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评估胸部食管癌传统三野放疗计划的肿瘤剂量分布。方法 19例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均予胸部CT扫描,在CT上勾画GTV,CTV,PTV,然后用Cad Plan 64.7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产生传统三野等中心虚拟治疗计划,通过DVH比较GTV,CTV,PTV所受剂量,靶区适形度及靶区剂量均匀度。结果GTV,CTV,PTV最大剂量分别为:51.64,51.94,51.48Gy;最小剂量分别为:41.17,2531,1894Gy;平均剂量分别为:495,47.34,42.92Gy;适形指数分别为:0.94,0.69,0.38;剂量变异度分别为:2.2,7.57,14.56Gy。结论 传统的食管癌设野定位方法不能满足放射治疗的临床剂量学要求,应采用CT定位,通过三维计划系统的方法来确定食管癌的照射方法。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常规照射与三维适形放疗的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33  
目的 用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系统分析食管癌传统放疗及三维适形放疗中肿瘤和周围组织器官的剂量分布.方法 对44例首程放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常规透视下模拟定位,确定病变中心和最佳入射角度,金属标记物标记前垂直野中心及野框后行CT模拟定位.CT扫描图像经局域网传输到治疗计划系统(CMS Focus 3.0或ADAC Pinnacle 6.2b)进行三维重建,由主管医师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临床靶体积(CTV)和危及器官.物理师为每例患者设计3套治疗计划:即常规治疗计划、三维适形治疗计划和虚拟常规治疗计划.结果 (1)食管造影所示病变平均长度5.42cm,CT扫描平均长度8.42cm(P=0.000).CT扫描肿瘤最大左右径平均5.48cm,GTV平均体积59.68 cm^3.常规模拟定位中心与三维适形治疗计划中心在X、Y、Z轴上分别相差7.67、13.21、7.68mm,两种定位方法的病变中心在X轴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全组中位处方剂量6600 cGy.常规治疗计划、虚拟常规治疗计划、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的GTV 100%体积剂量分别为3406.8、6379.1、6290.0 cGy;GTV95%体积剂量分别为4344.1、6484.7、6453.6 cGy,CTV 95%体积剂量分别为3303.0、6375.3、6081.8 cGy;PTV95%体积剂量分别为1739.4、6035.9、5243.9 cGy.可见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的GTV、CTV及PTV100%、95%体积剂量均高于常规计划.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技术能够给予肿瘤靶区均匀的剂量分布,并使其周围正常组织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常规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剂量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食管癌常规二维放疗(2DRT)与全程三维适形放疗(3DCRT)肿瘤靶区和周围敏感器官剂量分布.方法 15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行CT模拟定位,CT扫描图像经网络传输到治疗计划系统(TPS)进行三维重建,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临床靶体积(CTV)和危及器官(OARs).每例做2DRT和3DCRT 2套计划.计划评估、优化后比较两者的剂量分布情况.结果 ①2DRT和3DCRT 的GTV-V100分别为30.1%、38.4%;GTV-V95分别为83.2%、94.2%,CTV-V95分别为 75.2%、90.2% ;PTV-V95分别为65.2%、83.2%;②2DRT和3DCRT 计划的两肺V20分别为18.1%、29.4%,脊髓V40分别为50.1%、26.4%,心脏V45分别为17.2%、20.1%.结论 3DCRT技术比2DRT技术更能够给予食管癌临床靶区均匀的剂量分布,并使脊髓得到保护,两肺和心脏的受照在耐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比较食管癌常规三野照射和两种三维适形放疗(3DCRT)计划中肿瘤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方法 随机选择食管癌患者10例, CT扫描定位。勾画肿瘤体积(GTV)、临床靶体积(CTV)和计划靶体积(PTV)。设计常规三野、三野适形、五野适形3种设野。结果(1)三野适形与常规三野比较:三野适形中GTV均在90 %剂量线以内,而在常规三野计划中有50 %(5/10)部分GTV在90 %等剂量线以外;PTV的最小剂量、平均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脊髓剂量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五野适形与三野适形比较:PTV最小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五野适形中20、30 Gy包绕的百分体积变小,10 Gy包绕的百分体积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脊髓最大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安全范围内。结论 (1)三野适形计划的肿瘤和脊髓剂量分布优于常规三野放疗计划,尤其在病变较长时更有优势;(2)五野适形较三野适形肿瘤剂量分布更趋均匀,双肺和脊髓剂量都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研究食管癌常规放射治疗中肿瘤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方法未经治疗的食管癌患者20例经体位固定、模拟机定位、体膜上标记射野中心后进行Cr扫描,通过局域网(Lantis)将扫描图像传送到治疗计划系统(CMS Focus)。由主任医生根据食管造影、纤维食管镜和CT勾画GTV、CTV和PTV。物理师为每例患者设计3种野:A为常规野:以体膜上显示的标记点为模拟机定位中心,将模拟机定位的条件直接输入治疗计划系统;B为扩大野;C为适形野: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使靶区(GTV、CTV和PTV)和正常组织达到满意剂量。结果(1)CT扫描显示肿瘤的左右径平均为4.3cm,前后径为2.9cm。常规模拟机定位中心与三维适形计划中心的位置在X、Y、Z轴方向上差3.7、9.6、6.4mm。(2)常规野和扩大野的处方剂量(射野中心点的剂量)为60Gy,分30次,6周完成,其所覆盖的肿瘤体积占GTV的37%、38%,CTV的27%、33%;适形野的处方剂量(CTV的95%体积剂量)同常规野和扩大野,但其所覆盖的肿瘤体积占GTV的100%。(3)常规野、扩大野和适形野GTV的100%体积剂量分别为44、57、62Gy;肺V20分别为23%、31%、20%。结论食管癌常规放射治疗技术的方法不能使肿瘤靶体积的剂量分布均匀且达不到理想的处方剂量;用模拟机定位采用扩大照射野的方法来保全肿瘤的剂量,肺和脊髓的剂量不能保证在安全范围;应采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肿瘤靶体积给予处方剂量,保证肿瘤靶体积和正常组织均达理想剂量。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中靶区移位与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融合图像观察食管癌适形放疗过程中肿瘤区(GTV)的移位及体积变化情况,分析靶区变化对其受照剂量的影响,探讨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中二次定位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方法:40例食管癌患者接受3D-CRT,照射30 Gy后行二次CT模拟定位.制定两套计划,治疗计划1(Plan 1)按前半程追加处方剂量至60 GY;治疗计划2(Plan 2)将后半程与前半程进行图像融合,总处方剂量60 GY,观察两套计划中GTV、CTV和PTV的受照剂量.结果:1)40例患者GTV几何中心在X、Y、Z轴上的移位分别为0.3、0.7和0.3 cm,二次定位后的GTV体积、CT最大横径、最大前后径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长度无明显缩短.2)Plan 1中PTV2D95较PTV1D95减少约8.38%.3)Plan 2中PTV2D95>PTV1D95.4)肿瘤长度>7 cm、主动脉受侵者在Plan 1中PTV2D95明显小于长度≤7 cm及主动脉受侵阴性者.结论:食管癌3D-CRT过程中同时存在靶区移位及靶区缩小两种情况,由于靶区移位,可能会使PTV 95%体积接受的剂量减少约8.38%,肿瘤长度较大合并主动脉受侵者建议行疗中二次CT定位以修正靶区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日本京都大学医院对局限性前列腺癌实施治疗的三个外放疗计划。[方法]从放疗计划数据库中调取5例局限性前列腺癌的定位CT影像资料,分别按先前的三维适形计划(old 3DCRT)、新的3DCRT(new 3DCRT)和调强放疗计划(IMRT)做计划,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各计划剂量分布的差异。[结果]临床靶区(CTV,即前列腺)的剂量覆盖在三个计划中都基本相似并达到理想的剂量分布,但对于计划靶区(PTV),V95、D95和适形指数值在IMRT分别为99%、97%和0.88;在new 3DCRT为93.9%、94.5%和0.76;在old 3DCRT为59.6%、82.9%和0.6。在IMRT计划中PTV的剂量不均整值较new 3DCRT计划中的高;直肠壁接受大于40Gy剂量的体积百分数在IMRT和new 3DCRT中差异不大,在old 3DCRT中最低。[结论]局限性前列腺癌动态弧三维适形放疗计划可以实现和调强放疗计划相比拟的靶区覆盖及对直肠壁的保护,尽管调强放疗计划可以达到更适形的靶区剂量分布,但代价是更高的剂量不均整。先前的三维适形计划达不到目前对PTV靶区的充分覆盖。  相似文献   

8.
子宫颈癌术后盆腔不同体外照射方法的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比较常规放疗(C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及调强放疗(IMRT)方法在子宫颈癌靶体积剂量覆盖及危及器官(OAR)保护方面的差异,探讨子宫颈癌患者术后盆腔体外照射的合理方法.方法 对10例子宫颈癌术后患者进行模拟CT增强扫描,在计划系统内勾画临床靶体积(CTV),CTV均匀外扩1.0 cm生成计划靶体积(PTV),同时勾画小肠、直肠、膀胱、骨髓、卵巢及股骨头作为OAR.进而设计出CRT、3DCRT及IMRT的3种治疗计划,对CRT要求参考点达到处方剂量45 Gy,对3DCRT及IMRT要求95%的PTV达45 Gy.应用等剂量曲线及剂量体积直方图对3种计划的CTV及OAR的剂量分布进行比较.结果 CRT计划中CTV达45 Gy的平均体积显著低于3DCRT、IMRT计划(Q=8.27、8.37,P值均<0.01),而3DCRT和IMRT计划之间相似(Q=0.10,P>0.05).3DCRT和IMRT计划中小肠达30、45 Gy的体积明显低于CRT.IMRT计划中直肠、膀胱达30、45 Gy的体积均显著低于CRT,而3DCRT中仅直肠、膀胱达45 Gy的体积显著低于CRT.3DCRT和IMRT使骨髓达30、45 Gy剂量的体积明显低于CRT.4例卵巢移位者中2例在3DCRT及IMRT计划中,另2例在3种计划中卵巢平均受量全部超过300 cGy.结论 IMRT和3DCRT在提高靶体积内剂量及其均匀度,以及保护小肠、直肠和膀胱方面较CRT具备明显优势,以IMRT为最佳.在高剂量范围内,IMRT和3DCRT对骨髓的保护优势确定.对于移位悬吊的卵巢,IMRT、3DCRT及CRT均不能对其形成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9.
复发鼻咽癌调强放疗的剂量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和评价复发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的剂量学特点.方法:30例局部、区域复发的鼻咽癌患者使用IMRT的再程放疗,其中7例同时伴有颈淋巴结转移.根据1992年福州分期标准进行再分期,Ⅰ、Ⅱ、Ⅲ、Ⅳ期分别为7、7、4、12例. 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处方剂量为58.80-78.76Gy,分次剂量2.0-2.92Gy.结果:治疗计划GTV的中位体积为37.46cm3(14.30-227.52 cm3),覆盖鼻咽GTVD95的平均剂量为62.56Gy,GTVV95的平均体积为98.69%;靶区内GTV、CTV1和CTV2的平均剂量分别为65.82Gy、54.02Gy和50.20Gy;GTV的平均分割剂量为2.28Gy(2.0-2.92Gy).结论:IMRT能较好覆盖肿瘤靶区而降低邻近敏感器官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保护N0鼻咽癌患者颌下腺的可行性。方法:选择N0鼻咽癌患者10例,对每个病例分别制定保护颌下腺的调强放疗计划(计划A)和不保护颌下腺的调强放疗计划(计划B),比较两种计划的颌下腺、靶区和正常组织/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剂量体积直方图(DVH)等指标。结果:计划A和计划B相比,前者明显降低了颌下腺的照射剂量:左侧颌下腺D50分别为50.88Gy和30.96Gy,降低了19.92Gy(39.15%),D平均分别为50.27Gy和31.16Gy,降低了19.11Gy(38.01%);右侧颌下腺D50分别为50.71Gy和31.27Gy,降低了19.44Gy(38.34%),D平均分别为49.79Gy和31.73Gy,降低了18.06Gy(36.27%)。两种计划中靶区剂量无明显差别:GTV的D99分别为67.29Gy和67.62Gy,GTV的D95分别为69.59Gy和69.22Gy,GTV的D1分别为73.64Gy和73.64Gy,GTV的Daverage分别为71.21Gy和70.92Gy,GTV的Dmin分别为66.95Gy和66.79Gy;CTV1的D95分别为63.12Gy和63.32Gy,CTV1的Daverage分别为67.62Gy和67.29Gy,CTV1的Dmin分别为56.94Gy和56.45Gy;CTV2的D95分别为54.35Gy和54.65Gy,CTV2的Daverage分别为61.03Gy和60.83Gy,CTV2的Dmin分别为42.62Gy和42.72Gy。脑干的D1和D5、脊髓的D1、颞叶D5、颞颌关节的D50、腮腺的D50及D平均剂量两种计划比较差别不明显。结论:利用调强放疗可以安全有效地保护N0鼻咽癌患者的颌下腺,从而有可能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口干症状。  相似文献   

11.
胸上段食管癌放射治疗计划与射野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如何依据CT和食管摄片,制定出较理想的中晚期胸上段食管癌的放疗方案。方法应用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3DRTP),对中晚期胸上段食管癌采用不同的外照射计划,通过百分深度量(PDD)、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分析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OAR)受量等指标,评价各自的优缺点。结果常规三野照射胸前垂直野根据亚临床病变勾划T形野或宽6cm的矩形野,后二斜野根据原发灶决定宽5cm~6cm,野长取可见病灶外放3cm,剂量权重10.40.4。当处方剂量为66Gy时,常规放疗可以做到肿瘤靶区(GTV)平均剂量>64Gy,而亚临床病灶体积>45Gy,脊髓最大受量低于45Gy,肺的平均受量低于11Gy,(肺V20<25%)。结论中晚期胸上段食管癌,采用前胸垂直野为主野,同时加用15°~30°楔形板,可减少颈段脊髓放射损伤;当病灶长度>7cm时,后期采用三维适形技术(3DCRT),可改善对OAR的保护。影响治疗计划制定的主要因素是食管走向的水平度和上胸部解剖形态(梯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比较调强放射治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两种不同照射技术,探讨宫颈癌根治性放射治疗采用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对危及器官的保护。方法10例常规体外和腔内放射治疗的Ⅱ_b~Ⅲ_b宫颈癌患者,放疗前行CT扫描并勾画靶区。临床靶区(CTV)包括子宫、宫颈、阴道等原发肿瘤区域及髂总、髂外、髂内、闭孔、骶前淋巴结等区域和其周围组织,计划靶区(PTV)以CTV为基础外放前向10 mm/余各向5 mm形成PTV,处方剂量分别为95%PTV 45Gy、54Gy和63Gy/1.8Gy×25、30和35次,通过DVH图比较两种治疗技术危及器官受照体积与剂量的变化。结果相同处方剂量不同照射技术比较,膀胱和小肠受照体积与剂量IMRT均小于3DCRT照射(P〈0.05);而直肠处方剂量分别为45GY、54GY及63GY时,直肠接受剂量分别高于30Gy、40Gy及50Gy(P〈0.05)的体积,IMRT明显小于3DCRT。不同处方剂量相同照射技术比较,在3DCRT照射技术方面:当处方剂量为63Gy时,膀胱接受40Gy和50Gy剂量的体积分别为93.10±8.77%和81.00±12.81%,明显高于处方剂量为45Gy和54Gy的体积(P=0.000);对于直肠,随着处方剂量的提高,其受照体积轻微增大(P〉0.05);相对小肠而言,处方剂量为54Gy和63Gy时,受照体积变化不大(P〉0.05),但处方剂量为45Gy时,小肠受照剂量高于30Gy的体积小于处方剂量为54Gy或63Gy时的照射体积(P〈0.05)。在IMRT照射技术方面:随着处方剂量的提高,膀胱和小肠受照体积及剂量随之增加(处方剂量为54Gy与63Gy时的V_(20)比较P〉0.05,其余均P〈0.05);对于直肠接受剂量高于30Gy的体积随处方剂量的提高而增加(处方剂量为54Gy与63Gy时的V_(30)比较P=0.376,其余均P〈0.05)。结论随着计划靶区内照射剂量的提高,膀胱、直肠及小肠接受的剂量和体积均随之增高,对危及器官的保护IMRT均优于3DCRT。  相似文献   

13.
张凤  邢丽娜  于有  徐军  邹宾英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0):1884-1886
目的:探讨提高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CT模拟精确定位的方法。方法:未经治疗的食管癌患者25例先X线透视,在体表用铅珠标记病变上下缘,然后经体位固定、模拟机定位、体膜上标记射野中心后进行CT扫描,通过局域网将扫描图像传送到治疗计划系统,另8例未经X线透视标记病变上下缘直接CT模拟定位。根据食管造影、纤维食管镜和CT勾画GTV、CTV。当照射剂量达30Gy时,重新行CT扫描定位,勾画靶区。观察扫描后GTV长度、两次扫描后GTV最大横径、最大前后径、GTV几何中心点坐标及靶区移位情况。结果:不同定位方法肿瘤长度(8.23±2.43)cm与(6.48±1.73)cm有显著差异;两次定位后GTV最大横径及最大前后径比较有显著差异;二次定位靶中心复查移位率达60.0%;二次定位等中心点位置在X、Y、Z3个轴上分别相差(0.394±0.194)cm、(0.5872±0.3097)cm和(0.213±0.073)cm。结论:CT模拟定位能更充分显示肿瘤外侵范围并反映其非对称生长,但在确定病灶长度时不如钡餐透视,用CT定位时常规食管吞钡X射线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将二者结合,对提高定位精度有重要帮助。同时食管癌放射治疗中二次定位,可纠正靶中心的误差,提高照射剂量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各个靶区和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的剂量学特点。方法 2005年1月-2006年6月住院的30例初治鼻咽癌进行调强放疗,将鼻咽和颈部的靶体积勾画为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nx)、颈部大体肿瘤体积(GTVnd)、临床靶体积1(CTV1)和临床靶体积2(CTV2),处方剂量分别为70、66、60、60Gy/30F,鼻咽和上颈部靶体积采用IMRT技术照射、下颈部靶体积采用下颈前野常规照射。研究GTV、CTV的最大、最小、平均剂量和颞叶、脑干、脊髓、视神经、晶体、眼球的最大受照剂量及腮腺、颞下颌关节的50%体积受照剂量。结果 GTVnx的最大、最小、平均剂量(均值)分别为79.2、59.5、71.9Gy, GTVnd的最大、最小、平均剂量分别为77.1、63.6、72.1Gy,CTV1、CTV2的最小剂量分别为47.6、49.7Gy,颞叶、脑干、脊髓、视神经、晶体、眼球的最大受照剂量及腮腺、颞下颌关节的50%体积受照剂量63.2、48.6、44.7、59.3、6.9、25.9Gy和34.0、36.3Gy。结论 调强放疗可以使各个靶区得到足够的、均匀的剂量分布,周围正常组织器官得到较好的保护,但是要注意CTV的低剂量区。鼻咽癌调强放疗剂量分布优于常规放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提高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CT模拟精确定位的方法.方法:未经治疗的食管癌患者25例先X线透视,在体表用铅珠标记病变上下缘,然后经体位固定、模拟机定位、体膜上标记射野中心后进行CT扫描,通过局域网将扫描图像传送到治疗计划系统,另8例未经X线透视标记病变上下缘直接CT模拟定位.根据食管造影、纤维食管镜和CT勾画GTV、CTV.当照射剂量达30Gy时,重新行CT扫描定位,勾画靶区.观察扫描后GTV 长度、两次扫描后GTV最大横径、最大前后径、GTV几何中心点坐标及靶区移位情况.结果:不同定位方法肿瘤长度(8.23±2.43)cm与(6.48±1.73)cm有显著差异;两次定位后GTV 最大横径及最大前后径比较有显著差异;二次定位靶中心复查移位率达60.0%;二次定位等中心点位置在X、Y、Z 3个轴上分别相差(0.394±0.194)cm、(0.5872±0.3097)cm和(0.213±0.073)cm.结论:CT模拟定位能更充分显示肿瘤外侵范围并反映其非对称生长,但在确定病灶长度时不如钡餐透视,用CT定位时常规食管吞钡X射线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将二者结合,对提高定位精度有重要帮助.同时食管癌放射治疗中二次定位,可纠正靶中心的误差,提高照射剂量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放疗过程中,肿瘤退缩会造成其空间位置改变.进而可能影响肿瘤内放疗剌最分布。本研究探讨NSCLC放疗过程中肿瘤退缩对计划靶体积(TPV)和肿瘤周围关键器官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03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NSCLC患者10例。所有患者均行定位CT扫描,制定三维适形放疗计划,在放疗开始约4周后,大体肿瘤体积(GTV)剂量达到40—50Gy时,行第2次定位CT扫描,两次定位CT扫描,患者采用相同固定装置、保持相同体位。回顺性分析这些患者的定位CT:根据首次定位CT制定三维适形放疗计划Plan1,处方剂量为64Gy/32次;根据第2次定位CT制定的三维适形放疗计划Plan2,处方剂量为24Gy/12次;将Plan1的处方剂量更改为40Gy/20次.之后与Plan2叠加,形成计划Plan3,Plan3用于模拟开始放疗时采用Plan1.当GTV剂量达40Gy后,采用根据退缩后肿瘤制定的放疗计划Plan2完成冶疗、比较两次定位CT上GTV的体积;以D95(95%PTV体积接受的剂量)、D99和V100%(接受处方剂量的PTV体积所占的百分比)为参数,比较采用Plan1时,PTV1(根据首次定位CT确定的计划靶体积)和PTV2(根据第2次定位CT确定的计划靶体积)的剂量分布差异;以双肺(减去PTV的体积)接受大于20Gy照射的体积(V20)、甲均剂量(MLD),脊髓的最大剂量(Dmax)、1cm^3脊髓受到的剂量(D1cm^3),心脏的平均剂量(MHD),食管接受大于55Gy照射的体积(V55)、平均剂量(MED)为参数,比较采用Plan1与采用Plan3时肿瘤周围关键器官的剂量分布差异。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GTV剂量达到39.6~52.5Gy后,GTV体积绝对缩小量的中位值为:9.5cm^3(1.7~64.4cm^3),GTV体积相对缩小量的中位值为:22.35%(10.05%~54.81%),与放疗前相比,GTV的体积差异具有最菩性(P=0.015),、采用Plan1,PTV1与PTV2的剂量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lan1与Plan3相比,正常肺组织、脊髓和食管的剂量分布差异无显著性;心脏接受的剂量在采用Plan3时减小(P=0.023).结论:NSCLC放疗过程中肿瘤退缩对PTV剂量分布未产生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的影响.但是,根据退缩后的肿瘤重新制定放疗计划可以减少肿瘤周围关键器官接受的剂量,尤其是可以减少心脏接受的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食管癌简化调强放疗(sIMRT)中解剖学动态变化规律和靶体积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初始计划剂量学分布影响,评价重新修改放疗计划的必要性和时机.方法 29例接受单纯放疗的食管癌患者常规模拟CT扫描,其中11例在放疗开始后每2周扫描(每例4次),18例在放疗第4周进行第2次扫描(每例2次).将CT模拟图像与初始计划CT图像融合后由同一医生重新勾画靶区及正常器官,将初始计划导入新勾画的靶区,得出靶区及正常器官剂量学参数后与初始计划比较.结果 每2周扫描的11例忠者疗前和疗后第2、4、6周胸部轮廓体积变化平均值分别为13948cm3和13245、12789、11837 cm3(6周时t=2.07,P=0.043),每2周体积缩小平均值为425 cm3.0~6周中大体肿瘤体积平均值逐渐降低,其中0周与4、6周比较下降最明显(47.22 cm3:37.78 cm3,t=2.44,P=0.035;47.22 cm3:33.55 cm3,t=2.55,P=0.029),而4周和6周变化不明显(t=-0.75,P=0.261).0~6周靶区适行指数逐渐降低和不均匀指数依次增加,分别为0.70、0.68、0.67、0.61(4周时t=3.20,P=0.013)和1.13、1.22、1.23、1.27(4周时t=-4.56,P=0.001).全组患者sIMRT 4周时100%大体肿瘤受照剂量增加至62.57 Gy(t=-2.93,P=0.007),99%临床靶体积受照剂量和95%计划靶体积受照剂量分别下降至58.24 Gy(t=1.49,P=0.147;2例<54 Gy)和57.44 Gy(t=2.07,P=0.048);正常组织中只有脊髓最大剂量和双肺V30的增加有统计学意义(41.52 Gy∶43.53Gy,t=-2.42,P=0.022;11.4%∶12.2%,t=-2.26,P=0.032).结论 食管癌sIMRT4周时肿瘤体积变化最明显,是CT-CT融合观察靶体积变化的最佳时机.部分患者需要做二次计划的修改使肿瘤靶区获得合理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分段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的靶区体积及危及器官(OAR)的受照范围和剂量变化。方法 33例宫颈癌患者(FIGO分期Ⅰb~Ⅲb期)行调强放射治疗和同步化疗,放射治疗前和放射治疗3周(30 Gy)后行第二次CT及MRI扫描,重新制定调强治疗后半程计划,采用6MV X线,7野调强照射技术(7f-IMRT);处方剂量均为50.4 Gy/28 F。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volume histogram,DVH)比较分析分段计划时靶区及危及器官体积及剂量变化。结果治疗前、后半程计划处方剂量均较好地覆盖了靶区。平均96.7%的PTV接受处方剂量的照射。PTV平均剂量(5024±65.8)cGy;(4993±111.5)cG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肿瘤靶体积(GTV)分别为(77.39±36.82)cm3、(52.01±30.6)cm3,GTV体积退缩(30.1±8.9)%;临床靶体积(CTV)分别是303.2~718.9 cm3、301.3~630.7cm3,体积退缩(7.7±1.1)%,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35 Gy的平均体积是(35.0±15.0)%、(31.0±12.2)%;小肠40 Gy的平均体积是(27.0±12.0)%、(24.0±1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直肠、膀胱40 Gy的平均体积分别是(71.0±13.0)%、(70.0±11.0)%;(74.0±11.0)%、(69.0±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癌患者采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技术能够产生理想的靶区剂量分布,分段计划有助于提高靶区的适形度,减少正常组织受照射的体积和剂量。  相似文献   

19.
食管癌三维立体适形放疗和束流调强放射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言三维立体适形放疗(3DCRT)和束流调强放射治疗(I MRT)是近年开展的新技术,使靶区受到精确剂量照射,保护周围正常组织。目前食管癌3DCRT和I MRT国内外尚无成熟经验,文献报道也较少,其剂量学方面如最佳剂量分割模式、最大耐受剂量的研究也未达成共识,而且目前的影像学检查对于准确地勾画食管癌CTV还不能提供满意的答案,仍在探索之中。现将食管癌的三维立体适形放疗和束流调强放射治疗有关物理和临床治疗现状、进展及其存在问题综述如下。1食管癌靶区的确定和勾画1.1GTV的勾画放射治疗计划中最重要的是靶区的确定和勾画,ICRU50号和62号报告中对肿瘤区(GTV)、临床靶区(CTV)、计划靶区(PTV)的概念均有明确的规定。食管癌GTV包括食管原发肿瘤和肿大的淋巴结。一般认为CT模拟后靶区勾画需要结合多种影像学资料如食管造影、内窥镜检、PET或超声内镜(EUS)等共同决定。正常食管壁在CT层面上厚度≤3mm,当食管壁厚度>5mm时则被认为是异常[1,2],因此通常认为食管壁厚度超过5mm时应将其包括在GTV范围内。但此条件下能否真正反映食管肿瘤病变长度目前报道较少。Konski等[3]采用不同诊断方法比较食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鼻咽癌在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肿瘤和正常组织的体积、形态变化对各自剂量受量的影响。方法:2009年1月-2010年6月间初诊经病理明确诊断的鼻咽癌患者42例,所有患者经头颈肩膜固定行模拟CT,在CT图像上逐层勾画治疗靶区和正常组织,采用6MV X线9野共面调强放射治疗计划(IMRT)。鼻咽原发灶及颈部转移淋巴结照射剂量66Gy/30f/6w,鼻咽部和颈部淋巴引流区亚临床病灶照射剂量60Gy/30f/6w。治疗设备为西门子ONCOR直线加速器。治疗期间每日采集患者治疗体位0度和90度正交二维摄片图像,同原始计划DRR图像对比,在三维方向对患者进行摆位误差校正,然后实施放射治疗。每周采集一次患者治疗体位头颈部CT图像,把治疗计划按照标记点移植到每周CT上,重新进行计量计算,分析患者在治疗期间靶区及正常组织剂量分布变化。同步化疗采用多西他赛加顺铂方案,每三周一次,在放疗开始前1周内开始同步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放疗前GTV1平均体积39.19cc,GTV2平均体积16.59cc,放疗第4周及第6周GTV1平均退缩分别为26.41%、62.68%,GTV2平均退缩分别为28.43%、53.93%。治疗前双侧腮腺体积平均为24.16cc,放射治疗第4周,平均腮腺体积为19.04cc,第6周平均腮腺体积为17.54cc。正常组织计量受量方面,脊髓(D1%)、脑干(D1%)、颞叶(D1%)、内耳(Dmean)、腮腺(V30),原计划计量分别为:(41.2±0.98)Gy、(51.26±1.57)Gy、(59.95±2.11)Gy、(45.02±1.98)Gy、(47.87±18.05)%。照射第4周分别为:(44.09±1.88)Gy、(52.81±2.47)Gy、(62.04±2.43)Gy、(47.24±3.68)Gy、(49.03±15.68)%。第六周(44.44±2.7)Gy、(54.14±2.51)Gy、(62.34±2.86)Gy、(48.37±5.37)Gy、(52.19±15.51)%。结论:随着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的进行,照射肿瘤靶区同原始计划剂量分布会有一定差异,除1例淋巴结退缩及病人消瘦等原因而造成外轮廓内收较大的患者以外,其余CTV实际照射剂量为处方剂量95%以上。正常组织在整个治疗过程所受照射剂量同原始计划比较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