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叶式主动脉瓣成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颖鸥  张卫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1):2151-2153
主动脉瓣成形并不是心脏外科的新课题。1960年Starr和他的助手们首先报道了纠治主动脉瓣反流并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方法,以后有许多医生应用主动脉瓣成形纠治主动脉瓣反流。随着人们对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并发症危害性的认识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bicuspid aortic valve,BAV)的临床特点、外科治疗经验及疗效。方法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手术治疗48例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患者,手术均在全麻中度低温(28~32℃)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47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行主动脉瓣成形术;同期行升主动脉成形术3例,升主动脉置换术2例,冠状动脉移植+升主动脉置换术(Bentall术)4例,二尖瓣置换术7例,二尖瓣成形术5例,三尖瓣成形术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例,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1例。结果术后3例出现并发症,1例死亡。32例随访6~61个月,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或者消失,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主动脉瓣置换术是治疗BAV的常规有效方法,但应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特点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1病历摘要男,36岁.因活动后心悸、气短2 a,加重1个月就诊.患者2 a前出现活动后心悸、气短,伴心前区不适,短暂休息后即好转,未作任何检查及治疗,发作不频繁,近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不适,发作较频繁,较长时间休息稍好转.行心脏超声检查:主动脉瓣四叶畸形伴关闭不全.CDFI:于舒张期主动脉瓣见中量反流.  相似文献   

4.
5.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四叶式主动脉瓣1例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钟敬泉,张运,张薇,张梅,赵玉霞,姚桂华四叶式主动脉瓣是罕见的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与单叶式或二叶式主动脉瓣相比,这种疾病十分少见,在一个对25666例尸体进行解剖的系列报告中,四叶式主动...  相似文献   

6.
据文献记载,四叶主动脉瓣为一种十分罕见的心瓣膜病,近年超声医学文章也少见报导。自1988年至1990年9月,我们用彩超共检出四叶主动脉瓣七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最大46岁,最小便7岁,平均年龄27.5岁。 二维超声上可见主动脉瓣叶回声增强,增厚,瓣叶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 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在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18例诊断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住院患者为A组,另选取22例同期诊断为单纯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仅合并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为B组,均行TAVR术.随访6个月,比较2组基本资料、术后经胸超声心动图结果以及随访期间死亡率、出血情况等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 A组患者平均主动脉瓣环内径、二叶式畸形患者比率、升主动脉内径高于B组,钙化积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入路、选择瓣膜尺寸及植入瓣中瓣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的跨主动脉瓣流速、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以及术后6个月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均低于术前,术后6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的瓣周漏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TAVR术后能有效降低平均跨瓣压差,改善心功能,但瓣周漏发生率明显增加,且多为微量或轻度瓣周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二叶式主动脉瓣(BAV)及其相关并发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至10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超声诊断科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诊断为BAV的患者,共120例,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及临床特点。选取孤立性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35例,依据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标准,以平均跨瓣压差为标准分为轻度AS(<20 mmHg)(1 mmHg=0.133 kPa)6例,中度AS(20~39 mmHg)17例,和重度AS(≥40 mmHg)12例,并比较BAV合并轻中度AS患者与合并重度AS患者的临床及超声特征。 结果120例BAV患者年龄为18~82岁,男性75例,平均年龄为(51.11±15.46)岁;女性45例,平均年龄为(55.84±13.81)岁,男女患者之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9,P>0.05)。19例(15.8%)患者为单纯BAV而无相关并发症,101例(84.2%)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并发症。35例(29.2%)并发AS,平均年龄为(60.17±13.54)岁,16例(13.3%)并发主动脉瓣反流(AR),平均年龄为(46.44±15.28)岁,并发AR者年龄小于并发AS者(t=-3.23,P<0.05)。30例患者(25.0%)并发升主动脉扩张,平均年龄(54.83±10.11)岁;另有20例患者(16.7%)同时合并1种及以上并发症。共有27例患者(22.5%)接受手术治疗;12例合并重度AS的患者中有9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例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并发重度AS者室间隔厚度[(12.80±2.20)mm]及左室后壁厚度[(11.90±1.97)mm]较轻中度AS者增厚[(9.96±1.40)mm,(9.30±1.02)mm; t=-4.49,Z=-3.39,均P<0.05]。 结论BAV合并各种并发症的患者比例高,合并严重并发症而需接受外科或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比例亦高,超声心动图对这部分患者有极大的监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16岁.心慌、气短5 d来诊.查体:生长、发育正常,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尖搏动减弱.  相似文献   

12.
李静  胡惠 《当代护士》2016,(2):99-100
总结了单个主动脉瓣叶牛心包置换术的护理经验。从2010年3月~2014年11月,本中心对42例(男28例、女14例)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实施了室间隔缺损修补加主动脉瓣单瓣叶置换手术。认为对于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儿童,单个主动脉瓣叶牛心包置换手术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和中期效果。术前充分评估、完善的准备、术中密切医护配合(牛心包片充分洗涤、精确测量剪裁、选择合适的缝线等)、皮肤压伤的防护等,是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及获得良好远期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先天性二叶主动脉瓣畸形(BAVD)的多普勒超声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用Acuson 128xp10及Sequoia256彩超仪,通过经胸超声(TTE)及经食道超声(TEE)检测44例(BAVD)患者的主动脉瓣表现、并发症.结果BAVD在大动脉短轴切面上为两个瓣膜及两个瓣膜联合点,舒张期呈单一关闭线,75%患者有不同程度瓣膜受损.主动脉瓣狭窄(AS)占3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R)占68%,升主动脉扩张占30%;合并主动脉瓣赘生物5例,伴二尖瓣病变5例,房间隔缺及膜周部室缺各1例.结论BAVD可出现不同程度的AS及AR和由此所致的各种血流动力学异常,可伴多种先天及后天性心血管异常.多谱勒超声是诊断BAVD及其并发症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在二叶式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中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8例入院诊断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TAVR术,随访3个月,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术中并发症情况、术后超声心动图,并观察随访期间病死率和严重血管并发症、严重出血情况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 8例患者均为二叶式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手术均成功。8例患者平均年龄(77. 4±8. 2)岁,入院时均合并严重心力衰竭(NYHA心功能Ⅲ~Ⅳ级),平均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评分为(8. 9±5. 2)%,平均欧洲心脏手术风险回归评分为(28. 3±22. 5)%。1例患者术后行永久起搏器植入,1例采用瓣中瓣技术。所有患者术中无急性冠脉堵塞情况发生。术后随访3个月,无死亡病例,1例轻度消化道出血,无严重血管并发症。术后即刻以及术后3个月时,超声心动图检查平均跨主动脉瓣压差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 0. 05),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 0. 05)。结论对高危二叶式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实施TAVR技术,能有效降低平均跨瓣压差,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主动脉瓣二叶畸形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发生瓣周漏(PVL)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TAVR手术患者共计363例,先天性主动脉瓣二叶畸形(BAV)60例,正常三叶式主动脉瓣(TAV)303例。瓣叶类型为分组变量,原始队列以1∶1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筛选出PSM队列。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术后中重度PVL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观察超声相关危险因素对术后中重度PVL的预测价值。结果 (1)筛选出57对PSM队列组间基线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发生轻度PVL比例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AV组术后发生中重度PVL的比例高于TAV组(P=0.026)。(2)57对PSM队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瓣叶类型(BAV)(OR=6.103,95%CI:1.206~30.872,P=0.029)、术前左室流出道(LVOT)形态指数(OR=0.896,95%CI:0.817~0.982,P=0.019)与术后发生中重度PVL存在独立相关。(3)ROC曲线显示LVOT形...  相似文献   

16.
彩超诊断主动脉瓣四叶畸形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17岁.因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前来就诊.查体:生长发育尚可,心界向左扩大,心尖搏动弥散,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舒张期杂音.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前后径59mm)扩大,余房室大小正常.主动脉根部(36mm)增宽,升主动脉(26mm)及肺总动脉(24mm)内径正常.  相似文献   

17.
彩超诊断主动脉瓣四叶畸形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 ,2 6岁。因活动后胸闷、心悸 2年 ,加重 1月就诊。查体 :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 ,胸骨左缘第三肋间闻及舒张期叹气样杂音。彩色超声心动图显示 :左房 (前后径 42 mm)、左室 (前后径 6 2 mm )明显扩大 ,右房 (横径 43mm)、右室 (横径 42 mm)稍大 ,肺动脉增宽 (内径 32 mm )。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主动脉瓣可见四个瓣叶 (图 1) ,大小不一 ,厚薄不均 ,发育不对称 ,其附着点分别位于 12点、 5点、 7点、 9点 ;左室长轴观 ,主动脉前壁根部可见两个瓣叶 ,其间有粘连 ,开放时瓣叶动度降低 ,开口约 14mm。连续多普勒在主动脉瓣上记录到湍流频谱 …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对比研究二叶式与三叶式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左室逆重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276例,根据术前主动脉CT图像分为三叶组(161例)和二叶组(115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先天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BAV)患者主动脉瓣功能异常和大血管病变的分布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确诊为BAV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数据进行横断面分析.结果:共纳入BAV患者2781例,占超声心动图检查总人数的1.1%,其中70.2% 为男性,60.4% 伴中度以上主...  相似文献   

20.
许兆忠  李奇林 《临床荟萃》2001,16(20):948-948
患者 ,男 ,5 7岁 ,农民。于入院前 1个月突感心前区不适 ,嗣后自闻得心前区“呼呼”样声响 ,并出现劳力性心悸、气促。平素体健 ,无游走性关节痛史。查体 :血压 115 / 5 0mmHg( 1mmHg =0 .133kPa)。心尖搏动位于第六肋间左锁中线外 0 .5cm处、搏动弥散 ,胸骨左缘第三肋间可触及震颤 ,心界向左下扩大 ,心律整 ,心率 86次 /min ,整个心前区可闻舒张期海鸥鸣样杂音、音调较高、掩盖了第二心音。双肺无音。肝脾未触及。水冲脉 ( +) ,肱动脉可闻枪击音。ECG示窦性心律。X线胸片示左心室增大为主 ,心胸比率 0 .5 2。超声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