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清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NAST)在治疗高龄血液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NAST、治疗高龄血液病患者5例。5例患者平均年龄55岁(53~59岁)。预处理方案主要由环孢素、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和环磷酰胺等组成。结果 5例患者均顺利度过移植后造血抑制期,3例供者细胞完全植入,2例为供受者混合嵌合体。2例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治疗后好转。结论 NAST简便安全,并发症少,疗效好,为高龄血液病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清髓预处理(环胞霉素A、环磷酰胺、阿糖胞苷及CD3单克隆抗体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的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5例。5例病人均顺利度过造血抑制期并移植成功。2例例经嵌合性植入转为完全植入,另3例为嵌合性植入。5例中2例发生Ⅱ~Ⅲ度GVHD,经治疗后治愈。5例中4例仍无病存活。结果表明,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简便安全,并发症少,疗效较好,为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3.
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排斥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探讨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NAST)后发生移植排斥的原因及促进供体细胞植入的措施,对NAST后发生移植排斥的8例患者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早期减停环孢霉素A(CSA)等免疫抑制剂、移植早期供体细胞植入率低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等较易发生移植排斥。二次NAST是解决移植排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NS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方法 14例有血缘相关HLA相合的MDS患者接受NS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患者非清髓预处理方案为:氟达拉滨(Flud)+环磷酰胺(CTX)+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骨髓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过多(MDSRAEB)患者非清髓预处理方案为:在MDS-RA患者非清髓预处理方案基础上加用马利兰(Bu)。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环孢素(CSA)联合霉酚酸酯(MMF)。结果 13例患者造血均获得快速重建,1例造血未恢复。中性粒细胞在术后第9~12天恢复到0.5×109/L以上,12例患者血小板在术后第11~21天恢复到30×109/L以上。14例中12例完全植入,2例混合嵌合植入,其中1例经过二次移植后达到完全植入,另1例在移植后2个月发生移植排斥,移植后70d因脑出血死亡。1例发生急性Ⅱ度肠道GVHD,经静脉给予他克莫司(FK506)和甲泼尼龙治疗后病情控制,但患者在后期应用FK506治疗过程中出现癫痫持续发作,经多种抗癫痫药物治疗未见好转,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后死亡。14例中未见慢性GVHD和间质性肺炎发生。随访36~133个月,11例患者现无病存活,其中10例存活60个月以上,3例死亡。结论 NST治疗MDS安全可行,可为治愈MDS提供新手段。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效果和并发症的防治,用allo-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41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环孢素A(CsA)+短程氨甲蝶呤(MTX)、霉酚酸酯(MMF)联合CsA+短程MTX两种方案。结果显示,全部患者均顺利造血重建。HLA完全相合移植急性GVHDⅡ度以上者8例(21.05%)。慢性GVHD发生率76%。急性白血病CR1和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HLA完全相合移植34例,复发3例(8.82%);随访2年以上者存活率71.43%(10/14)。表明allo-PBSCT急性GVHD发生率并不高于骨髓移植,但慢性GVHD发生率明显高;感染和间质性肺炎是移植后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抗 CD2 5抗体用于预防儿童白血病半匹配未去 T细胞骨髓移植重度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疗效。 方法  10例儿童白血病患者接受 HL A2 - 3位点不合半匹配骨髓移植 ,移植方法除了供者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2 5 0μg促进骨髓及受者应用环孢素 A(CSA ) ,甲氨蝶呤 (MTX)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ATG)和霉酚酸酯 (MMF)预防 GVHD综合措施外 ,加用抗 CD2 5单克隆抗体预防 GVHD,剂量各为 2 0 m g,在移植前 2 h和移植后第 4天应用 ,采髓后未去 T细胞输注 ,移植结果与前期未用 Simulect移植组比较。 结果  10例移植后均获造血重建 ,粒细胞大于 0 .5× 10 9/ L 中位天数是19 d,血小板大于 2 0× 10 9/ L 的中位天数是 2 2 d,骨髓植活直接证据检测证实为完全供者造血。无 1例发生急性 ~ GVHD,未用 Sim ulect对照组急性 ~ GVHD为 5 0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可评价慢性 GVHD的 8例均发生慢性 GVHD,均为局限性慢性 GVHD。中位随访 12个月 (范围 9~ 2 4个月 ) ,2例移植相关死亡 ,1例移植后 14个月复发死亡 ,实际无病生存率是 70 % ,与对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本研究儿童半匹配未去 T细胞骨髓移植应用 Sim ulect,明显降低急性重症 a GVHD发生 ,减少移植相关死亡 ,临床应用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NST)是当前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的研究热点。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仍然是制约临床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半相合或不全相合移植成功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在建立MHC半相合非清髓骨髓移植(BMT)小鼠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环孢菌素A(CsA) 甲氨蝶呤(MTX)或联合霉酚酸酯(MMF)作为GVHD预防方案,比较了这两种方案对非清髓BMT后GVHD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观察自体骨髓混合HLA半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后的GVHD发生情况.方法:观察16例混合移植GVHD的发生情况及其对疗效的影响.结果:16例中无1例发生急性GVHD(aGVHD),但在ABMT后1h输入异基因骨髓的8例皆有程度不同的慢性GVHD(cGVHD),主要表现在皮肤,粘膜炎、全血细胞减少、肝功异常、发热、体重减轻及易感冒等.中位随访8月无1例复发,除2例在移植后3和8月分别因爆发性肝炎和急性阑尾炎穿孔死亡外.余6例皆存活.最长1例已无病存活12月余.其中供受者性别不同的5例移植后性染色体观察4例形成嵌合体,3例已超过半年,最长者已1年余.而ABMT移植后6h输异基因骨髓的8例,则未观察到急慢性GVHD.结论:移植过程是安全的,部分可诱发cGVHD,形成嵌合体,白血病的复发较少.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国内外刚刚开展的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NAST)的主要研究进展和研究方向。对NAST的概念、预处理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及临床应用等问题作了讨论和介绍。并提出NAST是对传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理论和观念的发展及更新,为血液病、恶性肿瘤及免疫、遗传性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路径。并建议加强对NAST有关问题的协作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LA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行HLA不全相合PBSCT,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4b1例、M4EO1例,移植时均处于完全缓解状态。HLA配型1、2个位点不合各1例,3个位点不合2例。预处理方案由全身照射或白消胺、阿糖胞苷、环磷酰胺、司莫司汀组成。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采用环胞素A、甲氨蝶呤、霉酚酸酯、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四联方案。结果患者移植过程顺利,4例患者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并达完全供者植入。3例出现Ⅰ度急性GVHD,1例出现Ⅱ度急性GVHD。1例并发巨细胞病毒间质性肺炎,2例并发真菌肺炎。至今2例患者分别无病存活30月和15月,1例目前为移植后4月,1例死亡。结论HLA半相合PBSCT疗效较好、安全可行,为无HLA完全相合供者的白血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供者造血干细胞输注 (DSI)在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NAPBSCT)中的作用 ,6例NAPBSCT患者分别在移植后 +7~ +90天进行DSI治疗 ,共输注单个核细胞 (MNC) (0 .6~ 7.6 )× 10 8/kg ,CD34 + 细胞 (0 .3~ 3.4)× 10 6/kg ,CD3+ 细胞 (0 .3~ 5 .1)× 10 8/kg。 6例中 5例有明显促进植入的作用 ,其中 3例由嵌合体转为完全性植入。 4例有较明确的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 (GVL) ,均未见造血抑制等并发症。初步结果表明 ,DSI能促进NAPBSCT后供者嵌合体的增加 ,有利于NAPBSCT后供者细胞植入并具较好的GVL效应 ,而且并发症少 ,在NAPBSCT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NAPBSCT)在治疗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SAA)中的作用。4例HLA完全相合的重症再生障碍贫血病人(2例肝炎相关性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接受了NAPBSCT,结果4例均顺利度过造血抑制期并移植成功(完全性植入3例,嵌和性植入1例),外周血象及骨髓造血功能快速恢复正常。4例均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和间质性肺炎等并发症。本结果初步表明:NAPBSCT简单、安全、并发症轻、造血功能重建快,为SAA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评估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的植入状况,采用细胞遗传学分析结合短串联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STR-PCR),对30例Allo-PBSCT病人进行了1-25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移植的23例,21例完全嵌合(CC),1例混合嵌合(MC),1例为完全受者核型;相同性别移植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7例,除2例外,其余均未检测到Ph染色体;STR-PCR检测结果与染色体分析结果完全一致。说明两种方面具有互补性,可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亲代间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科自2007年7月-2011年1月,对45例患者实施父母供子女的亲代间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43例患者造血重建成功,2例患者植入失败。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为62.2%,其中急性GVHD发生率为40.0%,慢性GVHD发生率为22.2%。与母亲作为供者相比,父亲作为供者时患者GVHD的发生率较低。GVHD的发生率与供者年龄、HLA配型相合位点数目有关。移植后并发的感染中以血源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和肺部感染为多。随访6个月~4年,移植成功的43例患者中共死亡6例,主要死因为感染和原始疾病复发,患者存活率86.7%。7例患者采用联合脐血移植,与单纯采用亲代间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者相比,其造血重建时间提前,GVHD发生率占总发生率的7.14%。结论亲代间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治疗血液病有效,应选择HLA配型相合位点数目较多、男性、年轻供者。亲代间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脐血移植,造血重建较快、GVHD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STR—PCR定量检测供受者嵌合体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利用STRs的高度多态性等特性,用竞争性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聚丙烯凝胶电泳、染色和凝胶成像分析等技术,建立定量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受者嵌合体的方法,用无关个体的DNA混合实验进行可行性和准确性研究,并同时做染色体分带进行对照,以此基础上对2例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植入情况进行动态检测。结果显示,扩增产物中供受者DNA含量的百分比同扩增前混合样本的比例呈显著直线相关,STR-PCR检测嵌合体方法简单、快速、可靠、敏感性高,所需标本量少且不受性别限制,是检测NAST供受者嵌合体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肠型和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救治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 山东"10·21" 60Co 辐射事故中2例病人受到意外照射,病例A受照射剂量20~25Gy,诊断为"肠型放射病",病例B受照射剂量9~15Gy,诊断为"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经联合环磷酰胺、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和氟达拉滨预处理,2例分别行HLA半相合及全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采用环孢霉素A和骁悉方案(病例A加用CD25单抗和供者间充质干细胞)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 2例均移植成功,供体完全存活,移植后9~11天白细胞开始恢复,2周后白细胞恢复正常、骨髓造血重建成功.2例均未发生移植排斥和GVHD.病例A照射后33天死于败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病例B照射后75天死于心衰为主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HLA相合及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救治极重度骨髓型和肠型急性放射病是完全可能和可行的,联合免疫抑制剂预处理对促进供体稳定植入是必要的,环孢霉素A、骁悉和CD25单抗及供者间充质干细胞对预防GVHD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