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颈动脉W1-W2作为左室射血时间参数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瞬时波强(WI)技术中的W1-W2(瞬时加速度波强顶点至瞬时减速度波强顶点的时间)作为左室射血时间参数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该参数提供依据。方法应用ALOKA Prosound 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66例正常人主动脉口多普勒流速曲线的射血时间(ET)及左右颈总动脉的W1-W2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将W1-W2与W1起点-W2(瞬时加速度波强起点至瞬时减速度波强顶点的时间)比较。结果左右颈总动脉W1-W2之间相关系数为0.904(P〈0.01);左室射血时间与左右颈总动脉W1-W2相关系数分别为0.789和0.783(P〈0.01)。左侧颈总动脉W1-W2为268.68ms,W1起点-W2为295.52ms,两者之差为26.83ms;右侧颈总动脉W1-W2为268.63ms,W1起点-W2为296.63ms,两者之差为28ms。结论W1起点-W2为射血时间。因颈动脉W1-W2与ET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故可以通过测量颈动脉W1-W2间接获得左室射血时间。用左右侧颈总动脉W1-W2作为左室射血时间将分别低估9%和9.4%.在临床应用中必需注意其低估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桡动脉脉象波强与颈动脉瞬时加速度波强(W1)的相关性,探讨其物理学定义及生理学上的意义。方法纳入53例正常人,应用ALOKA Prosound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W1和桡动脉血流加速度测定,应用DDMX-100脉象仪进行桡动脉压力波曲线测定,脉象波强为桡动脉压力上升平均速率与桡动脉血流平均加速度的乘积,研究桡动脉脉象波强与颈动脉瞬时加速度波强的相关性。结果 W1与h1、△P、△U和WI(P)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脉象波强具有明确的物理学定义和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作为脉象研究的新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颈动脉瞬时波强(WI)参数评价合并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合并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同期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各36例,应用WI技术检测两组受检者左颈总动脉获得瞬时加速度波强(W1)、瞬时减速度波强(W2)、负向波面积(NA)、射血前期时间(R-W1)、射血时间(W1-W2)及血管僵硬度指数(β),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W1和NA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β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WI各参数在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功能异常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瞬时波强参数评价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后颈动脉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瞬时波强(WI)参数评价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后颈动脉弹性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 选择放疗后头颈部肿瘤患者38例作为放疗组,另选择健康志愿者38名作为对照组,应用WI技术检测其颈总动脉,采集WI相关参数,包括瞬时加速度波强(W1)、瞬时减速度波强(W2)、僵硬度(β)、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比较放疗组和对照组参数的变化,分析W2与放疗剂量、距离放疗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WI参数中,放疗组W2、β、Ep、PWVβ较对照组明显增高,AC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放疗组W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2与放疗剂量、距离放疗时间呈正相关(r=0.380、0.433,P=0.018、0.007).结论 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后颈动脉弹性功能较正常人下降;WI参数可为早期预防放疗引起的颈动脉狭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超声瞬时波强技术对飞行员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检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超声瞬时波强技术检测飞行员颈总动脉,其中正常组37例,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组44例,动脉粥样硬化组52例,将瞬时波强指标与血管回声跟踪(ET)指标及常规超声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及动脉粥样硬化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瞬时加速度波强(W1)及超声瞬时波强(W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_WI)均较正常组高(P0.05);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组与正常组间血管回声跟踪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W1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正相关,瞬时减速度波强(W2)与二尖瓣前向血流频谱E峰与A峰比值(E/A值)及IMT相关,反相波面积(NA)与血流阻力指数(RI)呈正相关,PWV_WI与ET指标相关(P0.05)。结论超声瞬时波强技术可反映心血管系统血流动力学及心脏与血管交互关系,评价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整体心血管功能较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敏感。  相似文献   

6.
瞬时波强技术评价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弹性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瞬时波强(WI)技术早期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弹性的临床意义.方法 T2DM患者29例,其中14例病程为1~5年(A组),15例病程>5年(B组);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使用WI技术对各组受检者左侧颈总动脉进行检测,获得瞬时加速度波强(W1)、瞬时减速度波强(W2)、负向波面积(NA)、心电图R波顶点到W1顶点的时间(R-W1)、W1顶点到W2顶点的时间(W1-W2)、血管压力-应变弹性模量(Eρ)、血管僵硬度(β)、动脉顺应性(AC)、脉搏波速度(PWVβ)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将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颈总动脉弹性参数及IMT与WI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组Eρ、β及PWVβ显著升高(P<0.05),AC显著降低(P<0.01),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β、Eρ、PWVβ、IMT及W2均显著升高(P<0.01),AC显著降低(P<0.01).与A组比较,B组PWV β和IMT显著升高(P<0.05).T2DM患者W1-W2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显著负相关(r=-0.56,P< 0.01);β和IMT与年龄呈正相关(r=0.37和0.42,P<0.05).结论 T2DM患者颈动脉弹性降低,其程度与年龄及糖化血红蛋白明显相关,WI技术对其早期临床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妇女瞬时波强(WI)与血管弹性及体内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 检测93名围绝经期妇女颈动脉W1,获取收缩早期正向波(W1)、收缩晚期和部分等容舒张期正向波(W2)、W1到W2的时间间隔(1st-2nd)、心电图R波到W1的时间间隔(R-1st).分析WI各参数和血管弹性指标与血清激素水平、血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血管弹性指标包括血管僵硬度(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 PWVβ).结果 β、Ep、PWVβ与W1、W2、1“st-2nd呈正相关,与R-1st呈负相关(P均<0.05);多种血清激素水平、血生化指标与WI、血管弹性指标间均具有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 WI及血管弹性指标可以反映围绝经期妇女心血管功能的早期改变.  相似文献   

8.
瞬时波强颈动脉W1~W2与左心室射血时间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确定瞬时波强(wave intensity,WI)的瞬时加速度波强(W1)顶点至瞬时减速度波强(W2)顶点的时相,即W1~W2.方法 应用Aloka Prosound 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66例正常人主动脉口多普勒流速曲线的射血时间及左右颈总动脉的W1~W2进行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主动脉射血时间的标化值与左、右颈总动脉W1起点至W2顶点时间的标化值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各时间标化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W1起点至W2顶点的时间为射血时间.W1曲线的起点应为心脏射血期的开始,W2顶点为射血结束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瞬时加速度波强(W1)与Tei指数的相关性分析,探讨瞬时波强(WI)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rosound a10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6例正常人左右颈总动脉W1的强度(W1的最高点)与Tei指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66例正常人左右领总动脉W1(压力)之间呈正相关(P<0.01);左右颈总动脉W1(管径)之间呈正相关(P<0.01).左右颈总动脉W1(压力)与Tel指数呈负相关(P<0.05);左右颈总动脉W1(管径)与Tei指数呈负相关(P<0.01).左右颈总动脉W1(压力)均值与Tel指数呈负相关(P<0.05);左右颈总动脉W1(管径)均值与Tei指数呈负相关(P<0.01).结论 W1与Tei指数负相关,可作为判断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瞬时波强(WI)技术探讨高原低氧环境对抗震官兵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进入青海玉树地区时间的不同,将252例抗震官兵分为2组:第1组(100例,急进高原7d内),第2组(152例,留居高原1年及以上).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晚期峰值流速的比值(E/A);应用WI技术测量第1个正向波搏幅大小(W1)、第2个正向波搏幅大小(W2)、R-1st间期及2个正向波之间的时间(1st-2nd)间期,并与平原健康官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第一组W1稍减低,但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第二组W1减低(P<0.05);两组W2均减低,1st-2nd均缩短(P<0.05),两组LVEF、FS、E/A及R-1s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I可成为敏感评价高原缺氧状态下抗震官兵左心室舒缩功能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腘动脉不同位置加压时股总动脉瞬时波强(wave intensity,WI)负向波面积的测定,探讨加压位置对负向波面积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应用ALOKA Prosound 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53例正常健康受试者左右腘动脉近心端和远心端分别加压,测其股总动脉瞬时波强的负向波面积。结果 53例受试者左右腘动脉,近心端加压:5~10s测定,左股总动脉负向波面积加压前(13.31±11.19)mmHg m/s2,加压时(40.04±27.84)mmHg m/s2;右股总动脉负向波面积加压前(12.87±10.94)mmHg m/s2,加压时(33.40±18.87)mmHg m/s2,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远心端加压:5~10s测定,左股总动脉负向波面积加压前(13.31±11.19)mmHg m/s2,加压时(16.32±15.08)mmHg m/s2;右股总动脉负向波面积加压前(12.87±10.94)mmHg m/s2,加压时(15.51±13.08)mmHg m/s2,加压前与加压时对比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压位置对负向波面积的测量结果有影响,加压位置与测量点间的距离越大测量所需的间隔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瞬时波强(Wave intensity,WI)技术评价绝经期前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颈动脉血管内皮弹性功能改变,探讨WI技术在早期诊断SLE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根据病程将60例女性SLE患者分为SLE 1组(病史<5年)和SLE 2组(病史≥5年),用WI技术依次检查SLE 1组30例、SLE 2组30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采集WI相关参数瞬时加速度波强(W1)、瞬时减速度波强(W2)、瞬时波强负向波面积(NA)、僵硬度(β)、瞬时波强脉搏波传导速度(PWV-W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及内中膜厚度(IMT),并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LE 1组、SLE 2组患者W2、β、Ep、PWV-WI、PWVβ值增高,AC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W1、AI、NA值逐渐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E 2组的W2、PWV-WI、β、Ep、PWVβ均较SLE 1组显著升高,AC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WI技术可早期检测SLE患者颈动脉弹性的变化,对临床早期防治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dP/dt dv/dt的物理意义,寻找合理的允孝。方法通过类比和量纲分析的方法,阐明该参数的物理意义。结果提出四种dP/dt dv/dt的命名方案以供选择。结论提出关于dP/dt dv/dt命名的几个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系统性硬化病(SSc)患者瞬时波强(WI)曲线特征.方法 SSc患者(SSc组)24例,健康对照组29例,两组年龄、性别、心率及血压相匹配,均于静息状态下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短轴缩短率(LVFS).应用WI技术测量左右颈总动脉瞬时加速度波强W1,瞬时减速度波强W2,负向波面积(NA),射血前期时间R-W1,射血时间W1-W2,并对时间分别以R-R间期校正.同时记录血管僵硬度(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ρ)、顺应性(AC)、膨大指数(AI)、W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WI)等血管弹性指标.将两组的各参数进行比较及对LVEF与W1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SSc组W1与NA分别为(7.00±3.14)×103(mm Hgm/s3)、(26.20±14.35)mm Hgm/s2,健康对照组分别为(7.48±3.16)×103(mm Hgm/s3)、(22.39±10.86)mm Hgm/s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63、1.543,P均>0.05);SSc组AI及PWVWI分别为(11.14±4.88)%、(6.23±1.98)m/s,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4.43±7.67)%、(5.36±1.95)m/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6、2.164,P均<0.05);SSc组和健康对照组的W1分别与相应的LVEF呈显著正相关(r=0.675,0.608,P均<0.01).结论 SSc患者颈动脉弹性较正常人降低,而左心功能无明显损害.WI可作为评价SSc患者心血管系统功能的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瞬时波强(WI)技术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心血管系统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WI技术检测30例SLE患者(SLE组)和30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瞬时加速度波强峰值W1、瞬时减速度波强峰值W2、负向波面积NA、心电图R波至W1波顶点时间R-W1、W1与W2的时间间隔W1-W2、血管僵硬度指数β、血管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ρ、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血管顺应性AC等.结果 SLE组患者心率为(80.09±13.80)次/min,较正常对照组的(68.29±7.16)次/min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49,P=0.000);SLE组患者收缩压为(121.39±21.76) mm Hg(1 mm Hg=0.133 kPa),较正常对照组的(11.81±8.92)mm Hg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8,P=0.026);SLE组患者年龄、舒张压、脉压差、体重指数、体表面积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LE组W2为(1.11±0.76)×103 mmHg·m/s3,W1-W2为(243.15±25.83) ms,(W1-W2)/t为0.19±0.04,均较正常对照组的(1.39±0.49)×103 mmHg·m/s3、(264.17±15.94) ms、0.24±0.04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46、3.889、-5.003,P均<0.05);SLE组患者β为7.23±2.06,Eρ为(99.72±49.68)kPa,PWVβ为(6.10±1.55) m/s,均较正常对照组的5.67±1.37、(69.14±15.79) kPa、(5.13±0.58) m/s增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1、-3.101、-3.254,P均<0.05);SLE组W1、NA较正常对照组增高,R-W1较正常对照组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WI技术能够早期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心血管系统损伤,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提供客观的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16.
MRI和MRV诊断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和MRV诊断静脉性血管畸形的价值。方法收集经MRI诊断的12例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病例,其中3例具备MRV资料,分析其MRI和MRV表现。结果脑静脉性血管畸形发生于额叶4例,顶叶3例,基底节区2例,小脑3例。合并海绵状血管瘤4例,合并Chairi畸形1例,合并出血3例。脑静脉性血管畸形在MRI上可见典型表现,平扫时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的导静脉在T1W及T2WI上均呈血管流空信号,髓静脉多数显示不佳,T1WI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后可清晰显示多条髓静脉呈辐射状汇人粗大的导静脉,呈“海蛇头”样之典型改变。MRV可显示异常扩张之导静脉,并可显示其回流归属,对髓静脉显示不佳。结论MRI能可靠检出病灶,具备特征性表现,并能明确诊断脑静脉畸形的合并症,MRV可直观而形象地显示引流静脉及其回流方向,类似于脑血管造影表现,能弥补MRI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瞬时波强负向波面积(NA)与脉象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人颈动脉瞬时波强负向波面积(NA)及桡动脉脉象各参数,分析WI技术用于脉象研究的可行性探讨脉象研究的新思路。方法应用ALOKA公司Prosound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和DDMX-100脉象仪对53例正常人颈动脉瞬时波强负向波面积和桡动脉脉象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NA与h_3/h_1呈正相关(r=0.375,P0.01),与h_4/h_1呈正相关(r=0.361,P0.01),与t_4呈正相关(r=0.309,P0.05),与h_5呈负相关(r=-0.349,P0.05),与h_5/h_1呈负相关(r=-0.330,P0.05),与h_1/t_1呈负相关(r=-0.294,P0.05)。NA与h_1、h_3、h_4、t_1、t_5、t、t_5/t_4、As Ad无相关性。结论将WI技术应用于脉象研究,具有可行性,能为中医脉象的研究拓展新思路。应用脉图技术定量检测心血管功能具有科学性、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