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斜度长裸眼定向井钻井完井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临盘油田商25-斜172大斜度长裸眼双靶点定向井各井段施工技术,胺盐聚合物钻井完井液的技术要点及固井作业技术措施,探讨了大斜度长裸眼定向井井身轨迹控制,钻具组合优选,压差卡钻处理,岩屑携带及固井作业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尾管固井工艺在水平井BP1井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嵘 《钻采工艺》2003,26(6):19-20
水平井固井难度大,宝平1井更是一口井眼极其不规则、井下情况异常复杂的高难度的水平井,给固井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固井施工中采用了尾管固井工艺技术,这是该项技术首次应用于高难度的水平井。该井的施工成功为定向井、水平井的固井探索出了一个新方法,并提供了良好的范例和宝贵的经验。同时表明,川局井下作业处生产的XG—7悬挂器结构先进、性能可靠,能适用于定向井、水平井固井施工。  相似文献   

3.
从套管柱设计、套管居中设计、套管附件选用、前置液设计、水泥浆设计和井眼准备等方面论述了定向井固井技术措施。江苏探区已完钻60余口定向井,固井质量合格率100%,优质率达85%以上,标志着地矿部门已掌握包括多目标长裸眼井(>3000m)、大斜度井(>42°)、大位移井(>700m)等定向井固井的成套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第九采油厂未来投产区块井深及地面条件差,定向井、超深井、稠油井增多,应用常规抽油杆存在使用寿命低,开采效益差的问题,而连续抽油杆是一项比较适用于定向井等疑难井的技术,能够降低投资和生产成本。在调研国内连续抽油杆技术应用情况的基础上,介绍了连续抽油杆的性能指标和技术特点,分析了大庆外围油田应用连续抽油杆的技术条件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۷7-10C����С�۾�β����ѹ�̾������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鄯7-10C井是吐哈油田第一口套管开窗侧钻定向井,它的成功钻井,为套管开窗侧钻水平井奠定了基础。中介绍了侧钻小眼井尾管碰压固井技术。初中表明,碰压成功,固井质量合格,这不仅为小眼井固井积累了经验,也发展了油田固井技术系列。  相似文献   

6.
非常规短尾管固井技术在大斜度井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林强  陈敏  周利  徐峰  程常修 《天然气工业》2005,25(10):49-51
中75井第四次开钻采用天然气钻井,井眼严重垮塌,井下情况比较复杂,仅钻进7.23 m即发生卡钻事故。为继续采用天然气钻井提供有利条件,正确评价中坝构造须三段目的层,决定对Φ152.4 mm井眼已钻大斜度复杂井段2351.24~2390.00 m进行尾管固井作业。鉴于尾管悬挂井段井斜角达67°,裸眼井段垮塌非常严重,井径极不规则,且已形成3个小井眼,尾管段长度超短,重量超轻,因而,若按常规方法操作,尾管下入、悬挂、倒扣等十分困难,风险极大;若无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周密细致的施工方案,极可能导致该次固井失败,甚至引起新的事故发生,从而危及到钻井的成败。采用非常规短尾管固井技术,是该项技术在大斜度定向井的创新应用。该井的施工成功为大斜度定向井尾管固井作业提供了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7.
中原油田小位移井综合防斜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东海 《钻采工艺》1997,20(1):6-10
利用定向井技术,在中原油田小位移限主位直井钻井工艺中,获得经济效益。文中认识到:井位优选技术是小位移直井,保证井身质量的重要前提,搞好邻井调研、掌握区块自然造斜规律是井位优选的基础;优选人组合及钻井参数,是小位移井防收斜的重要内容;利用动力钻具扭方位,是保证井身质量的补救手段。通过1995年15口井的应用,获得显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长庆油田定向井井斜角变化范围大,现有的定向射孔技术无法满足施工要求,且均需油管传输射孔,施工效率低,对井斜角要求较高,工艺适应性差,为此需要研究新型定向射孔技术。分析认为制约定向射孔工艺适应性和效率的核心因素是油管传输工艺,取代油管传输是新技术研究的关键。研发了定位器,形成了“定位器定位+陀螺仪定向+电缆传输”新型定向射孔技术,该技术以定位器为基准,实现定深度、定方向,全程使用电缆起下工具。现场试验80余井次,施工成功率100%,作业周期缩短了75%,并适用于全部定向井。该技术适用于井斜角在15°~25°间的定向井,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桩古15-多1井钻井完井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桩古15-多1井是一口老井修复侧钻定向井,由于地层硬,倾角大,而且裂缝发育良好,给施工带来很大的难度,详细介绍了该井工程地质设计,主要技术措施。钻井工艺,完井作业。钻井液技术和堵漏技术。  相似文献   

10.
胡丰金 《钻采工艺》1996,19(5):87-90
从实际角度出发,对定向井井史资料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增加和改进定向井造斜(扭方位)、钻井组合、分井段技术、丛式井组完井、中靶与实钻油层、测斜等有关项目的内容表格,对井史资料的收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石油钻探技术》2005,33(5):90-90
塔河YK8H井是位于雅克拉构造上的一口深井,设计井深5315m。该井为了提高固井质量,封隔两个高压气层,顺利钻进奥陶系油气层,采用了旋转固井技术并获得成功,这是我国首次在陆上油气井进行旋转固井。旋转固井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当井眼有一定的斜度、定向井下套管遇阻时,可以在井下旋转套管,使之顺利下到预定位置,从而达到提高固井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辽河滩海海南1 5-3大位移定向井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15—3井是辽河油区第一口水平位移超过2000m的井。本文主要论述海南15—3井的井身轨迹设计与控制、井眼净化措施、减小扭矩和摩阻措施等技术问题,其结果为推广大位移定向井技术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3.
金坛储气库二期二阶段为了提高盐岩资源利用率,实现达容达产,改变以往直井钻井方式,采用了丛式定向钻井建库模式,容易导致井径不规则,套管居中度也很难保证。另外,盐层埋深较浅,低温盐水水泥浆稳定性差、失水量不易控制、抗压强度发展慢;二开井段易发生漏失,水泥不能返至地面,给固井质量带来不利影响。笔者结合盐穴储气库对固井的要求,开展了低温高强盐水水泥浆、增黏盐水隔离液及配套固井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低温高强度盐水水泥浆浆体稳定性好,抗压强度发展快,后期强度高,满足了盐穴储气库定向井水泥浆体系的需求;增黏盐水隔离液,配合定向井套管居中等技术措施,提高了在"大肚子"及不规则井段的顶替效率,预防固井施工憋堵;采用低排量顶替技术保证了水泥浆返至地面,盐层段有效封固。该盐穴储气库定向井固井技术在金坛储气库二期二阶段现场应用11井次,固井质量显著提升,为其他盐穴储气库固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金坛储气库二期二阶段为了提高盐岩资源利用率,实现达容达产,改变以往直井钻井方式,采用了丛式定向钻井建库模式,容易导致井径不规则,套管居中度也很难保证。另外,盐层埋深较浅,低温盐水水泥浆稳定性差、失水量不易控制、抗压强度发展慢;二开井段易发生漏失,水泥不能返至地面,给固井质量带来不利影响。笔者结合盐穴储气库对固井的要求,开展了低温高强盐水水泥浆、增黏盐水隔离液及配套固井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低温高强度盐水水泥浆浆体稳定性好,抗压强度发展快,后期强度高,满足了盐穴储气库定向井水泥浆体系的需求;增黏盐水隔离液,配合定向井套管居中等技术措施,提高了在"大肚子"及不规则井段的顶替效率,预防固井施工憋堵;采用低排量顶替技术保证了水泥浆返至地面,盐层段有效封固。该盐穴储气库定向井固井技术在金坛储气库二期二阶段现场应用11井次,固井质量显著提升,为其他盐穴储气库固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通过松南地区20井丛式井组钻定向井的现场实际经验,分析了定向井井斜和方位角变化的各种影响因素,以实钻井眼轨迹为例,得出不可控制的地层因素(以地层倾向为主)是主导因素,钻具组合为次要因素,认为在该地区采用稳斜钻具组合不适应。  相似文献   

16.
《石油钻探技术》2006,34(3):F0004-F0004
中国石化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主要从事定向井、水平并等特殊轨道井钻井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工作.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定向井.水平井,套管开窗侧钻井、分支井、大位移井、地质导向钻井等特殊轨道井钻井技术.拥有先进的测量仪器和工具.具有承担多目标井,三维绕障井.海油陆采大位移井.阶梯水平井.薄油层水平井.欠平衡钻井、侧钻短半径水平井、径向水平井、分支水平井等各种类型特殊轨道井从工程设计到现场技术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介绍了定向井技术在直井中的应用,着重写了随钻测量的工艺方法,施工步骤。井眼轨迹的调整和控制.并分析其产生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双靶定向井在断块油气田开发调整中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双靶定向井技术在开发复杂断块油气田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在油田开发中后期的增储上产中也是一种特别有效的手段。文中就近几年来双靶定向井技术在中原油田开发调整中的应用及其效果作了简要概述。中原油田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双鞍定向井钻遇油层厚度比直井多1/4,钻穿同一油层厚度比井多一倍,投产后的产油量比直井多1 ̄2倍,钻井成本比直井增加10% ̄20%。中原油田目前双靶定向井的平均井深3049m,最大井深3500m  相似文献   

19.
减少定向井方位漂移的途径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位漂移是影响定向井准确中靶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定向井施工中“井斜角较大时,方位漂移量相对较小”的规律,提出了“通过缩短较小井斜角斜井段长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方位漂移量”的方法,并介绍了实现该方法的2种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下T6-361井多井防碰绕障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T6—361井是一口双靶定向井,由于受地面和地质条件的限制,必须穿越9口井,其中最近的4口井防碰距仅为13—32m,钻井施工难度大,是一口较典型的多井防碰绕障定向井。在优化井身剖面设计、优选钻具组合、采用导向钻井技术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安全钻进措施,顺利钻至设计井深。对该井的地质工程设计、井眼轨迹控制及防碰绕障技术等进行了介绍,对同类型井的施工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