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试、对比了中空黏胶纤维、普通黏胶纤维、莫代尔和莱赛尔纤维的吸、放湿性能,并运用回归分析法,建立了4种纤维的吸、放湿回归方程。结果显示:中空黏胶纤维、普通黏胶纤维、莫代尔和莱赛尔纤维的吸湿平衡回潮率分别为11.74%、13.34%、11.87%和10.97%,放湿平衡回潮率分别为13.78%、15.64%、13.99%和13.12%。4种纤维的吸、放湿曲线表明:在起始阶段,纤维的吸、放湿速率最大,随着时间增加,吸、放湿速率逐渐减缓,中空黏胶纤维达到吸湿或放湿平衡所需的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2.
对比研究不同截面生物基锦纶56纤维的吸湿、放湿和干燥性能。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测定异型截面和圆形截面生物基锦纶56长丝的吸湿、放湿和干燥曲线,推导两种纤维在吸湿、放湿和干燥平衡过程中回潮率或含水率对于时间的回归方程,以及吸湿、放湿和干燥速率方程。结果表明,异型截面生物基锦纶56纤维的吸湿回潮率、放湿回潮率和干燥含水率分别为5.18%、5.45%、5.46%,初始吸湿速率、初始放湿速率和初始干燥速率分别为0.60、0.37、0.24 g/min,均高于圆形截面生物基锦纶56纤维。  相似文献   

3.
牛奶蛋白纤维与羊毛纤维吸湿性能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对比牛奶蛋白纤维与羊毛纤维吸放湿性能.对牛奶蛋白纤维在标准大气条件下的吸湿、放湿回潮率进行测定,描绘出吸湿放湿曲线,并与羊毛纤维进行了比较.根据吸湿放湿曲线,推导出标准状态下两种纤维的吸湿放湿速率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牛奶蛋白纤维与羊毛纤维达到吸湿放湿平衡的时间及吸湿放湿曲线基本相似,吸湿过程中牛奶蛋白纤维和羊毛纤维达到平衡回潮率的时间几乎相同,而在放湿过程中牛奶蛋白纤维达到平衡的时间要低于羊毛.  相似文献   

4.
为拓展稻秸秆纤维的应用,利用扫描电镜对稻秸秆纤维的表面形态进行表征,测试了稻秸秆纤维、亚麻纤维、棉纤维在标准大气条件下的吸放湿特性,绘出了3种纤维的吸放湿回归曲线,推导出吸湿和放湿速率回归方程,对比分析了3种纤维的吸湿性能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稻秸秆纤维纵向具有大量沟槽,比表面积很大;稻秸秆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放湿性能,稻秸秆纤维的吸湿回潮率为9.3%,放湿回潮率为10.35%;3种纤维的吸放湿速率呈指数曲线衰减,亚麻纤维的吸放湿速率最高,稻秸秆纤维的吸放湿速率居中,棉纤维的吸放湿速率最低。  相似文献   

5.
为系统分析生物基锦纶56与锦纶66的吸放湿性能,在标准状态下对不同规格纤维进行对比研究。测试了生物基锦纶56、锦纶66弹力丝及短纤维的吸湿、放湿和干燥特征曲线,并由此推导出4种纤维在标准状态下达到吸湿、放湿和干燥平衡过程中,回潮率或含水率对时间的回归方程,以及吸湿、放湿和干燥速率方程。结果表明:标准大气条件下,与锦纶66相比,生物基锦纶56的吸湿、放湿平衡回潮率大,吸湿、干燥速率大,初始放湿速率略小,但随着时间的延长,生物基锦纶56的放湿速率大于锦纶66;4种纤维的吸湿等温线均呈反S形,在高湿度环境下生物基锦纶56的干燥性优于锦纶 66,即生物基锦纶56具有较好的快干性能。  相似文献   

6.
对兔毛纤维的润湿性能和吸湿性能进行研究,测定兔毛纤维的接触角和在标准状态下的吸放湿特征曲线,并与羊绒纤维进行比较,根据特征曲线推导出兔毛纤维在标准状态下达到吸、放湿平衡过程中回潮率对于时间的回归方程以及吸、放湿速率方程。结果显示:未经洗涤的兔毛纤维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能,与羊绒纤维相当,但其吸湿能力稍低于羊绒纤维,初始吸湿速度与羊绒相近,放湿速度低于羊绒,达到吸、放湿平衡所用时间要长于羊绒纤维。  相似文献   

7.
竹笋壳纤维的吸湿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竹笋壳提取物竹笋壳纤维的吸湿性能,为竹笋壳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测试了竹笋壳纤维的吸放湿特性和吸湿膨胀率,依据竹笋壳纤维在吸湿、放湿过程中回潮率随时间的变化,推导出竹笋壳纤维回潮率和时间回归方程和吸、放湿速率回归方程,对比分析竹笋壳纤维与苎麻纤维和棉纤维吸湿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竹笋壳纤维具有较好的吸湿、放湿性能;竹笋壳纤维的吸湿特征在开始阶段纤维的吸湿速率较大,随着吸湿时间的增加,纤维的吸湿速率呈指数曲线衰减;3种纤维的放湿速率比较相近;竹笋壳纤维吸湿膨胀横纵向湿膨胀率均最大,横向膨胀率远大于纵向膨胀率。  相似文献   

8.
莲纤维的吸湿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莲纤维的吸湿性能,通过实验测试,分析莲纤维结构与吸湿性能的关系。在标准状态下,测定了莲纤维的吸、放湿特征曲线,并由此推出莲纤维在达到吸、放湿平衡过程中,回潮率对时间的回归方程以及吸、放湿速率方程。结果表明:莲纤维具有较好的吸、放湿性能,其吸、放湿回潮率均高于棉纤维和亚麻纤维;莲纤维的吸湿速率最高,亚麻居中,棉纤维最低;3种纤维的放湿速率比较接近,莲纤维略高于棉纤维和亚麻纤维。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莲纤维的吸湿性能,通过实验测试,分析莲纤维结构与吸湿性能的关系。在标准状态下,测定了莲纤维的吸、放湿特征曲线,并由此推出莲纤维在达到吸、放湿平衡过程中,回潮率对时间的回归方程以及吸、放湿速率方程。结果表明:莲纤维具有较好的吸、放湿性能,其吸、放湿回潮率均高于棉纤维和亚麻纤维;莲纤维的吸湿速率最高,亚麻居中,棉纤维最低;3种纤维的放湿速率比较接近,莲纤维略高于棉纤维和亚麻纤维。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量牛奶蛋白纤维和腈纶纤维的吸放湿平衡回潮率及纤维比电阻,对两种纤维的吸放湿性能和电学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并通过软件拟合出两种纤维的吸放湿回归方程。实验结果表明,牛奶蛋白纤维的吸放湿平衡回潮率远高于腈纶纤维,吸湿滞后性显著;不同温湿度下牛奶蛋白纤维的质量比电阻小于腈纶纤维,且两种纤维的质量比电阻均随着湿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Outlast空调腈纶纤维的吸湿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utlast空调腈纶纤维是一种新型"智能"纤维。测试了Outlast空调腈纶纤维在标准大气条件下的回潮率、吸放湿曲线,建立了该纤维在标准大气条件下的吸湿回归方程、放湿回归方程、吸湿回归曲线和放湿回归曲线,推导出吸湿及放湿速率回归方程及回归曲线,分析比较了Outlast空调腈纶纤维与普通腈纶纤维的吸湿性能。结果表明:Outlast空调腈纶纤维优于普通腈纶纤维的吸湿性;吸湿速率高于普通腈纶纤维,放湿速率也高于普通腈纶纤维;吸湿过程和吸湿过程趋于平衡时间分别约在50 min和10 h后。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羊毛纤维鳞片层不同剥离程度的吸湿性能,利用扫描电镜对普通、防缩和丝光羊毛纤维表面形态进行表征,测试了3种羊毛纤维在标准状态下的亲水性和吸湿、放湿性能。结果表明:普通羊毛纤维表面鳞片未被剥离,防缩羊毛纤维表面鳞片部分被剥离,表面粗糙且表面积较丝光羊毛纤维大,丝光羊毛纤维表面鳞片大部分被剥离;3种羊毛纤维接触角大小依次为:普通羊毛纤维防缩羊毛纤维丝光羊毛纤维,亲水性依次增加,吸湿、放湿平衡回潮率均随亲水性的增加而增加;3种羊毛纤维的吸湿、放湿速率均呈指数形式衰减,其中丝光羊毛纤维的吸湿速率最高,放湿速率最低,防缩羊毛纤维居中,普通羊毛纤维吸湿速率最低,放湿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探讨浆纱回潮率对浆纱综合性能的影响。研究了JC 9.7tex和JC 5.8tex两种典型纯棉浆纱的吸湿、放湿规律,并对浆纱回潮率与浆纱断裂强力和耐磨性的关系进行讨论分析。结果表明:浆纱的吸湿平衡回潮率滞后于放湿平衡回潮率;对于JC 9.7tex和JC 5.8tex浆纱,当浆纱回潮率分别为8.3%和9.6%时,浆纱综合性能较理想。指出:研究浆纱不同回潮率下的浆纱性能对于合理控制经纱在浆纱机上的回潮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不同环境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常见天然纤维的吸湿、放湿速率和平衡规律,文章研究了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对棉、羊毛、蚕丝的吸湿速率与回潮率的影响,同时研究了环境相对湿度对上述三种纤维放湿速率和放湿平衡后纤维最终含水率的影响。借鉴染色动力学公式计算出纤维的吸湿/放湿速率常数、半吸湿/放湿时间和平衡吸湿/含湿量。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天然纤维的吸湿性能高低为羊毛蚕丝棉,纤维的吸湿速率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而降低,随吸湿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吸湿量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升高,随吸湿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纤维的放湿速率和放湿量均随湿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5.
测试了柔丝蛋白、蚕蛹蛋白、牛奶蛋白、羊绒蛋白和丝麻蛋白纤维的吸湿和放湿性能,采用Origin2018软件进行拟合,研究蛋白质改性纤维的吸湿和放湿规律。结果表明:羊绒蛋白纤维在整个吸湿过程中具有最高的回潮率,并且在放湿过程中也具有高回潮率,丝麻蛋白纤维次之,牛奶蛋白纤维最低,蚕蛹蛋白和柔丝蛋白纤维回潮率相差不大,且蚕蛹蛋白纤维始终略高于柔丝蛋白纤维。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66、80、90、100支不同细度羊毛做吸湿、放湿实验,得出不同细度羊毛的吸湿放湿曲线及拟合方程,通过统计与计算可以得出支数越高,纤维越细,则纤维的吸湿回潮率、放湿回潮率均提高,且每种纤维的放湿回潮率均大于吸湿回潮率;在吸湿的起始阶段纤维越细吸湿速率越大,经过一段时间后,较粗纤维吸湿速率大于较细纤维的吸湿速率;在放湿过程中,100支羊毛的放湿速率由开始阶段的最慢变为一段时间后的相对最快.  相似文献   

17.
研究汉麻纤维的吸湿性能。测定了汉麻纤维的回潮率、在标准状态下的吸放湿曲线、阴干特性及导湿性,并与棉纤维进行了对比。试验表明:汉麻纤维的标准回潮率在8%~9.7%;汉麻纤维的吸放湿速率较棉纤维的吸放湿速率快,且放湿速率大于吸湿速率,吸湿滞后性差值小于棉纤维,为0.8%;汉麻纤维完全浸湿后经过4 h即可达到干燥状态,阴干时间基本为棉纤维的一半。认为:汉麻纤维较棉纤维的回潮率高,并具有一定的抑菌性和较好的吸湿排汗能力及阴干特性,适合做夏季服装面料。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云南野生牛角瓜纤维的吸湿与吸水性能,测试了这种纤维的标准回潮率、吸放湿曲线及吸水率,建立了吸、放湿回归方程和吸、放湿速率回归方程,并与棉纤维比较。结果显示:牛角瓜纤维比棉纤维有更好的吸湿性,其标准回潮率为11.4%。牛角瓜纤维的吸湿滞后性大于棉,其吸、放湿行为可以用指数模型描,放湿速率显著高于棉纤维,吸湿与放湿平衡时间的差异更大。牛角瓜纤维比棉纤维的吸湿量和吸、放湿速率明显高,将使其织物有更好的穿着舒适性。牛角瓜纤维和棉纤维都表现出不易浸润的特性,但牛角瓜纤维的吸水率(133.62%)明显高于棉(74.98%),有作为吸水材料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将红麻的麻皮和麻杆粉碎制成红麻粉,再通过熔融纺丝法制备红麻粉/PP复合纤维,观察纤维结构和表面形态,并对纤维的吸湿放湿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红麻粉质量分数为10%的红麻粉/PP复合纤维与纯PP纤维相比,接触角降低了36°;红麻粉质量分数为8%的红麻粉/PP复合纤维与纯PP纤维相比,吸湿平衡回潮率由0.14%上升到了0.39%,放湿平衡回潮率由0.55%上升到了1.22%;随着红麻粉质量分数的增加,红麻粉/PP复合纤维的断裂强度先上升后下降,在红麻粉质量分数为6%时达到最大,比纯PP纤维高出约30%。  相似文献   

20.
探讨合理制定浆纱回潮率和车间相对湿度的方法。以涤棉13tex、涤粘15.8tex浆纱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所用浆料配方浆膜的吸湿放湿规律以及回潮率与浆膜的性能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对应浆纱的吸湿放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环境相对湿度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浆膜和浆纱的物理性能;同一相对湿度下,浆膜吸湿平衡回潮率远大于浆纱的吸湿平衡回潮率;相对湿度对浆膜物理性能的影响与对浆纱机械性能的影响相仿。认为:涤棉13tex和涤粘15.8tex浆纱在温度28℃、相对湿度70%的环境下各项性能最好;可以根据不同回潮率下浆膜物理性能变化设置浆纱回潮率与车间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