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材料与方法18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长期咳嗽、咳痰、咯血、反复肺内感染、哮喘等。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16—68岁,病程2—30年,均做X线平片检查及CT扫描。CT机为日立公司RADIX2000型螺旋CT机,扫描参数为:120KV、150mA、2mm层厚、10mm间隔,靶扫描,FOV240mm,扫描范围,自肺尖扫描至隔顶。胸部平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螺旋CT在肺段水平诊断支气管扩张症(支护)的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和X线疑为支扩的患者共540个肺段分别进行10mm层厚和薄层(1-3mm)螺旋CT扫描,其中10例共180个肺段与支气管造影进行了比较。两位观察者用盲法对不同层厚的螺旋CT扫描和支气管造影进行评价。结果:根据诊断标准并计算kappa值,两位观察者对支扩评价的一致性很好(k值分别为0.96,0.98)。以支气管造影为金标准,螺旋CT10mm层厚扫描诊断支扩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HRCT相比,薄层螺旋CT扫描对诊断支扩有更大的优越性,对临床疑支扩的患者,应首选螺旋CT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腰椎管狭窄的性质,临床表现、X线平片、造影片及CT平扫的特征性表现。方法对200例腰椎管狭窄进行了X线平片、造影片及CT平扫的测量。结果X线平片显示椎管横径小于20mm,前后径小于15mm而定为腰椎管狭窄占94%,造影片测量造影剂柱横径小于12mm,矢状径小于10mm应考虑有严重腰椎管狭窄,CT测量其前后径范围是15~25mm,小于11.5mm定为狭窄。结论联合应用X线平片、造影片及CT平扫测量法中的其中两项或三项对腰椎管狭窄症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SARS的胸部X线与CT诊断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2  
目的 评价X线平片和CT检查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临床诊断SARS的患者,对发病后的一系列胸片和CT影像进行分析。结果 X线表现:发热后1周内胸片显示单侧或双侧肺局灶性斑片状模糊影,然后迅速扩大到其他肺野,部分呈片团状弥漫分布,部分融合呈大片状,中心密度高,周边密度低,可见支气管气像。按病变高峰期侵犯肺的范围将病变分为轻、中、重度,轻度5例,中度10例,重度14例。CT表现:发病1~10d有4例CT扫描显示两肺多发斑片状实变影,边缘模糊,部分融合成大片状,可见支气管气像。发病10~30d有9例进行CT检查,表现为两肺大部或弥漫磨玻璃样改变,肺间质增厚,呈粗大网状,夹杂斑块状肺实变影,胸膜下区可见小叶过度充气征象;发病30d后,有19例进行检查,2例CT表现正常,17例主要表现为两肺局灶或广泛性不同程度的肺间质增厚影像。结论 SARS同时存在急性肺炎和急性间质性肺炎的影像改变,在治疗过程中,一系列胸片检查有助于掌握病情的变化,CT检查能较准确地评价肺部病变。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支气管闭锁的多层螺旋CT和X线表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分析先天性支气管闭锁的CT和X线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对11例支气管闭锁患者进行了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其中3例经手术证实,6例有支气管镜结果,2例随诊1年以上。肺部常规10mm层厚扫描,在16层螺旋CT机进行1.25mm后处理重组,获得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最小密度投影(MinIP)图像,记录病变的部位和周围肺组织改变。结果11例病变CT均能显示黏液栓和周围气肿改变,其中3例黏液栓内含气体;x线平片亦能显示全部黏液栓,但仅显示8例气肿改变和2例黏液栓内的气液平。3例支气管闭锁位于左侧,8例位于右侧;发生于段支气管者10例,亚段1例;6例位于肺门旁,5例远离肺门。结论黏液栓和周围肺气肿改变是先天性支气管闭锁的典型表现,在先天性支气管闭锁诊断和鉴别诊断上,多层面螺旋CT能提供比x线平片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作者复习了30例支气管肺癌病人的临床情况、胸部X 线片和CT 扫描片。所有病人都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作者使用的CT 扫描时间为48秒,每层间隔1厘米,所有病人都作了增强扫描,为区别血管结构和肺门肿块,8例病人还作了快速动态扫描。观察肺门轮廓和支气管异常时使用—500到—600H 单位的窗位和1000H 单位的窗宽,观察纵隔结构时用20—50H 单位窗位和500H 单位窗宽,后者亦可用于检查肺门血管和支气管异常。所有病人平片都有异常X 线征象,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对比多层螺旋CT与X线平片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6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对照其多层螺旋CT与X线平片表现.结果 CT阳性26例(100%),其中I级17例、II级0例、III级9例、IV级0例,X线平片阳性22例(85%),其中I级12例、II级2例、III级6例、IV级2例.CT显示肺部小颗粒状影、毛玻璃征、支气管充气征、气胸、肺出血和肺炎分别为26、26、15、5、4、 7例,X线平片分别为13、15、10、1、1、6 例.经过χ2检验,CT和X线平片在显示小颗粒状影、毛玻璃征、支气管充气征、肺出血、气胸方面,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较X线平片有优势,CT和X线平片在阳性率和显示肺炎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较X线平片对早期诊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和显示病灶细节方面更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X线检查对小儿先天性肺不发育和发育不良的诊断作用。方法对13例先天性肺不发育和发育不良经支气管镜检、手术或病理证实的X线平片、CT扫描、支气管造影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病X线检查的影像特征为(1)患肺容积小、密度增高;(2)小肺门;(3)纵隔移向患侧。结论X线检查对先天性肺不发育和发育不良是一很好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作者回顾分析了40例疑有支气管扩张症(BR)儿童的CT表现,与胸片和支气管造影进行对照研究,以评价CT对儿童BR诊断的可靠性。40例中25例CT显示BR。年龄1个月~16岁。应用1800Exel CT机,范围从肺尖至肺底后肋膈窦水平,层厚2mm,间隔8mm或5mm,扫描时间2s,8岁以下儿童平静呼吸下扫描,8岁以上者屏住气扫描。不能制动儿童可重复扫描一次。不合作年幼儿用水含氯醛口服镇静,剂量75mg/kg。CT诊断标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支气管断裂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外伤性支气管断裂的X线平片及CT表现,评价影像学表现在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外伤性支气管断裂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外伤性支气管断裂的主要X线表现:纵隔及皮下气肿,气胸或液气胸,肺不张,肺下垂征;CT检查可补充X线平片的不足,可显示气管支气管柱中断,气管移位或成角畸形。结论 外伤性支气管断裂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认识这些征象,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乳腺纤维腺瘤的X线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资料完整的乳腺纤维腺瘤影像征象,30例38个乳腺纤维腺瘤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所有病例均经X线钼靶摄片,且摄取双侧乳腺轴,侧位像,摄片时间除2例绝经妇女处,均在月经周期第10-14天摄片,对4例青春型乳腺X线片未能发现病灶而临床又高度疑为本病者,后经CT扫描检查得以明确诊断。结果:X线平片示22例病灶边界清楚锐利,10个边界部分清楚,2个边界不清,4个经CT扫描显示边界清楚,所有病灶均为中等密度,3个显示有钙化;X线平片及CT显示病灶形态为圆形,类圆形占76.3%(29/38),分叶状占21.1%(8/38),不规则形占2.6%(1/38)。大小界于10-55mm之间,大部分界于10-30mm之间。结论:乳腺纤维腺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应首选X线钼靶摄影,必要时辅以CT扫描检查。  相似文献   

12.
CT对儿童咽后壁脓肿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对10例临床诊断为咽后壁脓肿的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行颈侧位X线片和CT扫描对比。侧位片头后伸靶片距72时,CT扫描用GE 8800型作普通或增强检查,间隔5mm与颈部成直角扫描。5例CT诊断咽后壁脓肿并给予引流,而X线片无一例显示脓肿;4例CT见广泛咽后壁间隙而无脓肿;1例CT正常而颈部平片上见明显广泛咽后壁间隙。 颈侧位片很难鉴别脓肿与蜂窝织炎,且要按标准侧位、头后伸、在吸气后并屏气下拍照,否则在气管和椎体前有一个假性扩大的区域,这个空隙可因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诊断支气管扩张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螺旋CT在肺段水平诊断支扩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0例疑为支扩的患者分别进行10mm层厚和薄层(1~3mm)螺旋CT扫描,其中10例共180个肺段与支气管造影进行了比较,用盲法对不同层厚的螺旋CT扫描和支气管造影进行评价.结果两位观察者在10mm层厚分别发现支扩肺段90个和94个,薄层CT分别发现支扩肺段108和110个.与支气管造影比较,螺旋CT1omm层厚诊断支扩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64.6%、100%、90.1%;薄层螺旋CT诊断支扩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8%、100%和98.3%.结论薄层螺旋CT扫描对诊断支扩比支气管造影有更大的优越性,对临床疑支扩的患者,应首选螺旋CT检查.  相似文献   

14.
儿童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胸部X线片和薄层CT对儿童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B0)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诊断证实的BO患儿的资料,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5个月~11岁,所有患儿症状均持续6周以上。12例均行胸部前后位X线片、肺部薄层CT、纤维支气管镜、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肺功能检查,1例行肺灌注扫描。结果12例均有典型临床特征和肺功能不可逆性小气道阻塞;1例肺灌注扫描示右下肺下段偏外侧放射性缺损低血流灌注表现;9例纤维支气管镜检为支气管内膜炎;4例活检病理提示慢性炎症。胸部X线片表现为:肺透光度增高8例;肺纹理增多,增粗6例;肺实变或不张6例;单侧或局限性透明肺4例。薄层CT表现为:“马赛克”征象,实质密度减低11例,血管细少10例;支气管扩张7例;支气管壁增厚9例;单侧或限局性透明肺4例。实质病变6例;结节征3例;支气管黏液栓5例。结论儿童BO的薄层CT表现比胸部X线片更具有特征性,诊断儿童BO可以基于临床表现、薄层CT和肺功能检查。  相似文献   

15.
飞行人员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像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各种影像检查结果的准确程度。方法 对30例经手术证实的飞行人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进行X线平片、CT扫描(23例)、脊髓造影(10例)、CT扫描加脊髓造影(8例),并作对照分析。结果 X线平片加物理检查、CT扫描、脊髓造影、CT扫描加脊髓造影与术后诊断相符率分别为66.6%、91.3%、90.0%和100%。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检查应首选CT,对少数诊断确有困难,需要排除椎管内其它病变时可加脊髓造影。  相似文献   

16.
肺隔离症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及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对5例肺隔离症患者的X线平片、CT、MRI表现进行分析,并对隔离的肺组织的供血动脉进行栓塞. 结果 X线平片主要表现为囊状或团状高密度影及支气管扩张样改变,CT、MRI可发现部分异常供血动脉,血管造影均能发现供血动脉,经异常供血动脉采用不锈钢圈栓塞后临床症状逐渐减轻、消失,随访6个月~1年,症状未再复发. 结论在影像诊断方面,X线平片难以确诊,CT、MRI可部分确诊,而DSA检查是肺隔离症诊断的金标准.经异常供血动脉栓塞治疗肺隔离症安全,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CT与平片诊断气管、支气管可透光异物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 探讨气管、支气管可透光异物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 46例气管、支气管可透光异物患者的平片与CT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 46例中 ,CT直接显示气管异物 9例 ,右支气管异物 13例 ,左支气管异物 7例 ,双侧支气管异物 2例 ,CT间接提示右支气管异物 8例 ,左支气管异物 6例 ,双侧支气管异物 1例 ,检出率 10 0 % ;平片未直接显示异物及其所在解剖位置 ,而显示肺气肿、阻塞性肺炎、肺不张等间接征象 3 4例 ,另 12例平片未见异常征象 ,检出率 73 .9%。结论 平片无法直接显示可透光异物 ,只能显示其间接征象 ;CT扫描不仅能提示异物所在的解剖位置 ,而且能直接显示异物的形态、大小等 ,提供较X线平片更多的信息 ,对临床医师取出异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肺淋巴管肌瘤病的X线平片和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肺淋巴管肌瘤病的X线平片和CT表现,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4~48岁,平均33岁.所有病例均行X线平片和CT平扫,其中5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 X线平片显示肺纹理增粗,可见广泛网状病变.CT扫描及薄层多平面重建清晰显示双肺弥漫性囊腔的详细情况,并发气胸及胸腔积液各6例.结论 对肺淋巴管肌瘤病,X线平片可提示病变的存在,而CT扫描和重建图像则具有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9.
腕骨骨折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腕关节的外伤一般X线平片即可明确诊断 ,勿需CT扫描。而腕部的隐蔽性骨折 ,X线平片难以发现或确定。CT的高分辨率、多平面扫描及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 ,却很适合显示这些隐蔽性骨折。笔者选择 12例有明确外伤史 ,其中X线平片未见骨折 6例 ,发现骨折片不能确定来源 3例 ,有骨折史疑骨坏死及愈合评估 3例进行CT扫描 ,并分析其结果 ,力求找出准确的检查方法。1 资料与方法男 10例 ,女 2例 ,年龄 13~ 72岁。左侧 6例 ,右侧 6例。12例患者均有腕关节外伤史。从外伤到经CT明确诊断时间为 1天~ 3个月。分别用SiemensSomatonDRHCT机和Pick…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挫裂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临床诊断肺挫裂伤的CT、X线检查对照分析.结果:肺内表现:轻度10例,平片阴性3例;中度18例,平片及CT均可见阳性表现;重度10例,其中3例因并发胸腔、胸壁损伤致平片漏诊.结论:CT扫描对肺挫裂伤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是目前诊断肺挫裂伤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