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73例HSP患儿的流行病学资料、病因、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结果:HSP好发年龄以学龄前儿童居多,年龄(6.7±2.8)岁;冬春季节发病率占全年发病的75.1%(130/173);感染是HSP的主要诱因,占42.2%(73/173),95例检测过敏原,阳性35例(36.8%),其中食品占71.1%(13/95);皮疹为临床症状的首位,占83.8%,其次为消化道症状占11.0%,其中伴有消化道出血表现占57.9%(11/19);85.7%(60/70)患者血液D-二聚体升高;所有患儿都存活。结论:HSP发病以学龄前儿童多见,冬春季节好发,感染为主要诱因,该病临床袁现典型,D-二聚体升高对诊断有一定的意义.预后好。  相似文献   

2.
小儿非典型EB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非典型EB病毒(EBV)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2005年6月至2008年8月,鹰潭市人民医院在住院患儿中检测出EBV—VCA—IgM阳性共103例,其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8例,另外45例为非典型EBV感染,对其临床特点进行研究。结果小儿非典型EBV感染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26例,其他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例,肾炎或肾病、小儿肠炎各3例,川崎病、中枢神经感染、心肌炎各2例,嗜血细胞综合征、过敏性紫癜、坏死性淋巴结炎各l例:结论小儿非典型EBV感染症状多样,累及系统多,EBV—VCA—IgM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而且需积极抗EBV治疗才能达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上海地区小儿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了解近年上海地区小儿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IF),对2002年10月-2004年4月住院的4534例0~16岁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进行6种病毒检测。结果4534例患儿中有1837例病毒检测阳性,总阳性率40.5%。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检出最多,为831例(45.2%),其余依次为流感病毒A(IFVA)330例(18.0%),副流感病毒1、3(PIV1,3)232例(12.6%),流感病毒B(IFVB)201例(10.9%),副流感病毒2(PIV2)114例(6.2%),腺病毒(ADV)96例(5.2%)和混合感染33例(1.8%)。7个月~1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为65.8%,3岁以下儿童阳性率为88.7%。RSV阳性患儿的平均月龄为5个月(0.1~156个月),明显低于其他病毒阳性的患儿。RSV季节性较明显,2003和2004年高峰主要集中在1—2月份,2004年的高峰在2003年12月份提前出现。IFVA,IFVB在2002年10—12月份有一个小高峰。毛细支气管炎病毒阳性率为53.4%,其中RSV占79.5%,IFVA13.5%,PIV22.6%,ADV2.6%。肺炎、支气管炎、喉气管支气管炎、有喘息症状的支气管炎和哮喘患儿病毒阳性率分别为41.3%、35.3%、40.3%、42.5%和36.5%。结论病毒依然是上海地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发病年龄主要在婴幼儿,其中RSV和IFVA最常见。毛细支气管炎主要病原仍是RSV。IFVA多见于其他有喘息症状的患儿。  相似文献   

4.
儿童过敏性紫癜19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93年1月1日-2000年12月31日,在本院住院的193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 病特点,临床表现,肾损害相关因素及预后等方面的进行回顾。结果:(1)1993-2003年,每年的患病率依次为1.03%、0.79%、1.19%、1.01%、0.84%、1.34%,1.27%及1.41%。(2)农村患儿136例,占70.47%,(3)诱因:感染121例,占62.69%,寄生虫史29例,占15.03%,进食特殊食物6例,占3.11%,(4)出现肾脏症状54例,发生率为27.98%,29例皮肤紫癜者,3例出现肾脏损害,占10.34%39例皮肤紫癜加关节症状者,6例出现肾脏损害,占15.38%;59例皮肤紫癜加消化道症状者,20例出现肾脏损害,占33.90%,66例皮肤紫癜加关节症状加消化症状者中25例发生肾脏损害,占37.88%(P<0.05)。(5)预后:180例治愈好转,占93.26%,结论:(1)HSP患病率有升高趋势,但并非呈逐年升高。农村患儿发病较多,发病诱因仍以感染占第一位。(2)HSP早期出现较多肾外症状,特别是消化道症状明显者,易发生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5.
过敏性紫癜继发紫癜性肾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HSP)继发性紫癜性肾炎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183例HSP患儿分为继发紫癜性肾炎(HSPN)和未继发紫癜性肾炎(非HSPN)两组,对两组患儿性别、初发年龄、诱因、伴随症状、皮疹持续时间及复杂情况、首次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抗凝剂的应用进行比较。结果 ①继发HSPN组患儿男性居多,男女之比为2.17:1,非HSPN组为1.12:1;②HSPN组紫癜初发年龄较大平均9.5岁,非HSPN组平均6.0岁;③发病诱因中感染因素HSNPN组占61.6%,非HSPN组41.7%;④HSPN组皮疹持续时间平均15.5d,皮疹和得发54.0%,非HSPN组分别为8.3d和13.6%;⑤HSPN组均伴随消化道症状(100%),同时佯关节、消化道症状77.3%,非HSPN组分别为36.4%和9.1%;⑥首次外周血白细胞计数HSPN组升高者86.3%,非HPN组53.6%;⑦口服抗凝剂HSPN组为33.0%,非HSPN组为48.2%。结论 ①HSP继发HSPN以男性患儿居多;②初发年龄越大越易致肾受累;③发病诱因为感染因素、皮疹持续时间长及出现复发、发病早期出现较多肾外症状均易继发HSPN;④白细胞参与了HSP肾脏损害的发病过程;⑤口服抗凝剂可预防HSPN。  相似文献   

6.
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常见的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常累及皮肤、胃肠道、关节、肾、脑、肺部等[1]。目前,儿童HSP不仅发病愈来愈多,而且重症病例也较以往多见,若不能及时正确处置,将会导致严重后果。在日本,Kawasa-ki等[2]曾报道,1987~2008年间日本儿童HSP的平均年发病率为(3.6±1.0)/10万;同期,亚洲儿童HSP的平均年发病率为4.9/10万;也有研究表明,约15%患儿有持续肾损害,约8%患儿进展至肾脏衰竭[3]。近年来HSP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例报道甚少,现将本科收治1例重症过敏性紫癜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及支原体感染患儿的救治及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的临床特征以及误诊原因。方法:对确诊的46例IM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典型临床表现的有31例(67.4%),发热46例(100%),合并腹股沟或腋下淋巴结肿大28例(60.9%),咽峡炎34例(73.9%);异型淋巴细胞大于10%者39例(84.8%),血清嗜异性凝集试验、EB病毒衣壳抗原IgM抗体(EBV-VCA—IgM)阳性率分别为42.9%、39.3%;误诊17例(37.2%),被误诊的疾病有化脓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白血病、淋巴瘤、急性肾炎、传染性病毒性肝炎、病毒性心肌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呼吸道感染。结论:小儿IM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大部分具有典型症状,部分缺乏特异性,症状不典型时容易造成误诊,对可疑IM者应提高认识,综合判断,尽早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8.
上海地区儿童急性肺炎病原学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儿童急性肺炎的病原学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724例急性肺炎患儿经鼻深插气管吸痰,采用系列呼吸道病毒单克隆抗体桥联酶标法、培养和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呼吸道病原。结果:724例标本中明确病原阳性441例(60.9%),其中病毒感染160例(36.3%),细菌感染125例(28.3%),肺炎支原体感染81例(18.4%),肺炎衣原体感染25例(5.7%),混合感染50例(11.3%)。724例急性肺炎患儿中检出的主要病原为:呼吸道合胞病毒129例(17.8%)、腺病毒19例(2.6%)、副流感病毒1、3型13例(1.8%)、副流感病毒2型2例(0.3%)、流感病毒A型7例(1.0%)、肺炎克雷伯菌24例(3.3%)、肺炎链球菌23例(3.2%)、卡他莫拉菌23例(3.2%)、流感嗜血杆菌22例(3.0%)、金黄色葡萄球菌19例(2.6%)、副流感嗜血杆菌18例(2.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例(1.1%)、大肠埃希菌4例(0.6%)、肺炎支原体103例(14.2%)及肺炎衣原体27例(3.7%)。结论:病毒感染是儿童急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其次是细菌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衣原体感染。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占首位,腺病毒感染有所下降,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感染无流行迹象。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是主要的细菌病原,但是肺炎克雷伯菌和卡他莫拉菌感染有明显增多。细菌感染全年散发,以夏季为主,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年龄偏小趋势,肺炎支原体和病毒感染均在冬春季节流行较多;肺炎衣原体感染则多见于婴儿,尤其是小于3月龄小婴儿。  相似文献   

9.
儿童过敏性紫癜2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敏 《临床医学》2006,26(3):14-15
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AP)的临床特点及肾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53例AP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肾损害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3例AP患儿年龄〉7岁158例(62、45%),乡村患儿169例(66.80%),春冬季发病168例(66.40%),感染为诱因126例(49.80%)。AP首发症状主要为单纯紫癜164例(64.82%),单纯关节痛30例(11.86%)。肾损害发生率男性(43.97%)高于女性(26.79%),紫癜复发者(56.36%)高于初发者(30.81%)(P〈0.01)。表现单纯紫癜、紫癜加关节症状、紫癜加消化道症状、紫癜加消化道加关节症状者肾损害发生率分别为17.71%、30.56%、59.02%、70.80%。结论 AP发病以学龄儿童、乡村患儿、春冬季较多,感染为第一位诱因。男性和复发患儿肾损害发生率较高;AP早期出现较多肾外症状,尤其是消化道症状者,易发生肾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外周血白细胞巨细胞病毒(HCMV)PP65抗原检测结果,总结儿科常见疾病的HCMV感染情况及HCMV感染所致临床疾病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了1016例儿童外周血白细胞HCMV PP65抗原,对检测结果及阳性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送检标本总阳性检出率为25.2%,以肝炎、婴儿肝炎综合征组患儿阳性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7.8%、32.4%。CMV感染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引起疾病多样,但以婴儿肝炎综合征最多见(37.1%),其次为高胆红素血症(12.9%)、急性呼吸道感染(10.9%)、腹泻(9.4%)、发热待查(6.6%).肝炎(5.5%)等。结论 HCMV感染临床上常见,症状多样,临床医生对可疑病例应及早作相应的实验室检查,以助于早期临床诊断,并指导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张立  李兰  李戈  廖清奎 《华西医学》2004,19(1):108-108
EB病毒(EBV)属人类疱疹病毒,与人类多种疾病相关联。目的:本研究探讨EB病毒感染与恶性血液病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法检测38例血液肿瘤性疾病患儿骨髓细胞EBV-DNA。结果:38例患儿骨髓细胞EBV-DNA阳性检出率71%(27/38)。5例恶性淋巴瘤患儿均为阳性,急性白血病(AL)、骨髓增生紊乱综合征(MDS)、再生障碍性贫血(A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阳性率较高,其余病例均为阴性。对照组10例非血液病发热患儿仅1例阳性。结论:EBV感染与血液肿瘤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愈后关系密切。EBV感染可促进病情恶化或转为难治性。同时对伴有不明原因发热的患儿除考虑肿瘤性发热外,亦应警惕因免疫功能异常导致的EBV易感因素,尽早动态作:EBV—DNV检测,及时合理治疗。由于病人免疫力低下,对EBV病毒的免疫应答功能降低,抗体反应法作EBV常造成假阴性结果。本方法简便、快速、特异、敏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应用ELISA技术对33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IP)患儿的外周血进行了人细小病毒B19(HPVBl9)、巨细胞病毒(CMV)及乙型肝炎病毒(HBV)和肺炎支原体的系列检测。结果:病例组8例HPVB19—IgM阳性,阳性率24.2%,CMV—IgM阳性率为18.2%,对照组中,末见服HPVB19—IgM阳性病例,CMV—IgM阳性病例1例。在33例IIP患儿中,2例HBeAg和HBeAg阳性。IIP患儿中,肺炎支原体IgM阳性者17例,阳性率为51.5%,对照组15例中,肺炎支原体IgM阳性者2例,阳性率为13.3%,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儿童IIP的发生可能与上述病毒及支原体感染有关,故对难治性IIP的患儿可进行病毒学实验检查及支原体检测,给阳性结果患儿给予相应的抗病毒、抗支原体治疗是必要、恰当的,这为部分难治性IIP患儿提供了一个非免疫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谢媛媛  李静  麦贤弟 《新医学》2006,37(10):667-668
目的:探讨血清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特异性抗体IgM滴度在判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病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双变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研究应用间接凝集试验法检测所得的血清MP-IgM的滴度与MP感染患儿病情的关系。结果:113例患儿中,轻度MP感染58例(51.3%),中度感染32例(28.3%),重度感染23例(20.4%);MP-IgM滴度1:80有19例(16.8%),滴度1:160有24例(21.2%),滴度1:320有28例(24.8%),滴度1:640有29例(25.7%),滴度1:1280有13例(11.5%)。经统计学分析血清MP-IgM的滴度与MP感染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82,P〈0.01)。结论:血清MP-IgM滴度的测定有助于判断患儿的病情,为临床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伴肺外并发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伴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对105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生肺外并发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和护理过程进行了分析。其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占13.93%,心肌损害占14.93%,肝脏损害占9.45%,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占8.46%,过敏性紫癜占3.98%,关节病变占1.00%,粒细胞减少症占0.50%。结论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并发肺外多系统的感染。  相似文献   

15.
疱疹病毒感染与胸腔积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胸腔积液与疱疹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恶性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腔积液、漏出性胸腔积液和其他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的胸水为标本,用PCR检测HCMV、EBV和HSV。结果:HCMV检出率为结核组27.9%、其他组20.9%、恶性组14.9%、漏出组8.5%;EBV检出率为其他组7.0%、恶性组6.4%、结核组2.3%、漏出组2.1%;HSV仅在结核组有2.3%的阳性发现.其余各组均未检测到阳性结果。结论:各种胸腔积液均存在疱疹病毒感染,疱疹病毒感染可能是导致或加重胸水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4个病例分析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CAEBV)感染相关的血液学病征。总结了临床特点,应用显微镜观察骨髓涂片的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分析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穿刺组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EBV抗体,实时定量PCR检测血浆EBV—DNA,原位杂交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EBV编码小RNA-1(EBER-1)。结果显示:4例患儿有持续或反复的发热、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全身炎症反应;骨髓象表现增生减低、成熟障碍、病态造血和噬血细胞增多;4例患者均有CD8^+T淋巴细胞增多,其中1例进展为T细胞淋巴瘤;2例EBV—VCA-IgG滴度≥1:5120,1例血浆EBV-DNA拷贝数为3.26×10^3/ml,1例PBMNC的EBER1阳性率为1.7%;最后,4例患者均被诊断为CAEBV。结论: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和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等是本研究中4例CAEBV患儿的血液学病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的消化道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12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和内镜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发病年龄2~87岁,6—20岁的青少年占62.7%,22%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212例中59.9%伴有消化道症状,主要为腹痛(57.1%)、消化道出血(26.4%)、呕吐(15%)和腹泻(11%)。11.3%患者以腹痛为首发症状,早于典型皮肤紫癜1~20d。胃镜和/或肠镜检查18例,主要表现为出血性红斑、糜烂及溃疡,病变以胃、十二指肠和回肠末端为明显。有消化道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比无消化道症状者外周血WBC增高多见,合并肾和关节损害者多见,多需要糖皮质激素治疗。结论:过敏性紫癜半数以上伴有消化道症状,内镜表现有一定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儿过早搏动的病因,提高临床医生的定性诊断水平以便合理的治疗。方法 2001年1月~2004年6月共收治小儿过早搏动(早搏)125例,对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及基础疾病、心电图改变、影像学改变、实验室资料、治疗与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5例早搏患儿器质性心脏病38例(30.4%),其中病毒性心肌炎14例,拟诊病毒性心肌炎18例,心肌病并心衰1例,先天性心脏病3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其他心脏因素9例(7.2%),预激综合征2例,左室假腱索7例;非器质性心脏病78例(62.4%),其中呼吸道感染39例(31.2%),消化道感染20例(16.0%),其他疾病15例(12.0%),无症状性早搏4例。结论 对早搏患儿应该认真进行相关检查,寻找病因加以鉴别是单纯性早搏还是病理性早搏以便合理的治疗。开展对小儿早搏的病因诊断的临床研究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对策。方法:总结分析3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出现局部硬块和异物感6例(1.8%),切口及阴囊血肿或水肿7例(2.1%),切口感染4例(1.2%),复发3例(0.9%).顽固性疼痛9例(2.8%)。结论:手术规范操作和正确治疗是预防并发症发生的要点。  相似文献   

20.
小儿紫癜性肾炎ACE基因多态性及其血清ACE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根平  高岩  顾晓琼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11):1270-1271
目的 :探讨小儿紫癜性肾炎 (Henoch schonleinpurpuranephritis ,HSPN)与ACE基因第 16内含子插入 /缺失多态性、血清ACE活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检测 72例小儿紫癜性肾炎患儿和 5 8例正常儿童ACE基因并同时用酶偶联法测血清ACE活性。结果 :(1) 72例小儿紫癜性肾炎患儿中ACE基因Ⅱ型 ,ID型和DD型频率分别为 2 7 8% (2 0 / 72 ) ,2 5 % (18/ 72 )和 47 2 % (3 4/ 72 )。 5 8例正常儿童ACE基因Ⅱ型 ,ID型和DD型频率分别为 46 5 % (2 7/ 5 8) ,2 9 3 % (17/ 5 8)和 2 4 2 % (14 / 5 8)。 (2 )小儿紫癜性肾炎患儿和正常儿童之间ACE基因I/D多态性频率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小儿紫癜性肾炎患儿和正常儿童血清ACE活性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意义 (P >0 0 5 )。ACE各基因型中血清ACE活性DD型 >ID型 >II型 ,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小儿紫癜性肾炎患儿ACE基因多态性与正常儿童分布不同 ,DD型的发生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小儿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清ACE活性与正常儿童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