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了解公众对院前急救知识掌握的现状,寻求有效提高公众院前(现场)急救意识、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方法。 方法 市紧急救援中心联合新余市红十字会对4 997人进行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采用自制问卷对客运司机、机关干部、社区居民、中学生999人进行院前急救知识现场调查,比较培训前后公众对院前急救知识的知晓率。 结果 培训后公众对院前急救认识显著提高;培训后公众对院前急救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培训前。 结论 应加快普及提高公众的急救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深圳市南山区社区居民对于急救知识及操作技能的普及程度,以及对于急救知识及技能的培训需求。方法:对南山区5391户社区居民进行抽样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849份,应答率88.9%。建立Epidata数据库,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急救知识普及程度:对120电话的知晓率为86.2%,对心跳呼吸骤停简易判断方法的知晓率为34.6%,对成人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频率、深度的知晓率分别为36.8%、24.4%、22.5%,对高质量心肺复苏要素的知晓率为16.4%,对徒手开放气道的方法的知晓率为19.0%。(2)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急救培训占比29.5%,科普讲座占比21.8%。(3)对待现场急救的态度:愿意主动拨打120电话者达86%,愿意主动进行现场急救者达67.6%。(4)培训需求:希望接受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者达79.4%。其中:培训愿望非常强烈者达45.8%,希望接受徒手心肺复苏术培训者达32.9%。结论:(1)南山区居民对于急救知识和技能达到了较高的认知程度。急救知识和技能的获取途径,主要是通过接受科普知识讲座与急救培训。表明近几年由市急救中心、区内各家医院、区红十字会开展的急救培训,取得了一定成效。(2)南山区居民对待急救的态度非常积极。(3)南山区居民对于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培训需求很大,对于徒手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需求比较强烈。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校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知晓情况、培训现状、急救知识获取途径、施救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等,为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水平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急救知识与技能现状调查问卷,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我校2011级新入学本科生153名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3份,收回有效问卷146份,有效收回率为95.42%。结果:仅有4.79%的学生以前参加过急救培训;学生急救知识主要来自电视、广播、网络,仅有13.01%的学生急救知识来自讲座、培训;58.22%的学生认为在学校开展急救培训对全体学生有用;54.11%~69.87%的学生愿意对别人实施急救措施;担心自己急救能力不够是影响学生实施急救措施的主要原因,占68.49%~85.63%。结论:我校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状况不佳,其知晓率水平有待提高,需大力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其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营养知识知晓状况及营养干预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2月应用自行设计的"结肠癌患者营养知识调查问卷"对120例结肠癌患者营养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影响结肠癌患者营养知识知晓率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对患者实施营养风险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状况变化情况。结果:120例结肠癌患者营养知识知晓率为56.67%,经单因素分析可知,影响结肠癌患者营养知识知晓率相关因素包括患者年龄、学历、职业、经济状况、病情、地区、饮食喜好是否接受过营养宣教。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年龄60岁、学历为初中或以下、经济状况3000元/月、居住地在农村是影响结肠癌患者营养知识知晓率的危险因素,而接受过营养宣教是结肠癌患者营养知识知晓率的保护因素。患者经营养干预后营养知识知晓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营养知识知晓率较低,影响患者营养知识知晓率因素包括年龄、学历、经济状况及居住地在农村,医护人员应根据结肠癌患者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营养干预,以提高患者营养知识知晓率,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急救知识培训对提高居民急救水平的作用。 方法 对两个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华为社区为干预组,对干预组进行现场医学急救知识培训;大学城社区为对照组。进行两次问卷调查,比较培训前后两组急救知识掌握程度。 结果 干预组急救知识知晓率从原来的17.0%上升至培训后的59.2%,心肺复苏术了解率从5.0% 上升到47.1%,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急救知识知晓率从原来的17.4%上升至19.0%,心肺复苏术了解率分别为5.0%和4.53%,均无显著性差异;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培训后急救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9.2%和19.0%,心肺复苏术了解率分别为47.1%和5.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进行急救知识培训可以提高居民急救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上海崇明居民急救知识掌握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上海远郊农村居民急救知识培训提供参考。方法2016年2-7月,采用自行设计问卷,随机抽取崇明三岛居民262名,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崇明区居民急救知识的总知晓率为45.2%。不同居住地、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均对知晓率有影响。结论崇明区居民急救知识掌握情况不足,亟待提高,且需加强有针对性的急救知识普及培训。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心肺复苏(CPR)培训教育使中学生对心搏骤停者做出迅速反应,完成现场CPR急救,提高CPR知识的普及范围。方法:采用急救知识进校园的现场培训方式,以2010年颁布的新版心肺复苏指南为教材,开展多媒体讲座和现场操作示范教学培训活动,理论和操作相结合,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受训学生学会院前急救知识。结果:培训结束时进行考核,接受培训的学生一次通过考核合格率为98.4%。结论:现代心肺复苏术是最为简单有效、易于学习、易于掌握的救命技术,急救培训是向公众普及急救知识的一个好方法,具有可行性,通过对中学生进行CPR培训,进一步在公众中推广CPR急救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某大学在读大学生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现状,并观察分析培训后的效果,以期对相关部门管理者有所启发。方法对湖北省某大学211名在读非医学类本科生进行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知识及技能规范授课,并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被调查者培训前后CPR知晓程度、获取信息途径、接受培训意愿等。结果 (1)接受培训意愿:99.1%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参加急救知识培训。(2)培训前学习途径:在此次培训前被调查者中44.1%已通过专业书籍、电视、网络等途径接触一些心肺复苏相关信息,仅有9%曾参加心肺复苏专业培训,在假设现场有人发生猝死情况时98.6%选择愿意实施现场急救,其中仅3.8%可以正确实施CPR操作。(3)培训后效果:通过此次培训大学生对心肺复苏基本步骤掌握程度明显提高,有99.5%的大学生对本次授课内容、形式表示满意,并愿意再次接受此类急救知识培训。结论在读大学生对CPR的知晓率不高,急救技术在校园普及率低。医护人员应积极走进大学校园进行系列、规范急救知识培训,在拓展医护人员服务领域的同时有效提高大学生急救知识和技能,以期为普及全民院前急救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孙秀民 《全科护理》2021,19(4):563-566
目的:调查手术室护士对恶性高热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恶性高热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表调查手术室护士的知晓情况,知识需求以及获取方式,然后针对调查结果制定干预对策。结果:手术室护士对恶性高热相关知识的整体知晓率均不高,知晓率最高的为急救措施,答对率为42.00%,最低的为流行病学特征,答对率仅为5.00%;其中有24.00%的护士表示从没有接触过恶性高热相关知识,其余护士表示获取恶性高热相关知识最常见的方式是科室讲课,约占43.00%;不同性别和年龄的手术室护士对恶性高热相关知识知晓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学历、职称和工龄的手术室护士对恶性高热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对于恶性高热相关知识知晓率整体水平较低,获取方式少,因此临床中可通过多种培训方式,加强对手术室护士恶性高热知识和护理的培训,以提高手术室护士对恶性高热的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温州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认知及需求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温州大学生对现场急救知识的认知和需求情况,为更好地普及现场急救知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以问卷形式对温州3所高校5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主要来源于电视,其次是通过网络或是阅读相关科普书籍和报纸;对饮酒昏迷、溺水、鼻出血、烧伤的急救知识知晓率高,对火灾、触电等危险性高的意外事故的应对能力欠佳,特别是脊柱外伤的急救知晓率不尽如人意;92.5%的学生认为了解急救知识有必要,希望获得多方面的急救知识。[结论]在校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状况不佳,其知晓水平有待提高,需大力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进一步普及大学生的急救知识和救助能力。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大学本科学生院前急救知识认知和需求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了解广州市大学本科学生急救知识认知现状与需求情况,探讨提高其急救意识与普及急救知识的可行性方法.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以问卷对广州市5所高校大学本科生共476人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急救电话号码知晓率,遇到急救情况时的反应,急救相关知识,对急救知识的需求.结果 5所大学476名学生"120"急救电话号码知晓率为94.1%;遇到需急救的情况时,知道呼叫救护车的有86.1%;急救知识得分为(4.16±1.49)分,医学类学生最高,非医学类学生中,农学类学生得分最高.急救知识主要通过自学获得,84.9%的学生有学习急救知识的需求,43.7%的学生认为急救知识的开始普及阶段最好在初中,94.7%的学生认为应该在大学生中普及急救知识,最好是采取理论结合实际的形式以选修课方式开展这类课程.结论 广州市大学生急救意识较强,但急救知识总体水平有待提高,有关部门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大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普及和培训力度.  相似文献   

12.
胡桂美 《现代护理》2007,13(24):2275-2276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急救能力现状和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95名社区居民进行基本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和需求情况调查。结果社区居民急救知识与技能知晓率低,不能满足急危重伤病人现场急救的需求,迫切需要学习与培训。结论应对社区居民进行多层次、多样化的急救知识普及教育,以提高现场急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护士对急救药品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影响急救药品知识掌握因素,寻找提高方法.[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利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全院97名护龄1年以上护士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护士对药品知识掌握情况(采用现场考试方法)、影响护士掌握急救药品知识因素、护士对急救药品知识学习时间与方法的需求.[结果]不同护龄、学历、职称的护士对急救药理知识掌握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96%护士对药品基本作用认识缺乏;44.33%护士对药品禁忌证、适应证认识缺乏;50.52%护士对药品使用护理要点认识缺乏;58.77%护士对药物不良反应认识缺乏.[结论]临床护士对急救药品知识的掌握有待于提高.建议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以满足护理人员对急救药品知识的学习需求,保证急救用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唐山市特殊岗位人群(警察、消防员、导游、机动车驾驶员)现场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掌握现状,探讨特殊岗位人群现场急救培训的有效方法。[方法]对唐山市1 270名特殊岗位人群进行现场急救知识、态度和行为能力问卷调查,并结合调查结果制定培训方案,随机选取200名特殊岗位人群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竞赛知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虚拟现实仿真演练。[结果]特殊岗位人群对急救电话、火灾逃生的方法、煤气中毒及触电处理、地震逃生的方法、烫伤及脚扭伤知晓率较高,对其他急救基本技能的知晓率较低;1 270名特殊岗位人群中,认为急救知识培训非常有必要的占29.92%,认为有必要的占69.13%,认为没有必要的占0.95%;两组培训后急救知识、态度及行为评分较培训前有所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唐山市特殊岗位人群的现场急救知识及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仿真急救模拟训练是特殊岗位人群急救培训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对社区公众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采用问卷法对深圳市龙岗区1562名社区公众心肺复苏急救知识进行调查,然后现场进行心肺复苏知识培训,并对其中120人培训前后进行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操作考核评估。结果:培训后社区公众心肺复苏急救知识知晓率、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评分、及格率均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以社区为单位开展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培训,对社区公众掌握一定的急救技能及提高应急能力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社区居民急救能力现状和需求.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95名社区居民进行基本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和需求情况调查.结果 社区居民急救知识与技能知晓率低,不能满足急危重伤病人现场急救的需求,迫切需要学习与培训.结论 应对社区居民进行多层次、多样化的急救知识普及教育,以提高现场急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对灾害急救的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护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赫继梅突发公共事件现场紧急救护知识掌握情况调查表对某三甲医院2016届120名实习生进行调查。 结果:实习护生对灾害急救认知现状为:缺乏灾害救护的认识且自我灾害救护能力有待提高,不同学历实习护生的急救知识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习护生对灾害救援的认知并不全面,因此需对不同学历的实习护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以期整体提升实习护生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灾害急救的认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温州大学生对现场急救知识的认知和需求情况,为更好地普及现场急救知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以问卷形式对温州3所高校5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主要来源于电视,其次是通过网络或是阅读相关科普书籍和报纸;对饮酒昏迷、溺水、鼻出血、烧伤的急救知识知晓率高,对火灾、触电等危险性高的意外事故的应对能力欠佳,特别是脊柱外伤的急救知晓率不尽如人意;92.5%的学生认为了解急救知识有必要,希望获得多方面的急救知识.[结论]在校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状况不佳,其知晓水平有待提高,需大力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进一步普及大学生的急救知识和救助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住院军人心肺复苏(CPR)知识掌握的现状。方法采取自制问卷对80名住院军人进行CPR急救知识现场调查,并由护理人员对住院军人分批进行CPR急救知识培训。结果培训后CPR急救知识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培训前(P〈0.01),且文化程度对培训效果无影响。结论对住院军人开展以CPR急救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CPR知识技能,有利于军人应对战伤自救与突发公共事件,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地方性高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水平、培训现状、施救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大学生急救技能培训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807名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进行急救知识、急救技能培训、施救意愿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仅105名(13.0%)大学生参加过现场急救技能培训,458名(56.8%)大学生未听说过心肺复苏术(CPR),717名(88.8%)大学生需求现场急救技能培训,761名(94.3%)大学生愿意参加免费急救技能培训。大学生不愿意参与施救的原因主要是担心自己的急救能力不够、觉得脏、怕传染病等。结论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薄弱,急救培训组织缺位,高校应大力开展大学生急救技能培训课程,提高其急救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