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对ER阳性绝经后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将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ER阳性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67例,术后应用CMF或CAF方案6个疗程后口服TAM 5年;内分泌组59例,术后口服TAM 5年.结果:临床Ⅱ、Ⅲ期及术后腋窝转移淋巴结≥4枚的患者两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2.7%、46.7%,58.3%、28.1%,63.9%、28.7%;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6.4%、49.5%,61.1%、33.8%,69.8%、34.8%(P<0.05);而临床Ⅰ期和腋窝淋巴结转移<4枚的患者两组5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ER阳性绝经后Ⅱ、Ⅲ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和腋窝转移淋巴结≥4枚的患者术后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可手术乳腺癌患者中,术前体脂肪健康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未复发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的女性未复发患者1 498例,分别对绝经前组和绝经后组进行生存分析.结果:绝经前未复发乳腺癌患者中,TNM分期早、淋巴结转移数少、ER阳性、PR阳性的患者较TNM分期晚、淋巴结转移数多、ER阴性、PR阴性的患者OS更长(P<0.05);绝经后乳腺癌患者中,TNM分期早、淋巴结转移数少、ER阳性、Ki-67阴性较TNM分期晚、淋巴结转移数多、ER阴性、Ki-67阳性的患者OS更长;在绝经后未复发乳腺癌患者中,超重或肥胖患者较正常体重患者OS长,低体重患者OS最短.结论:对绝经后的乳腺癌幸存者而言,术前BMI< 18.5kg/m2的患者总生存预后不好.足够的营养和控制体重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抑癌基因P53在肿瘤中的研究一直是热点,包括乳腺癌。对于P53基因和乳腺癌预后的研究很多,多数研究表明P53蛋白表达是乳腺癌的不良预后因素之一。而目前对于P53蛋白表达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早期绝经后乳腺癌对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otase inhibitors,AI)的敏感性的作用尚无明确结论。本研究旨在探讨P53蛋白表达在ER阳性,早期绝经后乳腺癌对AI治疗敏感性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6年12月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住院的患者资料共29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AI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72个月(6~140个月)。分析不同P53表达状态对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survival,DFS)的影响。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及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P53阳性和P53阴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8%和89%。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53表达状态(HR=1.729,95%CI:1.038~2.880,P=0.035)、病理分期(HR=2.270,95%CI:1.399~3.681,P=0.001)、组织学分级(HR=2.328,95%CI:1.312~4.133,P=0.004)及年龄(HR=1.988,95%CI:1.511~2.617,P<0.005)是接受AI治疗的早期乳腺癌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53蛋白表达可预测ER阳性,早期绝经后乳腺癌对AI治疗的敏感性;其可能成为决定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治疗策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隐匿性乳腺癌与非隐匿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肿瘤医院1981年1月至2000年12月期间收治的96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随机抽取同期入院的女性可手术非隐匿性乳腺癌病例并进行比较。结果隐匿性乳腺癌与非隐匿性乳腺癌患者的ER阳性率分别为42.1%和57.3%,PR阳性率为44.3%和55.9%。隐匿性乳腺癌和非隐匿性乳腺癌不同时期的复发和/或转移率分别为25.6%-66.7%和13.5%-28.2%。隐匿性乳腺癌患者5年、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5%和46%;0~Ⅰ期、Ⅱ期及Ⅲ期非隐匿性乳腺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86%、56%,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6%、78%、和47%。结论与非隐匿性乳腺癌相比较,隐匿性乳腺癌ER、PR阳性率低,复发和/或转移率高,5、10年总生存率与Ⅲ期乳腺癌患者相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复发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至2006年7月手术治疗的486例乳腺癌患者资料。将ER、PR、HER-2均为阴性患者定义为三阴性乳腺癌组,其他患者定义为非三阴性乳腺癌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PR、HER-2的表达,随访观察患者的生存情况。74例(15.2%)符合三阴性乳腺癌诊断标准。[结果]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组比较,三阴性乳腺癌组绝经前患者比例升高,组织学分级较高。三阴性乳腺癌组5年无病生存率、5年总生存率均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组(P=0.038,P=0.014)。且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更容易出现内脏转移(P=0.024),复发后生存时间更短(P=0.000)。[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有着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易出现复发转移(尤其是内脏转移),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的ER、PR表达对原发性侵袭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重点研究ER+/PR- 和ER-/PR+ 单阳性表型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至2004年5 月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 054 例原发性侵袭性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及随访结果,比较不同的ER、PR表达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明确ER+/PR- 和ER-/PR+ 单阳性表型肿瘤之间存在的差异。计算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 方法,生存率比较应用Log-rank 检验。经COX多因素分析得出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ER+/PR- 表型肿瘤易出现于年长、绝经后的女性,肿瘤直径较小,组织分化程度较高。生存分析显示:ER+/PR+ 组预后优于ER-/PR- 组(OS:P=0.000,DFS :P=0.000),ER或PR单阳组预后介于ER+/PR+ 组和ER-/PR- 组之间。相对于ER-/PR- 表型肿瘤,ER+/PR- 的生存优势强于ER-/PR+ ,ER+/PR- 的无瘤生存优于ER-/PR+(P=0.035),而两者之间总体生存无明显差异(P=0.890)。 不同的ER、PR阳性表达是影响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无瘤生存的独立因素(P=0.023)。 结论:ER+/PR- 和ER-/PR+ 是两种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完全不同的乳腺癌,ER-/PR+ 肿瘤表现的侵袭性行为更强,应该采取更为积极的治疗措施。ER-/PR+ 表型乳腺癌可能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亚裔人群T_(1c)期乳腺癌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2010年至2015年T_(1c)期亚裔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数据作为建模组。对建模组进行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使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采用一致性指数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可信度。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断为T_(1c)期的乳腺癌患者作为验证组,对模型进行验证。绘制生存校正曲线,检测两组的一致性。结果共纳入T_(1c)期乳腺癌患者5328例,其中建模组4968例,验证组360例。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53个月和43个月,建模组死亡170例,验证组死亡13例。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组织学分级、ER和PR表达、HER-2状态、分子分型、N分期、M分期、手术和放化疗均为影响T_(1c)期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P<0.01)。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建模组C指数为0.701(95%CI:0.693~0.709),验证组C指数为0.686(95%CI:0.657~0.715)。3、5年生存率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9、0.694。3年生存率校正曲线显示,验证组校正曲线与建模组结果高度拟合。结论成功构建了预后预测模型,对亚裔T_(1c)期乳腺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作出预测,可为临床医师做治疗决策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前期研究发现POSTN mRNA表达在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癌中较其配对的原发癌下调,是潜在的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本研究进一步通过大样本临床病例验证,阐明乳腺癌组织中POSTNmRNA水平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并评估其预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17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原发癌组织中POSrrN mRNA水平;采用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确定POSTN mRNA水平分组的阅值;X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时序检验比较组间生存期的差异.结果:POSTN mRNA水平在雌激素受体(ER)阴性乳腺癌组织中低于ER阳性组织(P=0.007),在其它临床病理因素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ER阳性乳腺癌患者POSTN mRNA低水平组3年无瘤生存率和无转移生存率均低于高水平组(P=0.052,P=0.033),而在其它临床病理因素各组中POSTNNmRNA状态与患者预后无关.结论:POSTNmRNA高表达是ER阳性乳腺癌的生物学特征之一,且POSTN mRNA低表达是ER阳性乳腺癌患者早期复发转移的危险指征.  相似文献   

9.
88例早期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影响早期乳腺癌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复发及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本院1995~2005年收治的88例早期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Ⅰ期12例,Ⅱa期33例,Ⅱb期43例(不包括T3N0M0和T1N1M0、T2N1M0中淋巴结阳性4个以上者),术后均未接受胸壁放疗,复发后均采用以局部放疗和全身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结果 中位发病年龄为47岁,中位复发年龄为49岁,中位复发时间为2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59.5个月.总的5、10年生存率为85.5%、44.9%.3、5年无瘤生存率为36.6%、21.2%.复发后的3、5年生存率为59.6%、41.8%.行根治术者胸壁复发时间显著长于行改良根治术者(P<0.002);术后行化疗者胸壁复发时间显著长于术后未行化疗者(P<0.002);术后行内分泌治疗者胸壁复发时间显著长于术后未行内分泌治疗者(P<0.032).单纯胸壁复发者生存率显著高于伴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者(P<0.02);2年以上复发者生存率显著高于2年以内复发者(P<0.003);ER(+)者生存率显著高于ER(-)者(P<0.026).结论 手术方式、术后有无全身化疗及内分泌治疗是影响早期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的相关因素.术后胸壁复发时间、有无出现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ER表达情况等是影响早期乳腺癌胸壁复发后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59例男性乳腺癌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5年生存率,用生存分析方法探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对生存的影响.结果 59例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64岁,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率为74.6%(44/59).随访9~123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61%,Ⅰ、Ⅱ期患者的生存明显优于Ⅲ、Ⅳ期患者.结论 男性乳腺癌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TNM分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结果本组5年无病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3.6%和77.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者无病生存时间的因素有肿物大小(P=0.002)、淋巴结状况(P=0.041)、临床分期(P=0.000)和辅助化疗(P=0.033)。影响本组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因素有肿瘤大小(P=0.002)、淋巴结状况(P=0.012)、临床分期(P=0.000)和辅助化疗(P=0.040)。COX多因素分析示临床分期(P=0.000)和辅助化疗(P=0.018)为影响患者无病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同时,临床分期(P=0.000)和辅助化疗(P=0.012)也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结论男性乳腺癌发病率低,预后较差,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为其公认的治疗模式,其预后与临床分期和辅助化疗有关。应注意早期诊断和治疗,并重视术后辅助化疗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KL-6粘蛋白在乳腺肿瘤患者血浆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及ER、PR、HER-2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乳腺肿瘤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浆KL-6水平,并用免疫组化方法定位检测组织KL-6粘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癌组血浆KL-6水平为(4.191±3.598)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702±0.737)ng/ml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的(1.775±0.65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乳腺癌患者血浆KL-6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分期等密切相关,与年龄、月经状况、ER、PR及HER-2等无关;乳腺癌组织KL-6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分期等密切相关,与年龄、月经状况、ER、PR及HER-2等无关。结论 KL-6在乳腺癌血浆及组织中表达均增高,并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分期等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筛查、预后判断及基因靶向治疗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3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病理分化程度、复发转移情况、激素受体状况、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临床治疗及生存情况。结果:c—erbB-2表达在ER、PR阳性组低于ER、PR阴性组(P〈0.01),ER表达在PR阳性组高于PR阴性组(P〈0.01);中、低分化与高分化相比,在淋巴结的转移、肿瘤的转移或复发、临床分期、肿块的大小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激素受体状况、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状况、肿瘤转移或复发、临床分期、肿瘤大小、T分期、N分期、辅助化疗等11个因素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R状况、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状况、临床分期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早期发现并针对病理分化程度及激素受体水平的适当治疗是提高生存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三碘甲腺原氨酸(3,5,3’triiodothyronine,T3)、四碘甲腺原氨酸(3,5,3’,5’tetraiodothyronine,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hormone,TSH)水平变化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09年10月本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87例(乳腺癌组),良性乳腺腺瘤患者79例(良性组),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两组患者术前甲状腺激素(T3,T4andTSH)水平及TPO—Ab表达,并分析它们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乳腺癌患者的血清T3水平较良性对照组降低(P=0.044),TPO-Ab的表达阳性率较良性对照组高(P=0.040),T4、TSH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乳腺癌患者T3降低与肿块大小、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0),与年龄、病理类型、ER、PR表达情况无关(P〉0.050)。乳腺癌患者TPO—Ab高表达与肿块大小、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ER、PR表达情况有关(P〈0.050),与年龄、病理类型无关(P〉0.050)。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T3降低及TPO-Ab高表达可能反映乳腺癌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乳腺癌组织细胞角蛋白5/6(cytokeratin5/6,CK5/6)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2000-01-01-2000-12-31手术的乳腺癌石蜡组织标本共307例,制作成乳腺癌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二步法检测乳腺癌组织cK5/6蛋白的表达,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分析cK5/6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月经、妊娠、哺乳、肿瘤大小、TNM分期、ER、PR和HER-2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在乳腺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结果:乳腺癌组织CK5/6阳性表达率为23.9%(68/28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CK5/6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有关,P值分别为0.022和0.023;将分期、ER、PR、HER-2和CK5/6等指标进行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CK5/6是与总生存相关的独立的预后因素(P=0.023),乳腺癌组织CK5/6蛋白高表达提示有较差的临床预后。结论:CK5/6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较低表达患者有较差的预后,CK5/6是与乳腺癌总生存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hMAM-mRNA表达水平并探讨其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检测hMAM-mRNA在15例正常乳腺组织及15例乳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中hMAM-mRNA的表达。分析与肿块大小、年龄、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免疫组化情况、病理学类型、肿瘤分期的关系。结果:正常乳腺组织中hMAM-mRNA阳性率33.33%(5/15),乳腺增生组织中阳性率53.33%(8/15),乳腺癌组织中阳性率83.33%(50/60)。60例乳腺癌患者中hMAM-mRNA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与患者ER、PR、Her2状态无关。结论:hMAM-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有可能成为乳腺癌微转移检测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回顾性分析预后差的早期乳腺癌及预后好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DNA含量特点,并探讨FCM对预后的应用价值,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将手术后常规治疗且10年内出现复发、转移甚至死亡的Ⅰ期乳腺癌11例以及术后10年内健在且淋巴结转移10枚以上的Ⅲ期乳腺癌16例分别作为实验组,再从同期患者中选取术后无病生存的Ⅰ期乳腺癌14例以及预后差且淋巴结转移10枚以上的Ⅲ期乳腺癌14例分别作为对照组,应用FCM对各组患者进行DNA含量检测,包括DNA指数(DNA index,DI)、S期分数(SPF)以及DNA倍体。分析比较Ⅰ期及Ⅲ期乳腺癌实验组与对照组DNA含量的特点,并对Ⅲ期乳腺癌患者淋巴结及结外软组织转移水平进行亚组分析。成组设计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小样本率的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1)Ⅰ期乳腺癌实验组中异倍体出现率为6/11,二倍体出现率为5/11;Ⅰ期对照组异倍体出现率为0,二倍体出现率为14/1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2)分别比较Ⅰ期及Ⅲ期乳腺癌实验组与对照组的DI和SP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3)Ⅲ期乳腺癌实验组与对照组的DNA倍体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0)。(4)Ⅲ期乳腺癌患者第三水平淋巴结转移组二倍体含量高于第一、二水平组,第一、二水平组SPF值低于第三水平组,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5)Ⅲ期乳腺癌患者软组织不同转移水平组间DNA倍体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应用FCM研究早期以及晚期乳腺癌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进行DNA含量测定,对临床判断预后,选择治疗方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100A4蛋白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5例乳腺癌组织和16例乳腺良性病变中S100A4蛋白的表达。结果:S100A4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率55.45%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织(P〈0.05),S100A4在腋淋巴结阳性组和复发/远处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腋淋巴结阴性组和无复发、转移组(P〈0.05);生存期≥5年组S100A4阳性率明显低于生存期〈5年组(P〈0.05);与生存期呈负相关。S100A4蛋白与乳腺癌患者年龄、肿块大小、病理学分类、临床分期、ER、PR表达状态及月经状况无关(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S100A4蛋白表达增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是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预测转移趋势的有价值的参考指标,并有可能成为乳腺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本组5年总生存率为67%。Ⅰ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100%,Ⅱ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60%,Ⅲ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43%,Ⅳ期患者无5年生存病例。单因素分析示肿瘤大小(P=0.006)、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P=0.013)和肿瘤分期(P=0.004)影响患者预后。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示肿瘤分期(P=0.009)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男性乳腺癌发病率低,发病年龄大,预后差,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多见;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男性乳腺癌的治疗模式:其预后与肿瘤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分析乳腺癌患者外周血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19,CK19)及人乳腺球蛋白(human mammaglobin,hMAM)mRNA表达,探讨其作为判断乳腺癌的相关指标。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ce Quantifica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技术对40例乳腺癌患者及10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CK19及hMAM mRNA的表达进行测定。运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对各组间差别进行统计学分析;乳腺癌患者CK19和hMAM表达相关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结果乳腺癌患者中CK19和hMAM阳性率分别为52.5%(21/40)和55%(22/40),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CK19阳性为1/10,hMAM均为阴性)(P0.050)。乳腺癌患者CK19和hMAM阳性表达具有相关性(Kappa=0.849,P=0.000)。CK19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PR有密切关系(P0.050),与ER、HER-2无关;hMAM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ER、HER-2有关(P0.050),与PR无关。结论联合检测乳腺肿瘤患者外周血中CK19及hMAM应用于临床动态监测,可起到帮助临床诊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