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两步还原法制备MLCC电极用超细铜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制备MLCC电极用超细铜粉,克服CuSO4直接水合肼还原法制备的铜粉存在粒度分布不均匀、振实密度小的问题,提出了两步液相还原新工艺,即以CuSO4溶液为原料,首先采用NaOH沉淀-葡萄糖预还原制备Cu2O,然后用水合肼还原Cu2O制备超细铜粉.针对实现铜晶体的成核与长大过程的分离,研究了水合肼加入方式对铜粉性能的影响,发现较慢的水合肼滴加速度和将水合肼还原Cu2O阶段分为升温均匀成核与水合肼连续滴加长大两个过程有利于得到粒度均匀的铜粉.在最佳试验条件下制得的铜粉呈类球形,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1.8μm,振实密度达4.2g/ml.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超细铜粉分散性、均匀性及抗氧化性,采用几种化学还原法工艺分别制备了铜粉,通过反应现象探讨了温度、还原剂、添加剂及葡萄糖预还原对铜粉性能的影响,利用SEM、粒度仪对铜粉形貌、粒径进行观察,并进行相关机理分析,确定了化学还原法制备超细铜粉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在温度为70℃时,添加分散剂PVP和抗氧化剂BTA,以甲醛-水合肼为复合还原剂,结合葡萄糖预还原法制备的铜粉具有抗氧化性强、粒径分布区间窄、几乎无团聚等优点。此工艺不仅体现了葡萄糖预还原的有利影响,还明显克服了单一还原剂的缺陷,所制铜粉质量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超细球形铜粉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敏艺  徐锐  王崇国  周康根 《功能材料》2007,38(10):1577-1579
研究了一种新颖的球形铜粉制备方法,即先用葡萄糖还原法制备球形超细Cu2O粉末,然后用氢气还原Cu2O粉末制备球形铜粉.用葡萄糖还原Cu(Ⅱ)可以制备球形的Cu2O粒子.在240℃下用氢气还原球形Cu2O粉末,得到了分散性良好的球形铜粉,铜粉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稳定性.铜粉粒径大小和粒径分布取决于前驱体Cu2O粒子的大小和粒径分布.还原后的粉末粒径略有收缩,平均粒径为1.18μm,振实密度为2.1g/ml.  相似文献   

4.
宋玉亮  廖辉伟 《功能材料》2007,38(6):986-988
以酸性蚀刻废液为铜源,水合肼为还原剂,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铜粉.研究发现,在氯离子的存在下,直接还原难以得到高纯度的铜粉.介绍了络合还原和除氯后还原两种铜粉制备方法,用铜粉导电率表征其抗氧化性能,并对两种方法制备的铜粉的稳定性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化学法还原氧化石墨烯的主要类型和机理,着重对比了几种常用化学还原法的还原效果,探讨了化学还原法的优缺点,包括还原能力、还原条件及还原机理等方面的内容.认为发挥多种还原剂或制备方法的优势,可以获得性能优异的石墨烯,最后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其他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6.
王立栋  隋贤栋  黄肖容  许静 《材料导报》2005,19(Z1):157-159
纳米铜粉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较系统地介绍了液相还原制备纳米铜粉的主要方法,指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采用液相还原法,分别以水合肼、次磷酸钠和硼氢化钠为还原剂,聚乙二醇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剂和保护剂,硝酸银被还原制备球形纳米银粉。通过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进行表征,得到在10~60nm之间不同粒度分布的规则球形、纯相面心立方晶系纳米银粉。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银包铜粉的制备工艺及研究现状.银包铜粉的制备方法包括置换法、化学还原法、置换与化学沉积复合法及熔融雾化法.分析了常见的置换法和化学还原法制备银包铜粉时的镀液组成、沉积机制,给出了较为成熟的制备工艺.银包铜粉与贵金属粉相比有着极高的价格优势,在电子浆料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由于其良好的抗氧化性、热稳定性及高电导性,核壳结构铜-银包覆粉在电子浆料、导电填料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总结归纳了化学还原法制备核壳结构铜-银包覆粉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直接置换法和还原剂还原两种方法的制备工艺、机理及研究结果.分析表明:包覆过程中铜粉的性能、温度、搅拌速度等因素对最终包覆产品的性能有较大影响;铜粉的氧化、包覆时的水解及银盐利用率低等问题是制约核壳结构铜-银包覆粉制备的关键问题.据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对今后的研究应用方向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同鑫  程琥  曾若生 《材料导报》2014,(2):99-102
以天然石墨为原料,采用氧化石墨热解膨胀氢气还原法制备出石墨烯。通过SEM、XRD、Laman光谱及TEM对石墨、氧化石墨以及石墨烯的微观形态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成功制备出单层石墨烯,同时考察了氢气还原温度对还原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Sol-gel method was employe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nanoscale tungsten powder.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reparation conditions on particle size were discussed and the optimum preparation condition was found. 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sca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so 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mediate is monoclinic WO3, its particle shape is approximately spherical, and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is narrow.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is about 60 nm. After deoxidization, WO3 turns into cubic tungsten powder with small particle size (average particle size about 120 nm) and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用草酸共沉淀法合成高纯超细钛酸钡(BaTiO3)的方法,并对影响最终产品性能的几个主要因素,如加料速度、配料比、洗涤情况、干燥煅烧条件等进行了探讨.指出通过控制工艺条件完全可以稳定地制备出纯度>99.5%、粒度不超过1μm的球形钛酸钡。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铝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回收废水中的铝,以NaOH为沉淀剂,通过控制不同pH值,采用化学分步沉淀法对铝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同时对所产生的沉淀物Al(OH)3经过干燥、焙烧进行资源化研究,采用粒径测定仪和红外光谱对所得产物进行了分析检测.研究表明:废水处理后得到的Al(OH)3凝胶在干燥15~25 h、焙烧温度1150℃、焙烧7 h的条件下,可得氧化铝粉末,该粉末产品经粒径检测、红外谱图分析,证明所得氧化铝为α-Al2O3,且粒径在227~309 nm范围内.铝工业废水经过分步沉淀处理后,达到国家废水排放标准,废水中的铝以α-Al2O3的形式回收.  相似文献   

14.
以Ni(N03)2·6H20和CO(NH2)2为原料,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尺寸为39.3nm的NiO粒子;以热重分析仪确定了前驱体的分解温度,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等分析方法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及形貌;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对产物的磁性质进行了分析,磁滞回线显示:5K时产物具有铁磁性行为,矫顽力HC=899Oe;讨论了反应原料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制备NiO粒子粒径的影响,得到了优化实验条件:反应原料摩尔比(C/N)为5,反应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4h,在此条件下,NiO收率达84%。  相似文献   

15.
硬脂酸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镁纳米微粒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陈改荣  徐绍红  杨军 《功能材料》2002,33(5):521-523
以硬脂酸为分散剂,采用溶胶凝胶法研究了制备氧化镁纳米微粒的条件,探讨了分散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烧结温度和时间对产物粒径与转化率的影响,取得了最佳工艺条件,分别用红外光谱(IR),X射线射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比表面积(BET)测定,对该纳米微粒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g(NO3)2与CH3(CH2)16COOH的摩尔配比控制在1:1,于90℃反应20min,在470℃热处理3h,得到立方相氧化镁钠米微粒,形貌为椭球体,分散性好,平均粒径约为36nm.  相似文献   

16.
以硫酸铝为原料,用沉淀法制取纳米氧化铝,研究了其相变过程。用XRD、SEM、AFM及IR等手段对不同温度下煅烧所得的产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氧化铝粉体呈球形、团聚程度轻、粒度分布较均匀、γ相和δ相平均粒径20-30nm、α相平均粒径53nm,其物相变化次序为:非晶态Al2O3→γ-Al2O3→δ-A12O3→α-Al2O3。  相似文献   

17.
刘华 《福建分析测试》2005,14(2):2170-2172
本文用SKC-2000型光透过式粒度分布测试仪和JL-1155型激光粒度分布测试仪对偶氮二甲酰胺样品进行粒度测试,结果作了相关对比,找出二种测试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虽然二种方法原理不同,但在偶氮二甲酰胺产品的粒度测试中,通过参数矫正可实现二法的数据转换,从而能够快速进行偶氮二甲酰胺细度系列品种的生产监制。  相似文献   

18.
A critical area overlooked in previous research on pumice is understanding how its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 its behavior as a supplementary cementitious material (SCM).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ree pumices with different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 to observe whether these porous materials exhibit enhanced nucleation and growth of hydration products, in the same way as non-porous materials, and whether the rate of pozzolanic reaction can be changed through particle size. The effect of particle size on compressive strength, rheology and resistance to alkali silica reaction (ASR) was also evalu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reducing particle size increased the rates of cement hydration, pozzolanic reaction,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gain, while also increasing mixture viscosity. Interestingly, particle size did not impact the yield stress of the mixture or the resistance to ASR. These new findings give insight about how the particle size of pumice can be used to overcome drawbacks reported in previous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颗粒粒径控制技术对流化裂化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在流化裂化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原料颗粒平均粒径小于3μm时,可以有效降低催化剂的磨损指数,增加基质组分与活性组分的分散均匀度,提高了分子筛的活性稳定性;优化流化裂化催化剂粒度分布,增强了催化剂的重油转化能力,提高了高价值目的产品的收率。  相似文献   

20.
为在流化床式气流磨进行生产时合理选择喂料速率,以获得较好的产品,通过小型气流磨加工滑石粉实验,分析不同分级轮转速下磨腔料位、产品中位径与喂料速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喂料速率对产品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分级轮转速,可以很明显地减小产品中位径;当物料粉碎过程进入稳定状态以后,分级轮的每一个转速都对应一个喂料速率的临界值,在一定的分级轮转速下,把喂料速率调整到最佳值,可以获得粒度更细、分布更窄的产品;喂料速度控制不好将引起分级轮电机过载,产品粒度不稳定,设备产能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