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
两种不同酯化方法分析荞麦中脂肪酸成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荞麦油进行了提取,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甲酯化处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了分析,对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酯化方法分别鉴定出8种脂肪酸,占荞麦油总量的98.64%和99.97%;方法1鉴定出的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占脂肪酸总量的15.92%,亚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30.37%,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35.32%;方法2鉴定出的棕榈酸占脂肪酸总量的35.66%,亚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11.75%,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33.26%。  相似文献   

2.
火麻仁油中脂肪酸的GC-MS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周永红 《中国油脂》2004,29(1):72-73
为了开发火麻仁资源,用石油醚提取火麻仁油,经皂化、甲酯化处理,GC-MS联用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和鉴定.共分离出19种脂肪酸,鉴定了其中的18种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99.90%.火麻仁油中脂肪酸主要以棕榈酸(8.43%)、γ-亚麻酸(1.28%)、亚油酸(58.66%)、亚麻酸(14.01%)、油酸(10.14%)、异油酸(1.21%)、硬脂酸(3.77%)、花生酸(1.0%)为主.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6.04%,说明火麻仁油是一种具有营养保健价值和药疗功效的功能性油脂.  相似文献   

3.
梁攀  李书倩  张博  刘长江  辛广 《食品科学》2011,32(2):237-239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辽南地区的野生软枣猕猴桃全果及其籽中脂肪酸。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GC-MS)方法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在野生软枣猕猴桃全果中分离鉴定出7 种脂肪酸,分别是棕榈酸(6.66%)、亚油酸(10.57%)、亚麻酸(77.78%)、硬脂酸(3.09%)、10,13- 十八碳二烯酸(0.2%)、11- 二十碳烯酸 (0.8%)、花生酸(0.14%);在野生软枣猕猴桃籽中分离鉴定出4 种脂肪酸,分别是棕榈酸(3.24%)、亚油酸(5.40%)、亚麻酸(42.49%)、硬脂酸(2.39%)。其中亚麻酸的含量最高,分别占77.78% 和42.49%。  相似文献   

4.
牡丹籽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牡丹种籽经石油醚-乙酸乙酯(7:1)索氏提取,三氟化硼甲醇甲酯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牡丹籽油组分进行分析;共鉴定37种成分,主要为亚麻酸、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总量83.42%,饱和脂肪酸占14.662%。  相似文献   

5.
翅果油树种子油的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翅果油树种子油,其出油率为32.50%。翅果油树种子油经甲酯化处理后用GC-MS分析和鉴定其组成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翅果油树种子油中分离鉴定出11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占8.70%,主要是棕榈酸和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占91.30%,主要是油酸和亚油酸;并检测出支链脂肪酸和奇数碳脂肪酸12-甲基-肉豆蔻酸和十七烷酸,表明翅果油树种子油是一种值得开发的保健油脂。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CO2萃取山胡萝卜籽油的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提取山胡萝卜籽油,经甲酯化处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和鉴定,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质量分数.共分离鉴定了9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有5种,占脂肪酸总量的18.73%,其中以棕榈酸(11.98%)、硬脂酸(4.10%)为主;不饱和脂肪酸有4种,占脂肪酸总量的80.70%,其中以亚油酸(47.99%)、油酸(17.52%)和亚麻酸(13.23%)为主.山胡萝卜籽油可作为一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性食用油脂,该试验结果为山胡萝卜籽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酸枣仁油理化特性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酸枣仁油用正己烷提取、经甲酯化法处理,GC-MS联用对其脂肪酸组成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经DB-1柱分离出23个峰,鉴定了其中20种化合物,占脂肪酸总含量的98.10%.其中饱和脂肪酸占31.55%,主要是棕榈酸及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占66.56%,主要是油酸及亚油酸.  相似文献   

8.
对啤酒花中的脂肪酸类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测定。采用索氏提取法对啤酒花样品中脂肪酸进行提取,运用气质联用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提取物甲酯化的化学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啤酒花中主要含有棕榈酸甲酯、亚麻酸甲酯、亚油酸甲酯、油酸甲酯、硬脂酸甲酯等22种脂肪酸;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种脂肪酸相对含量,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与亚油酸含量超过70%。  相似文献   

9.
用超临界CO2流体提取刺梨籽油,经甲酯化处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脂肪酸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和鉴定,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质量分数。共分离鉴定了10种脂肪酸:含有4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14.91%,其中以棕榈酸(8.54%)、硬脂酸(4.42%)为主;含有6种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总量的83.64%,其中亚油酸(41.68%)、亚麻酸(25.44%)、油酸(12.74%)为主。刺梨籽油可作为一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性油脂,该分析结果可为刺梨籽油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野蔷薇种子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油脂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野蔷薇种子油中的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总量的92.41%;主要成分棕榈酸占5.88%,油酸占12.39%,亚油酸占56.52%,亚麻酸占23.50% .  相似文献   

11.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马兰籽中马兰籽油进行提取,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甲酯化处理,以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对它们的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酯化方法l 和酯化方法2 分别鉴定出16 种和6 种脂肪酸,占马兰籽油总量的98.66% 和63.68%,两种方法酯化的马兰籽油中鉴定出主要脂肪酸均为十八碳二烯酸、十八碳烯酸、十六酸。  相似文献   

12.
牡丹籽油的理化指标和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索氏提取法获得牡丹籽油,经皂化、甲酯化后用毛细管GC-MS法对其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相对含量,同时按国家标准对牡丹籽油的理化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牡丹籽油中共有17种脂肪酸成分,主要为亚麻酸、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占83.05%,饱和脂肪酸占14.33%;牡丹籽油的酸值(KOH)为1.784 mg/g,碘值(I)为176.2 g/100 g,皂化值(KOH)为194.4 mg/g,相对密度0.930 7.说明牡丹籽是一种良好的油料资源,适宜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响应面法优化火麻仁油冷榨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得到高品质、纯天然火麻仁油及保留饼粕中蛋白质的天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冷榨法提取火麻仁油,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建立入榨水分含量、入榨温度、压榨压力、压榨时间与火麻仁油提取率之间的数学模型。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面积归一化法分析所提取火麻仁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通过典型性分析得出最优工艺条件为入榨水分含量4.5%、入榨温度59℃、压榨压力40MPa、压榨时间36min,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火麻仁油提取率可达82.74%。脂肪酸测定表明火麻仁冷榨油富含亚油酸、亚麻酸、油酸、花生四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其总含量高达89.80%。结论:将响应面分析法应用于冷榨提取火麻仁油工艺条件优化,获得良好效果。火麻仁冷榨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是一种具有高营养保健价值的功能性油脂。  相似文献   

14.
T.D. Parker    D.A. Adams    K. Zhou    M. Harris    L. Yu 《Journal of food science》2003,68(4):1240-1243
ABSTRACT: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fatty acid (FA) compositions and oxidative stabilities of cold-pressed cranberry, carrot, hemp, and caraway seed oils. The cold-pressed cranberry and hemp seed oils exhibited higher α-linolenic acid (18:3n-3) contents with levels of 22 and 19 g/100 g fatty acids, respectively. Cold-pressed carrot seed oil contained about 82% oleic acid and had the lowest total saturated fatty acids among all tested oils. Cold-pressed caraway seed oil had the greatest oxidative stability with an OSI value of 150 hours. In addition, cold-pressed carrot seed oil had the lightest color while hemp seed oil was the darkest among all the oils tested.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不同的甲酯化方法对裂壶藻产油脂肪酸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裂壶藻进行发酵培养得到纯藻体,再经过酶法破壁、冷冻干燥得到干藻体后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油脂。运用酸法、碱法和三氟化硼法三种甲酯化方法对藻油进行处理,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了藻油中DHA(二十二碳六烯酸)等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酸法、碱法、三氟化硼法分别鉴定出11种、19种和12种脂肪酸,占裂壶藻藻油总量的89.50%、97.88%和90.12%。其中酸法酯化的藻油中DHA占脂肪酸总量的38.89%;碱法酯化的藻油中DHA占脂肪酸总量的46.76%;三氟化硼法酯化的藻油中DHA占脂肪酸总量的40.54%。所以,碱法相较于酸法和三氟化硼法有明显的优势,更适合用于裂壶藻藻油的脂肪酸分析。进一步对碱法的甲酯化温度进行梯度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为55℃时,DHA的相对含量为47.45%,藻油的甲酯化效果最好。这一研究对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检测鉴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新陆早39号以及新陆早50号的棉籽为材料,利用索氏提取仪提取其总油脂,分别采用三种常用的脂肪酸甲酯化方法:KOH-甲醇法,H2SO4-甲醇,14% BF3-甲醇法进行甲酯化后,GC-MS上机分析;通过37种脂肪酸甲酯混标制定标准曲线,用外标法进行定量。结果表明:KOH-甲醇法甲酯化的脂肪酸GC-MS上机分析能检测到10种脂肪酸组分;H2SO4-甲醇与14% BF3-甲醇法只能检测到6种。用KOH-甲醇法甲酯化后GC-MS测定表明,棉籽油脂肪酸以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亚油酸为主,其次是饱和脂肪酸的棕榈酸以及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油酸。在新陆早39号以及新陆早50号中,每克棉籽中亚油酸的含量分别达147.29 mg与163.2 mg,分别占其油脂含量的60.12%与60.83%;棕榈酸含量分别为65.05 mg与62.28 mg,分别占其油脂含量的26.55%与23.24%。油酸含量分别为24.79 mg与22.19 mg,分别占其油脂含量的10.12%和8.28%。结论:三种常用的脂肪酸甲酯化方法中,KOH-甲醇法更方便,快速,检测种类多,适用于棉籽脂肪酸的甲酯化。  相似文献   

17.
研究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测定葵花籽油中脂肪酸的甲酯化条件,以峰面积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设计,对葵花籽油氢氧化钾-甲醇法甲酯化条件进行优化,同时分析葵花籽油中各脂肪酸的种类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GC/MS测定葵花籽油中脂肪酸的最佳甲酯化条件为催化剂用量2.0mL,超声时间9min,超声温度3...  相似文献   

18.
火麻籽及其油的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和利用火麻籽资源,以甘肃和宁夏火麻品种为原料,采用常规及仪器方法对火麻籽的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及其油的脂肪酸组成和理化指标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甘肃和宁夏的火麻籽三维尺寸和物理特性比较接近,甘肃火麻籽的含油量大于宁夏的品种;两个品种火麻籽油的主要脂肪酸均为4种,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约为88%,其中α-亚麻酸相对含量均在20%以上;两个品种火麻籽的蛋白质含量相当,其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且比例合理;两个品种火麻籽的矿物质含量相当,但主要矿物质元素含量差别较大.火麻籽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