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67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原发灶大小、大体类型、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与术后淋巴结病检转移情况及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肿瘤大小、大体类型、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全组5年生存率为59.7%;无淋巴结转移组预后好于有淋巴结转移组,两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58,P=0.000)。结论直肠癌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是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根据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能够更准确诊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以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周围淋巴结转移的病理因素,为合理的胃癌根治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22例切除胃癌原发灶患者的病理资料,对肿瘤原发部位、大体形态、细胞来源、分化程度、肿瘤直径以及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直径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而多因素分析则显示分化程度不是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发部位、大体分型、细胞来源与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胃癌根治术时应根据肿瘤直径与浸润深度选择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患者83例,探讨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血管浸润、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关系。结果直肠肿瘤的分化程度、大体类型和浸润深度是影响直肠癌淋巴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直肠癌的一些临床病理特征可不同程度的反映患者的巴结转移情况,癌组织的类型、分化程度及浸润情况有助于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掌握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判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以2014年1~8月收治的大肠癌患者56例为调查研究对象,分析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结果大肠癌淋巴结转移与性别及肿瘤位置无关,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以及术前癌胚抗原状况存在明显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明显跟患者的年龄大小、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的高低以及浸润的实际深度存在明显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122例早期胃癌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未转移组(101例)和淋巴结转移组(2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病理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镜分型、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肿瘤直径、肿瘤位置,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数、肿瘤部位、内镜分型、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未转移组患者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均优于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99、5.333、6.228,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2 cm、分化程度低以及浸润深度深是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直径≥2 cm、分化程度低以及浸润深度深是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通过对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研究,可以有效判断患者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对临床治疗及诊断早期胃癌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经右胸颈胸腹三野清扫食管癌根治术的胸段食管癌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6例经右胸颈胸腹三野清扫食管癌根治术的胸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发生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患者46例设为观察组,未发生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患者120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可能影响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性别、肿瘤位置、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隆突下淋巴结有无转移、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与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 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为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病理相关性因素,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早期风险.方法 本研究选择我院收入的早期胃癌患者共168例,所有病例标本均为手术完整切除的标本,标本经病理证实癌组织均局限于黏膜以及黏膜下层,检测早期胃癌患者病理特征,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共分析了168例早期胃癌患者标本,其中淋巴结转移28例,淋巴结转移率16.7%.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单因素分析中显示,病灶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以及脉管侵犯为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结果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分析病灶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以及脉管侵犯为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病灶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以及脉管侵犯为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5例直肠癌患者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以了解直肠癌的临床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手术方式及术前CEA和CA199水平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手术方式及术前CEA水平是影响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病理分期是决定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最重要因素,而手术方式和术前CEA水平可以作为判断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9.
胃癌术后预后因素的Cox比例风险回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峰  高阳  张力  张杰 《青岛医药卫生》2010,42(4):253-255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随访资料完整的315例胃癌术后病例,以死亡为结果量,以性别、年龄等13个因素为解释变量,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筛选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胃癌术后5年累计生存率为45.70%,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分析显示:年龄、肿瘤最大径、肿瘤组织学分型、肿瘤分化程度、UICC-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站数、肿瘤远处转移、浸润深度、联合脏器切除、血管癌栓形成与患者5年生存相关。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分析保留在方程中的协变量是:肿瘤组织类型、肿瘤分化程度(RR=0.588)、UICC-TNM分期(RR=1.423)、淋巴结转移站数(RR=1.536)、肿瘤远处转移(RR=4.544)、联合脏器切除(RR=3.147)。结论肿瘤组织类型、肿瘤分化程度、UICC-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站数、肿瘤远处转移、联合脏器切除是影响胃癌术后生存的强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术前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的14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术前SII的最佳截断值,分析术前SII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术前SII最佳截断值为750.64,高SII组(SII≥750.64)中肿瘤≥5 cm和肿瘤低分化的患者比例高于低SII组(SII<75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癌胚抗原(CEA)、术前糖类抗原19-9(CA19-9)、肿瘤部位、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前CEA、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和术前SII均与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有关(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术前SII是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 术前SII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有关,高SII提示...  相似文献   

11.
胸苷酸磷化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Ⅱ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胸苷磷酸化酶(T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Ⅱ(MMP-Ⅱ)在胃癌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通过检测20例正常胃黏膜、60例胃癌中TP、MMP-Ⅱ表达情况,分析TP、MMP-Ⅱ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及淋巴结胃癌转移灶中TP与MMP-11的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5)。TP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无关。TP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较高有关,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Ⅱ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P表达阳性的胃癌中MMP-Ⅱ阳性率86.84%高于TP阴性组的50.00%。结论 TP与MMP-Ⅱ在胃癌中表达增高与胃癌进展的临床病理指标存在相关性;TP与MMP-Ⅱ的表达有关,推测TP可能通过MMP-Ⅱ促进胃癌的浸润转移,从而参与并影响了胃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早期胃癌手术方式选择和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掌握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为选择合理术式,减少手术创伤和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共105例外科手术切除的确诊为早期胃癌的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以及相关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分析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本组共15例患者发生了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4.29%。黏膜下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黏膜内癌;肿瘤直径大于2cm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直径小于2cm者;低分化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高分化癌;有淋巴管浸润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没有淋巴结浸润的患者,P值小于0.05。结论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主要与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管浸润与否有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类型关系不大。因此应根据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合理选择早期胃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CD44v6、p53、nm23-HI和COX-2表达情况,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病理资料,统计结直肠癌浸润深度、临床分期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44v6、1353、rim23-H1和COX-2在结直肠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淋巴结转移率随着结直肠癌浸润深度的加深而增加(P〈0.05);结直肠癌分化程度越低,淋巴结转移率越大(P〈0.05);不同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结直肠癌淋巴转移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COX-2、p53、nm23-H1表达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等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类型及不同Dukes分期CD44v6、COX-2、nm23-H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COX-2、p53、nm23-H1表达与浆膜浸润有关(P〈0.05);CD44v6、COX-2、p53、nm23-H1表达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患者3年生存率相关,CD44v6、COX-2、p53、nm23-H1可作为预测结肠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瘦素在不同证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及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对150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其瘦素表达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瘦素阳性表达率为84.3%;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显著相关(P<0.05)。瘦素在胃癌不同中医证型中存在着差异表达。结论瘦素可作为胃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指标之一。瘦素表达差异可能为胃癌不同中医证型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E-钙粘蛋白和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E-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胃粘膜和胃癌标本的E-Cad和MMP-9表达。结果在胃癌组织中,E-Cad呈低表达,阳性表达率为53.7%,明显低于正常胃粘膜组织(P〈0.05),其表达率与肿瘤大小、肿瘤分化、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E-Cad表达阳性者,其5年生存期率较高(P〈0.05)。MMP-9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75.0%),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且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肿瘤分化、分期以及生存期显著相关(P〈0.05)。结论胃癌广泛存在E-钙粘蛋白及MMP-9表达异常,且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133例胃癌MMP-7、MMP-9、VEGF-C、VEGF-D的表达情况。结果 MMP-7、MMP-9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及患者性别无关(P〉0.05)。VEGF-C和VEGF-D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及患者性别无相关性(P〉0.05)。结论 MMP7、MMP9、VEGF-C、VEGF-D的表达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胃癌进展和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丝氨酸蛋白酶Omi/htrA2在结肠癌组织、癌旁组织、结肠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6例结肠癌组织、15例癌旁组织及15例结肠正常黏膜组织中Omi/htrA2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例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Omi/htrA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9.57%(32/46),高于癌旁组织(13.33%,2/15)和正常结肠黏膜(6.67%,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肠癌组织中Omi/htrA2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 Omi/htrA2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与结肠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结肠癌可能需要Omi/htrA2的表达来促进凋亡,Omi/htrA2的表达对结肠癌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