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树Qu对丙型肝炎病毒的易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树Qu对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易感性。方法:对来自云南的树Qu接种含HCV的病人血清,然后用PCR方法检测树Qu血清的HVC RNA,用反向被动血凝法测定抗-HCV抗体,用原位PCR方法检测树Qu肝细胞内的HVC RNA。结果:34.8%的树Qu(8/23)在接种HCV后,血清中检出HCV RNA,对4例抗HCV阳性和谷丙转氨酶升高的树Qu的肝组织进行原位PCR检测,结果在1例肝细胞中  相似文献   

2.
树鼩感染丁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作者以树为对象、建立丁型肝炎病毒(HDV)/乙型肝炎病毒(HBV)实验感染动物模型,为丁型肝炎发病机理和药物筛选提供研究基础。对人工饲养的20只健康成年树 接种HBVDNA阳性血清后HBsAg的转阳率为75%(15只);分别以同时感染(13只)和重叠感染(9只)两种方式接种HBVDNA和HDVRNA阳性血清后,各有8只和6只树 的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丁肝抗原(HDAg)和丁肝抗体(抗HD)相继转阳,部分血清或肝内检出HDVRNA,以HDV/HBV阳性树 血清在树 间进行传代感染,可见第二代4只中3只、第三代5只中4只树 的血清HBsAg、HDAg和抗HDV相继转阳,2只第三代感染树 血清中检出HDVRNA,肝内检出HBsAg和HDAg阳性;连续观察16~19个月,经重叠感染成功的4只树 血清HBsAg持续阳性,2只HDAg和抗HD交替出现,1只抗HD持续阳性,提示可发展成慢性HDV感染;感染HDV的树 血清ATL升高,肝组织有类似肝炎样病理变化,与HDV在黑猩猩体内感染结果类似,提示树 可作为HDV感染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树(Tupaia)体内观察硫代反义寡脱氧核苷酸(S-ASODN)对HDV复制、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树同时接种HBV阳性血清0.1ml、HDV阳性血清0.3ml后,将16只HDV/HBV感染成功的树随机分为两组,给药组8只树按每只每次经尾静脉注射S-ASODN3mg,隔日1次,共7次。对照组中2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另6只不作处理。注射后5、10、15、25d取血及肝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斑点杂交及原位杂交法检测HDVAg及HDVRNA。结果:于注射结束时(15d)给药组有7只树肝内HDVAg及HDVR-NA转为阴性,对照组8只树中仅1只转为阴性。停止使用S-ASODN10d后,给药组2只阴转树肝内又可检出HDVAg和HDVRNA,对照组仍有7只可检出。结论:S-ASODN在树体内能有效抑制HDV复制及表达,但作用并不完全,可能与用药剂量不足,时间不够长及仅用硫代修饰尚不能直接导向靶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证实酒精中毒树Qu比非中毒树Qu对HBV感染是否具有更高的易感性,我们应用酒精性免疫抑制的树Qu模型,观察了酒精性免疫抑制与没有免疫抑制的非酒精中毒树Qu对HBV的易感性,结果表明,酒精中毒的树Qu在发生免疫功能明显受损的同时对HBV易感性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5.
对33例血清HBV-DNA阳性,39例HBV-DNA阴性的CAH-B患者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显示:72例患者的CD3、CD4、CD8、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HBV-DNA阳性组的CD4低于正常人(P〈0.01)又高于HBV-DNA阴性组(P〈0.05)。提示,慢性HBV感染可抑制T淋巴细胞亚群的增殖,而T淋巴细胞亚群的增殖低下、分化异常,尤其是CD4,又削弱  相似文献   

6.
对33例血清HBV-DNA阳性,39例HBV-DNA阴性的CAH-B患者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显示:72例患者的CD_3、CD_4、CD_8、CD_4/CD_8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HBV-DNA阳性组的CD_4低于正常人(P<0.01)又高于HBV一DNA阴性组(P<0.05)。提示,慢性HBV感染可抑制T淋巴细胞亚群的增殖,而T淋巴细胞亚群的增殖低下、分化异常,尤其是CD_4,又削弱了机体清除HBV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用ELISA测定181例各型HBV感染者血请中HDV标志物,结果HDVM阳性57例,阳性率为31.49%。各型肝炎间HDV感染卒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依次为SH>LC>CAH>CPH>AH>ASC。用异羟基洋地黄毒试元标记的HBVDNA探针测定其中57例HBV/HDV及单纯HBV感染病人血清中HBvDNA及其含量,结果HBVDNA的检出率在HBV/HDV组(67.92%)明显低于单纯HBV感染组(84.62%)(P:0.0152),且前组中HBVDNA含量也明显低于后组(P<0.05)。以上结果提示:HDV感染多见于严重的及慢性肝脏疾病;在HBV/HDV感染的急性期,HBV复制受到抑制;而在重症型、慢性期和肝硬化时则未见这种抑制现象,说明在HBV/HDV感染的不同阶段可表现出不同的病毒复制现象。  相似文献   

8.
采用随机引物法制备地高辛标记含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基因片段的质粒PBR322作为探针,建立DHBVDNA斑点杂交试验,结果:探针可检出1.0pg同源DNA片段,不与人乙肝病毒(HBV)及鸭肝细胞DNA发生杂交,与 ̄35S-DHBVDNA探针的灵敏度相似。该探针检出重庆地区2-3月龄麻鸭血清DHBV自然感染率为25.48%;用DHBV血清经腹腔感染1-2日龄雏鸭,1周后阳性感染率为82.90%,并可持续感染至少2月。  相似文献   

9.
采用免疫酶染色法检查了22例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者肝组织连续切片上的HDAg和HBcAg,同时对照检查了42例乙型肝炎病毒(HBV)单纯感染者肝组织中的HBcAg。结果发现HDAg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阳性细胞散在分布于肝组织中,细胞形态基本正常,少数细胞肿胀。HBV合并HDV感染者肝组织中的HBcAg细胞核多呈阳性,细胞浆中较少有HBcAg的阳性颗粒。在单纯HBV感染中,可在其胸核及胞浆中同时查到HBcAg的阳性颗粒,HBV合并HDV感染者肝组织中的HBcAg阳性细胞数为6.64±3.60,单纯HBV感染者为8.85±3.7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对HDAg的表达与血清GPT的相关性研究发现,HDAg的阳性细胞数与血清GPT水平有相关性(r=0.432)。表明HDV合并感染后对HBV的复制有抑制作用,HDV的细胞毒作用与肝细胞损伤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50例肝炎后肝硬化(CIR)患者的血清标本回顾性地检测了HBV、HCV及HDV感染标志,结果HBV感染率为100%,HCV感染率为39.3%,HDV感染率为42.0%,有62.7%CIR患者重重叠感染了二种以上肝炎病毒。其中二重感染率:HBV/HCV20.7%,HBV/HDV23.3%,三重感染率为18.7%,均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0.01或P<0.05)。结果提示,HBV、HCV和HDV感染与肝硬化的发生关系密切,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可能导致肝病加重。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树Qu血清ALT改变与感染乙肝病毒量的关系,将50只树Qu随机分成5组,将美国NIH提供的HBV含量为10^8CID/ml的标准感染血清稀释与10^-6 ̄10^-10共5个稀释度,分别接种于各组动物,实验观察16周,5种稀释度的感染血清引起5组树Qu血清ALT升高的潜伏期和持续时间依次为:15d和25d,13d,25d,15d和21d,23d,9d,28d,8d。其感染率依次为80.0%,8  相似文献   

12.
动态观察HBV与AFB1诱发树Qu肝细胞癌(HCC)病变过程中有病变γ-谷氨酰转肽酶阳性肝细胞灶GGT阳性灶)、胰岛性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发生情况,探讨HCC发生的可能机制。实验动物分4组,A组:HBV阳性和摄入AFB1;B组:HBV阳性组;C组:摄入AFB1;D组:空白对照。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活检组织,结果:(1)肝癌前病变GGT阳性灶在呼实验组不仅灶数量,而且灶大小均明显高于窑  相似文献   

13.
树Qu感染人乙肝病毒动物模型研究中的非特异性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树Qu是否成为感当检HBG的动物模型。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的位杂交技术,对实验组及对照组树Qu肝组织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应用羊抗-HBs多抗检测树Qu肝组织中的HBsAg时,出现假阳性反应,阳性物为非目的抗原,应用生物素标HBVDNA探针进行肝组织原位杂交时,出现非特异性的显色反应。结论:提示在动物模型实验中,应设立严格的对照实验和应用不贩庆系统进行校对考核。  相似文献   

14.
动态观察HBV与AFB1诱发树肝细胞癌(HCC)病变过程中肝癌前病变γ-谷氨酰转肽酶阳性肝细胞灶(GGT阳性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ⅠGF-Ⅱ)发生情况,探讨HCC发生的可能机制。实验动物分4组,A组:HBV阳性和摄入AFB1;B组:HBV阳性组;C组:摄入AFB1;D组:空白对照。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活检组织。结果:(1)肝癌前病变GGT阳性灶在各实验组不仅灶数量,而且灶大小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且双诱癌因素组(A)灶数量明显大于单诱癌因素组(B、C)(P<0.05);(2)实验第15周,即有IGF-Ⅱ阳性表达,在第45周阳性率明显高于第75周(P<0.05);(3)HBV感染组(A,B)动物肝组织中HBsAg阳性率高达92.1%,首次在树肝组织中检出HBxAg,且阳性率达86.5%。提示:HBV与AFB1协同致树HCC;HCC发生早期就有ⅠGF-Ⅱ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15.
报道在160例乙肝中检出31例HDV感染者,慢活肝、肝硬化中阳性率分别为27.3%(21/77)、25.0%(6/24),高于慢迁肝中阳性率3.2%(1/31)(P<0.05)。8例抗HDIgM阳性者中HDAg阳性者滴度低,HDAg阴性者滴度高;3例抗HDIgG、IgM同时阳性者病情活动且重,单纯抗HDIgG阳性者病情轻。HBeAg、HBVDNA阳性中HDV感染率分别为19.4%(6/31)、10.2%(5/49),抗HBe阳性、HBVDNA阴性中HDV感染率分别为30.6%(19/62)、29.3%(22/75),提示HDV感染对HBV复制有抑制作用,对肝脏慢性化起一定促进作用,抗HDIgM阳性者说明肝内有HDV复制,病情活动。  相似文献   

16.
本组386例乙肝患者合并其它肝炎病毒感染的总感染率为32.90%。其中合并HAV、HCV、HDV和HEV感染的感染率分别为8.03%、17.09%、6.99%和0.77%。可见HBV合并HCV感染率较高,值得重视。HBV合并感染组治愈好转率(67.72%)较HBV单纯阳性组(82.24%)低,而恶化死亡率(32.28%)较单纯阳性组(17.76%)高(P<0.05)。HBV合并HCV和HDV感染的患者,其临床治愈好转率(60.61%和55.56%)低于HBV合并HAV和HEV组(90.32%和100%),而恶化死亡率(39.39%和44.44%)高于另外二组(9.68%和0)(P<0.05)。以上结果说明,合并感染,特别是HBV合并HCV或HDV感染,能够加重病情,延缓恢复,导致肝病加重,是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采用ELISA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了94例乙肝患者及40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阴性的肝炎患者。结果发现HBeAg阳性者,有86.0%HBVDNA阳性,二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而抗HBe阳性的病人,约40.5%HBVDAN阳性,说明抗-HBe的转换,不完全是病毒复制的终止,尤其是在慢性肝病患者中,抗-HBe出现,部分患者体内仍可检出HBVDNA,病变仍处于活动中。  相似文献   

18.
“蚂蚁乙肝宁”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1日龄麻鸭经腹腔接种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阳性血清后1个月,给已感染DHBV的麻鸭口服“蚂蚁乙肝宁”,I组剂量为0.5g/kg,Ⅱ组为1.0g/kg。分别于服药30d、60d及停药后20d取血清测定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氨酸转氨酶(ALT)及丙二酰二醛(MDA)含量。结果:2组给药动物DHBsAg转阴率分别为51.8%与51.1%;ALT正常百分比为53.3%与61.9%,与阳性对照组比较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HBsAg阴性甚至HBV标志(HBVM)全部阴性血清中检出HDV标志(HDVM)的可能性及原因,本文对46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清HDV综合标志的检测,于HBsAg阳性及阴性血清中均可检出HDV标志,分别为26.62%(70/263)和23.39%(29/124).不仅如此,甚至于HBVM全部阴性患者中亦可检出HDVM21.79%(17/78)。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发生HDV感染的HBsAg阴性或HBVM阴性血清中的HBVDNA,结果发现75%(15/20)为阳性,提示上述阴性血清中多数存在HBV体内复制及感染性,因检测技术及水平所限而未测出HBVM。同时对上述阴性血清随访6~21个月,得出于HBsAg阴性或HBVM阴性血清中检出HDVM的其它5种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HBsAg阴性甚至HBV标志(HBVM)全部阴性血清中检出HDV标志(HDVM)的可能性及原因,本文对46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清HDV综合标志的检测,于HBsAg阳性及阴性血清中均可检出HDV标志,分别为26.62%和23.39%,不仅如此,甚至HBVM全部阴性患者中亦可出HDVM21.79%。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发生HDV感染的HBsAg阴生或HBVM阴性血清中的HBVD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