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臀大肌止点肌腱延长重建在重度臀肌挛缩症松解术中的意义。方法将46例行臀肌挛缩带松解的重度臀肌挛缩症患者分为两组,A组26例(46臀)行臀肌挛缩带切断松解后再行臀大肌止点肌腱Z字延长重建,B组20例(33臀)单纯行臀肌挛缩带切断松解,对两组术后并膝屈髋、髋关节内收及内旋活动度、外展后伸肌力及运动能力等进行比较。结果 4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5年。两组并膝屈髋、髋关节内收及内旋活动度、外展后伸肌力及运动能力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中有8侧臀肌肌力为Ⅲ级,其中3例患者(5侧臀)诉术后由坐位站起时感臀肌乏力明显以及跑步时后蹬乏力;而A组患者臀肌肌力均在Ⅳ级以上,疗效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对于重度臀肌挛缩患者在进行传统臀肌挛缩带切断松解同时再行臀大肌止点肌腱作Z字延长重建,不仅可使臀肌挛缩得到最大程度的松解,而且能使臀肌肌力得到很好地重建和保护,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陈焕诗  杨小龙 《中国骨伤》2015,28(6):524-526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筋膜松解联合臀大肌止点肌腱Z字延长术治疗重度臀肌挛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20例35侧重度臀肌挛缩症患者, 其中男12例, 女8例;年龄8~34岁, 平均13岁;病程3~21年。患者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步态异常, 双膝并拢不能下蹲, Ober征阳性, 翘腿试验阳性, 术中进行臀肌挛缩筋膜松解后, 再将臀大肌止点肌腱作Z字延长治疗。随访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步态、并膝屈髋下蹲试验、交腿试验、髋关节内收及内旋活动度、髋关节外展后伸肌力(臀大肌力量)及运动能力等。结果:20例均获随访, 时间1~5年。臀大肌松解均彻底, 弹响均完全消失, Ober征均阴性, 髋关节并膝屈髋、髋内收、髋内旋角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臀肌肌力得到保护, 髋关节活动度及运动能力等恢复良好, 其中优31侧, 良4侧。结论:对于重度的臀肌挛缩患者, 在进行传统的臀肌挛缩筋膜松解后再将臀大肌止点肌腱作Z字延长, 无须过多切除正常的臀肌纤维及破坏关节囊, 即可使臀肌挛缩得到最大程度的松解, 术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臀肌筋膜挛缩症术后复发的原因,探讨再次行臀肌筋膜松解术并臀大肌止点肌腱"Z"字延长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臀肌筋膜挛缩症术后复发患者15例(24侧),分析其术后复发原因,均采用臀肌筋膜松解+臀大肌止点肌腱"Z"字延长术再次手术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复发的原因:3例(6侧)诊断及分型错误,9(14侧)例手术方式的选择不当,3例(4侧)术后未进行功能锻炼。本组患者均获随访,平均时间1.8年(8月~3年)。术后疗效评价:优13例(21侧),良2例(3侧),优良率达100%,效果满意。结论臀肌筋膜挛缩症术后复发原因诸多,术者应掌握臀肌筋膜挛缩症的诊断、分型,熟悉解剖;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术中彻底松解,可获得满意的活动度,必要时进行臀大肌止点肌腱"Z"字延长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9):1797-1799
[目的]分析和探讨成年人臀肌挛缩症的病理改变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自2009年1月2013年12月手术治疗成人臀肌挛缩症31例59侧,其中轻度(I度)3例;中度(Ⅱ度)19例;重度(Ⅲ度)9例。均行皮肤"S"型切口,挛缩瘢痕多段"Z"型松解延长,或部分旋髋小肌群及后侧关节切开松解。术后并膝固定,早期行屈膝屈髋等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013年12月手术治疗成人臀肌挛缩症31例59侧,其中轻度(I度)3例;中度(Ⅱ度)19例;重度(Ⅲ度)9例。均行皮肤"S"型切口,挛缩瘢痕多段"Z"型松解延长,或部分旋髋小肌群及后侧关节切开松解。术后并膝固定,早期行屈膝屈髋等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5年,根据患者步态、并膝屈髋下蹲试验、交腿试验、髋关节内收及内旋活动度、Ober’s征试验及髋关节外展后伸肌力等检查,自拟评级标准的评定结果为:优23例44侧;良7例13侧;可1例2侧;优良率97.6%。[结论]开放式手术、皮肤"S"型切口、挛缩瘢痕多段"Z"型松解延长适合于成年人臀肌挛缩症的治疗,且松解彻底,效果满意,可早期功能锻炼与活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臀大肌止点上移松解术治疗重症臀肌挛缩症的远期疗效.[方法]160例重症臀肌李缩症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传统臀肌松解术及臀大肌止点上移松解术,平均随访66.3个月,比较其外展挛缩角度改善,并通过自制评分系统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34例随访患者中接受臀大肌止点上移松解术其外展挛缩角度改善及疗效评分均优于接受传统臀肌松解术患者.[结论]臀大肌止点上移松解治疗重症臀肌挛缩症远期疗效满意,优于传统臀肌松解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重度臀肌筋膜挛缩症及其所致臀腰部畸形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25例重度臀肌筋膜挛缩症及其所致臀腰部畸形患者,依Z成形术原则进行挛缩带和挛缩瘢痕的松解后,将局部皮肤进行重新分配和塑形加以治疗。结果25例双侧髋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步态正常,腰臀部形态基本平整,无坐骨神经损伤。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1.6年,无畸形复发。结论Z成形术既解除了挛缩带对关节功能的牵制,又可对局部皮肤进行重新分配,矫正挛缩造成的凹陷畸形,术后功能和外形效果均佳,是治疗重度臀肌筋膜症及其所致臀腰部畸形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重型臀肌挛缩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探讨重型臀肌挛缩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自1993年9月~2001年10月共收治重型臀肌挛缩症患者89例,资料完整的8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1)侧身前移步态;(2)站立位驼背畸形,髋过伸,坐位或下蹲时双腿呈蛙式状;(3)臀部肌肉明显萎缩,肢体其它部位肌肉无异常,屈髋≥90°时,髋强迫外展≥45°;(4)X线检查显示脊椎及骨盆结构无异常,病史较长者可有代偿性脊柱后凸及股骨颈前倾角增大等改变。本组均行臀大肌止点上移术,其中臀中肌及臀小肌切断松解75例(91.46%);皮下组织切开、皮肤松解31例(37.80%),皮肤“Z”形延长46例(56.10%),“L”形切开皮瓣转位、皮肤缺损处游离植皮5例(6.10%)。结果平均随访28个月。全部患者术后功能改善满意;驼背与骨盆后倾消失80例(97.60%);步态基本恢复正常69例(84.15%),轻度摇摆步态12例(14.63%),仍明显跛行1例(1.22%)。与术前相比,屈髋功能平均改善93°,屈髋90°时内收功能平均改善76.1°。单侧外展肌力较差者7例(8.54%),双侧外展肌力较差者2例(2.44%)。术后1年与3年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无明显差异。结论重型臀肌挛缩症患者采用臀肌松解、臀大肌止点上移、皮肤延长或植皮术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臀肌筋膜挛缩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臀肌筋膜挛缩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手术治疗34例髋肌筋膜挛缩症患者。术中探查臀肌挛缩情况,切断、松解挛缩带,或作臀中肌肌腱延长。结果:34例患者经6个月随访,优32例,良2例;经2年以上随访,优30例,良4例,近期、远期疗效满意。结论:该手术创伤小,术后功能较好,是治疗臀筋膜挛缩症的较满意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9.
双"Z"形切断并延长挛缩束带治疗臀肌挛缩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新手术方法。并总结手术疗效。方法:采用大粗隆后缘纵形切口,行双“Z”形切断并延长臀大肌挛缩束带,治疗了21例39臀。对严重的3例6臀,同时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松解。结果:随访21例,时间6个月-2年,平均时间1.3年,髋关节功能及行走步态恢复满意,结论:本术式既彻底松解了挛缩的臀大肌,又保留了臀大肌的连续性,维持了臀大肌的肌力,操作简便,功能恢复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臀肌筋膜挛缩症合并双下肢假性不等长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臀肌筋膜挛缩症合并双下肢假性不等长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方法:自1980年3月~2003年10月共收治并发双下肢假性不等长的臀肌筋膜挛缩症73例,男42例,女31例;年龄4~22岁,平均12岁.肢体外观相对不等长小于2cm的39例,2~4cm的31例,大于4cm的3例.手术切断松解臀筋膜、臀大肌及阔筋膜张肌的挛缩带,并对挛缩的臀中(小)肌行“Z”形切断延长,术后并腿屈髋卧床3d,然后下地作功能锻炼.结果:平均随访39个月,70例于术后15~45d双下肢假性不等长得以完全纠正,以后无复发;3例大龄患者遗留1cm差别的外观不等长.结论:臀中(小)肌单侧或两侧挛缩程度不等导致骨盆倾斜是造成双下肢假性不等长的原因“Z”形切断延长挛缩的臀中(小)肌及术后合理与积极的功能锻炼可治愈此症.  相似文献   

11.
儿童臀肌挛缩的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北比较两种不同术式治疗臀肌挛缩的疗效。方法 治疗臀肌挛缩症35例,分别采用后外侧入路,切断变性的臀大肌腱膜,肌肉或作臀大肌肌腱“Z”形延长及大粗隆后止方弧形小切口松解臀肌两种不同术式。结果 前者创伤大,出血多,卧床时间长,恢复欠满意。后者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及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微创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林峰  李国山  郭春仙  林宗锦 《中国骨伤》2007,20(12):853-854
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方法较多,我们采用大转子后上方双侧小“S”微创切口,每侧切口长约2~3 cm,对挛缩组织进行切断,广泛松解,重症患者行臀中小肌“Z”形延长,松解髋关节囊,并行屈膝屈髋、交叉架腿、划圈征等各项指标评价,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治疗,效果满意,1997-2005年8月,共收治2 518例患者,重点研究讨论其病因、分类及治疗。1临床资料1·1诊断臀肌挛缩症的诊断包括病史,特别是婴儿期臀部反复肌肉注射史,特有的外“八”字步态,并膝下蹲困难,站立时的尖臀征,快步行走或跑步时呈跳步征。臀部触诊时可触及索带硬块,划圈征、二郎腿试验及平…  相似文献   

13.
关节镜下等离子刀微创治疗成年人注射性臀肌挛缩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的疗效.方法 2001年6月至2005年6月关节镜监视下等离子刀松解治疗成人注射性双侧臀肌挛缩症患者108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51例;年龄18~40岁,平均24岁.术前标记股骨大转子与臀肌挛缩带的范围、坐骨神经走行和手术切口.侧卧位,于股骨大转子切口5 mm,在臀肌挛缩带与皮下筋膜组织间钝性分离,制作关节镜手术工作腔隙.刨削刀清理臀肌挛缩带表面脂肪组织.关节镜监视下沿臀肌挛缩带前缘至后方,再沿股骨大粗隆后方,臀肌附着处弧形切断臀大肌挛缩束带.屈髋、内收、内旋髋关节,直到无弹响、无活动受限为止.结果 101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9个月.术后无复发、感染和神经血管损伤.臀部皮下积液3例,置管负压引流后痊愈.根据臀肌挛缩术后功能评分表,优91例,良7例,可3例.结论 关节镜下等离子刀松解术治疗成人注射性臀肌挛缩症创伤小、痛苦少、操作安全、疗效可靠,有利于早期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重度(III度)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并发症.[方法]通过对本院83例重度臀肌挛缩症患者术中、术后症状改善效果及术后的长期随访,分析重度臀肌挛缩症手术松解的疗效.[结果]重度臀肌挛缩症患者平均年龄14.6岁(6~24岁),71例在髋关节囊后外侧切开松解后Ober' s征阴性,12例患者加行股二头肌长头近起点部分肌纤维切断松解,术后效果良好.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年(6个月~7年),随访结果总体优良率为94.0%.[结论]重度臀肌挛缩症术中常规松解后Ober's征仍为阳性时,应松解髋关节后外侧关节囊,必要时松解股二头肌长头挛缩纤维.  相似文献   

15.
臀肌筋膜挛缩症的生物力学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臀肌筋膜挛缩症的生物力学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复习189例手术病人,通过7具新鲜下肢标本,模拟臀肌筋膜挛缩症,进行生物力学实验。结果:发现臀肌筋膜挛缩症髋关节力下降62%,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力分别下降17%,37%及60%。证实盆三角的力学作用对髋关节的影响不可低估,肌力的变化导致力学上的失衡。结论:挛缩症导致臀股杠杆失效,力臂丢失,不能形成主动力矩,患肢呈船浆划动,表现“八”字步、蛙氏位,这些生物力学实验结果为临床手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弹响髋病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殷林 《颈腰痛杂志》2002,23(1):28-29
目的 探讨弹响髋发病病因 ,为臀腿痛合并弹响髋提供一种改进术式。方法 通过 30例 35侧弹响髋的治疗观察和对儿童臀肌挛缩症导致弹响髋的分析 ,并对 3具新鲜尸体臀髋部肌肉筋膜组织的局解实验观察。结果 弹响髋大多先有臀部软组织的劳损或外伤史。臀部软组织的疼痛性痉挛和挛缩 ,致使与其有连带关系的髋部肌筋膜受牵紧张并在大转子处反复磨擦损伤 ,形成了增厚的束带而产生弹响。结论 提示弹响髋病因与臀肌筋膜组织损伤有关 ,在臀或髋部实施软组织松解术 ,既可治疗臀腿痛 ,又可治愈弹响髋  相似文献   

17.
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臀部挛缩组织切断松懈或延长治疗轻、中、重度臀肌挛缩症。结果26例术后平均随访3年,臀部挛缩组织切断松懈治疗21例,完全改善19例,部分改善2例;5例将挛缩的臀筋膜作“Z”形延长治疗合并骨盆倾斜者,4例完全消失,1例部分改善。结论经臀肌大转子顶端小切口进行臀部挛缩组织切断松懈对治疗轻度臀肌挛缩症简单有效,对重症臀肌挛缩症合并骨盆倾斜的可行挛缩带延长术以矫正。  相似文献   

18.
1989年9月~2001年4月,我院共收治臀肌挛缩症47例,其中5例合并有臀大肌发育不良,均行手术治疗,效果较满意。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5例,男3例,女例,年龄5~13岁。均为双侧发病。查体:患儿臀部瘦小,下蹲时呈蛙式位。下肢并拢后,不能屈曲髋关节。髋关节在极度外展外旋位屈髋时,可见臀部出现皮肤小窝或沟状下陷,且屈曲范围均90°。1.2治疗方法全身麻醉,患儿侧卧位。做股骨大转子后缘至臀大肌外侧纵切口,充分暴露并松解切除臀大肌及其肌筋膜纤维变性部分,适度切除髂胫束以使髋关节于内收位的屈曲角度接近正常,并无弹响。同样术式行对侧松解…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寻找一种创伤小、操作简便易行、恢复快、效果好的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方法.[方法]2007年9月~2011年1月本院采用在股骨大转子上后2cm处作1.5~1.8cm切口,皮下两侧稍作钝性推剥,显露部分挛缩筋膜,直视下切刀切断位于切口下臀大肌挛缩筋膜,将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向前盲视下直接用切刀切断挛缩的筋膜,向后用拉钩拉开观察和手指探查挛缩组织,盲视下凭手感切刀切断;手指触知深部如有挛缩组织,用钩子逐一钩起切断松解;术后指导功能锻炼.[结果]随访10~40.5个月,平均25个月.无切口感染、裂开、坐骨神经损伤、髋关节僵硬或不稳等并发症.髋关节伸屈0°~130°;伸髋0°位,髋内收、内旋均>20°,屈髋90°位,髋内收、内旋>30°;弹响征消失,交腿试验及Ober's试验等为阴性.参照黄耀添评价标准结果均为优.[结论]小切口半直视结合关节镜切刀治疗臀肌挛缩症,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可行,有利于功能锻炼和康复.  相似文献   

20.
手术治疗注射后臀肌挛缩症408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1989年7月~1995年7月手术治疗408例有明确注射史的臀肌挛缩症儿童。除1例外均采用了挛缩带切断术。平均随访2年5个月,手术治愈率为98.1%。手术见臀部肌肉率缩主要为臀大肌、臀中肌,其发生频率分别为87.3%和71.8%。单纯的臀大肌挛缩占28.2%,臀大肌、臀中肌同时挛缩占40.2%,臀大、中、小肌均挛缩占18.9%。文章认为要获得良好地手术效果须切断所有术中能感觉得着的挛缩组织,并立即检查松解效果,术后维持适当地并腿屈髋体位及尽早功能锻炼。文章还对本症的命名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