-3mm2/s、f值(25.70±3.35)%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切片,可见不同程度的肾小球和肾小管细胞混浊、肿胀、变性,集合管管型,间质充血,以D组病理损伤最重,B组病理损伤最轻。同时免疫组化水通道蛋白1(APQ1),D组表达增加最多,B组表达增加最少。结论:IVIM-DWI可有效评估注射碘对比剂前后静脉水化对碘对比剂所致的家兔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在注射碘对比剂前静脉水化、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比值法鉴别诊断前列腺移行区的前列腺疾病,并对前列腺癌(PCa)进行风险评估。方法 纳入97例前列腺疾病病人,包括经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为发生于移行区的PCa病人35例[平均年龄(65.4±9.3)岁]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病人62例[平均年龄(61.2±10.8)岁],并进行肿瘤组织Gleason评分。根据Gleason评分确定PCa是否具有临床意义,并进行高低风险划分。所有病人均行IVIM-DWI检查,测量前列腺移行区表观扩散系数(ADC)和纯扩散系数(D)值,计算病灶区与对侧非病灶区相应2个参数的比值(ADCratio和Dratio)。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间ADCratio和Dratio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ADCratio和Dratio的诊断效能。结果 PCa组病灶区的ADC值和D值均低于对侧非病灶区(P<0.05),而BPH组病灶区ADC值、D值与对侧非病灶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Ca组的ADCratio和Dratio值均小于BPH组(均P<0.05)。PCa高风险组的ADCratio和Dratio均低于低风险组(均P<0.05)。ADCratio为0.782时鉴别移行区PCa和BPH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更高(0.925),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1.2%、89.0%、90.1%; ADCratio为0.707时鉴别有无临床意义PCa的AUC更高(0.846),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0.2%、91.1%、87.4%。结论 通过IVIM-DWI比值法计算得出的ADCratio和Dratio对移行区PCa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Gleason分级,但尚不能在临床治疗中代替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MR DT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期间,临床怀疑为前列腺癌且行MR常规检查及DTI扫描的44例患者的资料.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1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28例.采用t检验比较前列腺癌、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间各向异性分数(FA)值及ADC值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FA值及ADC值对前列腺癌诊断效能,并初步确定前列腺癌FA值及ADC值诊断阈值.结果 前列腺癌区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FA值分别为0.308±0.084和0.203±0.029,ADC值分别为(0.883±0.192)×10-3和( 1.408±0.130)×10-3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4.833和10.779,P值均<0.01).ROC曲线上,ADC曲线下面积为0.996(95%可信区间为0.984~1.007),FA值曲线下面积为0.904(95%可信区间为0.812~0.996),FA值联合ADC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996(95%可信区间为0.984~1.007).ADC值阈值为0.725×10-3mm2/s,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96.0%;FA值阈值为0.311,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68.7%.结论 DTI成像能为前列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有助于提高对前列腺癌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力DWI-RESOLVE序列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40例直肠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病灶是否突破固有肌层分为未突破组(A组)和突破组(B组),A组包括T1期和T2期,共17例,B组包括T3期和T4期,共23例。全部患者均行RESOLVE序列扫描(b值=0、1000s/mm2)。两位医师独立分析图像并测量感兴趣区的ADC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两位医师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根据病理结果描绘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最佳诊断阈值、敏感度和特异度。 结果:A组的平均ADC值为(1.230±0.160)×10-3mm2/s(医师1)和(1.200±0.166)×10-3mm2/s(医师2),高于B组的平均ADC值[(0.973±0.216)×10-3mm2/s(医师1)和(0.948±0.181)×10-3mm2/s (医师2)],两组间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师1:t=4.129,P<0.001;医师2:t=4.503,P<0.001)。两位医师ADC值测量结果的ICC为0.947。医师1的曲线下面积为0.820(95% CI:0.666~0.923),敏感度为60.87%,特异度为94.12%,诊断阈值为0.98×10-3mm2/s;医师2的曲线下面积为0.855(95% CI:0.708~0.946),敏感度为78.26%,特异度为76.47%,诊断阈值为1.07×10-3mm2/s。结论:高分辨力DWI-RESOLVE序列对于术前判断直肠癌是否突破固有肌层(T2期和T3期的鉴别)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模型评价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CAKUT)患儿分肾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和肾脏DWI检查的CAKUT患儿(74个肾脏)的资料。根据肾动态显像测定的分肾肾小球滤过率(GFR)将所有肾脏分为肾功能正常组(1组,34个肾脏)、轻度受损组(2组,25个肾脏)和中重度受损组(3组,15个肾脏)三组。DWI图像利用IVIM模型进行拟合,获得每个肾脏皮质的纯扩散系数D、假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组间肾脏皮质D、D*和f值的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再使用Bonferroni法进行组间两两比较。D、D*和f值与分肾GFR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相关性分析。结果:1组的D、D*和f值分别为(1.64±0.82)×10-3mm2/s、(2.38±0.96)×10-3mm2/s和(33.71±7.11)%,2组的D、D*和f值分别为(1.23±0.53)×10-3mm2/s、(1.66±1.43)×10-3mm2/s和(30.48±8.26)%,3组的D、D*和f值分别为(1.23±0.3)×10-3mm2/s、(0.75±0.36)×10-3mm2/s和(17.1±5.4)%。三组间的D、D*和f值均随着分肾GFR的下降而降低,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onferroni法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在1组与2组、1组与3组、2组与3组两两比较中,D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64,0.137,P>0.999);D*值在3组间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6,P<0.001,P=0.034);f值在1组与3组、2组与3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分肾GFR与D值(r=0.350,P=0.002)、D*值(r=0.687,P<0.001)及f值(r=0.706,P<0.001)之间均存在正相关。结论:IVIM-DWI可评估CAKUT患儿的分肾功能,D*和f在早期准确评价CAKUT患儿分肾功能中具有一定的潜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定量参数测量在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学证实的5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前列腺癌(PCa)24例,前列腺增生(BPH)26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和IVIM-DWI检查,IVIM-DWI采用10个b值(10、20、30、50、80、100、200、400、1000和1500s/mm2),对不同b值的DWI数据进行后处理,使用双指数模型拟合算法获得病变组织的纯水分子扩散系数D值和灌注分数f值,比较二者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组间的差异,及其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前列腺癌组的D值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的f值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的D值和f值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IM-DWI定量分析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较高价值,前列腺癌的D值和f值与Gleason评分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