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Sj16基因的原核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进一步研究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Sj16的免疫调节功能,丰富有关血吸虫免疫逃避知识。方法 根据曼氏血吸虫Sm16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用PCR技术从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cDNA文库中扩增Sj16基因,将Sj16基因定向克隆入pGEX-4T-1,转化感受态BL21/DE3菌;用酶切、PCR扩增鉴定筛选得到的重组阳性克隆,IPTG诱导pGEX-4T-1-Sj16转化的BL21/DE3菌,用SDS-PAGE和Wester-blot分析表达产物。结果 从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cDNA文库中获取Sj16基因,重组质粒中含有Sj16基因,成功构建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Sj16基因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GEX-4T-1-Sj16,pGEX-4T-1-Sj16转化的BL21/DE3菌经IPTG诱导可表达与GST融合的蛋白(约40kDa),抗GST抗体能特异性识别该蛋白。结论 成功原核表达了Sj16蛋白,为深入研究Sj16的免疫调节功能,丰富有关血吸虫免疫逃避知识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嗜热吸水链霉菌cDNA文库并进行表达序列标签(EST)测序,从中筛选具有毒力作用的基因进行体外克隆并诱导表达.方法 利用RNA转录5’末端转换技术构建致农民肺嗜热吸水链霉菌的cDNA文库,将平板内克隆进行编号,取前1020个克隆提取质粒,进行EST测序.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EST测序结果并预测基因功能,从中筛选出可能引起人体免疫反应的毒力因子.将这些目的基因亚克隆入pET-28a载体,将重组子转化大肠杆菌BL21,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相应蛋白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了较高质量的嗜热吸水链霉菌cDNA文库,得到有义序列978个,获得单一基因347个,其中2段基因分别与胸膜肺炎放线菌外膜蛋白、转铁蛋白B的同源性为51%和42%,其开放阅读框长度分别为1554 bp和726 bp,分别编码517和241个氨基酸.将2段基因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中,IPTG诱导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63 000和30 000.结论 所构建的嗜热吸水链霉菌cDNA文库符合构建基因文库的质量要求,文库中的EST数据将有助于农民肺特异性毒力分子的进一步筛选.  相似文献   

3.
华支睾吸虫一个谷胱甘肽转移酶新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克隆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Cs)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transferase,GST)的一个新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 用PCR方法从华支睾吸虫成虫cDNA(质粒)文库中扩增新基因CsGST1,对DNA及其推导的氨基酸进行序列分析。将CsGST1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在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用SDS-PAGE鉴定重组蛋白。结果 从华支睾吸虫成虫cDNA(质粒)文库扩增出642 bp的CsGSTl,序列分析显示它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麝猫后睾吸虫GST的同源性最高(88%),并具有GST N-末端和C-末端的保守功能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30a(+)-CsGST1,SDS-PAGE显示CsGST1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pET-30a(+)-CsGST1的蛋白条带的分子量约为30 kDa。结论成功构建了CsGST1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cDNA文库筛选出弓形虫关键粘附蛋白基因一棒状体ROP2基因,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表达,以获得重组蛋白。方法根据弓形虫棒状体ROP2基因开放阅读框设计引物,以弓形虫cDNA为模板进行PCR,纯化扩增产物经双酶切,进行TA克隆,再克隆到pET-30a中。重组质粒pET-30a—top2经PCR鉴定后,转化到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用SDS—PAGE电泳鉴定表达产物。结果获得的1223bp的基因片段经PCR和酶切鉴定后与预期大小一致;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诱导菌在52ku处出现一条明显的蛋白带,与预期分子量相符。结论成功构建PET30a—ROP2,并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弓形虫粘附关键蛋白基因与肠上皮细胞的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截短序列和全序列HBcAg基因和HBc-HBs Ag融合基因原核表达质粒,研究目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方法利用HBV全基因(adr亚型)质粒pUCm T-HBV分别扩增HBs Ag截短基因、HBcAg截短基因和HBcAg全基因,构建成重组质粒p SK-HBs、p SK-HBc和p KS-HBV C,经DNA序列测定鉴定后,分别将HBcAg截短基因、HBcAg全基因及HBc-HBs Ag融合基因亚克隆至表达质粒PET-30a,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表达HBcAg截短基因、HBcAg全基因和HBc-HBs Ag融合基因产物,采用PAGE-SDS和免疫印迹法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成功构建了含HBcAg截短基因、HBcAg全基因和HBc-HBs Ag融合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成功构建的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能大量表达HBcAg蛋白和HBc-HBs Ag融合蛋白,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显示表达产物具有免疫原性。结论成功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能顺利表达HBcAg蛋白和HBc-HBs Ag融合蛋白,表达产物具有免疫原性,为慢性乙型肝炎特异性免疫治疗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克隆结核分枝杆菌CFP10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奠定基础。方法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对CFP10的基因进行扩增,以PET-30a(+)为载体构建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先转化入大肠杆菌DH5α中,抽提质粒,进行双酶切鉴定,再转化到表达宿主菌BL21(DE3)中,以IPTG诱导表达,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蛋白表达形式。结果构建了具有正确基因序列的CFP10重组表达质粒,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结论目的基因克隆入宿主菌中并表达成功,为深入研究该蛋白的生物学、免疫学活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克隆结核分枝杆菌蛋白Hsp16.3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方法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对Hsp16.3的基因进行扩增,以pET30a为载体构建重组质粒,再转化到表达宿主菌BL21(DE3)中,以IPTG诱导表达。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PAGE)分析蛋白表达形式。结果构建了具有正确基因序列的Hsp16.3重组表达质粒,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结论目的基因克隆入宿主菌中并表达成功,为深入研究该蛋白的生物学、免疫学活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表达人Ⅰ型免疫缺陷病毒(HIV—1)衣壳蛋白p24,为制备抗p24单克隆抗体及其诊断杭原奠定基础。方法将编码HIV—1p24蛋白的P24(gag)基因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17b的T7噬菌体启动子下游,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DE3),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以SDS-PAGE、Westernblotting及点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构建成功重组表达质粒pET24,经IPG诱导,p24(gag)基因片段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高效表达,产物为30kDa的810—p24融合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8.4%;重组p24蛋白均与抗p24单克隆抗体及HIV—1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重组P24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活性,是制备抗P24单克隆抗体及诊断试剂的理想抗原。  相似文献   

9.
日本血吸虫童虫信号序列捕捉cDNA文库的构建及初步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日本血吸虫童虫信号序列捕捉cDNA(SST-cDNA)文库,筛选日本血吸虫病潜在的疫苗候选分子。方法抽提日本血吸虫童虫mRNA,并转录合成cDNA。将纯化的cDNA插入到载体pAPtag2中,构建SST-cDNA文库。将cDNA文库质粒转染到COS7细胞中进行蛋白表达,通过检测转染细胞中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的活性来判定插入的血吸虫童虫cDNA片段中是否带有信号序列。测定阳性克隆中外源性cDNA的核苷酸序,并通过Blast与Gen-Bank、EST数据库进行比对确定其性质。采用快速扩增cDNA未端序列方法获得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用SignalP3.0、TMPred、TargetP服务器对带有信号序列基因的特征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日本血吸虫童虫cDNA被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APtag2中,成功构建日本血吸虫童虫SST-cDNA文库。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表明SST-cDNA文库的容量为5×106cfu。SST-cDNA文库质粒转染到COS7细胞中后,通过近缘筛选获得21个带有信号肽cDNA序列,其中4个为未知新基因序列,5个为已知功能基因,12个与血吸虫EST序列同源。获得了8个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演绎氨基酸序列特征分析表明,其中5个为膜结合蛋白基因,3个为外分泌蛋白基因。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日本血吸虫童虫SST-cDNA文库,初步筛选获得了8个带信号肽的外分泌或膜结合蛋白分子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体外重组表达家蝇天蚕素多肽分子,并对重组表达产物活性进行初步鉴定。方法 克隆家蝇天蚕素成熟肽(Mature Cecropin,MC)基因,构建pET32a-MC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E.coli)BL21(DE3)中。1mmol/l终浓度的IPTG诱导重组蛋白Thioredoxin(硫氧还蛋白,Trx)-MC表达。重组蛋白质纯化回收后经胃蛋白酶水解获得天蚕素多肽分子。用重组蛋白和天蚕素多肽分子进行抑菌试验鉴定其生物活性。结果 MC多肽分子体外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且抑菌活性持续时间长。结论 硫氧还蛋白在重组蛋白质中作为分子伴侣改变了天蚕素多肽分子生物活性,使其对宿主菌低毒性。MC多肽分子的体外长效抑菌能力使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选取DVⅠ外膜蛋白DⅢ区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和纯化,以获得能应用于血清学诊断的纯化重组蛋白。方法用RT-PCR和套式PCR法扩增登革病毒Hawaii株外膜蛋白DⅢ区基因,与表达载体pET-30a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重组蛋白经Western-blot鉴定活性后用电洗脱法进行纯化。纯化的重组蛋白用间接ELISA法和捕获ELISA法应用于血清学检测,检测结果与间接免疫荧法进行比较。结果重组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高产量的重组蛋白,Western-blot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具有免疫活性。纯化的重组蛋白对登革热病毒Ⅰ型感染者具有很高的检出率,与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基本相符。结论DVⅠ外膜蛋白DⅢ区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重组蛋白可应用于血清学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弓形虫蛋白激酶C受体1基因的pET-30a(+)-RACK1重组质粒,表达、纯化RACK1蛋白。方法PCR扩增RACK1基因的cDNA序列,用SacI、NcoI限制性内切酶对RACK1基因的PCR产物及pET-30a(+)质粒进行双酶切,连接,转化大肠杆菌BL21,构建重组质粒。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柱纯化表达产物,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对表达产物进行分析鉴定。结果PCR扩增出 966 bp的RACK1完整基因序列,成功构建RACK1基因的pET-30a(+)-RACK1重组质粒,表达出约36kDa的RACK1蛋白,蛋白具有抗原性。结论成功构建弓形虫RACK1基因的pET-30a(+)-RACK1重组质粒,纯化出RACK1蛋白,为进一步进行RACK1蛋白在弓形虫入侵分子机制中的作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粪肠球菌心内膜炎抗原efaA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原核表达纯化粪肠球菌心内膜炎抗原efaA蛋白,为粪肠球菌心内膜炎的致病机制研究及临床血清学诊断奠定基础。方法从粪肠球菌中扩增efaA基因,相应酶切后,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构建pET30a-efaA重组质粒。经BamhI、XhoI酶切及测序鉴定,将pET30a-efaA质粒转化入BL21(DE3)。以IPTG诱导BL21(DE3)表达efaA融合蛋白,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SDS-PAGE、WesternBlot分析鉴定。结果PCR体外扩增efaA基因产物约943bp,重组表达质粒pET30a-efaA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通过亲和层析获得纯化重组蛋白。SDS-PAGE、Western免疫印迹显示蛋白表达带的分子量约为34kd。结论粪肠球菌心内膜炎抗原efaA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并纯化。  相似文献   

14.
华支睾吸虫成虫RPEF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构建华支睾吸虫成虫RNA聚合酶Ⅱ延长因子 (RPEF)基因重组质粒 ,分析其编码序列 ,并进行大肠杆菌原核重组表达和免疫鉴定。方法 根据RPEF基因已知序列设计一对引物 ,用常规PCR技术从华支睾吸虫质粒文库模板中扩增RPEF基因片段 ;将目的基因PCR产物和空质粒 pGEX 4T 1同时用BamHⅠ和SalⅠ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 ,纯化回收后建立连接反应并转化大肠杆菌BL2 1。将构建的重组质粒pGEX 4T 1 RPEF双酶切、PCR、测序鉴定正确后在BL2 1中诱导表达 ,SDS 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方法鉴定其原核表达效果。结果 成功构建出RPEF基因原核重组质粒 pGEX 4T 1 RPEF。SDS PAGE分析显示RPEF基因在大肠杆菌BL2 1系统中得以高效表达 ,其融合蛋白分子量大约 4 5kD ,与理论值相符。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此RPEF融合蛋白可被山羊GST单抗所识别 ,融合蛋白具有GST免疫反应性。结论 筛选到华支睾吸虫RNA聚合酶Ⅱ延长因子 (RPEF)基因 ,并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及在E .coliBL2 1系统中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弓形虫RH株总DNA中克隆棒状体蛋白ROP2基因片段,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2b中,导入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采用半巢式PCR扩增法从基因组DNA中扩增编码ROP2基因片段,克隆至质粒pUC119中,经PCR和酶切鉴定后,进行DNA序列测定,并以SacⅠ/HindⅢ双酶切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2b上,重组质粒pET22b—ROP2转化大肠杆菌BL21,CodonPlus(DE3)-RIL菌株中,经IPTG诱导表达。结果从弓形虫RH株总DNA中扩增到1.0kb的ROP2基因片段.构建成功重组质粒pUC119,ROP2,经DNA序列分析与已报道序列基本一致,重组质粒pET22b,ROP2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产生一分子量约为45kDa的预期重组蛋白。结论克隆到的弓形虫棒状体蛋白ROP2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构建成功的重组盾粒pUC119-ROP2可用千下一步多基因融合的市隆操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原核克隆表达亚洲带绦虫成虫60S核糖体蛋白L8基因(TaRPI。8),探索其应用前景。方法用RT—PCR方法从亚洲带绦虫成虫cDNA中获取RPI.8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一28a(+)中,在大肠埃希茵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SDS-PAGE进行鉴定,用镍离子金属螯合剂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纯化的重组蛋白用蛋白印迹进行免疫学分析。结果PCR、双酶切及DNA测序结果均表明pET-28a(+)一TaRPL8重组质粒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获得高效表达,亲和层析获得了高纯度蛋白。重组蛋白可被其免疫的SD大鼠血清识别但不能够被正常大鼠血清识别,表明其具有免疫原性。结论亚洲带绦虫成虫TaRPI.8基因可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获得具有免疫原性的表达,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原核表达华支睾吸虫鳞状上皮癌相关肿瘤基因(SCCRO)全长编码区序列,获得纯化的重组蛋白,为进一步功能研究做好准备。方法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华支睾吸虫成虫全长cDNA文库中识别出与人鳞状上皮癌相关基因的同源序列及其全长编码区,将其编码区序列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测序鉴定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重组产物用His-镍蛋白纯化柱纯化。结果华支睾吸虫鳞状上皮癌相关基因长度为1 218bp,其全长编码序列长度为780bp,编码259个氨基酸,1-22位为分泌信号肽,在羧基端有一个高度保守的区域。该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的可溶性表达,重组蛋白达总蛋白的39%,纯化后的重组蛋白纯度可达98%。结论鳞状上皮癌相关基因的PET-30a(+)原核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可以稳定高效地表达可溶性蛋白。  相似文献   

18.
SARS冠状病毒M蛋白全长基因的克隆、表达与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克隆SARS冠状病毒M蛋白基因编码序列,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ET23a-M,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表达、纯化。表达产物用Western Blot检测其抗原性。方法RT-PCR扩增M编码基因目的片段,胶回收纯化,插入克隆载体pMD-18T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DHSa。序列测定后亚克隆至表达质粒载体pET23a,构建重组体pET23a-M,转化大肠杆菌DH5α。筛选阳性克隆,以限制性酶切分析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以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进行诱导表达。用SDS-PAGE与免疫印迹分析表达产物。结果PCR扩增出约675bp的特异性片段,与预期片段大小相符,测序鉴定无有义突变;所构建的pET23α-M重组体阳性克隆经PCR与双酶切鉴定,与预期结果一致;SDS-PAGE显示表达产物约27kD;表达产物经金属螯和层析纯化;免疫印迹表明表达产物能被混合的SARS病人恢复期血清识别。结论成功克隆了SARS冠状病毒M蛋白基因编码序列,构建了pET23α-M表达质粒,诱导表达并纯化出了SARS冠状病毒M蛋白,并以免疫印迹鉴定。本研究的成功为进一步进行SARS病毒诊断试剂与疫苗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克隆表达粪肠球菌溶血素cylL基因,为制备单抗、开发疫苗及其致病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从粪肠球菌中扩增溶血素cylL基因,相应酶切后,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42a中,构建pET-cylL重组质粒。将pET-cylL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经KpnI、XhoI酶切及测序鉴定,以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用SDS-PAGE、Western blot进行分析。结果PCR体外扩增cylL基因产物约206bp,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cylL;SDS-PAGE、Western免疫印迹显示蛋白表达带的分子量约为39.6kD。结论成功构建粪肠球菌溶血素cylL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