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性肌病(甲亢性肌病)的诊断与治疗,减少临床误诊误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2004年1月收治76例甲亢性肌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76例中有48例确诊前被误诊为其他疾病,误诊率高达63.16%;慢性甲亢性肌病、周期性麻痹及重症肌无力是主要的临床类型;40例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36例采用药物治疗.随访2年,手术治疗组甲亢复发2例,其中伴肌病复发1例;药物治疗组甲亢复发21例,其中伴肌病复发15例.两组间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 甲亢性肌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具有个体化的特点,误诊率高;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和完善的实验室检查,可有效减少误诊机会;手术治疗是治愈甲亢性肌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机能亢进 (简称甲亢 )可引起机体多系统受累 ,临床表现复杂。甲亢所致周期性麻痹临床上并不少见 ,但由于对该病认识不足 ,常易误诊为神经系统疾患。现对我院 1994年 1月— 1999年 12月收治的 2 0例甲亢性周期性麻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甲亢性周期性麻痹患者 2 0例 ,男 18例 ,女 2例 ,年龄 2 1~ 6 2岁 ,均符合甲亢及周期性麻痹的诊断标准 ,并除外药物性低钾与消化系统疾病所致钾低。2 治疗与结果16例患者因四肢活动障碍而就诊 ,化验血钾低 ,经补钾后症状缓解。治疗中同时查体及追问病史发现有高代谢症状 ,进一…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机能亢进(简称甲亢)患者均有全身无力,肌易疲劳和普遍性消瘦。仅当肌萎缩和无力明显,与甲亢程度不成比例时才考虑为甲亢性肌病。有人把甲亢合并的肌肉疾患分为突眼性眼肌麻痹、急性甲亢性肌病、慢性甲亢性肌病、甲亢性周期性麻痹以及甲亢合并重症肌无力等五类。本院从1962~1980年经住院确诊为甲亢的1314例患者中,有26例(1.98%)诊断为甲亢性肌病。其中9例为急性甲亢性肌病,17例为慢性甲亢性肌病。我科收治1例典型的慢性甲亢性肌病,经随访2年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甲亢性周期性麻痹(TPP)是甲亢性肌病的常见类型,TPP发作时常伴血钾过低,以下肢对称性麻痹为多见,且常以周期性麻痹为首发症状,临床上容易误诊、漏诊,延误患者的治疗,甚至出现呼吸麻痹及心脏骤停,若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5.
甲亢性周期性麻痹(thyrotoxicosis associated with periodic paralysis,TPP)是甲亢性肌病的常见类型,TPP发作时常伴血钾过低,以下肢对称性麻痹为多见,且常以周期性麻痹为首发症状,临床上容易误诊、漏诊,延误患者的治疗,甚至出现呼吸麻痹  相似文献   

6.
肌病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是甲亢的一种特殊类型,在临床工作中常被误诊或漏诊。本文总结住院215例甲亢病者,其中25例是肌病型甲亢(重症肌无力7例,周期性麻痹18例),占10.11%。现分析如下。临床特点:肌病型甲亢的诊断根据主要是有不同程度高代谢症状群及肌病表现,并为甲状腺功能试验所证实,重症肌无力者给予腾喜龙试验(Tensilon Test),肌无力改善。周期性麻痹有低钾的化验结果或心电图表现T波倒置及S-T段下降或出现u波等。甲亢控制、肌病症状缓解或消失。一、重症肌无力型甲亢7例,其中眼肌型甲亢5例(男3例,女2例),球麻痹型甲亢1例,全身型甲亢1例。年龄最大52岁,最小16岁。例1 患者王××,女,48岁。心悸、怕热、食欲亢进、消瘦1年,眼有复视,睁眼困难1个多月。检查:双眼睑下垂,眼肌疲劳试验阳性。复视象显示:左眼上直肌麻痹。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数,甲状腺肿大,可闻及血管杂音,腾喜龙试验复视缓解,甲状腺摄取~(131)碘率高于正常,血清蛋白结合碘9μg%。治疗:内服同位素~(131)碘、美斯的明,中药以养阴益气健肿,用补中益气汤加用养阴安神药物。治疗2个月后,甲亢控制、重症肌无力症状缓解出院。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诊治成功率。方法对68例甲亢合并低钾周期性麻痹临床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发病诱因与诊治方法。结果甲亢合并低钾周期性麻痹诱发因素较多,有饱餐、劳累、剧烈运动、甜饮等,应对症治疗,避免误诊。结论对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诊断治疗,应做到细致周到、全面分析,以提高其诊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国内报道,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占甲亢病例的3%左右。我院1992年6月~2001年6月收治了12例。 1,对象与方法:12例占同期住院甲亢患者的3.6%(12/336)。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16~51岁。平均年龄33.5岁。4例为首次发作,8例有反复发作史。 诊断标准:出现原因不明的肢体麻痹,尤其在情绪激动或高糖膳食后症状加重者。有甲亢病史及伴有甲亢表现者,常有轻、中度伸肌软弱,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升高,低钾血症,肌电图显示低动作电位,同时除外家族性周期性麻痹、原发或继发性醛固酮增多所致低钾性麻痹即可诊断。  相似文献   

9.
各种原因导致的甲状腺功能亢进 (简称甲亢 ) ,均有可能发生肌病 ,但以Graves甲亢并肌病者最多见 ,肌病也是甲亢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近年对甲亢肌病的认识逐渐提高 ,临床报道积累了大量资料 ,现将其分类、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综述如下。1 甲亢肌病的分类国内研究[1 4 ] ,可将甲亢肌病分为五类 :①急性甲亢性肌病 (ATM)。②慢性甲亢性肌病 (CTM)。③甲亢性周期性麻痹(TPP)。④甲亢性重症肌无力。⑤甲亢性眼外肌麻痹症。五类肌病中以CTM最常见。邬本荣等[5] 报道在甲亢患者中发病率达 13.4 % ,陈清棠等[6 ] 报道…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6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合并肌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甲亢性周期性麻痹在肌病中最多,单纯补钾可使症状暂时缓解,而麻痹可反复发作,所以治疗重点是控制甲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病因.方法:对64例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进行了血清K 、Na 、Cl-、CO2-CP、心电图、尿常规、甲状腺功能检查,部分进行了血清醛固酮检测,腹部CT、MRI及氯化铵负荷试验.结果:43例最终确诊为原发性低钾性周期性麻痹;16例为甲亢伴低钾性麻痹;1例为肾小管酸中毒伴低钾性麻痹;2例为醛固酮增多症伴低钾性麻痹;2例为药物所致低钾性麻痹.结论: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种.原发性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继发性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低钾性麻痹、肾小管酸中毒、原醛为其常见病因.  相似文献   

12.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7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斐 《中国医药导报》2008,5(12):143-144
目的:探讨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常见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的主要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常见病因有原发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甲亢性周期性麻痹、肾小管性酸中毒等。血钾水平与肌无力不完全平行,血钾越低患者临床症状及其他辅助检查的变化也就越重。患者肌力下降可不对称,40例(53.3%)有肌痛或主观感觉障碍,37例(49.3%)有肌酸磷酸激酶(CPK)增高。呼吸肌麻痹和致命性心律失常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可出现肌痛、主观感觉异常、CPK增高,应与格林一巴利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等鉴别。呼吸肌麻痹和致命性心律失常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宋明霞  邬本荣  程栋  李宪 《医学争鸣》2001,22(18):1719-1719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82例 ,女 5 4例 ,年龄 16~ 75 (平均 39)岁 ,病程 1mo~ 14a.本组甲亢肌病分三型 :慢性甲亢肌病(CTM) 86例 ;甲亢性周期性麻痹 (TPP) 4 5例 ;突眼性眼肌麻痹 5例 .各型甲亢肌病的诊断均参照《协和内分泌和代谢学》,并经实验室和肌电图检查所证实 .有典型高代谢症群者84例 ,高代谢症群不明显者 5 2例 ;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者 79例 ,甲状腺结节性肿大者 2 3例 ,甲状腺无明显肿大者 34例 ;眼球突出者 6 7例 ,眼球突出不明显者 6 9例 .86例 CTM均表现为上楼及下蹲起立困难 ,其中 6例行走易跌 ,8例蹲位和坐位不能站起 ,4例…  相似文献   

14.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 比较原发性低钾周期性麻痹与甲状腺毒症继发周期性麻痹两组患者的异同点。方法: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996年12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治疗的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44例, 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原发组和甲状腺毒症继发组各22例, 两组患者共同的特点: (1)均好发于青壮年男性; (2)主要临床表现均为肢体活动障碍和乏力, 大部分病例以反复多次发作为主; (3)部分病例(40.9% ~ 68.2%)发病有明显诱因, 诱因以饱餐、喝甜饮料和剧烈运动最常见; (4)发病时, 两组患者血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 (5)原发组与甲状腺毒症继发组分别有20%和25%的患者肌酸激酶明显升高, 补钾治疗后较快恢复正常, 乳酸脱氢酶及α羟基丁酸脱氢酶均正常; (6)补钾剂量与发病时血钾水平无相关性。两组患者的不同点主要表现为: (1) 甲状腺毒症继发组患者有高代谢症状, 甲状腺功能提示T3、T4升高和促甲状腺激素(TSH)降低, 原发组患者无此类症状, 其甲状腺功能正常; (2)甲状腺毒症继发组血钾水平显著低于原发组[(2.25±0.67) vs (2.78±0.49)mmol/L, P=0.007]; (3)甲状腺毒症继发周期性麻痹较原发性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在补钾治疗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反跳性高钾血症。结论: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有其临床特点, 早期诊断及时补钾治疗预后较好。补钾时不能仅根据发病时血钾水平决定补钾剂量, 应密切监测血钾水平。甲状腺毒症继发周期性麻痹在补钾治疗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反跳性高钾血症, 在补钾治疗时应当密切监测血钾, 并积极根治甲状腺毒症。  相似文献   

15.
Graves'病(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很多人有甲亢性肌病的症状,部分病人尤其我国的男性中青年患者,可以发生甲亢性周期性麻痹(Thyrotoxicperiodic paralysis简称TPP).如果麻痹发作时甲亢症状不明显,常就诊于神内科或被误诊.本文报道我院1964~1985年发生周期性麻痹的Graves'病42例,总结其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6.
王丽萍  李薇 《黑龙江医学》2003,27(3):192-192
甲状腺机能亢进性肌病 (CTM)是甲状腺机能亢进 (下简称甲亢 )患者较常见并发症之一。本文 17例以肌无力、心悸、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进一步证实了周期性麻痹与甲状腺机能亢进的关系 ,其主要原因与钾离子代谢有关。该组病例在甲亢控制后 ,病情均明显缓解或发作次数减少。提示甲亢是周期性瘫痪的原发病之一 ,而在甲亢的治疗中及时纠正离子紊乱是减少甲亢性心肌损害及甲亢性肌病的重要环节。1 临床资料17例均为本院近 2年收入神经内科治疗的周期性瘫痪病人。男性 9例 ,女性 6例。平均年龄 36 2岁。周期性瘫痪11例 ,发展为甲亢性肌病 …  相似文献   

17.
张娥 《吉林医学》2015,(8):1695
目的:分析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合并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原因,总结护理干预经验。方法:选择甲亢合并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34例,采用补钾、手术、放射等方法治疗,同时给予围手术护理、对症护理以及系统性的健康宣教,培养患者及家属自我管理与护理能力,3个月复查评估疗效,随访12个月记录复发情况。结果:控制34例,达100%;平均住院时间(13.4±7.2)d,住院期间未发生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出院后1个月内患者依从性良好,2~3个月需依靠家庭监督;电话随访12个月,甲亢复发患者7例,其中低钾性周期性麻痹者复发4例,1例甲亢未复发出现麻痹。结论:甲亢合并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由疲劳、感染、饮食不当、精神紧张等诱发,多数患者可获控制,但仍存在复发风险,临床护理应注重危重症护理,加强宣教,培养患者及其家属自我管理与护理能力,提高甲亢控制水平,规避风险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 )是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 ,它的临床表现涉及多个系统 ,其中甲亢肌病是甲亢的并发症之一 ,包括急、慢性甲亢性肌病、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甲亢性重症肌无力、浸润性突眼伴眼麻痹 ,我科自 1 996年 1月至 1 999年 1月共收治甲亢 88例 ,其中 1 0例并发甲亢肌病 ,现总结如下 :临 床 资 料1 0例病人均经甲状腺[3] 碘摄取率 ,T3、T4检测 ,基础代谢率测定而确诊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其中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 8例、甲亢合并重症肌无力 2例 ,病程 3小时至 5年 ,男性 8例 ,女性 2例 ,年龄 3 0岁~ 5 2岁 ,平均 3 7.8岁 ,3例…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周期性麻痹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的临床分析,以明确诊断及治法.方法:对24例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患者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积极抗甲及补钾治疗后,疗效明显,预后佳.结论:警惕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的发生,预防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20.
莫昀  郑秀兰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8):3962-3963
2005年至2006年来我院就诊的3例周期性瘫痪病人,年龄20岁~35岁。经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为甲亢性周期性瘫痪。甲亢性周期性瘫痪属于甲亢性肌病,我国多见于青年男性,主要累及肩胛与骨盆带近躯体的肌群,四肢呈对称性软瘫,近端重于远端,以下肢为主,发作时血钾降低。诊断时容易与周期性麻痹混淆,遇到此种病人应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来确诊,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