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试验选取经过不同热处理后的鲜奶,分别制成不同的搅拌型和凝固型酸奶,以未变性乳清蛋白含量、黏度、乳清析出率、pH、色泽和感官评价等为指标,研究不同热处理条件对该条件下制得的搅拌型和凝固型酸奶相关指标的影响及其贮藏期间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加热条件为95℃、10 min处理原料,即未变性乳清蛋白含量为0.631 mg/m L时,酸奶的感官评价、色泽比较好,在储藏期间的黏度较高、乳清析出率低,在储藏期间能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和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谷氨酰胺转胺酶(TG酶)与稳定剂复配使用后对搅拌型酸奶的黏度、乳清析出率和口感等指标的影响,并对二者的复配工艺进行了优化.与未添加TG酶的酸奶相比,添加TG酶使酸奶的黏度增加了38.9%~75.6%,乳清析出率降低了81.4%~92.5%,酸奶的细腻度和爽滑程度也明显提高,6 U/g的TG酶添加量效果最好,酸奶品质改善明显.与单独使用稳定剂相比,复配TG酶后的酸奶黏度增加了56.6%,乳清析出率有效降低,酸奶保存期从7d延长到了15 d;两者优化配比为F-1001稳定剂用量0.2%,TG酶用量为3 U/g.  相似文献   

3.
研究嗜热链球菌噬菌体对酸奶直投式发酵剂(direct vat set,DVS)发酵产酸、嗜热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比例、酸奶黏度、口感、后酸化、乳清析出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嗜热链球菌噬菌体可影响酸奶发酵剂发酵产酸、明显改变酸奶嗜热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比例,导致产品黏度降低、口感变差、乳清析出及后酸化严重,嗜热链球菌噬菌体对DVS 生产酸奶有着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以肉桂多糖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pH、乳酸菌菌落数、乳清的析出率、黏度、保水性、滴定酸度以及感官评定等指标,从而进行研究肉桂多糖对乳酸菌发酵及酸奶在常温贮藏与冷藏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加入0, 0.5%, 1.0%, 1.5%, 2.0%的肉桂多糖进行研究,肉桂多糖的添加量在1.0%时,感官评分最高,达90.8,乳清的析出率最低,肉桂多糖既可以稳定维持酸奶酸度变化,又能促进乳酸菌变化,黏度比空白对照组高,酸奶的保水性得到了提高。在冷藏与常温条件下对比,冷藏比常温条件下的酸奶乳清的析出率少、酸度稳定、黏度大、保水性好,添加适量的肉桂多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长酸奶保质期,同时冷藏保存也有利于提高酸奶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大豆蛋白酶解产物(Soy protein hydrolysate,SPH)对187、495和885三种发酵剂酸奶发酵过程中p H值变化和贮藏过程中乳清析出、流变特性和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PH对3种酸奶均具有一定的促发酵效果,其中对以187和495为发酵剂的p H值下降速度较慢的酸奶促发酵效果更明显。贮藏过程中,SPH可有效减缓酸奶乳清析出,其中对以885为发酵剂的乳清析出率最高的酸奶作用最明显,降低率达到49.35%。此外,SPH可有效提高187和495发酵剂酸奶的表观黏度和触变环面积,有利于酸奶结构的恢复。通过对酸奶第7 d流变和质构特性的进一步研究,SPH可显著提高3种酸奶的稠度和零剪切黏度,降低其流动指数、柔量和粘性指数,从而有效改善3种酸奶的流变和质构特性,提高酸奶在低应力下稳定性,降低其在高应力下形变破坏程度。  相似文献   

6.
不同巴氏杀菌条件对酸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巴氏杀菌温度、时间条件下处理原料乳,以黏度、硬度、乳清析出率、pH值及感官评分为指标,研究巴氏杀菌条件对酸奶及其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乳杀菌在一定范围内加热温度高(高于80℃)、时间较长(大于5min)有利于提高酸奶的黏度、硬度,降低乳清析出率,稳定贮藏期间的质构、pH值及感官特征。在本实验设置的6组原料乳巴氏杀菌条件(A1:60~70℃,30min;A2:70~80℃,20min;A3:80~90℃,15min;A4:90~95℃,10min;A5:95~100℃,5min;A6:121~130℃,10s)中,样品A3和A4的酸奶黏度和凝乳硬度较高,乳清析出率低,口感风味好,且在贮藏期间能保持较好的质构和风味特征。  相似文献   

7.
以红枣多糖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酸奶中乳酸菌活菌数、酸奶酸度、乳清析出率、持水力及感官等指标,研究红枣多糖对乳酸菌发酵酸奶在发酵、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红枣多糖添加量为1.0%时,可促进乳酸菌的生长,红枣多糖酸奶的酸度在贮藏期间的变化最小,持水力高、可达77%,乳清析出率最低,为4.40%;在不同温度贮藏的过程中,红枣多糖酸奶的p H、乳清析出率、持水力以及感官品质的变化均低于未添加红枣多糖的酸奶。红枣多糖一定程度上可延长酸奶的酸化过程、延长保质期。本实验通过探索红枣多糖对乳酸菌发酵和酸奶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红枣多糖酸奶的制作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
万婕  刘成梅  刘伟  余海霞 《食品科学》2007,28(10):139-142
本实验主要研究了经动态超高压微射流处理后的膳食纤维对酸奶感官、质构及黏度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膳食纤维的处理压力及添加量的不同会使酸奶的品质发生变化。添加0.6%经动态超高压140MPa处理后的膳食纤维所制得的酸奶口感细腻、爽滑,无异味,质地均匀,乳清析出较少,且能有效提高酸奶凝胶的硬度,增加储运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酪蛋白水解物对低脂发酵酸奶发酵速度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添加量的酪蛋白水解物对低脂发酵酸奶的发酵速度、储存稳定性和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酪蛋白水解物具有明显促进低脂发酵酸奶发酵、缩短发酵时间的作用;可提高低脂发酵酸奶的储存稳定性,主要表现在提高表观黏度和降低储存过程中乳清析出;添加酪蛋白水解物可明显改善低脂发酵酸奶的质构特性。综合考虑,低脂发酵酸奶中添加酪蛋白水解物最适量范围为1.0%~1.5%。  相似文献   

10.
转谷氨酰胺酶提高酸奶品质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谷氨酰胺酶可通过其酶促蛋白交联作用而改善酸奶的质构特性,按酶的不同处理方式(反应后灭酶和不灭酶)和不同添加量(0.15,0.25,0.35g/L)进行组合实验,然后测定酸奶的凝胶强度、黏度和贮存黏度、乳清析出率和持水性等指标的变化和综合感官评定.优化了酶的应用工艺及技术参数,即酶的处理方式为反应后不灭酶,酶的适合添加量为0.15g/L。  相似文献   

11.
该文旨在以枸杞和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制备植物基酸奶,探讨全蔗糖发酵、蔗糖和乳糖混合发酵对植物基酸奶外观、色度、发酵终点pH值、乳清析出率、持水性、微观结构、粒度、凝胶强度、流变学特性的影响,同时以枸杞和脱脂牛奶、全脂牛奶所制备的动物基酸奶为对照,以期为植物基酸奶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显示,添加枸杞的大豆蛋白植物基和动物基酸奶均能形成稳定的凝胶结构;枸杞大豆蛋白植物基酸奶的白度显著低于动物基酸奶;枸杞大豆蛋白植物基酸奶的持水性、凝胶强度、黏性、黏弹性均低于全脂动物基酸奶,但高于脱脂动物基酸奶。此外,采用蔗糖和乳糖混合发酵可以降低植物基酸奶发酵终点的pH值和乳清析出率,提高凝胶的黏弹特性。  相似文献   

12.
将乳清分离蛋白(WPI)与燕麦β-葡聚糖(β-G)以不同比例混合,热处理后添加到酸奶中,研究乳清分离蛋白/燕麦β-葡聚糖热复合物对酸奶理化、质构及感官特性的影响。分别与单独添加WPI、聚合乳清蛋白(PWP)及β-葡聚糖的酸奶样品比较,考察了酸奶的pH值、总可溶性固形物、蛋白和脂肪质量分数、质构、黏度、持水力和感官特性等指标。结果表明,WPI/β-G比例为30∶1,pH值为7.0,85℃条件下加热30 min时得到的复合物,以质量分数为2%的添加量制备酸奶,其黏度、硬度、持水力较高,感官评价较好。综合研究发现,WPI/β-G复合物可有效改善酸奶的凝胶特性及相关的理化指标,增加了酸奶的口感、风味及组织状态,提高了酸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将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ZW3(Lactobacillus kefiranofaciens subsp. kefiranofaciens ZW3)与常用的酸奶发酵剂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共同发酵,旨在制备酸奶时,不添加任何增稠剂和乳化剂,而是通过乳酸菌的发酵作用,增加酸奶的黏度和适口性。结果表明,ZW3可以缩短酸奶发酵时间,提高持水力,减少乳清析出,增加黏度,改善流变学特性,增加酸奶的硬度、胶着性、咀嚼性、内聚性和恢复性,电子鼻分析及感官评价结果表明,ZW3可提高酸奶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改善酸奶风味及口感。  相似文献   

14.
通过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海藻酸丙二醇酯(PGA)和果胶来制作搅拌型酸奶,以酸度、p H值、表观黏度、持水力、乳清析出量、感官评定以及后产酸和黏度变化为指标,对比分析PGA和果胶对酸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PGA与果胶均有利于酸奶体系的稳定,在添加量0.10%~0.12%范围内,果胶的增稠稳定效果略好于PGA,但添加量大于0.13%后PGA的效果更好。在各质量分数下,PGA对酸奶后产酸的抑制以及耐酸稳定性均优于果胶,使酸奶在相对较长的储存时间内保持质地、口感以及风味的稳定,更有利于酸奶品质的保持。  相似文献   

15.
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和阿魏酸处理牛乳并制备凝固型酸奶,采用质构仪和流变仪分别对不同酸奶样品的质构和流变特性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辣根过氧化物酶、阿魏酸和明胶的添加对酸奶样品的主要成分组成没有影响,但对酸奶质构和流变特性的影响较大。与对照样相比,添加明胶、添加酶和阿魏酸、添加酶酸奶样品的硬度分别增加38.03%、34.07%和17.08%,黏度分别增加45.13%、40.85%和28.36%,而乳清析出率分别降低12.02%、6.28%和3.41%。同时,酸奶的表观黏度、触变性和粘弹性也都增加,增幅最大者为添加明胶酸奶样品,其次是添加酶和阿魏酸的酸奶样品,增幅最小的是添加酶的酸奶样品。研究结果显示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阿魏酸处理牛乳可以改善凝固型酸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利用草莓汁作为脂肪替代物,研究草莓汁对低脂酸奶品质改善的影响。草莓汁按照10%、20%和30%比例加入到低脂酸奶,可使低脂酸奶的酸度升高,提高低脂酸奶硬度、黏度和持水率,降低脱水收缩率。但30%添加量会使草莓低脂酸奶结构稍松散,有明显乳清析出。感官评价上,草莓汁可使低脂酸奶具有更好的持水性,因此具有比全脂酸奶更好的口感。同时,草莓汁的添加弥补了低脂酸奶气味不足的缺点。  相似文献   

17.
采用3个水解度(6.63%、8.21%和9.21%)的乳清蛋白木瓜蛋白酶酶解液取代等量蛋白的奶粉用于酸奶发酵,探讨酶解液对酸奶发酵及贮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乳清蛋白木瓜蛋白酶酶解物能明显促进酸奶发酵,在一定水解度范围内,水解度越大,其促发酵能力越强;与对照相比,酶解物能增加酸奶在贮藏期的表观黏度,且在一定水解度范围内,水解度越大,其表观黏度越大;9.21%水解度的酶解液抑制了酸奶的后酸化,而水解度6.63%和8.21%的酶解液则对酸奶的后酸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添加复原乳对酸奶品质的影响,以含有不同比例(0%、20%、40%、60%、80%和100%)复原乳的原料发酵酸奶,以感官评分、酸度、粒径、质构、乳清析出率和糠氨酸含量为指标评价酸奶品质。结果表明:随着复原乳比例的增加,酸奶的感官评分逐渐降低,酸度变化幅度增大,硬度增大,而黏着性降低,乳清析出率增大,持水性变差。与以生鲜乳为原料制作的酸奶相比,含复原乳的原料发酵酵所得的酸奶颗粒粒径较大,且糠氨酸含量升高,品质变差。  相似文献   

19.
刘建卫  林捷  郑华 《现代食品科技》2010,26(8):824-825,906
以原料乳中脂肪含量的差异,对搅拌型酸奶的粘度、滴定酸度及pH值、感官指标、乳清析出率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原料乳中脂肪含量低于0.8%,酸奶粘度低于0.2Pa.s,且伴有乳清的析出、口感粗糙、缺乏乳香味。原料乳中脂肪含量的增加,酸奶粘度呈现上升趋势,且酸奶的品质得到较好地改善。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本实验室制备的谷氨酰胺转氨酶(TGase)的应用特性,采用两种不同的TGase添加工艺生产酸奶:第一种采用TGase交联乳后加热钝化酶活力,然后添加发酵剂制备酸奶;第二种采用活性TGase与发酵剂同时添加到乳中的方法生产酸奶。通过对比这两种酸奶和对照样品(未添加TGase)的发酵时间、质构变化、乳清析出量和感官评价,确定此酶在酸奶中的添加条件。结果发现活性TGase交联酸奶的坚实度、粘度、乳清析出量和感官评价都有很大的改善,并且确定此TGase最适添加量为30U/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