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DXC-300A型核孔膜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对112例高血压病病人红细胞滤过指数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高血压病病人红细胞滤过指数较正常人明显增高(P<0.001);不同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随着病期的进展,红细胞滤过指数逐渐增高(P<0.01)。高血压病病人红细胞滤过指数与血清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之间无相关关系(r=0.06,r=-0.06,P均>0.05)。提示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检测对高血压病的预后及并发症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红细胞变形能力是血液粘滞性的主要因素及红细胞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也是保持微循环正常灌注的必要条件。研究红细胞的变形性不仅可以探讨红细胞膜及胞浆内血红蛋白结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等基本问题,还能为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方法和指标。近年来,红细胞变形性的测量是十分活跃的课题,其中滤过法因为具有模拟体内微循环的特点,同时又易于在临床上推广使用,所以得以迅速发展。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滤过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采用DXC—300型核孔滤过膜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测定红细胞滤过性,籍以反映红细胞变形能力。26例血液病人红细胞滤过指数(EFI)和25例正常人相比,前者EFI值显著增高。其中14例白血病患者与12例非白血病患者的EFI相比较未见明显差异。24例血液病人EFI与其自身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RBC),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的相关性研究发现,EFI与HB、HCT无关,而与MCV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红细胞变形能力或红细胞变形性 (ErythrocyteDe formability ,ED或RedcellDeformability ,RCD) ,是指红细胞通过比自身直径更小的组织毛细血管时发生主动形态变化的能力[1,2 ] 。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对保证红细胞的主要功能(为组织运输氧气和运载组织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 )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对长期运动对红细胞膜、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关系进行综述如下。1 概  述运动训练无疑会影响红细胞功能和红细胞膜的生物学特性。经过长期系统训练的运动员在安静状态红细胞滤过率和变形能力较无训练者明显增强[3~ 5] 。除此之外 ,其红细胞膜亦表现得…  相似文献   

5.
本文设COPD伴呼衰组,健康体检组分别检测红细胞滤过指数IF,比较疾病组红细胞变形能力减退的发生率,分析血气异常对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影响,红细胞变形力与PaO2相关性。本文认为血气异常时,4/5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受到影响,IF可作为肺心病微循环严重障碍的指标之一。1/5患者IF值正常,可能与患者红细胞自身的特性相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三普红景天胶囊对 12 9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进行了红细胞滤过指数和氧自由基代谢指标治疗前后的观察。结果表明 ,三普红景天胶囊具有降低红细胞滤过指数和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及升高机体防御酶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作用。提示三普红景天胶囊具有升高机体防御酶 ,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和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20例急性脑出血,51例健康人的红细胞膜ATP酶活性及红细胞变形能力进行了相关性研究,发现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活性降低,ATP酶活性与红细胞滤过指数呈负相关。提示脑出血患者存在着膜离子运转障碍及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8.
将12例糖尿病病人的红细胞分别与胰岛素、甘糖酯体外共同孵育24小时,观察孵育前后红细胞滤过指数的变化及药物对其影响。结果显示单纯孵育后红细胞滤过指数明显升高(p<0.01);与胰岛素共同孵育者红细胞滤过指数亦增高(P<0.01),但较前者低(p<0.01);与甘糖酯共同孵育者,红细胞滤过指数较孵育前降低(P<0.01)。说明胰岛素及甘糖酯对红细胞变形能力有保护作用,特别是后者对于治疗糖尿病患者并发的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樊希承  黄颖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1):3041-3043
目的:用核孔滤膜法测定高血糖病人红细胞变形能力(Erythrocyte Deformability,ED)与血糖水平的变化关系,以红细胞变形性入手来研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机制。方法:用核孔滤膜红细胞测定仪检测62例高血糖患者的红细胞滤过指数(Filtrationindex IF)测定出红细胞变形能力。与年龄、性别、血脂相近的正常人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在高血糖患者中,与血糖正常对照组红细胞变形能力进行对比,经统计处理,两组高血糖患者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t=18.69,t=15.26,P<0.01)。,高血糖与红细胞变形能力呈负相关。结论:高血糖患者由于糖代谢紊乱,使红细胞膜上脂类和红细胞浆成分发生变化。红细胞ED降低与血糖增高有密切关系。因此,研究红细胞变形性变化,成为研究高血糖控制良好与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采用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和血栓血小板粘附两用仪,检测42例健康人和48例脑梗塞患者白细胞滤过指数和白细胞粘附率早晚动态变化,探讨白细胞变形能力和白细胞粘附功能与脑梗塞发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测定30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红细胞滤过指数(IF)变化,发现患者IF值明显增大,低氧血症和酸中毒是红细胞变形性受损的重要因素之一,红细胞变形性受损可使肺动脉压升高.  相似文献   

12.
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红细胞变形能力与红细胞膜骨架结构和收缩蛋白的关系。 方法 采用DXC-300A型核孔膜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JEM-1200EX透民镜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了64例NIDDM病人和39例正常人红细胞滤过指数,红细胞膜骨架 收缩蛋白二聚体和四聚体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采用核孔滤膜法测定30例老年X综合征患者的红细胞变形能力,其红细胞滤过指数(IF)与健康对照组的IF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与高血脂组。高血压组的IF比较,差异也都有显著性(P〈0.05),说明X综合征患者的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降低,符合临床发现X综合征患者容易发生缺点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14.
任爱华  厉朝喜 《浙江医学》1997,19(6):339-339,341
检测了65例老年冠心病(CHD)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ED),结果显示老年CHD病人红细胞滤过指数(IF)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提示ED降低是老年CHD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15.
痛风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丹  乐芹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14(3):211-211,213
对31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及35名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变形能力进行检测,并与30名健康人比较。结果: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和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红细胞滤过指数(IF)分别为0.39±0.07和0.34±0.0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20±0.02(P均<0.01)。提示:痛风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其原因可能与患者血循环中尿酸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COPD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核孔滤膜法对COPD患者稳定期,急性加重期及BupAp通气治疗前后的红细胞变形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COPD急性加重红细胞滤过指数较稳定期明显增高,IF变化与PaO2呈高度负相关与PaCO2呈中度正相关,表明缺氧与红细胞变形能力的下降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与二氧化碳的潴留亦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给急性加重期病人采用BipAp鼻罩式机械通气,改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同时测定红细胞变形能力,表明IF较通  相似文献   

17.
人参多糖和多抗甲素对动物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人参多糖、多抗甲素经体内、体外给药对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影响。实验表明,人参多糖和多抗甲素均可改善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使其滤过速度增快,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1.P<0.05),提示应用人参多糖和多抗甲素对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栓形成都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应用DXC-300A型核孔膜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对99例冠心病病人红细胞变形能力(RCD)进行了测定。冠心病组99例,均按WHO标准选择,男47例,女52例,年龄40~83岁(平均61岁)。正常对照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35~74岁(平均54岁)。采用上海医科大学生产的DXC-300A型核孔膜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测定红细胞滤过指数(IF),作为RCD的指标。IF愈大,RCD愈低;IF愈小,RCD愈强。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IF为0.18±0.04,冠心病病人IF为0.25±0.05,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其中男性为0.25±0.05,女性为0.24±0.05,两者之间无差异(P>  相似文献   

19.
报告30例烧伤患者红细胞滤过指数(IF)检查结果,同时与40例健康人相比较,结果发现:①烧伤组IF值明显高于对照组;②同一个烧伤患者的病程不同阶段IF值亦不相同,病情越重,IF值越高。表明烧伤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因而多有血粘度增高,红细胞聚集,易发生微血管栓塞,导致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20.
本文观察和测量了不同纲的21种脊椎动物红细胞的形态及其变形能力,目的是观察两者在进化过程中的关系。已知脊椎动物红细胞从有核到无核是红细胞进化到哺乳动物形态上的突变。本实验结果说明有核和无核红细胞,核变形能力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这提示了无核红细胞的较高变形性是有核红细胞进化的结果。重点讨论了红细胞形态与变形能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