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利用快原子轰击质谱研究了2-(乙酰基-乙氧羰基)亚甲基四氢咪唑与Fe(Ⅲ)、Fe(Ⅱ)、Cu(Ⅱ)间的相互作同。不同的质谱特征表明了Fe(Ⅲ)与配位体形成了稳定的配合物,而Fe(Ⅱ)和Cu(Ⅱ)却具有促进配体之间的聚合作用。同时,观察到形成低聚体的不同说明了Cu(Ⅱ)的催化聚合比Fe(Ⅱ)更加有效。而且,为了使以上实验现象得到合理的解释,提出了相应的配住物中间体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制的高效液相色谱一微波等离子体矩发射光谱联用装置,用于二胺和柠檬作淋洗液,氩气作等离子体工作气体,考察了各种实验参数对分析Fe(Ⅲ)、Fe(Ⅱ)的影响。列出了数种产中Fe(Ⅲ)、Fe(Ⅱ)的测定数据,并与分光光度法的结果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3.
立方氮化硼表面硬化层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渗硼和新型的等离子体浸没式氮离子注入技术(PⅢ)对Cr12MoV钢进行复合处理,制备出了含有立方氮化硼的表面硬化层。经X光电子能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硬化层中的组织主要是立方氮化硼(c-BN)、六方氮化硼(h-BN)、FeB和Fe2B。在与单独渗硼处理的Cr12MoV钢试样进行对比时,对立方氮化硼表面硬化层进行了维氏显微硬度和滑动摩擦试验。结果表明:硬化层具有高达48GPa的高硬度和优良的摩擦性能。  相似文献   

4.
蒸汽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电子电气产品中的Cr(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军  高峰  刘霁欣 《现代仪器》2006,12(2):43-45
应用蒸汽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Cr(Ⅵ),本方法较好的解决Cr(Ⅲ)与Cr(Ⅵ)分离技术的关键问题.满足实际样品测定电子电器中Cr(Ⅵ)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激光剥蚀技术与单接收或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联用(LA-(MC)-ICP-MS)得到了广泛应用,实现了由激光剥蚀系统对固体岩矿样品微区采样后产生的气溶胶输送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的同位素分析,具有原位、实时、快速的分析优势及高空间分辨率、高灵敏度、多元素及其同位素比值同时测定的优点。本文介绍了本实验室近年来开展和建立的基于LA-(MC)-ICP-MS的一系列矿物微区原位同位素分析方法,主要有含硼矿物(如电气石、白云母)的硼同位素组成、碳酸盐矿物的碳同位素组成、硫化物和硫酸盐矿物的硫同位素组成、含锶矿物(如磷灰石)的锶同位素组成、锆石的铪同位素组成,以及锡石、黑钨矿、独居石、榍石和石榴子石等矿物的U-Pb定年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将纯铬丝放入开有相应圆孔的HT250灰铸铁中,在1 220℃保温30min进行原位反应,制备出了不同体积分数(Fe,Cr)7C3的铁基复合材料,并采用XRD、SEM、硬度仪及磨损试验机等对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及其磨料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物相主要由碳化物(Fe,Cr)7C3、铁素体(α-Fe)及奥氏体(γ-Fe)组成;随碳化物体积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平均显微硬度逐渐增大,最高值为1 453HV0.1;而在磨料磨损条件下的磨损量先降后升,碳化物体积分数为62%时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最好,且与BTM20Cr高铬铸铁的耐磨性相当。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由层状前体合成单一晶相镍锌尖晶石的方法,对NiZn-Fe(Ⅱ)-Fe(Ⅲ)SO4水滑石的制备进行了研究,合成了Ni^2+、Zn^2+、Fe^2+、Fe^3+摩尔比分别为1:2:5:2,3:3:i0:4,2:1:5;2,5:1:i0:4的系列水滑石层状前体;探讨了合成条件对晶体结构的影响,研究了层状前体焙烧产物的磁学特性。结果表明:四种摩尔比的配方均可制备出晶型较好的水滑石层状前体,焙烧产物为晶相单一的尖晶石铁氧体,其中当摩尔比为3:3:10:4时,产物尖晶石铁氧体的磁学特性较高,比饱和磁化强度高达78.89A·m^2·kg^-1。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联合量对Fe-14Mn-5Si-8Cr-4Ni合金形状记忆效应(SME)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碳含量小于0.12%时,随着碳含量的增加,SME得到改善。大于0.12%时,则相反。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合金的SME都变差,尤其以不含碳的合金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和沉淀氧化法分别制备了粒径为10 nm和45 nm的球形Fe3O4粒子,研究了粒径对纳米Fe3O4粒子作润滑油添加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Fe3O4粒子的粒径对其作润滑油添加剂的减摩抗磨作用有明显影响。粒径为10 nm和45 nm的Fe3O4粒子作润滑油添加剂均具有较好的减摩抗磨作用,但是,粒径为10 nm的Fe3O4粒子的减摩抗磨效果优于粒径为45 nm的Fe3O4粒子的减摩抗磨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王学军  李宁  颜家振 《机械》2010,37(10):65-68
主要研究了润滑油中纳米粒子添加剂的含量对冷挤压过程中润滑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粒径为20~30nm的Fe3O4纳米粒子分散于52#汽缸油中配置成具有不同质量分数的纳米粒子改性润滑油,并将该润滑油应用于钛合金(TA2)棒材的冷挤压实验,论文系统研究了润滑油中Fe3O4纳米粒子的添加量对钛合全冷挤压成形的最大成形力、成形功、表面质量(Ra)及HV的影响规律并对其润滑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润滑油中Fe3O4纳米粒子质量分数为8%时。纳米改性润滑油的润滑效果最佳,挤压成形力和成形功最小,成形件表面质量最好。纳米粒子的填充与滚动作用及其对52#汽缸油膜的支承作用是改善润滑油润滑性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快原子轰击质谱研究了2-(乙酰基-乙氧羰基)亚甲基四氢咪唑与Fe(Ⅲ)Fe(Ⅱ)Cu(Ⅱ)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技术,测定不同生长时间的板蓝根和大青叶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其中,采用ICP-MS法测量Cr、Co、La、Ce、Pr、Nd、Sm、Eu、Gd、Dy、Li、Be、V、Ga、U、Nb、Zr、Bi、Th、Er、Yb、Y、Sc元素,采用ICP-OES法测量Fe、Al元素。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时间的板蓝根和大青叶中,24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板蓝根中,2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在7~9月达到最低值,之后逐渐增加,11月达到最高值;大青叶中,2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均在8月和11月达到最高值。根据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初步推断大青叶的最佳采收时期为8月和11月,板蓝根为11月,可与大青叶同时采摘。本方法简单、快速、精密度和准确性好,为板蓝根和大青叶营养转运模式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刘宁  曹岩  Cao Yan 《一重技术》2005,(4):41-45
通过对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系统发展过程进行总结,指出CAPP的发展方向及企业成功实施该系统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4.
用微波等离子体炬(MPT)为激发光源,氩气为等离子体工作气体,用气动雾化进样,采用标准加入法研究微波等离于体炬原于发射光谱法(MPTAES)测定芦荟中Fe和Pb的方法。详细考察溶液硝酸浓度、微波前向功率、载气流量、工作气流量、氧屏蔽气流量等实验参数对测定的影响,还考察共存离子对测定的影响。同时,还通过常规消解方法与微波消解方法相比较,得出微波消解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待测元素不受污染等特点。结果表明,微波消解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可以作为研究芦荟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相关系数MA(q)序列分析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傅惠民  马小兵 《机械强度》2003,25(2):183-186
提出相关系数MA(q)序列分析方法,相关系数MA(q)序列是从非平稳随机序列中分离出的工程上常见且便于研究的一类时间序列,其均值和方差都可随时间变化,与传统的均值和方差为常数的相关函数MA(q)序列相比,它能够更好地描述工种中的时间序列,文中建立相关系数MA(q)序列的条件极大似然估计和精确极大似然估计,前者在样本较大时简单且便于工程应用,后者则在样本较小时仍具有较高的精度,它们通过时域的全程分析,能够充分利用样本信息确定相关系数MA(q)序列的均值函数,方差函数和相关系数函数,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高精度的频谱分析。  相似文献   

16.
产品数据管理(PDM)系统支持下的并行工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在阐述了并行工程的主要方法和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背景,给出了基于产品数据管理(PDM)支持下的并行工程体系结构,并探讨了在PDM环境中如何实现集成化产品开发团队的组织与协作、产品数据分布式统一管理与共享、设计过程的管理与协调等并行工程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利用机械共混、冷压成型和烧结工艺制备不同含量的磁性纳米Fe3O4填充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密封材料,采用MM 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其在干摩擦下与45#钢对磨时的摩擦磨损性能,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磨损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并分析磨损机制。结果表明:随磁性纳米Fe3O4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硬度显著提高,摩擦因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变化趋势,耐磨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当Fe3O4质量分数为15%时,复合密封材料的摩擦因数较小,体积磨损率与纯PTFE相比降低两个数量级;随着Fe3O4含量的增加,磨损机制由纯PTFE的黏着磨损转变为黏着磨损与磨粒磨损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在临床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娟娥  于水 《质谱学报》2006,27(3):182-192
本文对近年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在临床样品微量元素及形态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应用ICP-MS技术测定临床样品微量元素的三种处理和分析方法(直接稀释法,湿法消解法和微波消解法),列举了部分含量测定的实例。介绍了联用技术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超临界流体色谱(SFC)和毛细管电泳(CE)在形态分析中的应用,指出了现存的问题,探讨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MS)测定了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IL-3)、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等六种基因工程产品,建立了一种对基因工程产品进行质量控制的新方法,此方法稳定、快速、灵敏,准确度达0.3%,仅需fmol样品即可测定。  相似文献   

20.
林鋆  朱峰  王明葵 《质谱学报》2014,35(5):454-461
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ASE-HPLC-ICP-MS)测定聚乳酸材料中二丁基锡(DBT)、三丁基锡(TBT)、三苯基锡(TPhT)、二辛基锡(DOT)4种有机锡化合物的方法。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法,以V(甲醇)∶V(水)∶V(乙酸)=65∶23∶12的溶液为提取溶剂,于120 ℃静态萃取10 min,萃取液定容后,以Agilent TC-C18液相色谱柱为分离柱,甲醇-35%乙酸水溶液(3.0%三乙胺)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ICP-MS测定。结果表明:DBT、TPhT、TBT在质量浓度为1~100 μg/L、DOT在质量浓度为3~300 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DBT、TPhT、TBT、DOT的定量限分别为30.0、33.3、55.0、101.7 μg/kg;在定量限、5倍定量限和参照Oeko-tex Standard 100限量值3个加标水平下,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2.7%~88.4%、89.5%~91.5%、91.6%~103.5%,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4.3%~7.8%。该方法简单、灵敏、准确,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国内外相关法规的要求,可用于聚乳酸材料中有机锡化合物残留的确证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