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桑叶葡萄和刺葡萄果皮中酚类物质的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明霞  刘崇怀  张静  樊秀彩 《食品科学》2011,32(14):264-267
采用超声波辅助法,利用甲醇从桑叶葡萄和刺葡萄果皮中提取花色苷,利用乙酸乙酯从两种葡萄果皮中提取非花色苷,液质联用定性定量分析两种葡萄果皮中花色苷及非花色苷酚的组成。桑叶葡萄果皮共检测出花色苷20种,非花色苷酚6种。刺葡萄果皮中共检测出花色苷6种,非花色苷酚15种。刺葡萄果皮中主要的花色苷是花翠素3,5-二葡萄糖苷和二甲花翠素3,5-二葡萄糖苷,而桑叶葡萄果皮以二甲花翠素3,5-二葡萄糖苷和3'甲基花翠素-3,5-二葡萄糖苷为主。两种野生葡萄果皮中主要的非花色苷酚是阿魏酸酒石酸酯及其衍生物,阿魏酸己糖酯和槲皮素-3-O-鼠李糖苷,刺葡萄果皮中非花色苷酚的含量比桑叶葡萄中的多。  相似文献   

2.
利用甲醇和超声波提取酿酒葡萄梅鹿辄和黑比诺中的花色素苷,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该葡萄中的花色素苷.在梅鹿辄葡萄果实中共检测到9种花色素苷,以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二甲花翠素3-O-(6-O-乙酰)葡萄糖苷和二甲花翠素3-O-(6-O-对香豆酰)葡萄糖苷为主,这三者占总成分的79.69%,构成了梅鹿辄葡萄果实的主要呈色成分.在黑比诺果实中只检测到5种花色素苷,其中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和甲基花青素3-O-葡萄糖苷构成了黑比诺葡萄果 实的主要呈色物质,占总成分的94.18%.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两种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在陈酿过程中花色苷的变化进行分析,发现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二甲花翠素3-O-乙酰葡萄糖苷和花翠素3-O-葡萄糖苷是戎子酒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主要呈色花色苷。陈酿过程中,2号酒的总花色苷下降高于1号酒;1号酒二甲花翠素3-O-肉桂酰葡萄糖苷的下降率最高,2号酒甲基花青素3-O-肉桂酰葡萄糖苷的下降最高;不同型橡木桶对酒中花色苷的降低区别较为明显;三种呈色花色苷的下降与总花色苷下降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用HPLC分析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中花色素苷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赤霞珠是酿造干红葡萄酒的优良传统品种。以HPLC方法对不同产地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中花色素苷的组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中都含有:花翠素3-O-葡萄糖苷,花青素3-O-葡萄糖苷,3’-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甲基花青素3-O-葡萄糖苷,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甲基花青素3-O-(6-O-乙酰)-葡萄糖苷,二甲花翠素3-O-(6-O-乙酰)-葡萄糖苷,甲基花青素3-O-(6-O-对香豆酰)-葡萄糖苷,二甲花翠素3-O-(6-O-对香豆酰)一葡萄糖苷等9种花色素苷,而其中的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46.75%-60.31%)和二甲花翠素3-O-(6-O-乙酰)葡萄糖苷(22.37%-29.03%)是赤霞珠葡萄酒中的主要花色素苷。赤霞珠葡萄酒中甲基花青素3-O-(6-O-乙酰)葡萄糖苷和二甲花翠素3-O-(6-O-乙酰)葡萄糖苷的总量与甲基花青素3-O-(6-O-对香豆酰)葡萄糖苷和二甲花翠素3-O-(6-O-香豆酰)葡萄糖苷的总量比率存在大于3这一经验值,为3.92~7.40。  相似文献   

5.
野生黑枸杞果实中酚类物质的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旭  王新茹  段长青  何非 《食品科学》2019,40(8):202-207
以产自宁夏的野生黑枸杞鲜果为实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联用仪对黑枸杞果实中的酚类物质组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黑枸杞果实富含酚类物质,共鉴定到花色苷类物质20 种,非花色苷酚类物质16 种。其中,最主要的花色苷为甲基花翠素-3,5-O-双葡萄糖苷和一些6-O-香豆酰化衍生的3-O-单糖苷花色苷,而最主要的非花色苷酚类物质为绿原酸等一系列羟基肉桂酸,与葡萄、蓝莓等富含酚类物质的深色水果有极大不同,具有典型的种属特异性。本研究将为黑枸杞的鲜果消费以及产品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对三个不同等级9个干红葡萄酒样品中的总酚、单宁、无色多酚和花色苷等酚类物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干红葡萄酒的等级越高其中总酚、单宁、总花色苷、基本花色苷、二甲花翠素单葡萄糖苷(Mv-3-Glu)、无色多酚总量、酸性酚、中性酚、没食子酸、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越高。其它多酚物质组成与葡萄酒的等级没有显著关联性。  相似文献   

7.
3个主要产区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酚类物质及花色苷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山东烟台、河北昌黎和新疆伊犁3个产区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中总酚、单宁、多酚及花色苷物质种类与含量.结果表明,不同产区酒的总酚含量差异不大,但单宁含量差异显著;检测出10种多酚物质,均以儿茶素,没食子酸、水杨酸含量较高,但3个产区酒中的其它多酚物质含量高低不一;而检测出9种花色素苷物质,各个产区酒中的含量表现出极强的相似性,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占相对含量50%以上,其次是二甲花翠素3-O-(6-O-乙酰)葡萄糖苷,其它7种花色素苷物质含量均较少,浓度差异不大;3个产区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感官质量表现各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5):122-127
以河西走廊产区不同产地美乐(Merlot)葡萄为原料,采用HPLC检测葡萄果皮及葡萄酒酒精发酵过程中主要花色苷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不同产地美乐葡萄果皮、葡萄酒中均以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为主体花色苷,具有产地特征;浸渍及发酵结束后花翠素类、花青素类、甲基花翠素类和甲基花青素类花色苷相对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二甲花翠素类相对含量上升,各产地量变幅度不尽相同;主成分分析结果中香豆酰化类花色苷的比例对各产地差异性贡献明显。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比较了蒸馏前后野生蓝莓酒皮渣中的总酚及花色苷含量、花色苷单体的组成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蓝莓酒皮渣中总花色苷含量为(8.64±0.13) mg/g,总酚含量为(77.24±1.42) mg/g,抗氧化活性为Trolox当量浓度(3.59±0.11) μmol/g;单体花色苷含量较多的是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29.90%)、3′-甲基花翠素-3-O-葡萄糖苷(21.31%)和花翠素-3-O-葡萄糖苷(20.44%)。蒸馏后,皮渣中的总酚及花色苷含量分别下降为(68.11±1.20) mg/g和(5.05±0.09) mg/g,其单体降解率变化在21.64%~43.47%。其中,二甲花翠素-3,5-O-二葡萄糖苷稳定性最差,降解率为43.47%;花青素-3-O-葡萄糖苷较为稳定,降解率为21.64%;Trolox当量浓度下降为(3.07±0.07) μmol/g,皮渣抗氧化能力也降低了14.64%。因此,野生蓝莓果酒发酵产生的皮渣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开发时应尽量避免高温处理。  相似文献   

10.
岳文秀  吴璐璐  韩富亮 《食品科学》2022,43(11):121-129
本实验将葡萄酒花色苷和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与人体肠道菌群进行体外模拟发酵,通过16S rRNA测序,比较肠道菌群物种丰度、多样性和功能基因等方面的差异,分析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的变化,探究葡萄酒花色苷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葡萄酒花色苷和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均可降低Firmicutes/Bacteroidetes(F/B)值,在0~24 h内降幅分别为32.98%和60.43%。葡萄酒花色苷还可有效延缓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降低的速率;降低有害菌大肠埃氏菌属-志贺氏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和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的相对丰度,在0~24 h内降幅分别为66.36%和33.33%。同时葡萄酒花色苷和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均能提高肠道菌群与新陈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尤其是脂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红葡萄酒花色苷可促进肠道益生菌的生长,抑制部分有害菌增殖,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提高人体肠道新陈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结合三重4级杆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对我国4个主要产区(新疆石河子、宁夏贺兰山东麓、陕西泾阳、山东烟台)赤霞珠葡萄新酒中游离花色苷的种类、含量及特征性进行探讨。结果显示,从新鲜赤霞珠葡萄酒中共检测出16种游离花色苷,其中二甲花翠素葡萄糖苷是赤霞珠葡萄酒中含量最高的花色苷,二甲花翠素乙酰化葡萄糖苷次之。此外,宁夏产区葡萄酒花色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产区。利用XLSTAT 2014建立不同产区葡萄酒基于花色苷种类及含量的判别模型,可将葡萄酒按产地明显区分开,判别正确率达100%。  相似文献   

12.
以欧亚种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通过高效液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研究单干单臂、单干双臂和单干双层双臂3 种整形方式对葡萄果皮非花色苷酚类物质的影响,并采用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筛选不同整形方式间单体非花色苷酚的差异组分。结果表明:与单干单臂和单干双层双臂整形相比,单干双臂整形可以提高葡萄果皮中的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槲皮素-3-O-葡萄糖苷、山柰酚-3-O-半乳糖苷、槲皮素-3-O-鼠李糖苷类黄酮醇物质的含量;单干单臂和单干双臂整形葡萄果皮中杨梅酮-3-O-葡萄糖苷、异鼠李亭-3-O-葡萄糖苷、丁香亭-3-O-葡萄糖苷类黄酮醇类物质和表没食子酸儿茶素、儿茶素类黄烷醇类物质及原儿茶酸类、香草酸酚酸类物质的含量均高于或显著高于单干双层双臂整形,而单干双层双臂整形葡萄果皮中仅原花色素C1的含量较高。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部分单体非花色苷酚类物质受年份的影响较大,且单干单臂和单干双臂整形对非花色苷酚类物质的影响模式类似,而两者与单干双层双臂整形区别较大。PLS-DA结果表明,不同整形方式的葡萄果皮中单体非花色苷酚类物质组分差异较大。槲皮素-3-O-葡萄糖苷、杨梅酮-3-O-葡萄糖苷等黄酮醇类物质是3 类整形方式所处理的葡萄果皮的主要差异组分,且对单干双臂整形处理组的贡献值较大,单干双臂整形的葡萄果皮中含有较高的黄酮醇类物质含量。综上,单干双臂整形方式有助于葡萄果皮非花色苷酚类物质的积累,可被应用于陕西关中地区酿酒葡萄的栽培生产中。  相似文献   

13.
HPLC法测定套袋巨峰葡萄中的花色素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套袋对葡萄果实的花色素苷种类与相对含量的影响,以巨峰葡萄二次果为试材,利用甲醇和超声波提取葡萄中的花色素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套袋果实以甲基花青素3-O-葡萄精、甲基花青素3-O-(6-O-对香豆酰)葡萄糖苷和3'-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为主,构成了不套袋果实的主要呈色成分,表现为紫色.套袋果实以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二甲花翠素3-O-(6-O-对香豆酰)葡萄糖苷和甲基花青素3-O-葡萄糖苷为主,构成了套袋果实的主要呈色成分,表现为紫红色.套袋后葡萄果实表面光洁,色泽更鲜艳.  相似文献   

14.
新疆玛纳斯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分别在不锈钢罐及法国产中度烘烤细纹理、中细纹理橡木桶中陈酿10个月,HPLC检测出酒中主要单体酚物质10种、花色素苷物质9种.陈酿后各种单体酚物质含量均大幅增加,安息香酸、没食子酸、芦丁和水杨酸增加较多;橡木桶陈酿后单体酚物质浓度显著低于不锈钢罐,而两种类型橡木桶中又以中细纹理桶酒中单体酚物质含量较高.陈酿后各种花色素苷物质中31-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含量大幅增加,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含量大幅减少,其它花色素苷物质含量变化不显著,两种橡木桶酒中的花色素苷物质变化表现出与不锈钢罐基本一致的陈酿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桃红和干红葡萄酒中的花色苷,结果表明,其主要花色苷种类相同。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是这两种葡萄酒中主要的呈色物质,分别占花色苷总成分的62.94%、50.62%。利用GC-MS检测酒体香气成分,从桃红葡萄酒中共检出31种香气物质,干红葡萄酒中共检出32种香气成分,二者主要的香气物质为:乙醇、丙醇、2-甲基丙醇、2-甲基-丁醇、正己醇、乙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3甲基-丁酯、己酸乙酯、2-甲基-丙酸乙酯、2-羟基-丙酸乙酯。这2种酒在花色苷和香气种类上均具有相似性,但在含量上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干红葡萄酒、桃红葡萄酒、玫瑰香葡萄酒3种类型的葡萄酒中的花色苷.结果表明,这3种葡萄酒中的主要花色苷种类相同.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是这3种葡萄酒中主要的呈色物质,分别占花色苷总成分的51.50%、62.94%、50.62%.干红葡萄酒中每一种花色苷的含量都高于其他2种花色苷的含量,这也是干红葡萄酒的色泽比其他2种酒颜色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联用检测技术分析了法国旋转橡木桶和不锈钢发酵罐酿造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陈酿180d和360d后花色苷的种类、数量,并与CIELAB法测定的葡萄酒色泽比较,结果发现二甲花翠素类花色苷是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主体花色苷类型,其中二甲花翠素单葡萄糖苷和二甲花翠素乙酰化单葡萄糖苷作为特征峰,分别占其花色苷总量的50%和20%以上;发酵容器影响葡萄酒中花色苷的种类和含量;陈酿过程中酰化的花色苷均较其相应的糖苷下降幅度大;陈酿180d的葡萄酒红色色调的深浅主要由花色苷的含量高低决定,陈酿360d的葡萄酒红色色调深浅和花色苷的含量高低无关;橡木桶用于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发酵能获得较不锈钢罐更浓的红色和黄色色调以及更深的总色度。为葡萄酒酿造工艺优化和产品质量监控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快速准确的化学鉴定手段。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探究了三个染色葡萄品种烟73、Kolor和Tintorera在转色期其果皮和果肉中花色苷积累的差异。 通过利用高效液相色 谱-离子阱质谱联用仪(HPLC-ITMS)对花色苷的检测发现,各染色葡萄品种花色苷含量和比例存在组织特异性。 果皮和果肉中含量最 高的花色苷分别为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和甲基花青素-3-O-葡糖苷,果皮和果肉中所占比例最高的花色苷分别为3',4',5'-羟基取 代花色苷和3',4'-羟基取代花色苷。 此外,基于各类花色苷的含量主成分分析(PCA)也能明显区分三个品种的果皮和果肉。 就不同品 种而言,烟73和Tintorera花色苷组成相似,而与Kolor存在明显差异(P<0.05)。 该研究为探究染色葡萄不同组织中花色苷的合成机理 提供了基础,并且为染色葡萄在葡萄酒调色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华中地区四种不同成熟阶段的树莓果实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酚含量、总花色苷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鉴定其酚类物质,并用液相色谱仪对其绝对含量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树莓果实的成熟,四种树莓果实中总酚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其总花色苷的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美22树莓果实的总酚含量(31.94 mg/g FW)和总花色苷含量(1.31 mg/g FW)均是四种树莓果实中最高的。四种树莓果实中共鉴定出9种酚类物质,5种花色苷类酚类物质和4种非花色苷类酚类物质,矢车菊素3-O-槐糖苷和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为主要的花色苷类酚类物质;Lambertianin C和地榆素H-6为主要的非花色苷类酚类物质。此外,四种树莓果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呈下降趋势,其中天门三号树莓果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最多(37%)。该研究为华中地区树莓果实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以欧亚种酿酒葡萄‘马瑟兰’为试材,研究闪蒸处理对葡萄酒发酵及陈酿过程中单体酚类物质和CIELab色泽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浸渍发酵(对照组)相比,闪蒸有利于提高发酵过程中多数单体花色苷的质量浓度,但不利于保持陈酿过程中各单体花色苷质量浓度。闪蒸增加了葡萄酒发酵及陈酿过程中槲皮素-3-O-葡萄糖苷、儿茶素、反式白藜芦醇及白藜芦醇葡萄糖苷等非花色苷单体酚类物质的质量浓度,但降低了槲皮素、杨梅酮、酚酸类单体酚、顺式白藜芦醇及白皮杉醇等酚类物质的质量浓度。闪蒸处理可降低葡萄酒亮度L*、黄蓝度b*值和色调角hab,显著增加红绿度a*、色度Cab*值,使葡萄酒颜色更红、更深、更耐陈酿,两组葡萄酒间颜色差异明显。结论:闪蒸有利于增加‘马瑟兰’葡萄酒单体酚总质量浓度及葡萄酒颜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