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两种麻醉方案的优劣。方法:以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择期全麻手术的患儿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进行全麻手术的时间先后编号,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舒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各75例。舒芬太尼组患儿采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全麻,瑞芬太尼组患儿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全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期[诱导前(T1)、静脉注射舒(瑞)芬太尼后(T2)、静脉注射丙泊酚后(T3)、插管即刻(T4)、插管后2 min(T5)、5 min(T6)]的收缩压(SA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结果:舒芬太尼组患儿在T4时的DBP、MAP均优于瑞芬太尼组(P均<0.05);两组患儿在各时间点的B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舒芬太尼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肢体动作恢复和拔管时间均短于瑞芬太尼组(P<0.05);呼吸抑制、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和意识障碍发生情况均少于瑞芬太尼组(P<0.05)。结论: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相比,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术后疼痛,同时呼吸抑制等副作用较小,在需要进行全麻手术的患儿中应用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曾睿峰  唐岩峰  何伟  李军  连庆泉 《海峡药学》2009,21(10):103-106
目的观察预给利多卡因、芬太尼或布托啡诺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采用双盲法,选择符合标准择期手术病人160例,随机分为A组(布托啡诺组)、B组(利多卡因组)、C组(芬太尼组)和D组(对照组),每组40例。麻醉诱导前1min,四组病人分别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mg(2mL)、利多卡因40mg(2mL)、芬太尼0.05mg(2mL)或生理盐水2mL。然后,所有病人以每秒0.5mL速度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100mg,从预给药开始由另外一名麻醉医生观察是否发生注射痛及严重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利多卡因组和布托啡诺组注射痛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明显降低(P〈0.05),芬太尼组注射痛发生率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严重程度明显降低(P〈0.05),各试验组效果:布托啡诺组≈利多卡因组〉t;芬太尼组。结论预给布托啡诺或利多卡因均可有效减少和减轻丙泊酚注射痛,但预给芬太尼不能有效减少疼痛发生率只能减轻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利多卡因和氟比洛芬酯联用治疗异丙酚注射痛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100例年龄22 ~69 a的患者(男55例,女45例)随机分成4组:安慰剂组(生理盐水);利多卡因40 mg组;氟比洛芬酯50 mg组:利多卡因-氟比洛芬酯联用组(n=25),静脉阻塞2min,然后手背静脉注射0.5 mg/kg的异丙酚.结果 异丙酚注射痛在安慰剂组、利多卡因组、氟比洛芬酯组、联用组分别为88%、32% 、40%和8%.结论 利多卡因40 mg和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0 mg联合治疗有效地降低了异丙酚注射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利多卡因、瑞芬太尼、氟比洛芬预处理对小儿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行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的小儿随机分为四组:C组静脉推注生理盐水+丙泊酚;R组静脉推注小剂量的瑞芬太尼(0.3 μg/kg)+丙泊酚;F组静脉推注氟比洛芬(1 mg/kg)+丙泊酚;L组静脉推注利多卡因(1 mg/kg)预处理.根据患者的4点口述评定量表(VRS)对丙泊酚注射痛评分,并记录注药期间出现的所有不良反应.结果 四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男女比例、ASA分级和不良反应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注射痛发生率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1).L组注射痛发生率显著低于R、F组(P<0.05).R组和F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组回忆痛明显低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氟比洛芬和利多卡因都能有效缓解疼痛的发生,但利多卡因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杨斌 《海峡药学》2010,22(2):80-82
目的观察儿童全麻诱导时0.5%丙泊酚稀释液注射痛的发生率和疼痛强度。方法选择下腹会阴部手术儿童60例,年龄2~6岁,随机分成丙泊酚稀释组(D)组和原液组(P)各30例,两组均先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25μg.kg-11min,D组用0.5%丙泊酚稀释液全麻诱导,P组则用丙泊酚原液,通过观察两组儿童注药手臂的运动情况和面部表情的反应,评估疼痛的发生率和强度。结果D组儿童注射痛发生率为23.3%,P组则为70%(P〈0.001);且D组注射痛的强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稀释到0.5%的丙泊酚,有效地降低了注射痛发生率和疼痛强度。  相似文献   

6.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用于防治异丙酚注射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防治异丙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将9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组(n=30),2%利多卡因2 mL与1%异丙酚18 mL混合,30 s后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组(n=30),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后,立即注射生理盐水2 mL与1%异丙酚18 mL混合液;对照组(n=30),生理盐水2 mL与1%异丙酚18 mL混合,30 s后注射。观察每组疼痛发生率,并根据Ambesh法进行疼痛评分。结果氟比洛芬酯和利多卡因均可降低异丙酚注射痛的发生率(P<0.01),两者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预注1 mg/kg氟比洛芬酯能有效降低异丙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并减轻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7.
刘春  陈虎  李有长 《中国药业》2012,(21):91-92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用于宫腔镜电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择期宫腔镜电切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均为30例。两组先分别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μg/kg或泵注瑞芬太尼1μg/kg,均静脉滴注丙泊酚2 mg/kg后开始手术。B组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1μg/(kg.mim),患者有体动时追加丙泊酚0.4~1 mg/kg。观察并记录患者给药前、给药后2 min、手术开始后15 min以及手术后5 min时的平均动脉血压、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和起效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镇静评分、视觉模拟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给药后2 min均有一定程度下降(P<0.05),但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镇静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麻醉能更好地用于宫腔镜电切术,更加有效地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满意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用于上腹部手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本院择期行腹腔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的剂量均为0.02 mg.kg-1,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2组患者术后行自控镇痛,镇痛泵负荷剂量2.5 mL,背景剂量为2 mL持续灌注,自控剂量1.0 mL,锁定时间20min。手术结束时、术后12 h和24 h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记录术后8,12,24,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记录术后镇痛期间患者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手术结束、术后12,24,48 h时的SBP、DBP和HR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术后24 h和48 h时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瑞芬太尼组患者术后8,12,24,48 h时VAS分别为1.7±0.9、1.5±1.0、1.2±0.8和1.0±0.5,与芬太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瑞芬太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与芬太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瑞芬太尼用于上腹部手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应用于无痛内镜检查的镇静镇痛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我院内镜室2012年9月至10月收治的无痛内镜检查患者9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各30例。观察三组患者术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异丙酚的使用情况,阿托品和麻黄素的使用情况。结果对三纽患者麻醉过程进行比较,瑞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短,肢体运动发生率低,血压和心率明显降低,心动过缓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则增高,瑞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对呼唤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院时间明显短于芬太尼组,两组与芬太尼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瑞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无痛内镜检查中使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术中疼痛少,术毕恢复快等优点.呕吐、烦躁等不良反应少.是宴全有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地佐辛和利多卡因对人工流产术中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选择150例ASA分级Ⅰ-Ⅱ级行人工流产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丙泊酚注射前3min给予生理盐水3ml;利多卡因组:丙泊酚注射前3min给予2%盐酸利多卡因3m1;地佐辛组:丙泊酚注射前3min给予0.1mg/kg地佐辛。采用行为模糊指示法进行评分观察丙泊酚注射痛程度。结果:地佐辛组和利多卡因组之间注射痛无差异,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佐辛和利多卡因均能明显降低丙泊酚注射痛,同时地佐辛还能减轻流产手术所致的疼痛反应。  相似文献   

11.
异丙酚复合麻醉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瑞芬太尼、氯胺酮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作用。方法将120例早期妊娠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的孕妇随机分为4组,Ⅰ组:静脉注射芬太尼0.4μg/kg,60s内完成,然后注射异丙酚2mg/kg。Ⅱ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2μg/kg,60s内完成,再注射异丙酚2mg/kg。Ⅲ组:静脉注射氯胺酮0.4mg/kg,再注射异丙酚2mg/kg。Ⅳ组:静脉注射芬太尼0.2μg/kg后,静脉注射氯胺酮0.2mg/kg,再注射异丙酚2mg/kg。各组注射异丙酚在90s内完成。观察四组麻醉效果、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情况、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出血量和不良反应等。结果Ⅱ组的镇痛效果、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院时间比其他三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副作用的发生比其他三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结论异丙酚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在镇痛效果、苏醒时间、不良反应上较其他组有一定的优势,是目前较好的无痛人工流产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鼻腔给药辅助异丙酚无痛胃镜检查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双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80例ASAⅠ~Ⅱ级的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鼻腔喷入生理盐水+异丙酚)和观察组(鼻腔喷入舒芬太尼+异丙酚),记录各时间点HR、SBP、DBP、SpO2及异丙酚用量、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总体麻醉效果相似,均能够满足胃镜检查需要;舒芬太尼喷鼻2 min后近半数患者出现头晕,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异丙酚用量(180.15±0.55)mg,明显多于观察组(158.65±0.31)mg(P<0.05);注射异丙酚后两组均出现循环抑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心血管抑制作用更强,持续时间更长;两组的体动反应、注射痛、呛咳、舌后坠及术中知晓的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喷鼻使用,起效迅速,可引起头晕症状。在胃镜检查麻醉中,预先小剂量舒芬太尼喷鼻,可以减少异丙酚用量,但未能改善麻醉效果,却明显增强和延长循环抑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和氟比洛芬酯联合异丙酚在无痛人流术中的效果观察。方法将本院120例需要终止妊娠的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及瑞芬太尼与氟比洛芬酯联合组(H组),每组40例, R组:缓慢静注异丙酚1.5 mg/kg及瑞芬太尼1μg/kg;F组:先缓慢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10 min后再缓慢静注异丙酚2 mg/kg;H组:先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10 min后再缓慢静注异丙酚1.5 mg/kg 及瑞芬太尼0.5μg/kg,观察各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H组麻醉效果优于R组和F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以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氟比洛芬酯与异丙酚三者联合应用麻醉效果完善,不良反应明显降低,用药量减少,在临床上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和异丙酚联合应用于无痛胃镜过程中的临床变化。方法:210例成人ASAI-II患者随机分成3组,芬太尼和异丙酚组(A组,n=70)、瑞芬太尼和异丙酚组(B组,n=70)以及5%GS和瑞芬太尼-异丙酚合剂组(C组,n=70)。每ml瑞芬太尼-异丙酚合剂中含有瑞芬太尼1.5ug和异丙酚5mg。双盲法静脉缓注0.5ug/kg芬太尼或0.5ug/kg瑞芬太尼或5%GS0.1ml/kg。1min后,静脉缓注异丙酚或瑞芬太尼-异丙酚合剂。异丙酚或瑞芬太尼-异丙酚合剂的用量根据麻醉深度来调节,以满足检查需要和不导致低氧血症(SpO2<90%)为准。结果:B组较A组:一般体动发生率较低(P<0.05),但是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发生率较高(P<0.05)。虽然呼吸暂停发生率较高(P<0.05),但是低氧血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较A组:体动发生率较低(P<0.05),但是心动过缓、低血压以及异丙酚注射痛发生率都较高(P<0.05)。结论:瑞芬太尼和异丙酚联合应用于无痛胃镜时,体动发生少,但是心动过缓、低血压较多见,特别要重视瑞芬太尼-异丙酚合剂可能引起的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和比较单独使用氯胺酮预注射、利多卡因与异丙酚混合注射、氯胺酮与利多卡因联合3种方法减轻异丙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选择150例3~10岁择期行外科手术的患儿为实验对象,共分成3组,每组50例。L组接受盐水3 mL,15 s后给予混合有2%利多卡因的异丙酚(容积比1∶19);K组给予0.4 mg/kg的氯胺酮3 mL,15 s后给予1%异丙酚;KL组给予利多卡因+氯胺酮。实验由一名不知分组情况的麻醉师依据4分法给注射痛评分。结果 KL组注射痛发生率(8%)显著低于K组(28%,P〈0.05)、L组(32%,P〈0.05)。三组之间异丙酚诱导用量、意识消失时间及并发症(呕吐、喉痉挛、苏醒期躁动、苏醒延迟和注射部位水肿皮疹)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胺酮与利多卡因联合可显著降低异丙酚注射痛,完全消除重度疼痛,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诱导平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期间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对睫毛反射、意识消失时丙泊酚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择期手术患者靶控输注舒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根据舒芬太尼目标浓度将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0ng·mL-(1A组)、0.2ng·mL-(1B组)、0.4ng·mL-(1C组)、0.8ng·mL-(1D组),每组10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舒芬太尼血药浓度,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丙泊酚血药浓度。结果:麻醉诱导睫毛反射与意识消失时,单用丙泊酚血药浓度分别为2.74μg·mL-1、3.87μg·mL-1;舒芬太尼靶浓度从0.2ng·mL-1升至0.8ng·mL-1,睫毛反射消失时丙泊酚血药浓度从2.67μg·mL-1降至1.58μg·mL-1、意识消失时从3.90μg·mL-1降至2.61μg·mL-1;舒芬太尼与丙泊酚在睫毛反射、意识消失时的量效关系均呈直线关系;D组分别与A、B组比较,在睫毛反射与意识消失时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均明显减少(P<0.05);D组与C组比较,在睫毛反射消失时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也明显减少。结论:麻醉诱导期舒芬太尼与丙泊酚在镇静催眠作用方面表现为相加作用,舒芬太尼靶浓度0.4~0.8ng·mL-1时可明显降低丙泊酚在睫毛反射与意识消失时的血药浓度,推荐临床应用舒芬太尼靶浓度0.4~0.8ng·mL-1为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的腹腔镜患者应用地佐辛和舒芬太尼超前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Ⅰ组麻醉诱导前5 min静注地佐辛0.1 mg·kg-1,Ⅱ组麻醉诱导前5 min静注舒芬太尼0.1μg·kg-1,记录拔管时间,术后2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esay评分、舒适度评分(BCS)、首次使用镇痛药时间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Ⅰ组比Ⅱ组的拔管时间早,术后2 h VAS、BCS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 h Ramesay评分Ⅰ组比Ⅱ组低,Ⅰ组首次使用镇痛药时间较早。结论:地佐辛和舒芬太尼具有同样的镇痛效果,但地佐辛镇痛持续时间较短,舒芬太尼比地佐辛可能会引起拔管时间晚和更深的镇静。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用于脊柱手术时对唤醒试验及麻醉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择期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患者40例,随即等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实验组采用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著采用异丙酚联合舒芬太尼。观察术中麻醉唤醒时间及不同时间段循环系统变化结果,麻醉恢复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麻醉患者均在预期内达到唤醒,观察两组在术中麻醉唤醒时间,经统计学分析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麻醉后、唤醒后MAP、HR相比两组无明显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能在唤醒后配合完成相关指令性肢体动作,瑞芬太尼组在术后呛咳、躁动发生方面明显高于舒芬太尼组(P<0.05)。在术后苏醒延迟及术中知晓方面,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组在术中唤醒过程中较舒芬太尼组明显具有优势;舒芬太尼组在减少术后呛咳、躁动发生方面较瑞芬太尼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异丙酚联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利多卡因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及对异丙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将ASAⅠ~Ⅱ级无痛胃镜检查患者80例按信封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异丙酚+瑞芬太尼混合液静脉注射;试验组先予以利多卡因20mg静脉注射后,再静脉注射异丙酚+瑞芬太尼混合液。2组患者均按照异丙酚1.5~2.5mg/kg静脉注射,给药速度为0.5~1ml/s,待患者入睡后再行胃镜检查,必要时追加异丙酚。对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注射痛发生情况进行评级;观察2组用药前、用药后3min及检查结束3个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合度(SpO2)的变化,以及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异丙酚总用量及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麻醉效果、操作时间、苏醒时间、异丙酚总用量及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药3min时点MAP、HR均低于同组检查前;试验组注射痛评分、用药3min时点SpO2、呼吸抑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无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异丙酚联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利多卡因用于无痛胃镜检查不仅麻醉效果显著,而且能有效预防异丙酚注射痛。  相似文献   

20.
AIM:Toobserveeffectsofpropofolonnociceptiveresponseatsuperspinalandspinallevelinrats.METHODS:Twohundredsandfifty-eightSprague-Dawleymaleratswererandomizedintothirty-twogroups.Propofolandbicucullineweremicroinjectedintolateralventricle(icv),ventrolateralperiaqueductalgray(vlPAG),intrathecal(ith),andintraperitoneal(ip).Thenoxiousresponseswereevaluatedbyhotplateandformalintest.RESULTS:Inhot-platetest,systemicandsuperspinaladministrationofpropofol(40mg·kg-1ip,100μgin10μL,icv,and4μg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