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以乳酸菌-玉米酵子制作酸面团,添加蔗糖、鸡蛋、面包改良剂等辅料,采用二次发酵工艺,研究乳酸菌-玉米酵子混合酸面团面包生产工艺。以感官得分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因素筛选,并结合响应面试验设计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评价了乳酸菌添加量、玉米酵子添加量、蔗糖添加量、水添加量、和面时间、醒发时间6个因素对面包感官的影响。确定最优生产工艺为:乳酸菌添加量5%、玉米酵子添加量26%、水添加量45%、醒发时间70 min。  相似文献   

2.
应用分离自我国传统酸面团的区域特色乳酸菌--旧金山乳杆菌分别发酵小麦粉和小麦麸皮基质制成(小麦/麦麸)酸面团,研究了两种不同发酵基质的酸面团及其添加量对酵母面团体系面包烘焙及老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小麦粉制作的空白组面包相比,小麦酸面团可以明显改善面包的比容和感官品质;添加未发酵麦麸制作的非酸面团麦麸面包品质低于空白组,但引入麦麸酸面团(10%、20%、30%)后面包比容和感官评定得分均高于相对应的非酸面团麦麸面包。小麦酸面团和麦麸酸面团以及小麦麸皮均可以改善面包的老化特性,在相同贮藏期内,酸面团面包和麦麸面包的硬度增加量、水分迁移量和老化焓值都低于空白组,并且添加麦麸酸面团的面包其硬度和老化焓值都低于相对应的非酸面团麦麸面包。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面粉为主要原料制作大鼓面包。以感官评分和比体积为指标,选定制作大鼓面包的最佳面粉,再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大鼓面包的配方工艺。结果表明:制作大鼓面包的最佳面粉为柔风绵柔吐司小麦粉;制作大鼓面包的最佳配方为以柔风绵柔吐司小麦粉质量为基准,酵母添加量1.5%、食盐添加量1.2%、鲜牛奶添加量44%、黄油添加量20%、蛋液添加量20%、白砂糖添加量12%、面包改良剂添加量0.4%,在此条件下制作的大鼓面包外形无塌陷,口感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利用植物乳杆菌冻干粉剂发酵制作全麦酸面团面包(Whole wheat sourdough bread,WWSB),并优化其加工工艺以及分析其储藏特性。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全麦酸面团(Whole wheat sourdough,WWSD)添加量以及全麦酸面团发酵时间为影响因素,面包最终的pH、总酸度值(Total acidity,TTA)、比容、硬度、感官得分作为响应值,使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方法,对全麦酸面包的工艺配方进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以普通小麦面包(Wheat bread,WB)和普通全麦面包(Whole wheat bread,WWB)为空白组及对照组,均于4℃进行为期一周的储藏,分别于第0、1、3、5、7 d时取样,分析三种面包的全质构特性以及水分迁移情况。结果:全麦酸面包的最佳工艺配方:全麦酸面团添加量18%,全麦酸面团发酵时间16 h,此时的全麦酸面包pH4.82、TTA 5.62 mL、比容3.47 mL/g、硬度5.59 N、感官得分83。在此加工条件下三种面包的储藏特性指标如下:WWSB在整个储藏期间的硬度增长速率在前期和后期(35.75%和21....  相似文献   

5.
研究果胶、卡拉胶和阿拉伯胶对米粉糊化特性和大米面团质构特性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大米面团的制作配方,并分析大米面包的品质特性。结果表明:果胶对大米面团的改性效果最佳,以碎米粉质量为基准,大米面团的最佳配方为果胶添加量6.7%、水添加量79%、盐添加量0.52%、醒发时间90 min,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大米面团质构综合评分为52.51±3.42;用此面团制作的大米面包的质构综合评分为51.99±1.02、比体积为(2.24±0.34) mL/g、感官评分为85.00±2.28。  相似文献   

6.
本文初步探讨了小麦胚芽在二次发酵法制作面包中的应用,研究了不同小麦胚芽预处理条件、添加量和主面团加水量、面包改良剂使用量对面包体积比及面包质量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就面包体积而言,面包中添加麦胚片优于添加麦胚粉;烘烤、焙炒、脱脂处理的小麦胚芽均可应用于面包中,但添加烘烤麦胚的面包品质最佳,其次是脱脂麦胚,焙炒处理的麦胚面包质量较差,最佳小麦胚芽添加量、主面团加水量和面包改良剂使用量分别是6%、20%和0.6%。  相似文献   

7.
玉米花粉营养丰富。制作面包时,在面团中加入破壁的玉米花粉。将酵母菌与乳酸菌以一定的比例混合,作为发酵剂。经过发酵和焙烤,研制出具有花粉清香的保健型花粉面包。混合发酵法生产花粉面包的最佳工艺条件是:玉米花粉添加量为5%,糖添加量为10%,酵母菌与乳酸菌配比为2.5∶1,发酵时间为5h。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乳酸菌发酵酸面团对青麦仁面包品质的影响,利用植物乳杆菌发酵制作酸面团,添加到青麦仁面包中,并测定小麦面包、青麦仁面包、青麦仁酸面团面包3种样品的质构、感官评价、慢消化性淀粉含量(SDS)、挥发性风味物质等.结果表明:添加酸面团能显著降低样品的硬度、咀嚼性,增大弹性(P<0.05);添加酸面团的样品其感官评分接近于...  相似文献   

9.
分别将脱皮全脂油莎豆粉(PW)和脱皮脱脂油莎豆粉(PA)与面包粉复配并制作面包,研究不同油莎豆粉及添加量对面团特性和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复配粉质量为基准,PW最佳添加量为15%,PA最佳添加量为20%,在此条件下,面团的粉质特性、糊化特性以及拉伸特性均在用于制作面包的可接受范围内。较对照组而言,PW添加量15%与PA添加量20%面包的硬度分别增加了55.09%、22.72%,咀嚼性分别增加了43.94%、19.78%;前者弹性显著增加,后者无显著变化,两者内聚性及回复性均无显著变化,比体积无明显下降,感官评分分别增加了14.50%、12.35%,其中主要是面包芯纹理结构及面包口感的评分增加。为不同油莎豆粉在面包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条件优化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0.
研究小麦麸皮脂肪模拟品对面包面团的弹性、黏附性、内聚性等质构特性的影响规律,同时应用脂肪模拟品制作低脂型面包。通过对面包成品进行感官及物理特性的分析,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制作配方及工艺:脂肪模拟品添加量60%(占油脂质量)、水添加量45%、糖添加量12%、发酵时间3 h。该低脂型面包在室温25℃,相对湿度45%下可保存5 d。  相似文献   

11.
以高筋小麦粉和马铃薯全粉为主要原料制作面包。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筛选马铃薯面包的最佳加工工艺,最终确定马铃薯面包的最佳配方为:马铃薯全粉添加量7.5%,盐添加量0.5%,酵母添加量1.6%,糖添加量10%;最佳工艺为:发酵时间100 min,焙烤温度面火180℃、底火160℃,焙烤时间10 min。在此条件下制作的马铃薯面包口感松软,内部气孔均匀,具有马铃薯的特殊香味。  相似文献   

12.
蚕豆皮膳食纤维在面包中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桂花  张洁  尤丽琴 《粮油加工》2009,(11):117-119
以蚕豆深加工副产物蚕豆皮为原料,经酸、碱处理制成膳食纤维,并利用其生产蚕豆纤维面包。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营养面包的制作工艺参数为:蚕豆皮膳食纤维添加量为5%,目数为100目,改良剂用量为3%。在此工艺条件下,蚕豆皮膳食纤维面包风味和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3.
用发酵小麦粉制成酸面团,用发酵小麦麸皮基质制成酸面团,通过采用不同发酵基质酸面团来分析对酵母面团体系面包烘焙及老化特性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小麦粉制作面包相比,引入小麦酸面团以及小麦麸皮酸面团对面包比容与感官品质有很大提升,能够改变面包的老化特性,并且,酸面团添加量的不同,其比容、感官、老化特性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对荞麦无麸质面包配方、工艺及品质改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荞麦粉作为优质无麸质原料,常与其他谷物粉或淀粉复配制作面包,添加量主要为10%~50%,多采用温水和面,发酵时间短;添加纤维或多糖可通过模拟面筋蛋白黏弹性和控制水分子移动来增加面团黏度、提高荞麦面团发酵性能和持气性,降低面包硬度,增加面包体积;酸面团发酵技术可降低荞麦面团和面包的pH,增加面包体积,延缓面包老化;酶处理技术可帮助形成蛋白质网络,增加荞麦面包咀嚼性;添加蛋白质可强化荞麦面团网络结构,增加面包体积;营养学评价显示添加荞麦粉可提高无麸质面包抗氧化能力和矿物质含量。但荞麦无麸质面包依然存在面团持气性差、操作性不佳,面包体积小、硬化快等问题。未来研究应关注原料预处理、多种酶或胶体协作、老化改善及产品免疫学验证。  相似文献   

15.
以面包比容、感官评价为主要评定指标,研究香菇超微粉添加量、酵母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盐添加量、黄油添加量对面包品质的影响,设计正交试验得到香菇面包最佳制作工艺配方为:香菇超微粉添加量2.5%,白砂糖添加量15%,食盐添加量1.0%,酵母添加量1.0%,黄油添加量10%,在该条件下制得的面包具有良好的感官与质构品质。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仪分析香菇超微粉面包与对照组面包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采用指纹图谱法对离子迁移率数据进行连续处理。结果表明,在面包感官评价显著提高的情况下,香菇超微粉的添加对面包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及含量不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自然发酵的黑豆中筛选出一株具有高植酸酶活性的乳酸菌L-19并将其作为发酵剂制作黑豆酸面团。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黑豆酸面团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探究最佳发酵条件下目标菌株的生长及产酸特性,并分析体系中多肽的分子量分布及抗营养因子含量变化,同时以感官品评的方式对黑豆酸面团面包的烘焙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乳酸菌L-19经鉴定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其胞外酶与胞内酶活性分别为1.36,0.30 U/mL。通过响应面设计确定的最优发酵条件为面团得率(DY)300、发酵温度37℃、接种量8%,黑豆基质中,目标菌株生长良好、酸化能力适中。黑豆酸面团经发酵后,体系中的多种抗营养因子得到有效降解,其中植酸降解率高达62.70%。此外,黑豆蛋白水解后释放出多种肽,其中小分子肽占比达51.47%。与对照组相比,L-19黑豆酸面团面包表现出更高的整体可接受度。因此,乳酸片球菌L-19能够有效改善黑豆酸面团面包的营养及感官品质,具有较佳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方靖  陈中  林伟锋 《现代食品科技》2011,27(6):634-636,706
本论文将按两种比例混合的混合乳酸菌发酵剂按22.3%和44.6%添加到面包制作中,测定发酵面团及面包比容、面包感官、面包质构(如硬度、弹性、咀嚼性等).实验结果表明,添加22.3%的发酵剂有助于面团发酵,增加发酵面团比容,添加量达44.6%的发酵剂却会降低面团的比容;烘烤后,乳酸菌发酵的面包比容小于未添加乳酸菌制作的对...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青麦仁冷冻面团面包品质,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面包的比容、质构、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并应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复配改良剂配方进行优化,得到复配改良剂的最佳配方为:硬脂酰乳酸钠添加量0.3%、海藻糖添加量4.14%、抗坏血酸添加量0.005%、葡萄糖氧化酶添加量0.003%,此条件下制作的面包,实测比容为4.2 mL/g、硬度为14.5 N、弹性为4.35 mm,感官评分为94分,与预测值(94.6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将果胶添加到冷冻面团中,通过测定面包的比容、质构和感官评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果胶添加量的增加,烘烤面包品质随添加量增加先上升后下降,添加量1.0%时面包比容、弹性、感官评分最高,硬度、咀嚼性最低,面包品质最佳。随着冷冻时间延长,添加果胶能减缓冷冻面团及其烘烤面包品质在冷冻储藏期间的劣变。果胶添加量为1.0%时,冷冻面团在冷冻储藏期间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20.
通过使用食品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瓜尔胶和单双甘油脂肪酸酯)改良冷藏发酵糙米面包品质,以面团的质构特性、水分状态、发酵力及其面包的质构特性、色泽和比容为评价指标,通过对比研究确定冷藏发酵糙米面包中添加剂的最适添加量。结果表明:0.04%羧甲基纤维素钠、0.04%瓜尔胶和0.04%单双甘油脂肪酸酯按1∶1∶1组成的0.12%复配添加量为冷藏发酵糙米面包最适添加量,与未使用添加剂的对照组相比,面团和面包硬度降低了30.8%和45.7%,弹性提高了54.7%和23.3%;面团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显著增多,内部水分稳定,且面团发酵力增大了42.8%;相应面团制作的面包颜色最浅最亮白,面包比容增大了5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