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间歇性血液透析(IHD)、腹膜透析(PD)治疗心脏手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疗效及预后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2月~2003年12月我院心脏手术后发生ARF需要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148例,其中43例给予CBP治疗,77例接受IHD治疗,28例接受PD治疗,对比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疗效和预后.结果 CBP组26例(60.5%)死亡,17例(39.5%)存活, IHD组50例(64.9%)死亡,27例(35.1%)存活,PD组17例(60.7%)死亡,11例(39.3%)存活,各组无差异,但CBP组病情明显重于IHD组和PD组:患者年龄更大,平均动脉压低,APACHEⅡ积分高,衰竭器官数目多,需要机械通气和升压药物的患者数高于IHD组(P<0.01)及PD组(P<0.05),CBP组中存活者平均APACHEⅡ积分与IHD组及PD组死亡者相似.结论 CBP治疗心脏手术后ARF的疗效优于IHD及PD,能明显改善ARF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RRT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利用全身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对两年来ARF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行CRRT治疗的12例死亡患者和8例存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入ICU时APACHE-Ⅱ分值存活组低于死亡组(P=0.04).CRRT开始时存活组SOFA分值低于死亡组(P=0.04).存活组循环SOFA分值由(1.80±1.30)降至(0.50±0.58)(P=0.028),明显低于死亡组72小时分值(P=0.016).总SO-FA分值治疗前后死亡组未见显著变化,存活组则降至(6.60±3.36)(P=0.021).死亡组患者SOFA持续在较高水平,CRRT开始时SOFA分值为(14.09±3.59),与存活组有明显差异(P=0.018).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SOFA分值存活组明显下降,死亡组未见此变化.比较入ICU到开始血液净化时间,存活组(1.43±0.78)明显早于死亡组(4.91±5.38)(P=0.030).结论肾脏以外器官功能损害较重可能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如果能够尽早开始CRRT治疗,有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有创正压通气在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合并急性呼吸衰竭(ARF)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2010年1月到2014年6月间收治的确诊IPF合并ARF患者12例,根据接受机械通气方式的不同分为无创正压通气(NPPV)组7例和有创正压通气(IPPV)组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前的一般情况、实验室结果和机械通气治疗情况。结果 IPPV组入院时白细胞水平和Pa CO_2水平较NPPV组高(t=1.799,P=0.038;t=1.783,P0.001),最终接受IPPV的5例患者在28 d内均死亡,而只接受NPPV的7例患者有5例在入住RICU后28 d仍存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感染可能是导致IPF患者发生ARF的重要原因,IPF合并ARF患者不能从有创正压通气治疗中受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在心脏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防治中的疗效,并探讨CBP治疗的时机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26例心脏术后重症ARF患者按治疗时机分为A(17例)、B(9例)两组.A组当出现尿量连续8 h<100 ml且对60 mg速尿无反应而不论肌酐水平多少时行CBP;B组当血肌酐>176.8 μmol/L而不论尿量多少时行CBP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4 h后的MODS评分、APACHEⅢ评分、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以及手术距CBP时间、CBP持续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①B组手术距CBP时间明显长于A组,A组术后心衰、肺水肿、ARDS、脓毒血症、器官衰竭数目明显少于B组(P<0.05).②B组的死亡率明显高于A组(77.8%vs 29.4%,P=0.038);③CBP治疗24h后,A组及B组的APACHEⅢ评分、氧合指数、BUN和Scr均有明显改善,仅A组的MODS评分、MAP显著改善(P<0.05).结论CBP是防治心脏术后重症ARF的有效手段,但必须强调合适的治疗时机,其治疗时机应选择发生少尿或无尿的期间,而不应以肌酐水平作为标准,从而及早行CBP治疗,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的病因特点、治疗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探讨临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453例ARF的临床资料,采用逻辑斯蒂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各种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内科病因引起的ARF占53.6%,其次为外科病因占32.0%,肿瘤病因占9.9%,儿科和妇产科病因占较少比例.透析前血尿素氮水平越高、血清肌酐升高至开始透析的时间越长,患者死亡的相对危险度越大.老、少患者的病死率高于青壮年(P<0.05);少尿型、非少尿型ARF病死率分别为50.7%和15.4%(P<0.01);无并发症与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的ARF病死率分别为28.2%和78.4%(P<0.01).结论:内科病因引起的ARF居首位,其次为外科病因和肿瘤;老、少患者,少尿型患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病死率较高;及时透析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的病因特点、治疗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治疗ARF 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12例ARF的临床资料,采用逻辑斯蒂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各种因素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312例ARF中内科病因引起的占55.4%,其次为外科病因,占29.8%,肿瘤病因占10.9%,儿科和妇产科病因所占的比例较低.老、少患者的病死及未愈率之和均高于青壮年(P<0.05);少尿型、非少尿型ARF死亡及未愈率合计分别为60.1%和34.7% ,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无并发症与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的ARF病死及未愈率合计分别为43.9%和90.2% ,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内科病因引起的ARF居首位,其次为外科病因和肿瘤;老、少患者,少尿型患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病死率较高;透析可降低ARF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生物人工肾(BAK)对急性肾衰(ARF)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猪的细胞因子反应性及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 17只ARF并MODS猪模型随机分为三组:BAK组(A组,n=6);假BAK组(B组,n=6),血滤器中不含细胞;未治疗组(C组,n=5).观测平均动脉压、肝肾功能、血清IL-10、TNF-α、动脉血气和牛存时间.两组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三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A组治疗24 h平均动脉压(mmHg)显著高于B组、C组[(91.82±5.73)vs.(64.29±13.05)vs.(52.91±3.72),P<0.01].血清IL-10(pg/mL)的峰值A组明显高于B、C组[(249.57±43.51)vs.(132.06±17.53)vs.(104.25±13.42),P<0.01].血清TNF-α水平(pg/mL)A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402.91±32.47)vs.(537.16±38.45),P<0.05];治疗24 h A、B两组间亦有显著差异(P<0.05).生存时间:A组为(113.01±14.32)h,明显长于B组(83.14±17.68)h和C组(68.95±18.28)h(P<0.01),A组比B、C组分别延长了35.93%、63.90%.结论 BAK可明显延长MODS合并ARF猪模型的存活时间,可能与BAK显著改善其低血压状况、升高血IL-10水平和降低血TNF-α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术后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EICU实施CPR术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患者58例,按存活时间分为存活≤24 h组(31例)和存活24 h组(27例),再根据患者最终存活情况,将存活24 h组又分为成活出院组(13例)和死亡组(14例),比较各组ROSC后1、6 h APACHEⅡ评分,两次APACHEⅡ评分差值及评分变化率。结果存活≤24 h组和存活24 h组ROSC后1、6 h 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1,P=0.480;t=1.124,P=0.266),但两组APACHEⅡ评分差值和评分变化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91,P=0.004;t=3.938,P=0.000);两组ROSC后1、6 h评分变化率与1 h评分值无明显相关性(r=0.015,P=0.913)。成活出院组和死亡组ROSC后1 h 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67,P0.05),但6 h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24,P0.01);两次APACHEⅡ评分差值及评分变化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51,P0.01;t=7.334,P0.01)。结论对于EICU实施CPR术后患者,APACHEⅡ评分变化率能更早期、更准确地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危重病中应用指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对危重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CBP在危重病领域使用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ICU收治并接受CBP治疗的危重病患者96例(CBP治疗279次)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其接受CBP治疗前的危重病评分、全身机能状况、原发疾病种类和使用CBP治疗的原因等进行相应比较。结果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的危重病评分较高(P<0.01),压力调整心率、血清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均较高(均P<0.01),血糖也较高(P<0.05),而血清胆固醇和白蛋白较低(P<0.01),血小板计数也较低(P<0.05);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时有急性肾功能衰竭者死亡率较高(P<0.05),脑出血和多发伤患者需要接受CBP治疗时预后也较差。结论CBP治疗可以短期减轻患者的病情,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但患者的预后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原发病能否得到有效控制和出现肝功能不全等;并据此提出使用CBP治疗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心脏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用常规血透、简易床边血透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或透析滤过(CVVHDF)治疗25例心脏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结果2例常规血透患者因循环稳定、无并发症全部康复.23例行床边治疗,其中简易血透的15例,死亡8例,占53.3%;8例日间CVVH或CVVHDF患者死亡3例,占37.5%,但两组死亡率差别不显著.简易透析和滤过均能有效清除体内多余水分,纠正高钾血症,血尿素氮、肌酐较透析前有不同程度下降.死亡组患者衰竭脏器数明显多于存活组(2.80±0.92vs1.57±0.64,P<0.01),首次透析治疗前血肌酐浓度高于存活组(412.6±200.6μmol/Lvs292.9±138.5μmol/L,P<0.05).结论影响心脏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受累脏器的个数,早期血液净化治疗可能改善患者预后;虽然差别不显著,但CRRT治疗组死亡率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的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和常规剂量的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效果.方法 43例SAP患者随机分为HVHF组和CVVH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每24 h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两组预后、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变化及血清CRP水平在各个时间点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 HVHF组22例患者死亡3例,死亡率13.64%;CVVH组21例患者死亡8例,死亡率38.10%.两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以HVHF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均能降低血清CRP水平,但以HVHF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HVHF组各时间点CRP水平均较CVVH组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VHF治疗期间,血清CRP水平逐渐降低,以治疗后72 h下降更为明显,与治疗前、治疗后24 h、48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SAP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方式选择上,更适宜选用HVHF治疗;连续的CRP检测有助于判断SAP患者HVHF治疗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对患者的肺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我科2009至2010年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7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32例和抗凝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化痰治疗,抗凝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 U AXa/次,腹壁皮下注射1次/12 h.2组均10d为1个疗程.2组均于治疗前后检测肺功能和凝血功能.结果 治疗后2组的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抗凝组:t =8.2064,6.9207,9.4351,7.5845,7.5241;对照组t=5.5588,3.0795,3.9374,2.8488,2.7726,P均<0.01),但抗凝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t=3.2732,4.0167,7.3392,2.2528,3.0008,P均<0.01);治疗后抗凝组的D-D含量及凝血指标(INR、PT、APTT、FIB)改善均显著优于治疗前(t值分别为5.721、23.235、25.318、23.841、11.354,P均<0.01)和对照组(t值分别为7.738、19.365、23.373、21.008、9.712,P均<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抗凝组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常规治疗虽能使COPD患者得到改善,但无法有效地改善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常规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在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同时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3.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心脏术后严重肾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心脏术后急性肾衰竭的时机及有效性。方法对北京安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03年11月~2005年8月70例心脏手术后因急性肾衰竭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比较。CBP方式以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及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为主,对两组患者治疗前进行APACHEⅡ评分,并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4h、48h和72h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合指数(PaO2/FiO2)、血乳酸(Lac)等指标,观察治疗前及治疗期间的白细胞(WBC)及血小板(Plt)计数、肾功能(BUN、Cr)、心肌酶(AST、CPK、LDH)的变化。结果70例患者中存活35例,死亡35例。两组患者治疗前APACHEII评分、MAP、Lac、BUN、Cr及CPK、AST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经CBP后两组患者MAP、PaO2/FiO2、BUN、Cr和心肌酶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HR、WBC和Plt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CBP是治疗心脏术后并发严重急性肾衰竭的有效手段,尽早进行CBP有助于减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毛细血管渗透性指数(PVPI)在诊断及动态监测肺水肿时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40例行脉搏轮廓曲线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的肺水肿患者,根据入院时的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将患者分为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组(15例)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组(25例).记录入院时各指标并行相关性分析,再于置入气管插管0、24和72 h 时记录存活与死亡患者EVLWI、胸内血容量指数(ITBVI),并计算PVPI值.结果 ①置管0 h 时ARDS组PVPI显著高于ACPE组(P<0.01).②相关性分析显示:ACPE组PVPI与氧合指数(PaO2/FiO2)、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EVLWI、ITBVI、中心静脉压(CVP)均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EVLWI与PaO2/FiO2(r=-0.672,P<0.01)、APACHEⅡ评分(r=0.412,P<0.05)、ITBVI(r=0.636,P<0.05)有一定相关性.ARDS组PVPI与EVLWI(r=0.904 P<0.01)、PaO2/FiO2(r=-0.554,P<0.01)、APACHEⅡ评分(r=0.390,P<0.05)均显著相关;EVLWI与PaO2/FiO2(r=-0.602,P<0.01)、APACHEⅡ评分(r=0.457,P<0.05)、PVPI(r=0.904,P<0.01)具有一定相关性.③绘制PVPI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956±0.019(P<0.01);选取PVPI的截断点为2.23时,其敏感性为92.0%,特异性为93.3%.④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ACPE和ARDS存活组的EVLWI均逐渐下降(P<0.05和P<0.01);ACPE死亡组PVPI有增高趋势(P<0.01).结论 将EVLWI、PVPI(截断点2.23)用于鉴别静水压性和通透性肺水肿,以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心脏手术后急性肾衰竭患者的病因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后急性肾衰竭(ARF)的病因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心脏手术后ARF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ox逐步回归分析心脏手术后ARF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引起ARF的主要原因有心源性低血压50例(46.3%),其他16例,42例病因不明。肾功能恢复47例(43.5%),患者存活38例(占35.2%),死亡70例,死亡的主要原因有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33例,心源性死因26例,其他11例。ForwardCox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功能不全脏器数、少尿、持续低血压和是否透析与死亡明显相关。结论心源性低血压是心脏手术后ARF的主要病因,多数患者死于MODS和心脏并发症;功能不全的脏器多、少尿、持续性低血压和不透析预示死亡率增加;少尿患者及时透析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胸腺五肽对老年人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75例老年HAP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胸腺五肽1mg,肌肉注射,每日1次,疗程2周;对照组(37例)予以常规治疗.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观察临床总有效率、抗生素应用种类和时间.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构成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3+为t=2.211,P<0.01;CD4+为t=5.135,P<0.01;CD8+为t=4.156,P<0.05;CD4+/CD8+为t=6.597,P<0.01).对照组治疗后仅CD4+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0,P<0.05).治疗组治疗后CD4+、CD8+、CD4+/CD8+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为t=3.251,P<0.05;CD8+为t=4.293,P<0.05;CD4+/CD8+为t=5.490,P<0.01).治疗后2周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1.58%,31/38)明显高于对照组(59.46%,2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25,P<0.05);治疗后1个月2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抗生素应用种类[(2.50±1.21)种]和时间[(13.89±7.59)d]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45±1.79)种、(18.82±10.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19、2.290,P均<0.01).结论 胸腺五肽能改善老年HAP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利于感染的控制,可减少抗生素应用种类和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前瞻性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心脏术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存活者与死亡者炎性介质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16例心脏术后MODS伴ARF的患者使用HF700型聚砜膜血液滤过器行CBP治疗,8例存活(A组),8例死亡(B组);分别在治疗前(0h)和治疗后2、6、12、24和48h取血检测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IL-4、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总抗氧化能力(TA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CBP治疗2h后A组促炎因子TNF-α、IL-6迅速下降,24h后IL-8明显下降,而死亡组治疗过程中上述炎性介质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两组抗炎因子IL-4在CBP治疗过程中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无明显统计意义.A组TAC在CBP治疗6h后明显下降,MDA在12h后明显下降,SOD在24h后明显下降;B组SOD、TAC在治疗2h后即开始明显下降,MDA在48h的治疗过程中持续保持高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结论 CBP有助于改善MODS患者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平衡,减轻炎性损伤.CBP能改善MODS患者的氧化应激,减轻氧化损伤.在CBP治疗过程中,TNF-α、IL-6、IL-8、MDA浓度持续高水平及SOD早期下降者预后差;动态监测上述指标可能有助于判断心脏术后MOD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和比较胸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2010年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胸外科接受治疗的90例COPD患者临床资料,纳入研究患者根据治疗方案随机分为胸腔镜治疗组(观察组)和传统开胸治疗组(对照组)各45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状况、肺功能相关指标、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t=14.46,P<0.01)、术后疼痛时间(t=9.358,P<0.01)、术中出血量(t=11.11,P<0.01)、引流管时间(t=8.312,P<0.01)及住院时间(t=12.32,P<0.0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2组患者的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MVV(t =6.430,P<0.01)、FVC(t=2.173,P=0.032)、FEV1(t 3.033,P=0.00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行胸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梗死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CT灌注成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测急性脑梗死治疗前后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MSCTPI)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方法31例发病6~22 h的临床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分别于发病第1天,第7~21天行常规CT平扫及MSCTPI检查.结果治疗后病变区血流量、血容量较治疗前均增加(t=4.57,P<0.01;t=3.81,P<0.01);达峰时间较治疗前缩短(t=3.62,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治疗前后CT灌注成像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明显,提示早期干预具有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免疫抑制(ICH)合并急性呼吸衰竭(ARF)患者接受无创正压通气(NPPV)的疗效及影响NPPV成功的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本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应用NPPV治疗的ICH合并ARF患者,记录其各项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PPV治疗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按临床转归进行免疫状态评估。结果 33例ICH合并ARF患者初始均接受NPPV治疗;其中9例(27.3%)NPPV失败后改用有创机械通气(IMV,失败组),最终全部死亡;24例(72.7%)仅用NPPV并成功(成功组),最终死亡7例(29.2%),两组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成功组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 (SAPS Ⅱ,分)显著低于失败组外(33±9比43±5,P<0.01),两组其他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APS Ⅱ是NPPV治疗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OR)=0.83,95%可信区间(95%CI)0.709~0.964,P<0.05],且SAPS Ⅱ≥38分是NPPV失败的高危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为0.73]。另外,生存组肺损伤评分(LIS,分)显著低于死亡组(1.95±0.48比2.57±0.52,P<0.01),CD3+、CD8+T淋巴细胞亚群均高于死亡组(CD3+:0.73±0.16比0.41±0.20;CD8+:0.51±0.18比0.21±0.15,均P<0.01)。结论 NPPV可用于ICH肺部感染合并ARF的早期治疗,以SAPS Ⅱ <38分作为NPPV治疗的选择时机,能有效改善缺氧,避免IMV相关并发症,利于ICH的预后;CD3+、CD8+及LIS评分可以作为评价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