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兔心脏单次照射损伤的检测与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新西兰大白兔心脏单次照射一定剂量后心脏损伤各指标的变化,并探讨使用乏氧显像剂^99Tc^m-HL91和凋亡显像剂^99Tc^m-Annexin V的心脏SPECT检测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的可行性。方法取2.0~3.0 kg兔龄4个月的新西兰大白兔24只,CT模拟定位,TPS制定3DCRT计划。实验分为临床相关剂量组(16只)和高剂量组(8只),前者为0、10、14、18 Gy,只效分别为1、2、6、7只;后者为22、30、40、54、60、80 Gy,只数分别为3、1、1、1、1、1只。照射前后进行血清心肌钙蛋白(cTnI)、肌酸磷酸激酶(CKMB)检测,心电图和心脏SPECT检查(灌注显像剂包括^99Tc^m-MIBI, ^99Tc^m-HL91和^99Tc^m-Annexin V)。照射后观察满5个月或死亡动物,解剖心脏行常规病理HE染色检测。结果临床相关剂量组均无死于RHID者,Stewart心脏损伤评价仅1只为中等损伤。高剂量组2只死于RIHD(死于照射后74、124 d),心脏损伤评价2只严重损伤,1只明显损伤,5只中等损伤。心电图检查与心脏解剖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X^2=0.08,P=0.771)。血清cTnI值从照射后12 h开始上升,达高峰值后持续至照射后4个月,以后逐渐下降。CKMB值照射后的变化不规则。^99Tc^m-MIBI的SPECT显像照射前和照射后自身比较,心肌灌注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减少程度与剂量未显示相关性。在照射后心脏中未发现SPECT试剂(^99Tc^m-HL91,^99Tc^m-Annexin V)的浓聚。结论大白兔心脏单次照射10~18 Gy(近似临床常规分割照射30~70 Gy)后,观察满5个月,其心脏急性放射性损伤并不明显。胸部肿瘤放疗时心脏多为部分照射,分割剂量也可能较低,实验结果提示产生急性放射性损伤可能性更小。单次剂量过高(如>22 Gy近似临床常规分割照射110 Gy)时仍可能出现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塞、心衰等)。SPECT试剂^99Tc^m-HL91和^99Tc^m-Annexin V检测心脏急性放射性损伤的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2.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恶性胶质细胞瘤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脑恶性胶质细胞瘤 (BMG)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996年 10月~ 1998年 10月 ,112例CT或MRI证实术后病灶残瘤的BMG随机分为单纯常规放射治疗组 (单放组 )和常规放射治疗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立体定向放疗组 )。单放组 5 8例 ,男 40例 ,女 18例 ,年龄 16~ 76岁 (中位 40 .5岁 ) ,KPS6 0~ 70者 12例 ,>70者 46例 ;放疗前增强CT或MRI显示 ,肿瘤体积 1.0 0cm3 ~ 2 14 .78cm3 ,中位体积 2 1.0 0cm3 ;常规剂量分割照射 ,5次 /周 ,1.8~ 2Gy/次 ,总剂量 46 .2 0~ 6 5 .95Gy ,中位剂量 5 7.81Gy。立体定向放疗组共 5 4例 ,男 39例 ,女 15例 ,年龄 16~ 78岁 (中位年龄 44.5岁 ) ;KPS6 0~ 70者 8例 ,>70者 76例 ;肿瘤体积 1.76cm3 ~ 132 .0 0cm3 ,中位体积 2 2 .32cm3 ;先行常规照射 ,其照射野设计及其剂量分割与单放组相同 ,总剂量 45 .80~ 6 2 .45Gy ,中位剂量 5 5 .2 6Gy ;于常规放疗结束后 1周行立体定向放疗 ,采用非共面弧形旋转照射 ,PTV边缘剂量 8Gy~ 5 0Gy( 6 0 %~ 90 %等剂量曲线 ) ,中位 2 7.75Gy ;单次治疗 2 2例 ,分两次治疗者 2 8例 ,三次分割治疗者 6例 ,分次治疗的时间间隔为 1周 ;单次剂量 8Gy~ 5 0Gy ,中位单次剂量 15Gy。结果 治疗结束后 3个月CT  相似文献   

3.
猪下丘脑不同剂量照射后神经内分泌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幼年猪下丘脑区接受不同剂量单次照射后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反应。方法 (1)20 只幼年雄性小型猪分为5 个组,每组4 只,以蝶鞍上1 cm 为靶点等中心、10 MV 的X 射线、=16 m m 限光筒平行对穿照射,靶区中心吸收剂量分别为5 ,10,15 ,20 Gy;(2) 猪血清睾丸酮测定:照射后每隔4 周采血1 次直至照射后36 周,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猪血清睾丸酮水平;(3)将观察期满40 周的动物处死,取下丘脑组织行电镜和光镜观察,睾丸组织行光镜观察。结果 (1)照射后20 周,15,20 Gy 组动物体重出现降低趋势。(2)5 Gy 组血清睾丸酮水平在照射后曾有一过性降低,于照射后28 周与对照组基本相似;10 Gy 组略低于对照组;15,20 Gy 组持续呈低水平。(3) 光镜观察见下丘脑组织基本正常;电镜观察见10,15 ,20 Gy 组神经细胞浆水肿,髓鞘肿胀、内膜向轴索内突出,血管内皮细胞和胶质细胞增生;光镜下见精原细胞和间质细胞数量减少,细胞体积明显缩小,以20 Gy 组为最明显。结论 幼年猪下丘脑区接受5 Gy 的单次剂量照射就可以发生促性腺激素释放素神经细胞分泌功能的抑制,认为幼年猪的下丘脑区属放射敏感组织;10 Gy 以上单次照射可以导致明显神经内分泌障碍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面颈联合野放疗对唾液腺功能影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放射性核素99mTcO4-动态显像唾液腺定量测定鼻咽癌面颈联合野放疗前、中、后唾液腺功能的变化并探讨与放疗剂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2 0 0 3年 2月 1日~ 2 0 0 3年 10月 3 1日 ,分别对 2 0例鼻咽癌面颈联合野放疗患者于放疗前、放疗至 10、3 6~ 40、70Gy时进行99mTcO4-动态显像定量测定其唾液腺(腮腺、颌下腺 )摄锝率 (UR)、泌锝率 (ER)变化 ,同时观察其口干程度进行临床分级。结果 :2 0例鼻咽癌面颈联合野放疗剂量为 10和3 6~ 40Gy时 ,其泌锝率明显低于放疗前 ,P <0 0 5 ,在放疗 70Gy时降到最低 ,P <0 0 1。与临床观察到的口干严重程度一致 ,而其摄锝率在 3 6~ 40Gy照射以前变化不明显 ,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鼻咽癌面颈联合野照射患者放疗前无明显唾液腺功能障碍 ,随着放疗剂量的增加 ,唾液腺功能明显下降 ,其ER较UR下降明显 ,在确保患者放疗疗效的同时 ,应尽可能提高放疗技术 ,减少唾液腺照射剂量和放疗体积 ,保护唾液腺功能 ,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可靠的急性放射性肠炎造模方法及判断造模成功的标准。方法 98只大鼠随机分为7各组,即正常对照A组、分次给量B组(4 Gy/次3次)、分次给量C组(4 Gy/次4次)、分次给量D组(4 Gy/次5次)、单次给量E组(12 Gy/次1次)、单次给量F组(16 Gy/次1次)、单次给量G组(20 Gy/次1次)。腹部照射,观察照射后大鼠体重、排便等的改变。照射后第3~5天行MR,第4天解剖测水肿小肠长度、采血测内毒素、取小肠标本观察病理改变。组间比较行成组t检验。结果D、E、F和G组照射后发生不同程度腹泻,且内毒素检测结果为阳性。水肿小肠长度占比D组比C组增高(P=0.00),E组与D组相近(P=0.46)。E组、F组与G组MRI见肠管扩张积液,F组与G组腹腔内见片状积液信号。F组与G组小肠发生不同程度坏死,照射后14 d内全部死亡。结论 当照射剂量为33~46 Gy (BED)时,单次给量与分次给量两种造模方法均可成功复制急性放射性肠炎模型,但后者更利于把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延长时间的调强照射对鼻咽低分化鳞癌细胞系(CNE-2)放射生物效应的影响以及初步机制研究.方法 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单次照射组、模拟调强照射组,照射采用6 MVX线照射2、4、6、8 Gy(成克隆实验增加1 Gy剂量点),剂量率3 Gy/min.单次照射组完成时间1~3min,模拟调强照射组各剂量点分别等分割5次,每次间隔8.0~8.5 min.采用克隆分析法检测不同照射模式下CNE-2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因子Bax、Bcl-2的转录水平.结果 模拟调强照射组不同剂量的存活分数均高于单次照射组,其α单次照射>α模拟调强照射(0.675 Gy-1:0.538 Gy-1)、β单次照射>β模拟调强照射(0.051 Gy-2:0.027 Gy-2)、D0单次照射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鼠脑胶质瘤受照射后瘤内顺铂(DDP)浓度的变化,为脑胶质瘤放疗提高依据。[方法]50只大鼠平均分为5组,采用立体定向方法在右侧尾状核接种C6细胞,肿瘤接种20d后MRI检查,确定肿瘤体积。60Coγ线行全脑单次外照射,剂量分别为0Gy、10Gy、15Gy、20Gy和30Gy。照射24h后经尾静脉注入DDP(8mg/kg),2h后取脑,分离肿瘤,以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DDP量浓度。[结果]0Gy、10Gy时,胶质瘤体较健侧半脑DDP质量浓度显著升高(P<0.05);胶质瘤体受照射10Gy后未见DDP质量浓度显著升高(P>0.05),受照射20Gy后出现DDP质量浓度显著升高(P<0.05),受照射30Gy后未见继续升高(P>0.05)。[结论]胶质瘤体内血脑屏障功能部分存在,受一定剂量照射后能够开放,超过一定剂量强度以后,胶质瘤血脑屏障通透性不再增加。照射剂量与DDP浓度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裸鼠移植瘤模型研究单次大剂量放疗模式的生物学效应及有效剂量.方法:将人胰腺癌细胞系MIA PaCa-2接种于裸鼠右下肢大腿外侧皮下建立移植瘤模型.至移植瘤平均直径达10mm左右时随机分组,每组6只,清醒状态下进行单次照射0、2、5、10、17、25、35Gy.观察肿瘤体积变化,绘制肿瘤生长延缓曲线,计算肿瘤生长延迟时间.结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各组动物体重变化程度基本一致.随着单次照射剂量的提高,动物移植瘤体表面皮肤照射反应逐渐加重,以湿性反应为主,出现黄色渗液.单次10Gy以下剂量照射组具有相似效应,肿瘤生长延迟不明显.单次10Gv以上剂量照射组肿瘤生长明显延长,肿瘤生长延缓效应与照射剂量明显相关.两者间肿瘤生长延缓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0Gy组肿瘤生长延缓时间约为3周,17Gy组则延长至6周,25、35Gy组延缓时间更长.肿瘤生长曲线与体积抑瘤率能够更加直观反映疗效与单次放射治疗剂量相关.结论:移植瘤照射后,单次10Gy以上的剂量表现出很好的生物学效应,肿瘤生长明显延迟,生长延缓效应与照射剂量明显相关.本实验表明短疗程单次高剂量放疗模式大幅提高单次有效剂量和生物剂量,能够明显改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了(233)~ρμα粒子辐射体外诱发成年Wistar大鼠肺成纤维细胞(WAL-F_1)恶性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0.01~1.50Gy剂量范围,α粒子照射的WAL-F_1细胞的剂量一存活曲线符合单次击中单靶模型,S=e_0~(-D/D),D_0=0.172Gy,没有肩峰(D_0)。(238)~Puα粒子照射后,WAL-F_1细胞的增殖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辐射诱导下Egr1基因启动子调控腺病毒介导的Smad7基因在C57BL小鼠肺内表达与放射剂量及放射后时相间的关系。方法将Egr1基因启动子的放射敏感元件和Smad7cDNA包装到复制缺陷型腺病毒内,制备成AD.EgrSmad7。小鼠气管内给AD.EgrSmad7,24h后单次全胸照射。324只小鼠随机分组进入实验,γ线8Gy照射后不同时间取肺组织测定Smad7蛋白含量,研究照射后Smad7基因肺内表达的时效关系。108只小鼠随机分组进入实验,以不同剂量照射后5h取肺组织测定Smad7蛋白含量,研究Smad7基因肺内表达与放射剂量的关系。采用Westernblot印迹法检测小鼠肺组织Smad7蛋白表达。结果γ线照射可明显诱导Egr1基因启动子调控腺病毒介导的Smad7基因在C57BL小鼠肺内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mad7基因表达量与照射剂量和照射后间隔时间有关,单次照射0~12Gy间Smad7蛋白表达量随剂量升高而增加,15Gy时下降。照射后2~9hSmad7蛋白表达量最高(P<0.05),而后降低,15h降至接近正常水平。结论以腺病毒为载体,经射线诱导Egr1基因启动子能够调控Smad7基因体内表达,Smad7基因表达量与放射剂量及放射后间隔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模式单次剂量输出时间延长对鼻咽鳞癌CNE1、CNE2细胞放射生物效应的影响,以便为临床制定个体化IMRT计划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方法 分别急速照射指数生长期的CNE1细胞、CNE2细胞9个剂量点,采用克隆分析法计算细胞存活分数,运用单靶多击和线性二次方程数学(LQ)模型拟合曲线,求出2种细胞放射生物学参数.将指数生长期的CNE-1细胞、CNE-2细胞分成3个组:[1] EBRT组;[2] IMRT模式15 min照射组;[3] IMRT模式30 min照射组(单次剂量输出时间延长至15 min和30 min).每组照射总剂量为6 Gy,1次/天,2 Gy/次,连续照射3天,采用克隆分析法计算细胞的存活分数.结果 急速照射1次后的各点细胞存活率以单靶多击模型拟合曲线,得出CNE1细胞D0值为0.88 Gy, Dq值为0.47 Gy, N值为3.5, CNE2细胞DO值0.60 Gy, Dq值为0.36 Gy, N值为4.0;以LQ模型拟合曲线,得出CNE1细胞α值为0.16 Gy-1,β值为0.089 Gy-2,α/β值为1.8 Gy, CNE2细胞α值为0.97 Gy-1,β值为0.086 Gy-2,α/β值为11.3 Gy.CNEl细胞EBRT组细胞存活率为7.21%,IMRT模式15 min照射组为8.85%,IMRT模式30 min照射组为9.92%,IMRT模式组随着单次剂量时间延长到15 min和30 min,细胞存活率较EBRT组明显增加,t检验有显著差异(P<0.05).CNE2细胞EBRT组为0.190%, IMRT模式15 min照射组为0.204%,IMRT模式30 min照射组细胞存活率为0.207%,t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鼻咽高分化鳞癌CNE1细胞具有较低的α/β值及较大的D0、Dq值,相对于鼻咽低分化鳞癌CNE2细胞具有较强的亚致死性修复(SLDR)能力.SLDR能力在单次剂量延长的放疗中对细胞存活起重要作用.IMRT模式单次剂量输出时间延长将使CNE1细胞存活率增加明显,而CNE2细胞增加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能用于科学研究的放射性脑损伤动物模型。方法 选用40只新西兰兔作为动物实验模型,随机分为4组:10Gy、15Gy、20Gy和30Gy组。分别在CT定位下建立三维重建图像资料,应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系统(3D-TPS)精确设计治疗计划、优化照射靶区剂量分布,照射体积约1cm×1cm×1cm,6MVX线单次大剂量照射。结果 3D-TPS的剂量分布曲线显示,受照区域剂量分布均匀,95%的等剂量曲线包绕100%靶区体积,受照体积为(1±0.03)cm3。结论 动物模型受照区域产生剂量均匀、准确,可用于研究放射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目的是观察分次照射时,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的剂量效应关系,并与一次照射相比较,为在分次超剂量外照射条件下估算生物剂量提供依据。 实验用12~15周龄、体重2-3公斤、雄性青紫兰家兔,(60)~Coγ线一次全身照射1、2、3和4Gy,每剂量点4~5只动物,将其中5只受1Gy照射的家兔,在第1次照射后,每天(间隔24小时)加照1Gy,总剂量达4Gy,剂量率0.7256Gy/分。照前和照后90-120分钟,从心脏采血,肝素抗凝。染色体分析,  相似文献   

14.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研究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SMART)对鼻咽癌的疗效以及对正常组织的保护和毒性反应。方法对38例鼻咽癌初治患者大体肿瘤和肿大淋巴结给予SMART,2.5Gy/次,共28次,总量70Gy。亚临床灶和预防照射区接受常规照射,2.0Gy/次,共28次,总量56Gy。均照射1次/d,5次/周,总治疗时间为38d。腮腺功能测定采用99mTc核素显像法,采用摄取指数(UI)和分泌指数(EI)验证SMART对腮腺功能的保护作用。结果治疗计划结果显示临床靶体积(CTV)的D95为53.8Gy,平均剂量57.0Gy,95%等剂量线(54Gy)可以覆盖98%的CTV。大体肿瘤体积(GTV)的D95为64.5Gy,平均剂量67.2Gy,90%等剂量线(63Gy)覆盖98%~99%的GTV。健侧腮腺的平均剂量为23Gy,实际腮腺功能测定显示健侧腮腺功能变化在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患侧腮腺的UI、EI疗后比疗前分别下降43.6%和26.3%(P<0.05)。全组患者黏膜和咽部反应较重,但未发生严重的4级不良反应。治疗结束3个月后,完全缓解率为89.5%(34/38),有效率为100%(38/38),1年生存率为100%。结论SMART技术无论在早期或晚期鼻咽癌病例均可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正常组织得到很好的保护,毒副反应可以耐受,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 ,在局部复发晚期鼻咽癌再程放疗中的应用。方法  1997年 7月到 2 0 0 0年12月 ,采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局部复发鼻咽癌 2 3例。所有病例均采用 6MVX线照射 ,设 1~ 3个中心 ,80 %剂量曲线将靶区完全包含。总剂量DT2 4~ 64Gy(中位剂量 5 2 .2Gy) ,单次剂量DT4~ 8Gy(中位剂量 6.4Gy)。 结果 局部复发鼻咽癌经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 ,1年生存率为 78.3 % (18/2 3 )、2年生存率为 69.6% (16/2 3 )。 3 9.1% (9/2 3 )的患者随访期内死亡 ,其中死于局部复发 1例 ,死于远处转移 5例 ,鼻咽大出血 3例。结论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用于局部复发鼻咽癌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但单次剂量和总剂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人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BT325细胞系)裸小鼠移植瘤不同分割模式照射后生物效应的实验研究,加深对人脑胶质瘤放射反应生物学特性认识,为临床设计照射计划、制定合理分次治疗方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对BT325细胞系裸小鼠移植瘤进行单次10、20、30、40、60 Gy照射和2 Gy每周5次每天照射、3 Gy每周3次隔天照射、3 Gy每周5次每天照射、4 Gy每周3次隔天照射,总剂量分别为125、114、126、112 Gy.用肿瘤生长曲线评价剂量效应关系并测定肿瘤体积倍增时间.取贴壁生长的指数生长期BT325细胞,用生长曲线测定细胞倍增时间,细胞克隆形成分析法绘制细胞存活曲线(照射剂量为0、1、2、4、6、8、10 Gy)计算曲线参数值,彗星分析法测定DNA单链断裂半修复时间(T1/2).结果 单次照射各剂量点均不能有效控制肿瘤.2 Gy5次/周和3 Gy3次/周治疗方案对人脑胶质瘤实体瘤也无明显治疗效果.增加分次剂量可使脑胶质瘤实体肿瘤有较明显的消退,其中4 Gy3次/周方案好于其他方案但仍未能达到治愈肿瘤的效果.表明对肿瘤干细胞的控制不理想.各项生物学参数的测定结果:BT325细胞倍增时间为30.16 h,裸小鼠移植瘤肿瘤倍增时间为43 d;细胞存活曲线LQ模型拟合的α=0.360 Gy-1、β=0.057 Gy-2,多靶单击模型拟合的D0=1.394 Gy、Dq=2.127 Gy、SF2=0.714;5 Gy照射DNA单链断裂的T1/2=9.999 min.结论 本实验从实证实验角度印证了临床上脑胶质瘤是一种放射耐受性较高的肿瘤的看法.研究结果提示增高分割剂量有可能提高肿瘤的近期疗效(使肿瘤消退率增加),但如何提高对肿瘤干细胞的控制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各项生物学参数测定结果提示脑胶质瘤细胞内在放射敏感性较差.  相似文献   

17.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肝转移三维适形放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肝转移性癌疗效。方法 采用6 ~ 15 MeV-X线直线加速器对28例肝转移癌进行三维适形放疗,对于单个肿块,直径≤5 cm或多个不相邻的肿块,直径≤3 cm,靶区单次剂量5 ~ 6 Gy,3次/周,共6 ~ 8次。对于≥5 cm或弥漫性,采用常规剂量分割方法,连续照射(1次/d,每次1.6 ~ 2 Gy,每周5次)。照射剂量36~60 Gy,平均照射剂量52.5 Gy,中位照射剂量53.5 Gy。结果 完全缓解率7.4 %,部分缓解率59.2 %,无变化率为22 %,进展率为14.8 %,总有效率为66.7 %。1年生存率60 %。所有患者耐受性良好。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是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X射线照射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焦亡的影响。方法:单次10 Gy X射线照射HUVEC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照射后0~72 h HUVEC分泌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和IL-18的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照射后6~48 h HUVEC内Caspase-1的活化水平,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照射后72 h HUVEC形态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次10 Gy以及多次小剂量(2.5 Gy/d,连续4 d)照射后HUVEC焦亡率的变化。结果:10 Gy X射线照射后0~72 h HUVEC中IL-1β、IL-6、TNF-α和IL-18浓度与对照组(0 Gy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10 Gy X射线照射后6~48 h细胞内Caspase-1活化水平升高(P<0.05),细胞呈现体积增大肿胀状态。单次10 Gy照射组和多次小剂量照射组细胞焦亡率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此外,单次10 Gy照射组细胞焦亡率较多次小剂量照射组细胞升高约1倍(P<0.01)。结论:X射线照射可引起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焦亡;在总剂量相同情况下,单次大剂量照射引起的HUVEC焦亡水平明显高于多次小剂量照射。  相似文献   

19.
2Gy多分割不同顺序照射对鼻咽癌CNE-2细胞生物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总剂量为2 Gy时部分分割和顺序照射对鼻咽癌CNE-2细胞的杀伤效应的差异。方法采用克隆形成法和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2 Gy剂量照射后鼻咽癌CNE-2细胞的细胞生存率和具有代谢活性细胞比例。结果在多个等分割照射中,较小分割(≤0.5 Gy)多次照射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低于单次照射组(2 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较大分割(1 Gy)照射与单次照射组细胞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2个部分分割和3个部分分割照射中,随着S分割剂量的增大,各S-L和S-S-L照射组细胞生存率呈逐渐下降趋势,至S分割为0.4 Gy(S-L)或者0.5Gy(S-S-L)组时细胞生存率最低;大部分S-L照射组细胞生存率明显低于L-S照射组,大部分S-S-L照射组细胞生存率和相对细胞生存率明显低于L-S-S照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总剂量为2 Gy照射时,分割剂量大小和照射顺序是影响鼻咽癌CNE-2细胞放射治疗生物效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调强放射治疗(IMRT)是21世纪初的主流放射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类肿瘤的放射治疗中,但整个放射实施的时间比常规二维照射技术长得多.本研究采用a/β值不同的临床常见肿瘤细胞株--鼻咽癌CNE和肺癌细胞A549细胞株,研究模拟IMRT技术的照射时间延长所导致的放射生物效应变化.方法:①离体培养鼻咽癌低分化上皮细胞株CNE、肺腺癌细胞株A549,给予不同剂量的照射,由克隆形成实验求得细胞存活比率(SF),根据LQ模型拟合生存曲线;②对细胞进行分段照射,比较细胞存活比率的变化;③对细胞分别进行总剂量为2 Gy、2 Gy×2次、2 Gy×3次、2 Gy×4次的照射,间隔24 h,每天2 Gy照射的总时间分别为1分57秒(2 min组)、20 min(20 min组)、40 min(40 min组).观察延长照射时间对肿瘤细胞存活比率的影响.结果:CNE细胞的a/β值为1.76 Gy,A549细胞的a/β值为12.41 Gy:随着2次照射时间间隔的延长,细胞存活比率逐渐上升,分别比连续照射时增加了150%和100%,接受照射总剂量为8 Gy的鼻咽癌瘤株CNE和肺癌瘤株A549细胞中,2 min组细胞存活比率最低,分别为0.0237和0.0243;20 min组细胞的存活比率分别为0.0304和0.0296;40 min组细胞的存活比率上升至0.0378和0.0359,与2 min组相比,两株细胞的双侧t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根据体外实验结果,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放射治疗的生物效应下降.在调强放疗的工作实践中,应尽量减少单次照射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个体化地设计调强放疗方案;或者考虑适当的进行剂量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