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盆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CT特征性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发生于腹盆部,经病理证实的巨淋巴结增生临床资料,5例均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5例均为透明血管型,2例伴有子灶,1例肿块内见散在斑点状钙化。CT动态增强扫描,5例均见动脉期显著强化、门静脉期、延迟持续强化,其中肿块内有钙化的1例不均匀强化。结论: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动态增强扫描可提高其诊断正确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 20岁,体检发现左侧纵隔增宽,无症状,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查体:左肺尖叩诊呈实音,听诊左肺呼吸音减弱,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X线胸片检查:左上纵隔软组织块影,形态不规则. CT平扫:左上纵隔见巨大软组织肿物,大小为13 cm×10 cm,密度不均,伴有斑片状、点状钙化,内缘境界不清.动态增强扫描:肿物动脉期CT值为40~42 HU,静脉期CT值为42~47 HU,延迟期CT值为27 HU,呈轻度不均匀强化,而肿块内缘境界欠清晰,包绕升主动脉、无名静脉、肺动脉主干及左肺动脉,左主支气管受压,并见肿块沿心包左前方走行直至膈肌表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盆部横纹肌肉瘤的CT临床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腹盆部横纹肌肉瘤的CT表现。1行增强动脉期扫描,4例同时行增强三期扫描。结果 3例发生于腹腔,2例发生于盆腔,3例边界均模糊不清,2例可见假包膜形成。CT平扫显示5例均为不规则巨大软组织肿块,瘤内可见带、团状低密度区,1例可见散在斑点状高密度灶。5例肿瘤在CT增强扫描中动脉期均表现为轻中度不均匀强化,4例在静脉期显示肿瘤强化程度增高,平衡期强化度减弱,假包膜未见强化。5例周缘均未见明确肿大淋巴结。结论若出现腹盆部巨大密度不均匀软组织肿块,CT三期增强以静脉期强化明显,横纹肌肉瘤应纳入鉴别诊断中,最终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4.
患者 男, 35岁,左上腹不适 40余天。查体:左上腹轻压痛,余无异常发现。实验室检查:无异常。B超:腹膜后占位病变,①异位嗜铬细胞瘤,②神经源性肿瘤,③夹层动脉瘤,④淋巴瘤。CT及MR表现:CT平扫于腹主动脉左前方、左肾右前方、胰腺后方见一椭圆形大小约 3cm×4cm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密度均匀,CT值 34HU,在部分层面与主动脉及肾静脉界面不清,主动脉及肾静脉受压分别向右侧及前方移位。注入造影剂后肿块明显均匀强化,CT值 146HU(图 1)。延时 8min扫描,肿块呈中度强化,CT值 84HU。MR平扫:于胰腺后方、腹主动脉左侧、左肾上腺区见一大…  相似文献   

5.
盆腔内巨大黄色肉芽肿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6 6岁。因低热、下腹部疼痛及腰部酸胀不适4个月入院。查体发现右下腹及盆腔内巨大包块。影像学检查 :B超见右下腹部及膀胱右后方一约13cm× 9cm大小的椭圆形减弱回声团 ,内有液性暗区。CT扫描示右下腹膜后及盆腔内一巨大囊实性肿块影 ,主要部分位于盆腔内 ,上部位于腹膜后偏右侧 ,邻近的右侧腰大肌和右输尿管受压外移 ,右输尿管轻度扩张积水。肿块的实性部分主要位于后下部 ,边界不甚清楚 ,其前上部的囊性部分壁厚薄不匀 ,但边界清楚。CT增强扫描见实性部分呈不均匀强化 ,囊性部分则无强化 (图 1、2 )。CT拟诊为盆腔内及右腹…  相似文献   

6.
CT扫描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CT扫描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主动脉造影证实的 2 1例肺隔离症。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 ,其中 5例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16例CT表现为含气体或液体的囊肿和 /或软组织肿块 ,5例肿块周围可见肺气肿。 16例非含气囊肿平扫密度均匀 ,增强扫描 7例无明显强化、5例为薄壁环形强化、4例为厚壁周围性强化。无强化区的病理成分为粘液、脓液或胶样液体。CT显示出 14支异常供血血管 ( 14 / 2 1) ,螺旋CT显示率 ( 4 / 5 )高于普通CT( 10 / 16)。结论 :肺隔离症的主要CT表现是囊肿、结节或肿块 ,增强CT扫描、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能发现平扫所不易显示的结节和肿块内部的囊性成分 ,有助于隔离肺异常供血血管的显示 ,后者对发现细小的异常供血血管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34岁。发现中下腹部包块4年余入院,4及搏动感,大小、边界无法触清,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入院后行腹部64层螺旋CT检查,CT示左侧中下腹肠系膜内一边界清楚的软组织密度肿物,密度均匀,直径约3.2 cm,增强后动脉期肿块明显均匀强化,静脉期中等强化,各期肿物强化强度均与同层主动脉密度基本相似(图1,2)。CTA示肿物位于髂总动脉分叉水平肠系膜动脉前方,其上方与肠系膜上动脉一分支关系密切,周围可见数条迂曲包绕的血管影(图3,4)。图1 CT平扫见下腹部肠系膜内一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边界清楚,内部密度均匀图2动脉期病灶显…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70岁。腹胀、食欲不振半个月,胃部不适,并发现左上腹有一巨大肿块。体检:左上腹触及一约13cm×13cm大小肿块,质硬韧,活动差,表面较光滑,有压痛。B超:上腹部见14.6cm×12.7cm低回声光团,边界较清,内部回声不规则。诊断:上腹部占位性病变,来源及性质待定。CT平扫示:左中上腹胰尾前方见一巨大软组织肿块,约15cm×8cm×10cm大小,CT值24~35HU,边缘光滑清晰(图1);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强化,内可见低密度无强化区,病灶与胰尾前缘分界不清,胰尾部受压向后移位(图2)。诊断:左中上腹占位性病变,来源于胰尾可能性大。手术所见:依次切开腹壁入腹…  相似文献   

9.
患儿 女 ,3岁。下腹部肿块进行性长大 2个月 ,腹痛伴尿频、尿急 2 0天。查体 :中下腹巨大软组织肿块 ,质地中等 ,表面光滑 ,大小约 15cm× 2 0cm× 18cm。腹部膨隆明显 ,腹壁静脉怒张。CT增强扫描示 :中下腹部腹膜后区 12cm× 15cm× 18cm不规则实性肿物 ,轻度不均匀强化 ,CT值 6 0~ 95HU。其内见多个结节状肿块 ,中心低密度坏死病灶 ,侵犯腹主动脉、髂血管、输尿管及腰大肌。输尿管、髂动脉推移至肿块前并紧贴腹前壁 (图 1、2 )。腹腔脏器向前上方推移 ,肿块向下延伸入盆腔 ,向上侵犯右肾下极。CT诊断 :腹膜后区巨大…  相似文献   

10.
病例资料患者,男,60岁.无临床症状,因体检胸片发现左下肺肿块析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检查.CT表现: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平扫见左下肺后基底段脊柱旁类圆形肿块,密度均匀,CT值35 HU,边界较清晰,周围血管纹理明显增粗、增多,可见一蒂与胸主动脉相连,在其后方可见血管影伸过胸主动脉后方与奇静脉相连;增强扫描及血管重组成像清晰显示与肿块相连蒂为肿块供血动脉来自胸主动脉,并见分支血管附于肿块边缘,左肺下叶一粗大引流静脉接受肿块周围及一部分F叶正常肺组织回流跨过肿块边缘,从胸主动脉后方回流入奇静脉,奇静脉轻度增粗,肿块本身无明显强化.CT诊断:肺隔离症(叶内型)合并异位肺静脉引流(图I).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33岁,已婚.患者于5年前因外阴包块,局麻下行切除术,当地县医院当时诊断为囊肿.半年后包块复发,无明显不适,未就诊,今日出现肛周疼痛. 盆腔平扫、增强CT扫描示:盆腔左侧软组织块影,沿直肠旁间隙向下走行至会阴和臀部皮下,边界清楚,增强扫描肿块内见漩涡条索状影,多考虑良性病变(图1~3);CTA示肿块主要由左侧髂内动脉分支供血(图3).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38岁.1周前因腹部疼痛做腹部超声检查,诊断为慢性胆囊炎,同时发现右肾占位性病变,于2009年9月27日入院.实验室检查:血及尿常规未见异常. 影像检查:CT平扫见右肾上极软组织肿块,大小约6.2 cm×5.4 cm ×6.3 cm,密度不均匀,压迫肾盂、肾盏明显移位,并稍向外突出,轻微分叶状,其内见较多囊样分隔结构,未见脂肪密度;增强扫描显示肿瘤外周边界清晰,实质部分呈不均匀性强化,囊液部分无强化,囊壁可见强化,延迟扫描囊壁强化更明显.CTA显示肿瘤由肾动脉分支供血.MRI见肿瘤实质部分呈等T1、稍短T2信号,囊变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未见明确脂肪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低于肾实质),所示囊壁可见强化改变,周围肾实质受压推移,肾盂、肾盏受压变形,肿块与右侧腰大肌相贴但分界清楚.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49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左侧腰腹部持续性胀痛,渐加重,伴恶心、厌食.病程中无肉眼血尿,无尿痛、尿急、尿频,无发热及明显消瘦.于个1月前左腹部可扪及包块,渐增大.体检:左中腹部包块,质硬,触痛.CT平扫示左肾盂区巨大软组织肿块影,密度不均匀,部分突出于肾盂(图1).增强扫描肿块呈中度不均匀强化,有囊变区,肿块与周围肾实质境界较清楚(图2、3).手术切除左肾,大体病理见肿瘤大小为10 cm×7 cm×6 cm,侵及肾盂及被膜,输尿管上段管腔肉眼观正常.镜检:(左肾)高分化平滑肌肉瘤,细胞增生活跃,病理性核分裂易见(图4);腹主动脉旁淋巴结(0/3);输尿管切缘(-).免疫组织化学:Vimentin(+)、SMA灶状(+).  相似文献   

14.
腹、盆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分析腹、盆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的影像学表现特点,以期提高对这种少见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腹、盆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本组患者年龄18~56岁,平均40岁。其中男7例,女3例。9例位于腹部,1例位于盆腔。4例既有CT也有MRI检查,4例仅有CT检查,2例仅有MRI检查。将影像学结果与临床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0例中局限性9例,弥漫性1例。局限型9例病理诊断均为透明血管型,表现为单发肿块6例,单个较大肿块周围伴有小的子灶3例。CT平扫与肌肉相比呈等密度;动态增强多数病变(5/7例)在动脉期和延迟扫描均持续高度强化,强化程度接近大动脉。MRI平扫与肌肉相比T1WI表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病灶的强化方式与CT一致。4例肿块(直径〉5cm)增强扫描内部见裂隙状和放射状的CT低密度区和MRI低信号区,病理证实为较多纤维成分。弥漫型1例为浆细胞型,表现为腹膜后多个软组织结节,轮廓光整,明显强化。结论 腹、盆部Castleman病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局限透明血管型巨大淋巴结增生的特点是单发肿块或单发较大肿块周围伴有小的子灶,强化密度与信号接近大动脉,较大肿块内部增强后可出现裂隙状或放射状CT低密度和MRI低信号区。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54岁。体检:发现右肺肿块。患者无低热、盗汗,无咳嗽、咳痰,无痰中带血,专科检查未见异常。X线片示右肺中叶孤立性类圆形肿块,边缘光滑。CT检查:右肺中叶外侧段一约2.2cm×2.2cm×2.0cm大小的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密度尚均匀,CT值约48HU,边缘光滑,周边见磨玻璃样密度增高影,以后外侧缘及下缘明显,各支气管通畅,纵隔内未见肿大的淋巴结(图1),增强扫描:动、静脉期肿块较均匀强化,延迟4min仍肿块均匀强化,CT值达98HU,低于胸主动脉密度(130HU)(图2)。CT诊断:右肺中叶外侧段富血供结节。手术所见:肿块位于右肺中叶斜裂处,质硬,大小约…  相似文献   

16.
腹膜后巨淋巴结增生症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 女 ,3 8岁。体检B超发现后腹膜肿块 3d而就诊。查体 :腹部无肿块触及 ,肾区无叩痛及压痛。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 -) ,血沉正常。CT检查示胰腺后下方、腹主动脉左侧与脾门之间可见一大小为 9cm× 4.5cm× 3cm软组织肿块 ,密度均匀 ,边界清楚锐利 ,增强后动脉期病灶呈结节状明显不均匀强化 ,实质期病灶强化幅度稍有回落 ,两期内均可见星芒状非强化区 (图 1,2 )。当时CT诊断 :后腹膜占位 ,无功能性异位嗜铬细胞瘤首先考虑。手术结果 :胰腺下缘、腹主动脉左侧、左肾动脉上方有约 9cm× 4cm× 5cm肿块 ,包膜完整 ,无粘连。病理结果 :“腹…  相似文献   

17.
男 ,70岁。发现左中腹部包块 3d而入院。查体左中腹可扪及一巨大包块 ,与周围分界不清 ,有压痛。左下肢伸直时 ,左腹部疼痛明显。B超 :位于左肾内侧可见一中等增强回声 ,大小约 7.4cm× 8.2cm ,与肾不相连。B超诊断 :后腹膜实质性包块。CT扫描 :腹主动脉壁呈弧形钙化 ,其左侧呈现软组织密度 ;左侧腰大肌影明显增大 ,密度不均匀 ,其内侧有类圆形低密度区 (图 1)。左肾明显向前移位 ,肾筋膜增厚 (图 2 )。增强扫描 :腹主动脉强化 ,左侧腰大肌强化不均 ,其内侧出现较高密度的类圆形强化 ,密度与腹主动脉相同 (图 3)。CT诊断 :腹主动…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偶然发现左胸下后壁出现一肿块,肿块进行性增大,质硬压痛,偶有咳嗽时疼痛也加重。平扫CT见左后胸壁有一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大小约9.6 cm×3.2 cm×8.0 cm,内侧缘边缘波浪状隆起与胸壁钝角相交,密度不均匀,CT值约13~35 HU。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性边缘状中度强化,CT值约45~60 HU,中央大片低密度无强化区,肿块主要沿第9、10、11肋生长,向内累及胸椎旁达降主动脉。诊断:左后胸壁软组织肿块并第9、10、11肋骨及T10椎体骨质破坏,考虑恶性肿瘤(图1)。见:肿物由均一小的圆形或卵圆形细胞构成肿瘤主质,胞浆稀少,核卵圆形或不规则形,核分…  相似文献   

19.
患儿 女 ,5个月。 3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 ,偶伴有胆汁 ,渐频繁 ,伴腹胀进行性加重。体检 :T 37.5℃。腹膨隆 ,可扪及一巨大肿块 ,占据全腹 ,质偏硬。B超检查 :腹腔巨大囊实性占位 ,考虑腹腔肿瘤。IVP :左肾向前下方推移 ,考虑为左侧后腹膜肿瘤 ,肾母细胞瘤可能。CT平扫 :腹部巨大囊实性占位 ,见大量分隔 ,呈多囊状。见多处散在钙化斑块 ;增强后分隔明显强化 ,囊液无强化。肿块中心见脂肪与钙化混杂密度 (图 1)。肿块上至脾胃水平 ,下至髂窝。左肾受挤压变扁 ,移向髂窝 (图 2 ) ,与肿块粘连。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肝门部血管受挤压并…  相似文献   

20.
CT增强扫描及CTA诊断肺隔离症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CT增强、CTA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经手术、主动脉造影证实的23例肺隔离症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含气体或液体的囊肿或软组织肿块18例.病变为肺气肿所包裹5例.18例结节或肿块平扫密度均匀,增强扫描8例表现为无增强,5例为薄壁增强,5例为厚壁增强.螺旋CT显示异常主动脉供血血管比率(83%)高于普通CT(59%),4例CTA清楚显示供血动脉.结论肺隔离症的主要CT表现是囊肿、结节和肿块,增强CT扫描有助于显示结节和肿块内部的囊性成分及主动脉异常供血血管.CTA能立体显示供血动脉的起源、行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