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补泻刺法是传统针刺手法中的精华,早期中医经典《内经》《难经》对此记载颇丰。本文从补泻刺法的原则及内涵和操作时的刺激部位、手法、时机3个关键因素等方面对两部经典有关补泻刺法的论述进行梳理和比较。基于原文的客观分析,发现《内经》与《难经》有关补泻刺法的论述在上述各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从而推断两者可能是出自我国早期不同医学学派的针刺补泻理论。  相似文献   

2.
針刺补泻与辨气,一直是針灸界探討的課題。学习針灸医学,古人曾有四难的諺語:“刺针容易辨証难,辨証容易取穴难,取穴容易补泻难,补泻容易辨气难。”这就充分说明“补泻”与“辨气”是难于掌握的問题。最近讀了本刊4月号登載盛、凌二位医师的大作“試論針刺补泻与气候感应及得气等问題”,觉得更有必要談談我們的体会,并请医界先进多加指正。一、从針刺补泻的涵义谈起关于針刺补泻問題,古今看法不一,有的認为针刺有泻无补;有的認为针刺补泻皆无;事实上针灸补泻,不仅理論有据,且临床实践已經充分证明。  相似文献   

3.
《难经》的针刺补泻主要是通过母子补泻法、泻南补北法、刺井泻荥法等配穴法与迎随补泻法、营卫补泻法等刺法的不同组合来实现。在针刺补泻时须注意顺应四时、双手配合、侯气以及评价补泻效应等。  相似文献   

4.
摘要:“从卫取气,从荣置气”出自《难经.七十六难》,为分析其理论内涵,本文主要通过梳理《难经》《内经》及后世部分医家对此理论的注解,从针刺营卫的补泻特点、深浅界定、操作要领及层次把握等方面论述。应是针刺营卫时刺浅、推而内之则补,刺深、动而伸之为泻;在针刺营卫深浅的划分标准上,是以皮下和分肉为主要依据;刺卫多以浅刺、平刺,刺营时需先通过循按等手法使气得散;并注意“刺卫无伤营,刺营无伤卫”的层次把握,最终达到营卫通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采用"拔河对刺、补泻兼施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瘫,其中痰瘀阻络型62例,气虚血瘀型58例,取患侧阳白、皱眉穴、眼肌穴、攒竹与上迎香、地仓与口禾髎、地仓与颊车、风池、合谷等,并依据辨证配穴,采用"拔河对刺、补泻兼施法",并于患侧面部加闪罐,每天1次,6 d为一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经治疗,两种证型患者功能分级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痰瘀阻络证有效率为85.5%(53/62),气虚血瘀证有效率为86.2%(50/58)。结论:"拔河对刺、补泻兼施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提出针灸临床的辨证体系,必需体现针灸理论的核心和治疗的特色,即应以经络辨证为主。而在以八纲辨证为指导进行经络辨证时,应分经筋病症与脏腑病症的不同而有所侧重。经筋病症重在辨病位,以按部选穴为主,选取适宜的对症刺法进行论治;脏腑病症应在经络辨证的基础上,辅以脏腑辨证,论治以按经选穴为主,辅以按部选穴,重在选取相应的特定穴,并根据寒热虚实选取适当的补泻等刺法进行论治。  相似文献   

7.
Hu R 《中国针灸》2011,31(7):643-645
为了构建科学系统、客观、量化、突出能力的<刺法灸法学>技能操作考核标准,笔者结合<刺法灸法学>技能操作考核的特点,分析并探讨目前各类、各层次<刺法灸法学>教材所附录考核标准存在的问题.认为需要从编制技能操作手册、规范步骤、量化指标、建立以问题为导向、增加人性化服务考核内容等方面作为改进<刺法灸法学>技能操作考核标准的主要对策.只有革新<刺法灸法学>技能考核标准,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医家对针灸补泻手法中的“强弱刺激”的争议,提出“强弱刺激”与针刺补泻手法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对应关系.以《内经》为立足点,通过总结当代针灸名家关于针刺补泻的经验,并结合当前与针刺补泻效应相关的科研进展,古今相参,认为针刺补泻手法不能简单地以“强弱刺激”一言蔽之,但是“强弱刺激论”可以对针刺补泻手法的临床实践和现代科研的标准量化起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浅谈“徐疾补泻与提插补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从事针灸研究的学者一直强调针刺补泻手法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代实验研究表明 ,针刺补法和针刺泻法能对人体产生不同的生理效应。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也确实发现 ,施予不同的针刺补泻手法于同一病例 ,其临床疗效有显著差别。徐疾、提插补泻是临床常用的两种方法 ,正确理解两种刺法的含义、应用以及它们的关系 ,有利于针灸医师在实践中掌握规律 ,灵活运用 ,提高临床疗效。1 徐疾、提插补泻的内容1 .1 徐疾补泻 徐疾的含义 ,一作动作的快慢 ,一作时间的久暂。《灵枢·小针解》 :“徐而疾则实者 ,言徐内而疾出也 ;疾而徐则虚者 ,言疾…  相似文献   

10.
摘要:刺法者针道之用也,是中医临床应用的理论基础,《灵枢.官针篇》中载之最详,有九刺、十二刺和五刺等。其中九刺以应九变,十二刺以应十二经,五刺以应五脏。文章选取其中的九刺法进行探讨,将九刺法归纳为特殊配穴类和特殊刺法类,查阅并总结近几年“九刺”法治疗临床相关疾病的最新进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1.
郑魁山教授创新针法“热补”法与“凉泻”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ang XL  Wang F  Zheng JJ 《中国针灸》2012,32(1):35-38
追溯郑魁山教授创新针法"热补"法与"凉泻"法的渊源,将其与烧山火、透天凉术式对比剖析,探讨其创新点与临床应用优势。郑氏"热补""凉泻"针法源于"烧山火""透天凉"针法,其术式由捻针补泻、提插补泻、三五助补助泻与开阖补泻等单式补泻手法组成,其中捻针补泻和三五助补助泻法为郑氏首倡,也是郑氏针法特色之一。"热补""凉泻"针法操作术式较"烧山火""透天凉"针法简易,扩大了临床应用范围,又不失"烧山火""透天凉"针法之功效。  相似文献   

12.
泻南补北法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廖辉  李丹萍  陈强  易莉 《中国针灸》2006,26(2):91-93
目的:观察“泻南补北”法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的降压疗效。方法:随机将90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泻南补北”法治疗组(治疗组)。59例和服用开搏通加阿司匹林肠溶片组(对照组)31例,比较两组症状疗效和降压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2%,对照组为77.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但两组降压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泻南补北”针刺法的降血压效果与。口服开搏通加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效果相仿,在改善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恢刺探微     
针对《灵枢·官针》恢刺法理解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从文献源头厘清恢刺法及其适应证"筋痹"之本义。认为恢刺为治疗筋痹的古典手法,主要为治疗因气机郁痹或气机不畅所致筋急而设;恢刺所用针具为毫针,操作须押手与刺手配合,押手探知筋病所在,沿病所旁侧进针,在其上下运用提插补法,针毕即可出针,属《内经》解结针法之一。在临床中对于颈椎病、腰部筋伤等急慢性病证疗效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4.
魏立新 《世界针灸杂志》2006,16(1):42-44,53
"Treating vitality"and"reserving vitality"are very important manipulations during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diseases. "Treating vitality" comprises adjusting and treating both the acupuncture doctor's and the patient's vitality; while "reserving vitality" demands the acupuncture doctor carefully to experience the sensations of 'excess' or 'deficiency' under the needle, wait for the arrival of qi, observe the patient's responses, and then perform reducing or reinforcing needling manipula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ate of excess- or deficiency- syndrome. "Treating vitality" and "reserving vitality" impenetrate the whole process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all along. Through years' clinical practice, the author of the present paper discusses the functions of the two aspects in every stage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including before acupuncture, during needle insertion, during retention and withdrawal of the needl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ain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reating and reserving vitality and arouse many acupuncture doctors' attention.  相似文献   

15.
针刺补泻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孟云凤  冯涛 《中国针灸》2002,22(2):20-28
补泻方法的运用是为了达到理想的补泻效应,对于针刺补泻法的探求,应重视发挥针灸的无副作用,痛苦小的优势,应重视理,法,方,穴的,重视留针得气,手法倡用平补泻以补虚泻实。不应片面强求补泻手法对机体的作用,当悉心探究每用行之有效的远道刺法,输刺法,巨刺法及泻南补北法,刺井泻荥法等具体的辨证补泻配穴法。以平补平泻法制作之而“辅针导气,邪得淫溢,真气得导”。  相似文献   

16.
郑魁山教授"温通"针法临证运用规律总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温通针法”是郑魁山教授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独创的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特色针刺手法,该手法补泻兼施,具有温经通络、化痰浊、祛风散寒、行气活血、扶正驱邪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冠心病、头面五官疾病、脑病、风寒湿痹等难治性病症,常获良效。  相似文献   

17.
不同手法针刺对内毒素致热家兔体温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大肠杆菌内毒素致热家兔作为实热模型,观察了致热后不同手法针刺治疗对家兔体温的影响。结果发现,捻转泻法、电针泻法和综合泻法均有明显的相对阵热作用,尤其表现在针刺后的即时效应和降低发热高峰值的作用,三组中,以捻转泻法和综合泻法的效果更佳。捻转补法除对发热曲线有轻微的影响外,无明显的即时效应和对友热高峰的抑制效应。本实验结果表明,在清热效应上,手法补泻有明显区别,手法操作与电针操作亦有一定区别,而单、复式泻法间无差异。初步验证了“实则泻之”的补泻规律和不同手法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魏海  袁建英 《中国针灸》2003,23(2):99-101
魏稼教授师承徐少廷的飞针法,并融入古代“凤凰展翅”与“饿马摇铃”补泻法的临床经验。根据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载,前者属于捻转泻法,而后者则属于捻转加提插补法。“凤凰展翅”泻法操作重点是:二指夹持针柄,朝一个方向一捻一放4-8次,如瑞鸟展翅状;“饿马摇铃”补法的操作要点是:二指持针柄缓慢轻微摇摆50次,如饿马无力之状。文中附有治验病例。论证了以此法治疗三叉神经痛,胆石症合并胆囊炎,支气管哮喘等均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20.
论平补平泻针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富春 《中国针灸》2008,28(4):283-284
从文献与临床应用出发,探讨了平补平泻针法操作技术,指出了该法有单式与复式之分,单式手法应为均匀柔和的提插或捻转,而复式手法应为均匀柔和的提插、捻转结合。同时提出了平补平泻法与导气法、平针法之不同,认为《灵枢经》“导气法”为行气法,《医经小学》“平针法”是进针法与行针法的描述,均无补泻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