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直径大于20mm(占0.8%~5%)的广基息肉或侧向生长型肿瘤,常需要通过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分次切除。若在内镜的顶端装一个透明帽,将病灶吸引至透明帽内切除,称为透明帽辅助的内镜黏膜切除术(EMR-C)。EMR-C已广泛应用于食管和胃的早期肿瘤的治疗,本研究旨在评估该方法用于治疗结直肠广基息肉和侧向生长型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直肠病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随着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绝大部分结直肠息肉、早期结直肠癌和黏膜下肿瘤可以实行肠镜下的切除,而不再需要传统的剖腹手术。内镜治疗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EMR有多种手术方式,如透明帽吸引法(EMR-C),内镜圈套法(EMR-L)等。对于结直肠较大的平坦病变,EMR治疗只能通过分块切除的方法来进行,其结果是不能获得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多种直肠类癌内镜下切除术的优缺点,Zhao等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了传统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透明帽辅助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C)及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该研究共纳入了30例直肠类癌患者,3种方法各10例,肿瘤直径均小于1cm。研究结果:传统EMR组、EMR.C组及ESD组中各有8、8及10例的肿瘤被一次性完全切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价值.方法 应用透明帽法对16例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行EMR治疗,应用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残留及复发病灶.术后第3、6及12个月进行内镜复查.结果 16例行EMR治疗的患者,共切除标本21块,完全切除14例(87.5%),分块切除3例(18.7%),不完全切除者2例(12.5%).后者经再次碘染色确定残余病灶,应用氩离子凝固术处理.有3例(18.7%)术后有少许渗血,局部喷洒肾上腺素盐水及用钛夹封闭创面均止血成功,无一例发生食管穿孔及狭窄.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无复发.结论 EMR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胃黏膜内癌的EMR与ESD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些早期胃癌可采用缩小手术,甚至内镜下手术如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re—section.EMR)及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就可达到根治目的。胃癌内镜治疗的根治切除前提条件包括:1)无淋巴结转移;2)保证水平方向(黏膜内浸润范围)和垂直方向(浸润深度)有足够的安全切缘;3)术后切除标本可进行详细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其内镜治疗具体适应证为:所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无溃疡糜烂的分化型黏膜内癌,直径3cm以下的有溃疡糜烂的分化型及2cm以下的无溃疡糜烂的未分化型黏膜内癌;直径3cm以下无溃疡糜烂的分化型黏膜下层癌,直径2cm以下无溃疡糜烂的未分化型黏膜下层癌。ESD和EMR可能成为治疗早期胃癌的标准方法;且ESD的1次切除率高,局部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 EMR )和黏膜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胃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安全性。方法2009年2月~2014年4月,对胃镜、色素内镜、内镜窄带成像( narrow band imaging ,NBI)、超声胃镜发现的早期胃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85例进行EMR或ESD治疗。16例病变位于黏膜层、病灶<5 mm者行EMR,其余行ESD。结果85例病变均成功切除,其中EMR 16例,ESD 69例。81例(95.3%)整块切除,4例(4.7%)分次切除。80例(94.1%)完整切除,5例(5.9%)病灶残留,其中切缘残留2例,基底部残留3例。手术时间15~69 min,平均40 min。术后病理证实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4例,黏膜内癌4例,黏膜上皮层癌3例,黏膜固有层癌11例,黏膜肌层癌23例,黏膜下层癌10例。术中出血3例(3.5%),用氩离子凝固(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热活检钳电凝或金属止血夹夹闭处理后成功止血。术中穿孔3例(3.5%),均为ESD治疗者,穿孔直径<10 mm,均用金属夹成功夹闭;术后迟发型出血7例(8.2%),口服肾上腺素盐水及静脉药物止血、抑酸等治疗后缓解,无迟发型大出血。追加外科手术8例(9.4%),其中5例因病灶残留,2例因ESD术后病理结果为病变侵及黏膜下层,无病灶残留,但病理类型为低分化腺癌,1例36岁患者ESD术后病理为中分化腺癌。无死亡病例。结论 EMR、ESD在治疗早期胃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完整切除率高,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早期胃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是将病灶完整的切除,其切除标本可以进行完整组织学检查。胃壁主要由黏膜层和固有肌层两个主要部分构成,两者之间由黏膜下层的疏松结缔组织连接,并可以在外力作用下轻易分离。这是仅切除黏膜层,而肌层不受损伤的组织解剖学基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近年来开展的内镜切除技术,主要用于胃肠道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较大、广基病变的一次性大块和完整切除。与上消化道相比.结直肠壁更薄,ESD难度更高。第二炮兵总医院对2008年12月至2010年2月肠镜检查发现的14例直径大于或等于3cm的结直肠巨大广基息肉行ESD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结直肠息肉的治疗首选内镜下切除,但经内镜切除大的无蒂结直肠息肉比较困难,且容易发生结肠穿孔和出血。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是近10年来发展起来的诊治消化道扁平病灶的一项新技术,自2009年1月-2012年5月,我院对52例结肠广基息肉行肠镜下EMR,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环周早癌(Early Esophageal Cancer,EEC)的疗效价值,评估其治疗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接收治疗的食管环周早癌患者,共60例,将患者分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组和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组,各30例。其中ESD组采用ESD治疗,EMR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病灶切除情况。结果 围手术期指标比较:ESD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高于EMR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共发生6例(20.00%)术后并发症,与EMR组的8例(26.67%)相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的病灶整块、切缘阴性、治愈性切除比例明显优于EMR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D治疗EEC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透明帽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Cap)与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MBM)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接受EMR—CaP治疗的30例(EMR—Cap组)及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接受MBM治疗的32例(MBM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技术的疗效、安全性及费用。结果EMR,Cap组平均病变切除时间和治疗总时间分别为26rain和43min.明显长于MBM组的10min和32min(P=0.036,P=0.038)。切除病变总厚度和黏膜下切除深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MR—Cap组平均治疗费用为(5466±354)元,明显高于MBM组的(4014±368)元(P=0.008)。EMR—Cap组出现术后狭窄1例,MBM组出现术中穿孔1例。术后随访17~42个月,无一例局部复发,EMR—Cap组m现1例淋巴结转移。结论EMR—Cap和MBM均是治疗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微创、安全和有效的手段。在保证相同治疗效果的前提下,与EMR—Cap相比,MBM具有操作简单、治疗时间短、治疗成本低的优点,适宜广泛推广和开展。  相似文献   

12.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在治疗消化道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1年4月至2005年12月间行EMR治疗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共计42个病灶。内镜分型:隆起型(Ⅰ型)9个,其中亚蒂型(Ⅰsp)2个,无蒂型(Ⅰs)7个;平坦型(Ⅱ型)33个,其中平坦隆起型(Ⅱa)23个,平坦隆起加平坦凹陷型(Ⅱa加Ⅱc)4个。表面平坦型(Ⅱb)6个。直接用圈套器切除38个病灶;另4个用透明帽切除病灶大小为0.6 cm×0.6 cm至3.0 cm×3.5 cm,均为扁平病灶。40个病灶取到组织进行病理检查,36个病灶(90.0%)获完全切除,其中2个病灶2次分割切除、1个病灶3次分割切除;4个病灶未完全切除;另2个病灶无病理结果,无法判断是否完全切除和进行病理分型。切除后病灶的组织学分型:早期癌4个(活检仅1个);重度不典型增生11个(活检仅8个),中度17个(活检20个);单纯腺瘤6个(活检7个);非腺瘤性息肉2个(活检4个);24个病灶(60.0%)手术前后病理诊断一致;EMR术后病理诊断早期癌和重度不典型增生较活检比例高。全组术中未发生大出血或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有5次在切除后局部出现少量渗血。结论EMR操作简单、安全,病灶切除完全。  相似文献   

13.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是一项肠镜下的技术,累及淋巴结的风险极小,适用于胃肠道早期微小病变的治疗.也适用于结直肠广基息肉的治疗。EMR通过切除中一深层黏膜下组织而彻底切除病变黏膜,优点是在黏膜下形成液体垫,降低透壁热损伤的风险。本试验目的在于评价通过黏膜下注射高渗葡萄糖一肾上腺素溶液对巨大广基息肉性全部或逐步切除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发现与治疗消化道病变,一直是内镜医师关注的焦点.1973年Dehle等[1]发明注射生理盐水切除结肠无蒂息肉的方法,1984年多田正弘等[2]首次将该技术用于诊治早期胃癌,并将之命名为“剥脱活检(Strip Biopsy)”,又称“内镜黏膜切除术( EndoscoMucosal Resection,EMR)”.此后,随着内镜技术的改进与器械的发明,EMR技术得到不断发展与创新,透明帽法、套扎器法、黏膜分片切除术等内镜下手术方式相继问世.但EMR切除病变的局限性和不完整性,促使着人们思考更新的技术去剥离更大、更完整的组织.1994年,Takeoshi等[3]发明了尖端带有陶瓷绝缘头的新型(Insulatedtip Knife,IT)电刀,它使医生对更大的胃肠道黏膜病变进行一次性完整切除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消化道无蒂及亚蒂息肉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2010年6月~2012年4月,胃息肉85例(88枚)、大肠息肉62例(113枚),直径〈1.0 cm 95枚,1.0~2.0 cm 101枚,2.0~3.5 cm 5枚;无蒂72枚,亚蒂129枚。最多一例为5枚。采用黏膜下注射-切除法治疗直径〈2.0 cm的无蒂或亚蒂胃、大肠息肉;透明帽负压吸引切除(EMR-C)治疗直径〉2.0 cm的无蒂胃息肉,圈套困难的直径〈2.0 cm的无蒂及亚蒂胃息肉;分片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picemeal mucosal resection,EPMR)治疗直径〉2.0 cm的亚蒂胃息肉,直径〉2.0 cm的无蒂、亚蒂大肠息肉。结果 1枚胃窦部扁平息肉行EMR-C;5枚直径〉2.5 cm的大肠亚蒂、无蒂息肉行EPMR;其余均行黏膜下注射-切除法。术中、术后无出血、穿孔。术后病理检查增生性息肉69枚,管状腺瘤64枚,炎性息肉47枚,管状绒毛状腺瘤10枚,绒毛状腺瘤5枚,锯齿状腺瘤2枚,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例(2枚),腺瘤伴局部癌变2例(2枚)。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2例中,1例行肠段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未见病变残留;1例EMR术后6个月未复查。腺瘤伴局部癌变的2例中,1例即行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直肠黏膜局部缺损,未见病变残留,区域淋巴结转移癌;1例拒绝手术,亦未复查。16例胃息肉及10例肠息肉术后1年内镜复查,2例肠息肉术后2年肠镜复查,均未见息肉复发。结论采用EMR治疗无蒂和亚蒂息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2例早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ESD组、EMR组,各46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不同肿瘤直径患者手术切除效果,比较手术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 ESD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长于/多于EMR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肿瘤直径≥2 cm的患者整块切除、完全切除率均高于EMR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术后1 d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比EMR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显示,ESD组复发率明显低于EM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D、EMR治疗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各有优势,可根据不同患者进行个体化选择,对于肿瘤直径<2 cm的患者可选择EMR,可减少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ESE)处理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tumor,SM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1~11月内镜发现的22例黏膜下病灶(食管11例、贲门2例、胃8例、结肠1例)作为入选对象,通过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检查明确病灶大小、位置、性质,进行ESE治疗,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20例(91%)完整挖除,2例ESE术后创面仍有肿瘤残留且病理报告低度恶性,转外科手术扩大切除治疗。病灶直径0.5~3.5 cm(平均1.5 cm),手术时间20~220 min(平均75 min)。3例穿孔均保守治愈。术后随访1~12个月(平均6.5月),20例完整挖除者均未见复发。结论 ESE对消化道的SMT具有可完整挖除病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类癌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类癌的应用价值。方法肠镜发现直肠黏膜下肿块后进行微探头超声检查,对诊断为类癌者应用头端弯曲的针形切开刀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1)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抬高病灶,使病灶与肌层分离;(2)预切开病灶周围黏膜;(3)剥离病变下方黏膜下层结缔组织,完整切除病灶。结果5例直肠类癌患者,肿瘤直径0.4~1.2(平均1.1)cm,均成功完成ESD治疗。ESD手术时间(自黏膜下注射至完整剥离病变)20-45(平均35)min;术中创面少量出血,均经电凝、氩离子血浆凝固和止血夹成功止血。不需再次肠镜下止血。1例剥离深至肌层,出现皮下气肿,保守治疗好转。术后全部经病理确诊。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1个月后肠镜复查,创面基本愈合。结论ESD是治疗直肠类癌的新方法.以往需要外科手术切除的肿瘤通过ESD可以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Brenner腺瘤内镜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1年5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行内镜治疗且经病理证实的29例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6例,中位年龄为55(29-72)岁。病灶大小(1.7±0.1)cm,其中0.5-1.0cm17例。1.0-2.0cm6例,大于2.0cm6例。无蒂隆起性病灶18例;有蒂病灶11例,其中粗蒂3例,亚蒂2例。内镜治疗中采取圈套电切9例(其中3例外加尼龙绳结扎),内镜黏膜切除术12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8例,均获完整切除。术中出血1例约200ml,经多枚金属夹夹闭和尼龙绳圈套后成功止血;术中穿孔1例,予金属夹夹闭:术后第2天发生迟发性出血1例,行内镜止血。全组术后随访2。39(中位数13)个月,生活质量较好,未见任何远期并发症。术后1年复发1例。再次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论内镜治疗对于Brunner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深凿活检钳除术治疗消化道类癌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49例消化道类癌的临床资料,结合超声内镜检查表现,比较ESD(n=25)、EMR(n=16)和内镜深凿活检钳除(n=8)治疗消化道类癌的组织学完全切除率、并发症及内镜随访情况.结果 内镜治疗消化道类癌的组织学完全切除率为59 2%(29/49).ESD组的组织完全切除率76.0%(19/25)明显高于EMR组43.8%(7/16)和深凿活检钳除组37.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其中ESD组组织完全切除率明显高于EMR组(χ^2=4.374,P=0.036).直径≥1 cm的11例类癌中,4例(36.4%)组织学不完全切除.组织学不完全切除的20例中,仅3例术前进行了超声内镜检查,占超声内镜检查的15.0%(3/20);组织学完全切除的29例中,17例进行了超声内镜检查,占超声内镜检查85.0%(17/20).1例ESD治疗后发生出血,其余患者未出现并发症.22例(44.9%,22/49)随访1-23个月(平均10.4月),均未复发.结论与EMR相比,ESD在组织完全切除方面更具有优势.超声内镜检查对于术前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