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小鼠模型Apc Min/+贫血的类型及病因。[方法]对33只Apc Min/+小鼠和23只同窝对照Apc+/+小鼠进行外周血血细胞计数,比较两组之间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间的差异,以及ApcMin/+小鼠上述各项参数与健康小鼠正常值之间的差异。同时,制备外周血血涂片,观察ApcMin/+小鼠红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ApcMin/+小鼠与对照组Apc+/+小鼠的红细胞参数RBC、HGB、HCT、MCV、MCH和MCHC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其中,ApcMin/+小鼠的RBC、HGB、HCT、MCH和MCHC各项均值都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其MCV的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与之相似,ApcMin/+小鼠的RBC、HGB、HCT、MCV、MCH和MCHC与健康小鼠相比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Apc Min/+小鼠的血涂片显示易出现大红细胞、嗜多色红细胞、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结论]与对照组Apc+/+小鼠相比,ApcMin/+小鼠的RBC、HGB、HCT、MCH和MCHC的均值降低,而MCV的均值升高,同时红细胞数目减少,提示其为大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区突变与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Sanger测序技术检测78例脑胶质瘤组织中TERT启动子区C228T和C250T位点的突变情况,分析TERT启动子区突变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TERT启动子区突变在脑胶质瘤中的发生率为32.1%,在低级别(Ⅰ~Ⅱ)和高级别(Ⅲ~Ⅳ)胶质瘤中突变分别占28.0%和34.0%。其中少突星形细胞瘤中突变占57.1%,胶质母细胞瘤中突变占44.4%,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中突变分别占28.6%和23.1%。TERT启动子区突变与胶质瘤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显著相关,突变型术后生存时间显著短于野生型(P=0.001)。按低级别和高级别分组独立分析后发现,TERT启动子区突变在低级别组和高级别组中均与不良预后相关(P值分别为0.019和0.018)。Cox回归分析表明,TERT启动子区突变和术后放化疗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P=0.002,HR=3.486,95%CI: 1.591 ~7.637;P=0.004,HR=0.331,95%CI:0.156~0.699)。结论:TERT启动子区突变频繁发生于脑胶质瘤中,突变型胶质瘤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食管鳞癌组织的常见基因组DNA改变,以期获得可能用于该病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方法:对112例食管鳞癌手术组织标本,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位于染色体3p和13q上的6个微卫星的杂合性丢失(LOH)情况,并与我们已报道的高频基因突变进行联合分析。结果:在被测的微卫星中,D3S1768的LOH频率最高,为48.9%;D3S2452的LOH最低,为28.8%。当与所测突变联合分析时,发现一个较优的组合,包括D3S1768、D13S171、D13S1493、TP53和TTN,该组合中任意2个标志同时出现异常改变的频率为75.6%,远高于任何单一标志的改变频率。生存分析的结果显示,在本组病例中所测微卫星LOH频率与患者生存率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但PBRM1和SYNE2基因突变多存在于生存期较短的病例中。当将基因突变与淋巴结转移联合分析时,发现这两类指标同为阳性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短于仅有其一阳性或均为阴性的患者(P=0.027)。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存在较高频率的微卫星D3S1768杂合性丢失,包括TP53突变的标志物组合有助于提高检测食管鳞癌的敏感度,PBRM1、SYNE2基因突变联合淋巴结转移可作为食管鳞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p-mTOR(Ser2448,活化形式的m TOR)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变化并评价其用于判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441例结直肠癌及其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p-mTOR的表达,收集患者至少5年的随访信息,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指标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p-mTOR在癌旁正常结直肠上皮细胞中阳性表达率为4%(17/441),而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8%(254/441),两者间差异显著(P<0.01)。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结直肠癌组织中,p-mTOR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分级、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病理分期显著正相关(P均<0.05)。同时,p-mTOR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P均<0.05),p-mTOR高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分别为52和60个月,明显短于p-mTOR低表达患者的71和70个月。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mTOR表达水平为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mTOR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其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相关,有可能作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死亡及复发转移风险的候选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53蛋白和多粘连细胞外基质蛋白LAMC2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相关性.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011至2012年间河南林州肿瘤医院病理科收取的15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P53和LAMC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两个蛋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LAMC2蛋白和P53蛋白在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均不表达,而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3.3%(65/150)和59.3%(89/150).LAMC2的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53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也与患者性别、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53和LAMC2在食管鳞癌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01).结论:P53和黏蛋白LAMC2在食管鳞癌中具有统计学相关性,可以联合作为食管鳞癌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及细胞系中KIAA1522基因不同转录本的表达及丰度,确定其蛋白的表观分子量,为进一步研究KIAA1522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改变及功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使用反转录PCR(RT-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食管癌组织及细胞系中KIAA1522基因4个不同转录本的表达及丰度;以特异性siRNA敲降食管癌细胞中KIAA1522的表达,并在模式细胞中过表达KIAA1522,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确定KIAA1522的表观分子量,并通过质谱分析验证KIAA1522条带的序列组成。结果:KIAA1522的转录本T1和T4在食管鳞癌组织及多个细胞系中均有表达,其中T1的表达丰度相对最高。Western blot检测中观察到的分子量为170 kDa的条带为KIAA1522基因特异性的蛋白表达产物,同时质谱分析结果也证实该条带为KIAA1522多肽。结论:T1为食管鳞癌组织及细胞系中KIAA1522基因的优势转录本,KIAA1522蛋白的表观分子量为170 kDa。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神经前体细胞表达发育下调蛋白4(neural precursor cell expressed developmentally down-regulated protein 4,NEDD4)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探讨其过表达对食管鳞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131例食管鳞癌及配对癌旁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NEDD4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同时,使用TCGA和GTEx数据库中的mRNA表达数据,分析食管鳞癌组织中NEDD4 mRNA的表达变化。然后,在NEDD4表达水平较高的食管鳞癌细胞系中用特异性siRNA敲降NEDD4的表达,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NEDD4在40%(53/131)的食管鳞癌组织中高水平表达,而在癌旁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不表达或低水平表达。NEDD4蛋白的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病理学分期呈正相关(均为P < 0.05)。同时,TCGA及GTEx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NEDD4 mRNA表达水平在食管鳞癌组织中明显升高(P < 0.01)。细胞增殖活力检测结果显示,在KYSE30和KYSE150细胞中,转染NEDD4 siRNA的实验组细胞的增殖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细胞(均为P < 0.01)。结论:NEDD4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其高表达可增强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活力,提示NEDD4过表达可能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促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DnaJ热休克家族成员B6异构体b(DNAJB6b)过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使用GEO数据库中的数据统计并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DNAJB6a和DNAJB6b 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体外培养结直肠癌细胞系DLD-1和HCT116,分别使用小干扰RNA(siRNA)和短发卡RNA(shRNA)敲降DNAJB6b的表达,以转染阴性对照siRNA和shRNA的细胞作为对照,使用Western blot检测敲降组与对照组细胞中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使用PI3K/mTOR双重抑制剂BEZ235处理DLD-1和HCT116细胞,以溶剂处理细胞作为对照,进行Transwell侵袭和迁移实验,统计穿膜细胞数目;在稳定敲降DNAJB6b的DLD-1和HCT116细胞中,瞬时转染组成型活化的AKT(myr-AKT)表达载体,进行挽救实验,以转染相应空载体的细胞作为对照,使用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进行Transwell实验评估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结直肠癌组织中DNAJB6b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而DNAJB6a mRNA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在结直肠癌细胞系DLD-1和HCT116中敲降DNAJB6b的表达,可明显降低p-AKT(Ser473)的蛋白水平;BEZ235处理组细胞穿膜数目显著减少,仅为对照组的20%左右(P<0.01)。挽救实验结果显示,在稳定敲降DNAJB6b的DLD-1和HCT116细胞中过表达外源myr-AKT,与对照组相比,p-AKT(Ser473)表达水平升高并可显著逆转由于敲降DNAJB6b表达导致的细胞穿膜数目降低(P<0.01)。结论: DNAJB6b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其过表达可通过激活AKT通路增强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提示其异常表达在结直肠癌发生进展过程中发挥促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瘤内多个取材位点中TP53基因突变异质性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方法 对食管鳞癌原发肿瘤及其配对的手术切端组织,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和直接测序法检测TP53基因第2~11号外显子突变状态,评估各病例瘤灶内4个不同位点TP53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及其在瘤内的异质性。 结果 在30例被测食管鳞癌肿瘤中,发现18例患者存在TP53基因突变,占60%(18/30)。16例为点突变,其中3例为无义突变,13例为错义突变;另2例为导致移码的缺失突变。大部分突变集中于TP53基因5~8号外显子,其中5号外显子的突变率最高,为23.3%(7/18)。在2例肿瘤中检测到第282位密码子突变(R282W),3例检测到第175位密码子突变(R175H)。观察每例肿瘤各位点突变等位基因峰高与正常等位基因峰高之比(relative intensity,RI值),发现在有点突变的16例中,12例的4个肿瘤位点的RI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其余4例瘤内各位点RI值也不一致。 结论 食管鳞癌存在较高频率的TP53基因突变,而且每例肿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瘤内异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泛素样含PHD和环指域1(UHRF1)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判断价值。方法:采用组织微阵列联合免疫组织化学(TMA-IHC)技术检测201例结直肠癌中UHRF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及术后生存时间之间的相关性。结果:UHRF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54.2%(109/201),显著高于配对的手术切端形态学正常的组织(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UHRF1蛋白表达阳性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短于表达阴性的患者(P=0.023)。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UHRF1蛋白是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的一个独立预后因素(P=0.008)。结论:UHRF1蛋白可能作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