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干扰素脂质体的制备及理化性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制备干扰素α2b脂质体 ,分析其理化性质。方法 采用旋转逆相蒸发法制备干扰素α2b脂质体 ,通过正交试验进行制备条件的优选 ,电镜观察其粒径大小 ,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包封率 ,并观察脂质体的稳定性。结果 干扰素α2b脂质体平均粒径为 98. 6nm ,最高包封率为 78 .2 3% ,脂质体存放于 4℃及 - 2 0℃稳定性良好。结论 本试验方法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高 ,理化性质较稳定。  相似文献   

2.
乙型脑炎病毒抗原定量检测试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酶联免疫乙型脑炎病毒抗原定量检测试剂,用于乙型脑炎灭活疫苗中抗原定量检测。方法分别用2株杂交瘤细胞分泌的抗乙型脑炎病毒单克隆抗体作为包被和标记物,配以辅助试剂,建立酶联免疫检测系统,用经标化的乙型脑炎疫苗参考品绘制定量标准曲线,对试剂各项技术指标进行验证。结果试剂对乙型脑炎病毒抗原的最佳定量范围是0·131~0·666ELISA单位(EU/ml),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0·996,平均变异系数CV小于10%。与NIH法测定结果相比较,相关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对2批乙型脑炎疫苗9次测定,变异系数分别为2·7%和4·4%。结论试剂的精密性和准确度高,特异性和稳定性可靠,可用于乙型脑炎疫苗中的抗原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细胞法代替小鼠法检测狂犬病毒毒力。方法将34批病毒样品采用小鼠法检测半数致死量LD50。同时,将病毒样品感染BSR细胞,检测病毒的荧光灶单位(FFU/ml)。结果用细胞法所得的logFFU值与对应的小鼠法所得LD50之间呈正相关性;分次测得同一狂犬病毒logFFU值在3·03~3·28之间,而logLD50值在2~3之间。结论细胞法代替小鼠法检测狂犬病毒的毒力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两种脂质体制备方法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和冻干重建法制备bFGF脂质体,MTT法检测两种方法制备的脂质体中bFGF的活性。结果薄膜分散法和冻干重建法制备的bFGF脂质体活性分别为1·99×107和1·94×107IU/ml。与对照bFGF水溶液相比,两种脂质体制备方法均未降低bFGF活性,且包封率与粒径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采用薄膜分散法和冻干重建法制备bFGF脂质体,对其活性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丙型肝炎病毒多表位抗体,探索从血浆或血清样品中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原(HCAg)的可能性,为献血员筛选及临床早期诊断提供检测方法。方法利用原核系统表达的丙型肝炎病毒(HCV)7个高度保守区基因的多表位复合抗原免疫动物,制备抗-HCV多克隆抗体,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浆或血清中的HCAg,并与RT-PCR法进行比较。结果制备的抗-HCV多表位复合抗原多克隆抗体,在用ELISA法检测HCAg中表现出较高的特异性及灵敏性,Cutoff值为0·239,批内CV值为5·60%~6·65%,批间CV值为7·80%。与RT-PCR比较,相关系数为0·816,灵敏度为88·89%,特异度为96·30%,一致性为95·24%,调整一致性为90·82%,阳性预测值为80·00%,阴性预测值为98·11%。HCAg检出率与美国ORTHO公司HCV-C抗原检测试剂盒差异无显著意义(P=0·06)。结论用HCV多表位复合抗原制备的多克隆抗体,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HCAg,具有灵敏、特异、快速的优点,有望开发成为HCAg诊断试剂盒。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抗体效价的3种检测方法,并进行比较。方法棋盘滴定法优化ELISA法的包被抗原及酶标二抗的浓度,并检测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及重复性;同时建立微量细胞中和试验法和蚀斑减少中和试验法,检测两种方法的重复性。用建立的3种方法及市售RSV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同时检测55份健康人血清样本,并将两种ELISA法与两种中和抗体效价检测方法间的相关性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ELISA法中包被抗原为10μg/ml及HRP标记的山羊抗人Ig G稀释度为1∶30 000时是最佳组合;在38.00~2.375 U/ml范围内,抗体浓度与A_(450/630)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81 4;高、中、低3个浓度样本的变异系数(CV)均10%。微量细胞中和试验7 d后,细胞病变明显,细胞成片脱落;连续6次检测抗RSV多克隆抗体中和效价的CV值为4.2%。RSV感染Vero细胞7 d后出现明显的蚀斑形态,结晶紫染色后蚀斑边缘清晰;连续6次检测兔抗RSV抗血清效价的CV值为6.81%。本实验建立的ELISA法与市售ELISA试剂盒的相关系数(R)为0.787,微量细胞中和试验与蚀斑减少中和试验的R为0.937。结论成功建立了3种RSV抗体效价检测方法,本实验建立的ELISA法与市售ELISA试剂盒间及两种中和抗体检测方法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共载化疗药CPT-11及中药成分DMY的复方脂质体,对该脂质体进行质量检测,包括考察其外观形态、粒径分布、包封率、载药量等,并考察复方脂质体的体外释放能力。方法:用乙醇注入法-硫酸铵梯度法制备CPT-11-DMY复方脂质体,根据L9(34)正交试验优化药物处方,并加以验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封率及载药量;利用动态透析法来分析CPT-11-DMY复方脂质体体外释放趋势。结果:正交实验得到的最优处方制备出的复方脂质体中CPT-11包封率为(82.58±1.48)%,载药量为(4.5±1.3)%,DMY包封率为(71.45±1.03)%,载药量为(5.7±1.1)%;平均粒径为(123.1±1.8)nm,PDI值为0.181,Zeta为(-24.3±0.51)mV;体外释放通过数学参数拟合结果表明,复方脂质体的释药行为符合weibull模型,24h内复方脂质体中CPT-11和DMY的累计释放率分别为(61.45±1.88)%和(72.67±1.07)%。结论:应用乙醇注入法结合硫酸铵梯度法成功制备复方脂质体,采用的方法简单可行,结果可靠,且包封率高。  相似文献   

8.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脂质体核酸疫苗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脂质体核酸疫苗,并优化其制备工艺。方法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脂质体核酸疫苗,通过正交试验进行制备条件的优化,用荧光法测定脂质体的包封率。筛选制备高包封率脂质体核酸疫苗的最佳条件,测定脂质体粒径,并对疫苗免疫效果进行检测。结果制备高包封率的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脂质体核酸疫苗的工艺为:卵磷脂、胆固醇的比例为2∶1(摩尔比),转速为150r/min,温度为45℃,包封率可达80.31%。脂质体粒径平均为149nm,脂质体核酸疫苗显著提高了疫苗的免疫效果。结论按本工艺制备的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脂质体核酸疫苗包封率高,脂质体粒径均一,免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干扰素α2b的质量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建立聚乙二醇化重组人干扰素α2b(PEG rhIFNα2b)的质量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Wish细胞 VSV病毒系统 ,以CPE法测定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飞行时间质谱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反向高效液相法 (RP HPLC)测定纯度 ,溴化氰裂解 SDS PAGE法测定肽图 ,等电聚焦电泳法测定等电点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紫外吸收光谱。结果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干扰素α2b的比活为 6 . 0× 10 6~ 10 . 0× 10 6IU/mg蛋白 ,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6 2 6 0 0 ,等电点在 5 . 2 0~ 6. 5 5之间 ,紫外最大吸收峰约在 2 78nm波长处。结论 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可控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干扰素α2b质量。  相似文献   

10.
生长激素脂质体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胥传来  乐国伟  姚惠源  吴振国 《精细化工》2001,18(12):718-719,735
用冰冻熔融法制备脂质体 ,包封率可达 2 9% ,当n(卵磷脂 )∶n(胆固醇 ) =5∶2 ,超声时间 3min ,中性环境 ,冰冻 2 4h或 4℃贮藏 3d ,其稳定性良好 ,包封率 ( 2 9.1± 0 .4 ) % ,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人用狂犬病脂质体疫苗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狂犬病脂质体疫苗进行免疫效果评价。方法用狂犬病脂质体疫苗和无佐剂疫苗分别免疫小鼠,以NIH法检测保护效力,RFFIT法检测中和抗体,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表面标记,体外实验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NK细胞活性,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免疫后小鼠IL-2和IFN水平。结果狂犬病脂质体疫苗与无佐剂疫苗相比,可提高效力2~3倍,脂质体疫苗组中和抗体水平明显高于无佐剂疫苗组,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狂犬病脂质体疫苗可增强细胞免疫,小鼠CD4+/CD8+比例、淋巴细胞增殖指数、NK细胞活性、IL-2及IFN活性与无佐剂疫苗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狂犬病脂质体疫苗可同时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相似文献   

12.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包封率高、粒径均匀、稳定性好的芦丁脂质体,并建立芦丁脂质体中芦丁含量和包封率的测定方法。以包封率为主要指标,通过正交设计优化芦丁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同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芦丁含量和包封率测定。结果表明,薄膜分散法制备的脂质体平均包封率为66.50%,外观均匀、稳定性良好。建立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将芦丁与辅料分离良好,芦丁浓度在4~40μ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2,n=5),平均回收率为99.0%,可用于测定芦丁脂质体的药物含量与包封率。  相似文献   

13.
制备司帕沙星脂质体,单因素考察优化了制备工艺和处方,以提高脂质体的包封率.采用乙醇注入-高压均质法制备了司帕沙星脂质体,以透析-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含量和包封率.实验结果表明,司帕沙星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22.1 nm,包封率为47%左右.乙醇注入-高压均质法适用于制备司帕沙星脂质体,透析-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司帕沙星脂质体的含量和包封率.  相似文献   

14.
采用HPLC法测定硝酸咪康唑脂质体中硝酸咪康唑含量和包封率。采用C18柱,流动相为0.5%醋酸铵溶液-乙腈-甲醇(15∶42.5∶42.5),检测波长230 nm,流速1 mL/min,采用Sephadex LH-20柱分离脂质体与游离药物。结果表明,硝酸咪康唑在0.25~15μg时,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回收率为99.67%(n=9),所测脂质体的平均包封率为75.54%。该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硝酸咪康唑脂质体的药物含量及包封率。  相似文献   

15.
大豆磷脂阿奇霉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伟光  高树刚  安红 《精细化工》2008,25(4):369-371
采用逆相蒸发法,利用大豆粉状磷脂制备阿奇霉素脂质体。以高效液相色谱法为分析手段,采用反透析法测定阿奇霉素脂质体的包封率。研究了阿奇霉素脂质体配方中不同成分的比例,以及水合介质对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阿奇霉素脂质体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温度40℃,m(阿奇霉素)∶m(磷脂)=1∶25,m(阿奇霉素)∶m(胆固醇)=1∶2,水合介质为pH=6.8的磷酸盐缓冲溶液〔V(NaH2PO40.01 mol/L)∶V(Na2HPO40.01 mol/L)=3∶2〕,加入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为20 mL(相对于20 mg阿奇霉素),在该条件下,阿奇霉素脂质体的包封率为72%。  相似文献   

16.
β-桉油醇脂质体的超临界CO_2沉析法制备与理化性质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β-桉油醇的生物利用度与肝靶向性,将其包封为脂质体。利用超临界CO2沉析技术,将脂质体膜材与β-桉油醇制成脂质体混悬液,再经真空干燥,制备了冻干β-桉油醇脂质体,并对脂质体形态、粒径、包封率、载药量、稳定性等各项理化参数进行测定与表征。考察了超临界CO2压力、温度、共溶剂乙醇在CO2中摩尔分数[x(CH3CH2OH)]等因素对脂质体制备的影响,在压力为30MPa,温度为338K、x(CH3CH2OH)=15%条件下,脂质体包封率为87.2%,载药量为5.9%,平均粒径为448.5nm。所制备的冻干β-桉油醇脂质体具有良好的复水性能,包封率、溶出度、稳定性等理化性质均符合中国药典的规定,为β-桉油醇的肝靶向药物开发提供了固体制剂中间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Vero细胞中表达牛干扰素γ基因,并对其抗病毒活性进行鉴定。方法将牛干扰素γ全基因克隆至pcDNA3.1(+)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经PCR及双酶切鉴定,将鉴定正确的阳性质粒通过脂质体法转染Vero细胞,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转染效率和干扰素γ蛋白的表达,采用细胞病变抑制试验检测其抗病毒活性。结果间接免疫荧光显示绿色荧光,表明牛干扰素γ蛋白在Vero细胞中得到表达,转染效率约为50%;Western blot检测可见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2 000的目的条带,进一步验证了该蛋白的表达;细胞病变抑制试验显示细胞病变明显减少,表明表达的干扰素γ蛋白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活性。结论成功在Vero细胞中表达了牛干扰素γ蛋白,其具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包装携带HDV核酶的肝细胞靶向性逆转录病毒载体,并检测体外HDV核酶对乙型肝炎病毒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分别包装出携带针对HBV不同基因组区域的HDV核酶的肝细胞靶向性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HepG2215细胞,ELISA及荧光定量PCR检测HDV核酶对乙型肝炎病毒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pMSCV-U6-PreS2-Rz和pM-SCV-U6-C-Rz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抑制率明显高于其他HDV核酶和对照组,分别达80%和85%,且高于脂质体转染介导的同种核酶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表达的抑制率。结论靶向性重组逆转录病毒能够携带HDV核酶进入HepG2215细胞,并且对乙型肝炎病毒的表达有较高的抑制作用,为抗病毒治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长效干扰素质控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和确定新型长效干扰素制品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Wish细胞 VSV病毒系统测定干扰素的生物活性 ,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飞行时间质谱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采用毛细管等电聚焦法测定样品的等电点 ,应用胰蛋白酶消化法测定肽图。结果 确定了长效干扰素制品的质控方法 ,应用该方法测定 3批长效干扰素比活性为 10 6IU/mg蛋白 ,相对分子质量为 6 30 5 7,等电点为 5 .6。结论 建立的质控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长效干扰素的制品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