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与转移的诊断价值与PET/CT检查期间CEA水平之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临床症状、血清CEA水平升高或CT等影像学检查怀疑复发, 并因此行PET/CT检查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75例, 其中男性46例, 女性29例。回顾性分析比较PET/CT显像的诊断价值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CEA阳性组与阴性组中的差异。   结果  PET/CT对复发与转移的检出率中CEA阳性组为89.3% (42/47), 阴性组为82.1% (23/28), 两组之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CEA水平无助于提高PET/CT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与转移的检出率, PET/CT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与转移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是目前监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与转移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18F-FDG SPECT-CT显像对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的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和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5例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的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18F-FDG SPECT-CT显像和传统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腹部、盆腔部CT和全身骨显像),比较18F-FDG SPECT-CT显像和传统影像学检查诊断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根据病理检查结果或1年以上的临床随访结果,35例患者中,有19例最终诊断为复发或转移.按病灶计算,18F-FDG SPECT-CT显像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1%、55.6%、84.2%、87.1%和71.4%;传统影像学检查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5%、60.5%、75.6%、80.2%和65.1%.按患者计算,18F-FDG SPECT-CT显像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2%、62.5%、74.3%、72.7%和76.9%;传统影像学检查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1%、67.6%、70.6%、68.3%和73.9%.18F-FDG SPECT-CT显像诊断的敏感度明显高于传统影像学检查(P<0.05).依据18F-FDG SPECT-CT的显像结果,14例(40.0%)患者改变了治疗方案.结论 18F-FDG SPECT-CT显像对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的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和转移诊断的敏感度高于传统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早期诊断对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有突出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computed tomography,18 F-FDG PET/CT)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监测中的价值,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检测的最佳方案.方法 收集2008-01-10-2013-12-25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117例,所有病例均经常规检查疑诊为复发转移,并于1周内接受18 F-PDG PET/CT检查及增强CT(contrast-enhanced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e CT)扫描和血清癌胚抗原(e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检测.按病例和按病灶分别统计1 8 F-FDG PET/CT和ce CT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比较PET/CT与ce CT的诊断效率的差异,分析PET/CT诊断效率在CEA正常组和升高组的差别,研究18F-FDGPET/CT对复发转移结直肠癌治疗策略的影响.结果 在全组患者中,按病例分析18 F-FDG PET/CT的灵敏度为95.6%(86/90),明显优于CT的78.4%(69/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26,P=0.002;18F-FDG PET/CT的特异度为81.5%(22/27),优于CT的72.4% (21/29);18 F-FDG PET/CT的准确度为92.3%(108/117),明显优于CT的76.9%(90/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636,P=0.001.按病灶分析,18F-FDG PET/CT的灵敏度为95.0%(151/159),明显优于CT的83.9%(125/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35,P=0.001;18F FDG PET/CT特异度为83.3% (45/54),明显优于CT的73.8% (31/42);18 F-FDG PET/CT准确度为92.0%(196/213),明显优于CT的81.7%(156/191),x2=9.607,P=0.002.CEA升高组,按病例分析18 F-FDG PET/CT的灵敏度为97.3%(71/73),特异度为80.0%(12/15),准确度为96.5%(83/86),与CEA正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病灶分析,18F-FDG PET/CT在CEA升高组的灵敏度为96.6%(141/146),特异度为80.6%(25/31),准确度为93.8%(166/177),其中灵敏度(x2=4.319,P=0.038)和准确度(x2 =5.166,P=0.023)与CEA正常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18 F-FDG PET/CT显像阳性的病例中,15.4%(14/91)的患者接受了二次手术治疗,46.2%(42/91)的患者改变了治疗方案.结论 18F-FDG PET/CT对结直肠癌的复发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不失为结直肠癌术后随访的有效工具,并且对CEA升高的患者可能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18F-FDG PET/CT)和增强CT(CECT)诊断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病灶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PRISMA报告规范开展Meta分析。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18F-FDG PET/CT和CECT诊断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病灶的临床研究,时间至2019-04。由2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根据诊断准确性研究质量评价工具-2(QUADAS-2)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其汇总敏感度(Sen)和特异度(Spe),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共纳入10篇18F-FDG PET/CT及13篇CECT诊断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病灶的原始研究,分别包括322例患者的467个病灶和748例患者的943个病灶。Meta分析显示,18F-FDG PET/CT诊断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病灶的Sen=0.92(95%CI为0.87~0.94)、Spe=0.95(95%CI为0.82~0.99)、AUC=0.97(95%CI为0.93~0.99);CECT诊断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病灶的Sen=0.72(95%CI为0.66~0.78)、Spe=0.99(95%CI为0.93~1.00)、AUC=0.87(95%CI为0.83~0.89)。此外,CECT诊断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Sen(Z=2.34,P=0.02)和AUC(Z=2.21,P=0.03)值低于18F-FDG PET/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CECT,18F-FDG PET/CT对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病灶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可视为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病灶有效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周海中  段钰  肖汉 《肿瘤学杂志》2015,21(4):285-287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水平升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例血CA199水平升高者行18F-FDG PET/CT显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例血CA199升高者18F-FDG PET/CT显像发现恶性病变仅1例,余皆为良性病变,14例良性病变包括胆结石3例、胆囊炎2例、慢性胰腺炎1例、肝硬化2例、卵巢畸胎瘤2例和糖尿病4例。18F-FDG PET/CT显像对恶性肿瘤的检出率为6.7%。[结论]当患者血CA199水平升高时,应行常规影像学检查和血糖检测,排除良性病变,必要时行18F-FDG PET/CT显像。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肝癌(HCC)死亡率高,早期诊断率低,治疗和预后相对较差。18F-FDG PET/CT技术对HCC转移灶、早期复发病灶的检测及治疗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基于18F-FDG PET/CT在HCC诊断、肝移植术、手术切除及局部消融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及述评,为临床医生合理利用18F-FDG PET/CT影像技术进行HCC的精准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对治疗后乳腺癌复发和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肿瘤医院2004-12-01-2009-12-31行18F-FDG PET/CT显像检查的乳腺癌患者142例,统计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并与增强CT及全身骨扫描进行对比。结果:18F-FDG PET/CT和增强CT对乳腺癌复发和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85.5%(71/83)和77.1%(64/83),特异性分别为88.1%(52/59)和84.7%(50/59),准确性分别为86.6%(123/142)和80.3%(114/142)。18F-FDG 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为89.5%(34/38),高于增强CT的73.7%(28/38),P=0.031;对于局部复发、肺转移、肝转移和脑转移的诊断,18F-FDG PET/CT和增强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骨转移的诊断,18F-FDG PET/CT的灵敏度为70.0%,全身骨扫描为90.0%,两者的特异性分别为100.0%和58.3%。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治疗后乳腺癌复发和转移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对于不同部位转移灶的诊断应合理选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在早期发现卵巢癌术后复发/转移方面的价值,并与血清CA125检测及增强CT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5年内在我院行卵巢癌二次手术,并在术前均行血清CA125、增强CT、PET/CT检查的患者36例(99个病灶)。分别计算出以患者个体为研究单位时血清CA125及PET/CT检查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等参数,并比较二者在监测卵巢癌术后个体复发/转移方面的效能。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来比较增强CT、PET/CT两种方法诊断卵巢癌术后转移/复发病灶的差异性,并分别计算出以病灶为研究单位时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等参数,比较二者在诊断卵巢癌术后复发/转移病灶方面的效能。结果:PET/CT诊断出34/36例复发/转移的患者,而血清CA125以0~35 U/ml为基准时仅诊断出11/36例复发/转移的患者。前者诊断卵巢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阳性预测值、灵敏度、准确度明显高于后者(97%、100%、97% vs 91%、32%、33%)。PET/CT与增强CT在诊断卵巢癌术后复发/转移病灶效能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PET/CT能够诊断出78/99个卵巢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真阳性病灶,而增强CT仅能够诊断出70/99个。PET/CT以病灶为研究单位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比增强CT高(94% vs 89%、62.5% vs 30%、93% vs 83%、67% vs 40%、89% vs 77%)。结论:对于符合二次手术条件的患者,PET/CT诊断卵巢癌术后复发/转移方面的价值要优于血清CA125及增强CT。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复发及转移诊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行18F-FDG PET/CT检查的94例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病理类型均为浸润性导管癌,年龄为28~79岁。患者均进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测结果均应用半定量分析法和目测法判断。分析18F-FDG PET/CT对真阳性患者临床治疗策略的影响。结果18F-FDG PET/CT诊断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92%、89.65%、94.68%、91.30%、92.85%。依据18F-FDG PET/CT结果,58.51%真阳性患者最终更改了治疗方案。结论18F-FDG PET/CT能够有效评估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病例并且指导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PET)/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CT)在宫颈癌初诊及随访监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宫颈病变患者的18F-FDGPET/CT检查结果及其他临床相关资料。43例初诊疑似宫颈癌的初诊患者行18F-FDGPET/CT检查用于诊断分期和术前评估,29例既往接受过手术、化疗和(或)放疗的宫颈癌患者行18F-FDGPET/CT检查用于随访监测有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果:初诊组43例患者中,18F-FDGPET/CT诊断宫颈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3.8%、50.0%和79.1%;31例宫颈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率为38.7%(12/31)。随访监测组29例患者中,11例患者有肿瘤复发、残余和转移,18F-FDGPET/CT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100%、77.8%和86.2%;45.5%(5/11)被检出有小淋巴结转移灶,63.6%(7/11)被检出有远处转移。结论:18F-FDGPET/CT用于宫颈癌初诊及随访监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有助于进行准确的临床分期,并及时发现肿瘤的复发、残余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1.
在妇科肿瘤患者中,卵巢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以及复发率。早期发现卵巢癌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有重要的意义。与CT和MRI相比,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在卵巢癌复发和转移的探测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18F-FDG PET/CT可以早期监测和评估放疗和化疗后的效果,对于卵巢癌的后续治疗意义较大。本文就18F-FDG PET/CT在卵巢癌复发、转移、评价疗效和预后判断等方面的临床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1818F-FDG PET显像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监测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18F-双脱氧葡萄糖(FDG)PET显像探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其中食管癌8例,胃癌8例,结肠癌15例,直肠癌9例;进行18F-FDG显像。结果:18F-FDGPET显像诊断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和或转移的灵敏度93.8%、特异性87.5%、准确性92.5%;在18F-FDGPET显像真阳性30例中,4例为局部复发,9例为局部复发伴转移;17例为远处转移。在有复发的13例中,9例18F-FDGPET显像结果与X-CT结果一致,4例X-CT检查未见异常。在有转移的26例患者中,18F-FDGPET显像共捡出转移灶109处。结论:18F-FDGPET显像是检测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和转移的灵敏而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式断层CT(PET-CT)显像在结直肠癌术后CEA、CA19-9升高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7例结直肠癌术后CEA、CA19-9升高患者行全身18F-FDG PET-CT显像,图像采用视觉和半定量分析,所有病例最终确诊依据为再次手术病理结果、多种影像学检查或临床随访证实,将显像结果与临床随访所作出的诊断进行比较.结果 87例结直肠癌术后CEA、CA19-9升高患者,18F-FDG PET-CT诊断肿瘤复发转移的灵敏度为91%(71/78),特异度为66.7%(6/9),准确度为88.5%(77/87).61例患者近期(3个月内)有胸部、腹部和盆腔的传统影像学(B型超声、CT、MRI)检查,其中32例患者18F-FDG PET-CT显像发现了传统影像学未发现的病灶或病灶较传统影像学广泛,临床对其中21例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了修正,修正率为34.4%(21/61).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结直肠癌术后CEA、CA19-9升高患者诊断肿瘤复发、寻找转移病灶及准确判定术后再分期等方面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式断层CT(PET-CT)显像在结直肠癌术后CEA、CA19-9升高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7例结直肠癌术后CEA、CA19-9升高患者行全身18F-FDG PET-CT显像,图像采用视觉和半定量分析,所有病例最终确诊依据为再次手术病理结果、多种影像学检查或临床随访证实,将显像结果与临床随访所作出的诊断进行比较。结果 87例结直肠癌术后CEA、CA19-9升高患者,18F-FDG PET-CT诊断肿瘤复发转移的灵敏度为91 %(71/78),特异度为66.7 %(6/9),准确度为88.5 %(77/87)。61例患者近期(3个月内)有胸部、腹部和盆腔的传统影像学(B型超声、CT、MRI)检查,其中32例患者18F-FDG PET-CT显像发现了传统影像学未发现的病灶或病灶较传统影像学广泛,临床对其中21例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了修正,修正率为34.4 %(21/61)。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结直肠癌术后CEA、CA19-9升高患者诊断肿瘤复发、寻找转移病灶及准确判定术后再分期等方面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式断层CT(PET-CT)显像在结直肠癌术后CEA、CA19-9升高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7例结直肠癌术后CEA、CA19-9升高患者行全身18F-FDG PET-CT显像,图像采用视觉和半定量分析,所有病例最终确诊依据为再次手术病理结果、多种影像学检查或临床随访证实,将显像结果与临床随访所作出的诊断进行比较.结果 87例结直肠癌术后CEA、CA19-9升高患者,18F-FDG PET-CT诊断肿瘤复发转移的灵敏度为91%(71/78),特异度为66.7%(6/9),准确度为88.5%(77/87).61例患者近期(3个月内)有胸部、腹部和盆腔的传统影像学(B型超声、CT、MRI)检查,其中32例患者18F-FDG PET-CT显像发现了传统影像学未发现的病灶或病灶较传统影像学广泛,临床对其中21例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了修正,修正率为34.4%(21/61).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结直肠癌术后CEA、CA19-9升高患者诊断肿瘤复发、寻找转移病灶及准确判定术后再分期等方面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18F-FDG经过由尿液排泄,膀胱中尿液的高放射性影响了膀胱病灶的检出,本研究介绍一种18F-FDG PET/CT检查中提高膀胱恶性病灶检出率的简便方法——“反复排尿再充盈法”,即:18F-FDG注射后反复饮水-排尿、最后憋尿检查。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8例(35例原发、13例非原发)膀胱恶性肿瘤患者18F-FDG常规显像后,通过反复饮水-排尿、再憋尿进行盆腔延迟显像的结果。结果:89%的患者(43/48)在首次延迟显像时,尿液SUVmax(SUV最大值)从33.14(9~66.80)降至3.23(1.35~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03, P<0.01),2次显像的平均间隔时间为2 h,而膀胱病灶的SUVmax为2.8~25.0。该延迟显像方法对膀胱癌诊断灵敏度为90.5%(19/21)、特异度为81.5%(22/27)、准确性为85.4%(41/48)。结论:反复饮水-排尿、最后憋尿情况下的盆腔延迟显像能在保持膀胱壁解剖对比的同时,有效降低膀胱尿液放射性本底、增加病灶靶/本比,进而增加膀胱癌灶检出率,且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在诊断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与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中心行PET/CT检查的56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的全身PET/CT的显像结果,确诊依据为术后病理结果、血糖类抗原125(CA125)持续升高水平和临床随诊结果,评价PET/CT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56例患者中,经病理结果、血CA125持续升高水平、临床随诊结果证实,肿瘤复发及转移者25例,没有复发、转移者26例,假阳性者3例,假阴性者2例,PET/CT显像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及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2.6%(25/27)、89.7%(26/29)、91.1%(51/56);转移灶分为阴道残端、全身淋巴结、远处器官转移,PET/CT显像对各转移灶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87.5%(7/8)和97.9%(47/48)、95.0%(19/20)和91.7%(33/36)、91.3%(21/23)和90.9%(30/33);PET/CT显像发现全身多部位、多器官转移的6人,改变了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结论:PET/CT显像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及转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对肿瘤术后复发及转移的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18F-FDGPET/CT显像对宫颈癌诊断及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18F-FDGPET/CT显像在宫颈癌诊断、分期及指导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88例患者行腹部或全身^18F-FDGPET/CT显像,其中初诊者30例(宫颈良性病变11例,宫颈癌19例),宫颈癌治疗后58例。病灶确诊根据病理结果、多种影像诊断技术及临床随访而定,随访时间均大于6个月。结果30例初诊者PET/CT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5%,90.9%和90.0%。58例治疗后患者中,11例存在肿瘤复发或残余,PET/CT诊断肿瘤复发、残余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0.9%,100.0%和98.3%。41例有肿瘤转移,PET/CT诊断转移灶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2.7%,88.9%和90.9%。77例宫颈癌患者中26.8%PET/CT发现直径小于1.0cm的小淋巴结转移灶、28.6%因PET/CT发现腹腔外远处转移灶而提高了临床分期,32.4%患者因PET/CT显像而改变和修改了原治疗方案。18例输尿管梗阻患者中,16例PET/CT发现为肿瘤侵犯压迫所致而促使临床及时地进行了输尿管内置管,减少了肾功能的损害。结论^18F-FDGPET/CT显像可提高宫颈癌诊断准确性,使治疗方案的制定更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