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肝组织HBVDNA定量检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对HBV感染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入,抗病毒治疗急待寻找判定效果可靠的方法,HBVDNA检测,特别是血液和肝组织定量检测显得极春重要。不加选择对HBV感染作肝活检时留取小粒肝组织,同时采血作HBVDNA定量检查。急慢性HBV感染病例均示肝组织内HBVDNA检查明显高于血内检出率,同时肝组织HBV含量明显高于血液的含量。肝组织检测HBVDNA可以明显提高HBV感染诊断率,血内HBVDNA阴转时不能说明肝组织内亦已阴转,血内HBVDNA阴转不宜随即停止治疗。  相似文献   
2.
我国属乙肝病毒感染发病率较高的国家,HBsAg携带者约1.2亿,每年新感染者在150万例以上,约10%-20%发展为肝硬化,约5%发展成肝癌,对人民健康及社会、家庭危害很大。客观存在迫使我们尽量在防治方面做些探讨,因而于20世纪80年代起再次在50年代病毒性肝炎重复肝活检发现肝炎和肝纤维化、肝硬化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肝硬化的病因、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3.
经皮穿刺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术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肝硬化并门脉高压症患者的影像学研究,进一步明确肝内门静脉(PV)与肝后段下腔静脉(RHSIVC)的关系,探讨在彩超(CDFI)导引下经皮穿刺行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DIPS)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肝硬化并门脉高压症患者30例,利用CDFI、CT、MR进行肝脏二维或三维多切面扫描,并测量RHSIVC长度、被肝实质包绕的RHSIVC长度、以及肝内LPV和RPV距PV分叉部1cm处及PV分叉部与同层面RHSIVC之间的距离。结果三种影像学方法测量的RHSIVC长度、被肝实质包绕的RHSIVC长度、肝内LPV距PV分叉部1cm处与同层面RHSIVC之间的距离、肝内RPV距PV分叉部1cm处与同层面RHSIVC之间的距离、PV分叉部与同层面RHSIVC之间的距离,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DFI、CT、MR均能准确显示PV及RHSIVC,RHSIVC起、止层面的横断面平均有56.7%、93.1%的管腔被周围肝实质完全包绕,在CDFI导引下经皮穿刺肝内PV再至RHSIVC行DIPS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试用新型免疫调节剂胎盘肽治疗丙型肝炎115例,单一用药每天肌注2~4ml,平均治疗3~4月。临床治愈91例,占79.1%,近期HCV—Ab、HCV—RNA阴转率分别为34.5%和39.O%;急性乙丙混合感染者HBsAg和HBV—DNA阴转率分别为71.4%和66.7%;慢性乙丙混合感染者HBsAg转阴率为20.3%、HBV—DNA阴转率为35.O%。随访出院急性病例未见复发,慢性病例出现肝功波动者在11.4%以内;肝组织病理复查均见明显进步,已有假小叶形成者亦示消退。证明急、慢性丙型肝炎在恰当治疗下预后良好,说明新型免疫调节剂胎盘肽对单纯丙型肝炎或乙丙混合型肝炎均能获得较好效  相似文献   
5.
依据肝硬变形成的病因,探讨肝硬变病理改变能否逆转和肝硬变病因治疗。任选经临床和病理检查确诊的早期和代偿期肝硬变病例70例,肌注具有明确抑制HBV复制和消退肝内炎症药物八八乙肝泰,同时观察临床征象和肝功能变化,重复肝活检。结果,治疗5个月后729%可获自觉征象消退和肝功能正常,114%基本正常,143%进步;肝活检复查早期肝硬变病理特征619%消退,333%进步;代偿期肝硬变假小叶714%消退,286%进步。结论:肝硬变的治疗原则仍在于有效控制消退肝内慢性炎症,确切有效的消退肝内炎症药物可以有效的治疗肝硬变,逆转其病理变化,因而肝硬变是可以防治的。  相似文献   
6.
7.
我院自1983-01~1999-11共收治经临床和/或病理确诊的肝硬变患者659例,其住院期间和/或死后均进行了经皮肝穿刺获取肝组织,其中42例还进行了全身或腹部局部尸体解剖。现将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经皮肝穿刺与尸体解剖所获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经皮肝穿刺检查在肝硬变诊断上的应用价值及尸检的意义。1临床资料659例均为住院患者。男587例,女72例。年龄12~78岁,平均46.18岁。416例存活患者经治疗腹水消退后行经皮肝穿刺获取肝组织;243例死亡患者于死后30min行经皮肝穿…  相似文献   
8.
<正>例1女,56岁。因乏力、纳差、尿黄伴恶心、呕吐6d入院。入院时实验室检查:WBC 4.97×109/L,RBC 4.45×1012/L,HGB 145g/L,PLT 176×109/L;TBIL 72μmol/L,DBIL 38μmol/L,ALB 43g/L,ALT 1 558U/L,AST 1 602U/L;PT 17s,PTA49%;HBsAg、HBcAb阳性;HBV DNA 2.32×104copy/ml;HAVAb-IgM、HCVAb、HCV RNA、HEVAb-IgM、CMVAb-  相似文献   
9.
肝组织活检183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自1983年1月~1995年6月,共进行经皮肝穿刺活检术(肝穿)1839例,现将其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临床诊断与病理报告之间的差异。回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全部病例均为我院因肝病而就诊的住院患者。其中男1613例,女226例,男女之比7.14:玉。年龄14~7且岁(4卫.07士12.38岁)。1.2方法大多数患者人院后半个月内,行肝穿,采用单人快速穿刺法”’。肝脏标本经10%甲醛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常规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1.3诊断标准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及病理标准均参照《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护‘’。脂肪肝的病理诊断,目前尚…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 (下简称慢乙肝 )表面抗原 (HBsAg)携带者约占9.75 % ,根据推算 ,慢乙肝患者约 30 0 0万人〔1〕。至今用于慢乙肝治疗的药物和疗法虽然很多 ,但尚无满意的治疗药物和方法。 2 0世纪 80年代初 ,我们在慢乙肝临床治疗研究中发现抗乙肝胎盘转移因子 (PSTF)有较好的疗效 ,进而对PSTF作了长达 10余年的临床验证。现报告于下。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根据 1990年、1995年两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临床确诊的慢乙肝患者共 2 2 6例 ,HBsAg和HBeAg阳性或HBVDNA阳性 ,ALT反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