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刘治刚 《广西化工》2013,(11):24-26
主要研究以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TEOS(正硅酸乙酯)为硅源的二氧化硅介孔材料(MCM-41)作为药物盐酸吡格列酮输送体系的可能性,研究药物在这种介孔材料中的吸附/释放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法(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来表征吸附前后的介孔分子筛。将合成的分子筛用作吡格列酮药物的载体,实时检测制备药物在模拟胃液中的释放过程发现,在药物释放开始后的第1h内,吡格列酮释放速率非常快,1h后释放率达到17.93%,在9h后释放率达到37.88%,在释放34h后,释放率达到62.74%。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稻壳在盐酸中浸泡、煮沸、回流、干燥后,置于600℃燃烧,并保温2 h,制得了一系列二氧化硅气凝胶样品。重量法分析表明这些二氧化硅气凝胶中二氧化硅质量分数为99%以上,并采用了激光粒度仪、比表面测定仪(BET方法)、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镜(SEM)等研究了二氧化硅气凝胶样品,同时对使用稻壳能够成功制备二氧化硅气凝胶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采用表面活性剂辅助,抗溶剂沉淀法制备了缬沙坦药物微粉,以丙酮为溶剂,水为抗溶剂,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种类、浓度、溶剂-抗溶剂体积比对缬沙坦形貌和大小的影响。分别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 FT-IR)等分析方法对原料及微粉化的产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一种新的合成治疗糖尿病药物盐酸吡格列酮工艺。以活性KOH为缩合催化剂,5-乙基-2-羟乙基吡啶与对氟苯甲醛缩合得到4-{2-(5-乙基-2-吡啶基)乙氧基}苯甲醛,再与2,4-噻唑烷二酮进行缩合,利用复合型Ni-Cu-Fe催化剂催化加氢还原,再经盐酸酸化成盐得盐酸吡格列酮。  相似文献   

5.
在pH 6.85的0.2 mol/L NaH2PO4-Na2HPO4缓冲介质中,盐酸吡格列酮与考马斯亮蓝G250作用,形成离子缔合物,溶液颜色发生明显改变,最大退色波长为570 nm,且盐酸吡格列酮的浓度与溶液的退色程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可用光度法测定盐酸吡格列酮.在570 nm波长处,盐酸吡格列酮的浓度在1.25×10-6~2.60×10-5 mol/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70为1.26×104 L·mol-1·cm-1,检出限为8.20×10-7 mol/L.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选择性,用于临床用药中盐酸吡格列酮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氧化铟纳米粉制备及表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无机盐为原料,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铟粉体。研究了沉淀反应条件及沉淀后处理等对纳米氧化铟粉体质量的影响,利用TG-DSC、FT-IR、XRD、SEM和EDS等分析手段对所制纳米氧化铟粉体的结构、粒度、形貌、成分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法制备的氧化铟纳米粉具有立方晶系结构、纯度较高、颗粒均匀呈球形、分散性良好、平均粒径为50nm左右。  相似文献   

7.
肥胖型2型糖尿病人通过减肥可以降低其血糖后,减轻体重,盐酸吡格列酮是胰岛素增敏剂,通过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发挥作用,可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在降糖的同时,有减肥的作用。本文通过用胰岛素增敏剂盐酸吡格列酮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病人的治疗研究了其对血糖体重指数的影响,结果显示,盐酸吡格列酮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减少体重和降低血糖方面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8.
反溶剂沉淀法制备阿托伐他汀钙微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海霞  王洁欣  王立新  赵宏  邵磊  陈建峰 《化工学报》2008,59(12):3132-3137
采用反溶剂沉淀法制备阿托伐他汀钙微粉,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类型、药物溶液浓度、体系温度和干燥方法对颗粒形貌和大小的影响,得到了适宜的微粉化条件。实验分别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分析(FT-IR)和比表面积(BET)等分析方法对原料及产品的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甲基纤维素(MC20)可以有效地控制颗粒形貌;改变溶液浓度及体系温度可以调整颗粒大小;混悬液经喷雾干燥得到的干粉是粒度分布均匀的团粒状类球形颗粒,粒径约为1 μm。微粉化产品为无定形,比表面积高于原料药。此外,还探讨了团粒状类球形颗粒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9.
以六水氯化镁和碳酸铵为原料,通过改变温度、浓度、煅烧时间、表面活性剂等条件,用直接沉淀法制备氧化镁的前驱体,将前驱体在空气中焙烧制备氧化镁。用激光粒度仪测定了不同反应条件下产品的粒度分布,总结出不同反应条件与产品粒径的变化规律。用TG-DSC曲线确定了前驱体的分解温度,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 (SEM)对制备的产品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所得的产品的平均粒径为50 nm左右,其形貌为哑铃状。  相似文献   

10.
以氨水直接沉淀法制备的CrO3为前驱体,采用氨解法制备了超细CrN粉体。对不同氨解温度、氨解时间和不同前驱体合成的CrN粉体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氮/氧分析仪等方法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反应温度、时间和前驱体粒度对CrN粉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0℃氮化12h可得到纯度为99%以上的高纯超细CrN粉体。  相似文献   

11.
利用氨基甲酸酯法制备了再生纤维素膜。采用红外、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分析方法,对纤维素氨基甲酸酯再生膜(CC再生膜)的性能及结构进行表征。分析了凝固浴浓度和铸膜液浓度分别对CC再生膜的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膜为典型的C-II型结晶,结晶度有所降低。CC再生膜表面和断面结构致密、均匀,制备的CC再生膜物理机械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气相扩散法,通过添加聚苯乙烯磺酸钠(PSS),制备了球状碳酸铈粒子。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等对产品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PSS可以改变碳酸铈的形貌,当PSS质量浓度为0.50 g/L、Ce(NO3)3浓度为0.07 mol/L时,得到分散均匀、粒径为3 μm左右的球状碳酸铈粒子。同时对其形貌控制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首次以三步法制备了聚苯胺一石墨烯-Co3O4PANI—RGO-Co3O4纳米复合材料。利用F]'-IR,XRD,XPS和TEM对所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ANI—RGO-Co3O4纳米复合材料中氧化石墨(GO)的含氧官能团数量大幅降低,GO已被还原成石墨烯(RGO);PANI和RGO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且形成的-Co3O4纳米粒子分布在PANI—RGO表面,其粒径在5-15nm之间,该纳米复合材料有望在超级电容器材料、电极材料和吸波材料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胡亚茹 《水泥》2011,(10):4-7
采用SEM、XRD等测试手段对碳酸钙渣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并对其流动特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碳酸钙渣是由粒径小于120μm的颗粒组成,平均粒径为16.43μm。其主要化学成分是CaO和SiO2,主要晶相为石灰石和石英。流动性试验表明碳酸钙渣流动性不大好,喷流性较强。  相似文献   

15.
以水合肼作为还原剂,在碱性条件下,不使用任何分散剂制备超细镍粉。使用引发剂,控制反应温度80℃,反应物Ni^2+浓度可高达1.5mol/L。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镍粉纯度高,球形度好且表面光滑,分散性好,平均粒径约为150nm。  相似文献   

16.
张琦  李国军  任瑞铭 《陶瓷》2009,(12):28-30,35
采用Sol-gel法,以钛酸丁酯和乙酸钡为主要原料。无水乙醇为溶剂,少量乙酰丙酮为螯合剂。在不同温度煅烧合成了BaTi2O5(BT2)粉体。采用XRD、DTA/TG、FT—IR和SEM对样品进行检测表征。700℃时粉体晶化。800~1200℃为稳定单相BT2.粉体基本为球形.粒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以聚醚二元醇(GE-21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主要原料,制备了水性聚氨酯(WPU)乳液;再采用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WPU乳液共聚制备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WPUA)复合乳液。讨论了WPUA乳液及胶膜的性能,并采用FT-IR、XRD、SEM和AF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WPUA涂膜的结构和形貌。结果表明,WPUA乳液具有良好的室温贮存稳定性及成膜性能,胶膜为无定型结构,透光率90%。与WPU乳液相比,WPUA乳液粒径有所增大,对基材的浸润性更好;其胶膜耐水性能明显提高;SEM和AFM分析同时显示,WPUA胶膜微观呈现"脊-谷"结构。  相似文献   

18.
以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1,2-二羟基-3-丙磺酸钠(DHPA)为亲水扩连剂制备含有磺酸基团的水性聚氨酯微乳液。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DHPA和水性聚氨酯的结构进行表征,证实了目标产物DHPA的生成,并作为亲水扩链剂引入PU链上。研究表明,随着DHPA含量增大,乳胶粒平均粒径减小,粒径分布宽度变窄。聚氨酯乳液呈假塑性流体特征。所制得的聚氨酯表面活性剂对丙烯酸单体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可用于乳液聚合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