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目的:观察地佐辛和利多卡因对人工流产术中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选择150例ASA分级Ⅰ-Ⅱ级行人工流产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丙泊酚注射前3min给予生理盐水3ml;利多卡因组:丙泊酚注射前3min给予2%盐酸利多卡因3m1;地佐辛组:丙泊酚注射前3min给予0.1mg/kg地佐辛。采用行为模糊指示法进行评分观察丙泊酚注射痛程度。结果:地佐辛组和利多卡因组之间注射痛无差异,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佐辛和利多卡因均能明显降低丙泊酚注射痛,同时地佐辛还能减轻流产手术所致的疼痛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丙泊酚和芬太尼与利多卡因和氧化亚氮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0例行人工流产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50例,A组在术前给予芬太尼0.1mg稀释至4ml静脉注射,2min后给予丙泊酚1.5~2.5mg/kg,缓慢静脉注射后行人工流产术。B组用1%利多卡因在宫颈4、8处各注射2.5ml,同时吸入氧化亚氮行人工流产术。观察两组术中镇痛效果,宫颈口松驰度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的情况.比较两种方法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应用的优缺点。结果丙泊酚和芬太尼组镇痛效果明显高于利多卡因和氧化亚氮组,且宫颈扩张程度及人工流产综合征明显好于前者。结论丙泊酚和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明显优于利多卡因和氧化亚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布托非诺治疗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18~38岁、自愿接受无痛人流术的早孕妇女300例,随机分为0.9%氯化钠注射液组(N)组100例、2%利多卡因组(L)组100例和布托非诺组(B)组100例,均开放手背静脉,并于注射芬太尼和丙泊酚之前分别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ml、2%利多卡因2ml(40mg)和布托非诺1ml(1mg),随即由专人观察注射丙泊酚时患者手背的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VAS)评分法,所有患者芬太尼用量均为1μg·kg^-1,丙泊酚用量以呼之不应、睫毛反射消失且无肢体运动时所给剂量计为实际有效剂量。结果:三组患者VAS评分:N组明显高于L组和B组(P〈0.01),L组也高于B组(P〈0.01)。B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N组和L组(P〈0.05)。结论:布托非诺既能够解除丙泊酚注射时的手背痛,又避免了利多卡因过敏和中毒的高度危险性,且减少了丙泊酚的用量,是一种较安全、理想的无痛人流术前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利多卡因注入丙泊酚注射液后对于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8例择期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5组。A组11例患者给予单纯丙泊酚,B组12例患者给予内含0.5%的利多卡因10ml的丙泊酚,C组12例患者给予内含1%的利多卡因10ml的丙泊酚,D组12例患者给予内含2%的利多卡因10ml的丙泊酚,E组11例患者中于注射丙泊酚前给予利多卡因40mg。结果与A组比较,B、C、D、E组患者的中重度痛与总注射痛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D、E组的中重度痛与总注射痛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E组间中重度痛与总注射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E组组间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溶入丙泊酚内可有效减轻或防止丙泊酚注射痛,但利多卡因不影响丙泊酚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5.
例1女,47岁,体重60kg。因“经量增多7月,腰腹痛1周”入院。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拟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切除术。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及手术麻醉史。在右侧卧下行L1-2,L3-4硬膜外间隙穿刺置硬膜外导管,操作顺利,回抽无血、脑脊液。仰卧位行心电监护,开通静脉通道,分别在L3-4间隙注入0.67%利多卡因+0.33%左旋布比卡因混合液10ml,L1-2间隙注入0.1%利多卡因+0.25%左旋布比卡因混合液5ml,约5min颈部胸部出现红斑,红白相间,声音嘶哑,逐渐呼之不应,烦躁,压眶反应消失,迅速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mg、杜冷丁50mg、氟哌啶2.5mg,约15min后红斑逐渐消失,患者安静,生命体征平稳,给予2%利多卡因维持麻醉继续手术,未出现相应症状。术后利多卡因皮试阴性。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比较丙泊酚分别复合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的效果。方法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利多卡因组(L组)注射利多卡因40 mg后30 s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 1;芬太尼组(F组)注射芬太尼1 μg•kg 1后2 min静脉注射丙泊酚1.5 mg•kg 1;瑞芬太尼组(R组)注射瑞芬太尼1 μg•kg 1后30 s静脉注射丙泊酚1.5 mg•kg 1。手术中根据体动情况酌情追加丙泊酚,每次30~50 mg。观察3组患者苏醒时间、术毕等待苏醒时间、注射痛、术中体动次数和程度、丙泊酚用量、需追加丙泊酚的例数、术毕镇痛效果、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等。结果F组和R组丙泊酚用量少于L组(P<0.01),R组需追加丙泊酚的例数少于F组和L组(P<0.05),F组和R组术毕的等待苏醒时间比L组短(P<0.01),R组的注射痛明显低于F组和L组(P<0.01)。结论人工流产术时,丙泊酚伍用瑞芬太尼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TCI)诱导时,静脉注射不同剂量利多卡因对丙泊酚TCI诱导浓度和气管内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其全麻诱导期应用的最适剂量。方法选择80例拟在全麻下行甲状腺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对照组静脉推注生理盐水3 m L(A组),实验组分别静脉推注利多卡因0.5 mg/kg(B组)、1 mg/kg(C组)、1.5 mg/kg(D组),1 min后开始丙泊酚TCI诱导,每30 s观察意识反应,初始血浆浓度设定为4μg/m L,5 min后意识仍未消失的每分钟增加0.5μg/m L,直至意识消失。之后给予舒芬太尼0.4μg/kg、罗库溴铵0.6 mg/kg,面罩辅助通气2 min后,完成气管插管。记录患者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前(T0)、丙泊酚TCI开始(T1)、意识消失时(T2)、插管前(T3)、插管后(T4)各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效应室浓度(Ce)、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询问患者丙泊酚TCI诱导开始后是否有注射痛。结果 T2时,B、C、D组的效应室浓度低于A组,而B、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时,各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气管插管前后MAP变化明显小于A组(P<0.05);T4时,C、D组HR明显低于A组(P<0.05)。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 min后,B、C、D组BIS值下降(P<0.05);T2时,各组BI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前后,B、C、D组的BIS值变化小于A组(P<0.05)。与A组比较,C、D组注射痛的发生率降低(P<0.05),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诱导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有明显镇静作用,可显著降低丙泊酚诱导浓度,减轻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和丙泊酚的注射痛。诱导期静脉应用利多卡因的最适剂量为1 mg/kg。  相似文献   

8.
研究气管内联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上腹部手术中,硬膜外用药的时间不同、全麻诱导及维持的药物不同对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A组:术前经T8-9硬膜外腔注入2%利多卡因和0.25%丁卡因混合液8ml,再经硬膜外腔注入曲马多1mg/kg,全麻诱导药物为芬太尼4μg/kg,丙泊酚1—2mg/kg,咪唑安定0.02—0.04mg/kg,维库溴胺0.1mg/kg。B组:全麻诱导及维持药物中均不使用芬太尼,用利多卡因1mg/kg代替,其余同A组。C组:在T8-9间硬膜外穿刺成功后行全身麻醉,诱导及维持药物同A组,切皮后90min,经硬膜外注入2%利多卡因和0.25%丁卡因混合液8ml,再经硬膜外腔注入曲马多1mg/kg。分别观察各组切皮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于术毕4、8、24、48h观察VAS评分、镇痛药的用量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皮肤瘙痒等指标。结果A组术后镇痛药用量最少,镇痛效果最好;B组和C组在VAS评分、镇痛药的用量及毒副作用方面无明显区别。结论气管内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上腹部手术时,硬膜外麻醉与芬太尼同时使用术后镇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204例,按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分为A、B两组,各102例。 A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2%利多卡因2 mg/kg,B组患者给予同等容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比较两组丙泊酚诱导剂量、追加剂量和总量,以及检查中呛咳反应、体动的发生率,麻醉时间,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医生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A组丙泊酚诱导剂量[(1.51±0.39)mg/kg]较B组[(1.69±0.47)mg/kg]减少约0.17 mg/kg,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P<0.05);其余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利多卡因用于无痛胃镜检查麻醉,能减少丙泊酚诱导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减轻异丙酚注射痛最佳剂量。方法160例ASA评级Ⅰ-Ⅱ级择期行人工流产术女性患者,随机分为A、B、C、D共4组,每组40例,A组:预先推注利多卡因40mg后即推注异内酚150mg;B组、c组和D组均预先推注2ml生理盐水,之后B组推注10mg利多卡因与150mg异丙酚混合液;C组推注20mg利多卡因与异丙酚150mg混合液;D组推注40mg利多卡因与150mg异丙酚混合液。结果A组发生注射痛总计13例,占总数32%,B组发生注射痛总计11例.占总数27%,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和D组与A、B两组分别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C组与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多卡因与异丙酚混合后注射的止痛效果要好于预先沌射,20mg利多卡因混合液为减轻异丙酚注射痛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和比较单独使用氯胺酮预注射、利多卡因与异丙酚混合注射、氯胺酮与利多卡因联合3种方法减轻异丙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选择150例3~10岁择期行外科手术的患儿为实验对象,共分成3组,每组50例。L组接受盐水3 mL,15 s后给予混合有2%利多卡因的异丙酚(容积比1∶19);K组给予0.4 mg/kg的氯胺酮3 mL,15 s后给予1%异丙酚;KL组给予利多卡因+氯胺酮。实验由一名不知分组情况的麻醉师依据4分法给注射痛评分。结果 KL组注射痛发生率(8%)显著低于K组(28%,P〈0.05)、L组(32%,P〈0.05)。三组之间异丙酚诱导用量、意识消失时间及并发症(呕吐、喉痉挛、苏醒期躁动、苏醒延迟和注射部位水肿皮疹)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胺酮与利多卡因联合可显著降低异丙酚注射痛,完全消除重度疼痛,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诱导平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异丙酚联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利多卡因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及对异丙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将ASAⅠ~Ⅱ级无痛胃镜检查患者80例按信封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异丙酚+瑞芬太尼混合液静脉注射;试验组先予以利多卡因20mg静脉注射后,再静脉注射异丙酚+瑞芬太尼混合液。2组患者均按照异丙酚1.5~2.5mg/kg静脉注射,给药速度为0.5~1ml/s,待患者入睡后再行胃镜检查,必要时追加异丙酚。对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注射痛发生情况进行评级;观察2组用药前、用药后3min及检查结束3个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合度(SpO2)的变化,以及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异丙酚总用量及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麻醉效果、操作时间、苏醒时间、异丙酚总用量及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药3min时点MAP、HR均低于同组检查前;试验组注射痛评分、用药3min时点SpO2、呼吸抑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无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异丙酚联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利多卡因用于无痛胃镜检查不仅麻醉效果显著,而且能有效预防异丙酚注射痛。  相似文献   

13.
曾睿峰  唐岩峰  何伟  李军  连庆泉 《海峡药学》2009,21(10):103-106
目的观察预给利多卡因、芬太尼或布托啡诺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采用双盲法,选择符合标准择期手术病人160例,随机分为A组(布托啡诺组)、B组(利多卡因组)、C组(芬太尼组)和D组(对照组),每组40例。麻醉诱导前1min,四组病人分别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mg(2mL)、利多卡因40mg(2mL)、芬太尼0.05mg(2mL)或生理盐水2mL。然后,所有病人以每秒0.5mL速度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100mg,从预给药开始由另外一名麻醉医生观察是否发生注射痛及严重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利多卡因组和布托啡诺组注射痛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明显降低(P〈0.05),芬太尼组注射痛发生率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严重程度明显降低(P〈0.05),各试验组效果:布托啡诺组≈利多卡因组〉t;芬太尼组。结论预给布托啡诺或利多卡因均可有效减少和减轻丙泊酚注射痛,但预给芬太尼不能有效减少疼痛发生率只能减轻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小剂量利多卡因与丙泊酚混合液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舒适性与安全性。方法:ASAⅠ—Ⅱ级胃镜检查患者,共2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F组)、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组(B组)、布托啡诺复合小剂量利多卡因与丙泊酚混合液组(L组)。观察3组患者在丙泊酚注射时疼痛发生率与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检查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L组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另外2组(P〈0.05),使用布托啡诺的B组和L组发生低血压和呼吸抑制程度明显低于芬太尼组(P〈0.05)。3组检查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布托啡诺复合小剂量利多卡因与丙泊酚混合液用于无痛胃镜检查安全有效,患者舒适,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利多卡因、瑞芬太尼、氟比洛芬预处理对小儿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行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的小儿随机分为四组:C组静脉推注生理盐水+丙泊酚;R组静脉推注小剂量的瑞芬太尼(0.3 μg/kg)+丙泊酚;F组静脉推注氟比洛芬(1 mg/kg)+丙泊酚;L组静脉推注利多卡因(1 mg/kg)预处理.根据患者的4点口述评定量表(VRS)对丙泊酚注射痛评分,并记录注药期间出现的所有不良反应.结果 四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男女比例、ASA分级和不良反应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注射痛发生率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1).L组注射痛发生率显著低于R、F组(P<0.05).R组和F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组回忆痛明显低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氟比洛芬和利多卡因都能有效缓解疼痛的发生,但利多卡因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李勇  余四新  程亮  刘宋磊 《淮海医药》2012,30(3):222-223
目的探讨丙泊酚、利多卡因和艾司洛尔对气管插管期间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丙泊酚组):气管插管前30 s静脉注射丙泊酚0.5 mg/kg;B组(利多卡因组):苯璜酸阿曲库铵静脉注射后2%利多卡因3 ml气管内表面麻醉;C组(艾司洛尔组):气管插管前30 s静脉注射艾司洛尔0.5 mg/kg。诱导方法: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 mg/kg、枸橼酸芬太尼3μg/kg、丙泊酚2 mg/kg、苯璜酸阿曲库铵0.8 mg/kg。3组均于苯璜酸阿曲库铵静脉注射后4 min插管。观察指标:记录MAP、HR在麻醉前、插管后1、3、5 min的变化。结果 3组MAP与T0相比,在T1均较稳定(P>0.05)、在T2、T3显著下降(P<0.01);A组HR比较B组、C组,在T1、T2明显升高(P<0.05);B组HR比较T0,在T1、T2较稳定(P>0.05);C组HR比较T0,在T1较稳定(P>0.05)、在T2明显下降(P<0.05)。结论利多卡因和艾司洛尔均可减轻患者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艾司洛尔更佳。  相似文献   

17.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用于防治异丙酚注射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防治异丙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将9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组(n=30),2%利多卡因2 mL与1%异丙酚18 mL混合,30 s后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组(n=30),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后,立即注射生理盐水2 mL与1%异丙酚18 mL混合液;对照组(n=30),生理盐水2 mL与1%异丙酚18 mL混合,30 s后注射。观察每组疼痛发生率,并根据Ambesh法进行疼痛评分。结果氟比洛芬酯和利多卡因均可降低异丙酚注射痛的发生率(P<0.01),两者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预注1 mg/kg氟比洛芬酯能有效降低异丙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并减轻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和丙泊酚混合液在无痛人流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门诊ASAⅠ级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n=40)。丙泊酚组(P组)、依托咪酯和丙泊酚混合液组(EP组)。先给予舒芬太尼0.1μg/kg缓慢静注,P组静注丙泊酚(1 m L/3s)直至患者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开始手术,EP组静注依托咪酯脂肪乳与丙泊酚1∶1混合液(1 m L/3 s)(依托咪酯脂肪乳与丙泊酚按体积1∶1混合,含依托咪酯1 mg/m L及丙泊酚5 mg/m L)直至患者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开始手术,视手术时间及患者体动情况酌情追加药物2Ⅱ级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n=40)。丙泊酚组(P组)、依托咪酯和丙泊酚混合液组(EP组)。先给予舒芬太尼0.1μg/kg缓慢静注,P组静注丙泊酚(1 m L/3s)直至患者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开始手术,EP组静注依托咪酯脂肪乳与丙泊酚1∶1混合液(1 m L/3 s)(依托咪酯脂肪乳与丙泊酚按体积1∶1混合,含依托咪酯1 mg/m L及丙泊酚5 mg/m L)直至患者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开始手术,视手术时间及患者体动情况酌情追加药物23 m L,两组患者术中均予鼻导管持续吸氧(3 L/min),术中观察血压、心率、呼吸、Sp O2、麻醉效果Aldrete改良评分、到达符合离院标准的时间及满意度、眩晕、恶心呕吐、肌阵挛、注射痛、术中知晓及麻醉效果。结果两组血压、心率、呼吸、Sp O2、麻醉效果Aldrete改良评分、到达符合离院标准的时间及满意度、眩晕、恶心呕吐、肌阵挛、注射痛、术中知晓及麻醉效果差异明显。结论依托咪酯和丙泊酚混合液麻醉一种是更有效、更安全、且不良反应少的无痛人流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