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0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兔坐骨神经挤压伤的MRI与SEP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和体感诱发电位以及两者结合在坐骨神经急性挤压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4只兔按钳夹力的不同随机分为A、B两组,左后肢为损伤侧,右后肢为对照侧,建立坐骨神经急性挤压伤模型,于伤后1、2、4、8周行MR扫描,同时行双侧体感诱发电位检查。结果:损伤侧24条神经,有23条MR显示异常,诊断正确率95.8%,假阴性率4.17%(1/24);24条损伤侧坐骨神经,有22条SEP显示异常,诊断正确率91.6%,假阴性率8.3%(2/24)。MRI与SEP对神经损伤的正确诊断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MRI与SEP结合起来,24条损伤神经均显示异常,诊断正确率100%。结论:MR与SEP检查可无创、准确地判断神经损伤,两者结合可明显提高神经损伤的正确诊断率,重复性好,可作为神经损伤的较好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2.
咽旁间隙在头颈部肿瘤MRI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移位方向及肿瘤MRI信号特点对病变定位、定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累及咽旁间隙肿瘤76例,其中恶性肿瘤51例,良性肿瘤25例。结果扁桃体肿瘤和鼻咽癌使茎突前间隙外移,腮腺肿瘤使茎突前间隙向前内移位,或(和)颈动脉鞘区后移。颈动脉鞘区交感神经鞘瘤使颈内动、静脉向前外侧移位,迷走神经鞘瘤使颈内动、静脉明显分离,颈动脉体瘤使颈内、外动脉分叉角增大,颈静脉球瘤使血管向前外侧移位,转移淋巴结使颈内动、静脉向前内侧移位。25例良性肿瘤边界清楚,其中9例信号均匀;51例恶性肿瘤中,19例边界模糊,15例信号欠均匀。茎突前间隙脂肪消失或不连续6例均为恶性肿瘤,肿瘤边界较清但颈部淋巴结肿大符合淋巴结转移诊断标准2例及颈内动、静脉被肿瘤包绕3例,病理证实亦为恶性肿瘤。结论咽旁间隙移位方向及肿瘤MRI信号特点对头颈部肿瘤的定位、定性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总结胆管癌MR征像,提高MR对胆管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本组收集1996年1月~2005年12月,经MRI及MRC诊断为胆管癌或MRI诊断胆管炎但临床怀疑胆管癌67例。分析MRI和MRCP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术前MR诊断正确的56例,漏诊8例,误诊3例。肝门区胆管癌31例;胆总管区胆管癌24例。病理学表现为结节型18例,肿块型21例,浸润型13例,乳头型14例。结论胆管癌的MRI表现与生长方式有关,MRCP诊断胆管梗阻定位准确率高,仔细观察各种征像并结合临床,可提高胆管癌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34岁。发现中下腹部包块4年余入院,4及搏动感,大小、边界无法触清,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入院后行腹部64层螺旋CT检查,CT示左侧中下腹肠系膜内一边界清楚的软组织密度肿物,密度均匀,直径约3.2 cm,增强后动脉期肿块明显均匀强化,静脉期中等强化,各期肿物强化强度均与同层主动脉密度基本相似(图1,2)。CTA示肿物位于髂总动脉分叉水平肠系膜动脉前方,其上方与肠系膜上动脉一分支关系密切,周围可见数条迂曲包绕的血管影(图3,4)。图1 CT平扫见下腹部肠系膜内一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边界清楚,内部密度均匀图2动脉期病灶显…  相似文献   
6.
骨巨细胞瘤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骨巨细胞瘤(GCT)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GCT继发ABC的X线、CT、MRI和病理学资料,分析和总结其影像征象。结果12例中6例病变发生于长管状骨,6例发生于盆骨。12例病变X线均表现为囊状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10例呈偏心性破坏,2例为中心性破坏;4例病灶内出现骨性分隔,6例骨皮质中断,4例出现软组织肿块,有明显硬化边者2例。10例行MR平扫和增强检查,均呈多囊的囊实性膨胀性肿块,8例为边缘性实性结节,2例为实性基础上的广泛囊变,全部患者均可见多个液一液平面,7例出现软组织肿块;1例肿块内可见局灶性含铁血黄素沉着。8例行螺旋cT平扫、增强、CT血管成像(CTA)和三维(3D)多平面重组(MPR),病变显示为囊实性肿块,骨皮质破裂并形成软组织肿块5例,6例肿块内出现液.液平面,全部肿块实质性部分和囊壁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3例肿块内可见增粗迂曲的供血动脉,未发现动静脉畸形。12例手术所见和术后病理显示肿块均由多发含血的囊腔和实性部分组成,病理诊断结果均为GCT伴发ABC,其中Ⅱ级GCTl0例,Ⅲ级2例。结论GCT伴发ABC并不少见,充分理解其病理组织学基础,并选择恰当的影像检查方法(X线+MRI或X线+CT)对其正确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免疫抑制剂相关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X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免疫抑制剂相关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X线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46例免疫抑制剂相关肺结核与51例普通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X线表现。结果与普通肺结核相比,免疫抑制剂相关肺结核以中高热、乏力多见,干咳和胸痛少见;病情重,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继发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及合并肺外结核多见;X线上多表现为均匀一致的片絮状阴影;合并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少见;病灶分布范围较广,以非肺结核好发部位发病率高,多分布在双侧肺、中肺野及下肺野。结论免疫抑制剂相关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及X线特征与普通肺结核有所不同,易误诊,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尼莫地平、音乐综合治疗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作用。方法:采用电击、创伤刺激大鼠视、听觉,并结扎颈动脉,阻断血流20min再灌注,给予HBO+音乐(1组)、HBO+尼莫地平+音乐(2组)治疗,观察血小板选择素-CD62p(CD62p)、红细胞内钙(IECa2+)、红细胞变形指数(DI)及皮质醇(Cor)水平变化,并断头取脑作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应激1组、2组大鼠CD62p,IECa2+、Cor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以应激1组更显著(P<0.01)。DI值应激1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应激2组DI值虽高但无统计学意义。脑组织形态学变化:应激1组神经细胞大部分肿胀、固缩、变性并崩解;应激2组变化轻微。结论:HBO、尼莫地平、音乐综合治疗有益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血液肿瘤化疗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1(sIL-11)水平与血小板数量改变的关系,探索能维持血小板安全水平的sIL-11临界值,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收集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标本,测定sIL-11和血小板水平,观察两者变化间关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9例患者完成研究.化疗后患者的sIL-11水平逐步升高,第6天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血小板数量随时间逐步降低,第10天达到最低值,然后逐渐上升;在血小板达到最低之前sIL-11已达峰值;患者化疗后sIL-11越高,血小板数量越有可能维持于较高水平.根据血小板水半最低值将病例分为两组比较,具较高血小板组有较高sIL-11峰值.其sIL-11平均增长速度快,血小板达到最低值的时间较晚,高sIL-11峰值的病例较多.多元回归显示化疗后血小板低于临界值的影响因素有:sIL-11达到最大值的日平均增长速度和化疗第4天sIL-11低于2000Pg/ml.结论 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sIL-11水平与血小板数量的变化存在相关关系,可以通过测量sIL-11的变化来预测血小板数量的变化趋势.化疗第4天sIL-11<2000 Pg/ml的患者发生严重血小板减少的可能性大,建议给予rhIL-11治疗或输注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的MRI征象与肝癌转移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原发性肝癌的MRI征象 ,分析其与肝癌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我院经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 5 0 0例 ,分别行平扫、Gd DTPA及SPIO增强扫描。结果 小肝癌 65例 (13 % ) ,结节型 81例 (16.2 % ) ,块状型 3 2 5例(65 % ) ,弥漫型 2 9例 (5 .8% )。多发肿瘤 190例 (3 8% )。淋巴结转移率为 12 % ;静脉癌栓为 3 1.4%。结论 原发性肝癌的MRI征象中大病灶、多病灶、T1信号不均匀者发生转移的几率较大 ,而四种转移形式之一均提示其他转移的几率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