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不同消费需求的增长,啤酒新品种相继问世,打破了过去品种单调的局面.现将国际市场一些主要啤酒品种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蔡志刚 《中国酒》2001,(1):56-57
2000年的中国啤酒市场种类繁多,异彩纷呈。我们留意到啤酒生产厂家不但不断开发新品、精品,而且从包装方式上下工夫使之更加贴近消费者。目前用于啤酒的包装材料品种很多,啤酒生产厂家可以选择不同的包装方式而服务于不同的消费需求。不同的包装方式各有利弊,如何利用不同包装材料的优势更好的服务于不同的消费对象,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家电业可以说是国内市场竞争中最激烈的行业之一,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在行业中的所有企业都面临同样的问题,把握住消费需求才能够抓住市场站稳脚跟,那么什么才是适合中国的消费需求,中国家电品牌与国际品牌在国内市场的磨合与竞争中又是如何来看待消费需求的:  相似文献   

4.
初风军  景英华 《酿酒》1999,(3):90-91
几年来,消费趋势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原来的高浓度、醇厚型向低浓度、淡爽型发展。尤其是在目前啤酒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开发低浓度、低热值啤酒即可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还能降低啤酒的生产成本,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众所周知,质量较上...  相似文献   

5.
欧盟的啤酒市场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啤酒消费、生产和销售市场。消费者的喜好差异、生产方式的不同、税收水平的差别、包装方式、气候条件和啤酒酿造历史传统以及不同的销售渠道网络,所有这些方面的诸多因素促使欧盟的啤酒市场朝着日超极度分化的方向迈进,市场的发展具有高度零散和各国之间各自为政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世界头号啤酒生产大国,也是一个啤酒消费大国,每年的啤酒生产量高达2500万吨.青岛、燕京、华润三大啤酒品牌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世界啤酒巨头直接介入这场市场竞争,夹在这些巨头之间的还有几十家较为小型的啤酒生产企业.如此多的供应商在同一个市场里竞技,竞争的激烈可以想象.  相似文献   

7.
《北京纺织》2009,(8):78-81
第六单元:品牌的消费密码 解码中国消费市场,不同的渠道、不同的市场上分析中国的消费者。我们依细分策略从市场中获取的信息与消费者的真实需求间的差异正越来越大。不可否认的是,金融危机下,消费需求的确有所萎缩,如何才能有效引发人们的消费热情?消费者究竟想要什么,真正消费者的心态是什么?产品究竟应在消费者中处于什么样的一个位置?中国消费市场的特征是什么,过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啤酒产业稳步发展,啤酒市场容量逐步扩大,啤酒产销量已连续多年保持世界啤酒生产和消费大国的地位。今年一季度,啤酒产量达到592.44万千升,同比增长19.10%;5月份达到1240.76万千升,同比增长15.14%,预计2006年将要达到3200-3300万千升。2006年以来,我国啤酒市场波澜起伏、竞争异常激烈,上演了一幕幕惊险的啤酒竞争话剧。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啤酒市场已接近饱和,而中国市场潜力巨大。所以外国的啤酒商对中国啤酒市场虎视耽耽,梦寐以求地希望通过中国的销售网络与相对较低的产品成本,能帮助他们进入这个世界啤酒大市场,于是,国际品牌与知名企业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在内外因素综合作用下,啤酒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在这样的竞争态势下,我国啤酒市场的未来走向将会如何呢?  相似文献   

9.
柳剑华 《中国酒》2009,(7):52-53
河南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经济多年来稳步发展现已位居全国前五名,啤酒年消费总量也已经排在全国第二位。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中高档产品消费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产品品牌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河南啤酒工业的发展具备极大的市场潜力。由于长期的市场竞争,河南啤酒市场的整体状况在郑州市场表现的尤其突出,郑州人口约780万,流动人口接近200万。年啤酒市场消费量约40万吨,市区建有金星、奥克、麦佳、江海、汴京、维雪、嵩山泉7家啤酒生产厂,每年产能超过80万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啤酒市场具有年消费量超过4000万千升、产值1000亿元以上的规模,但由于啤酒生产能力远大于市场消费量,导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价格战持续多年。企业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扩产更应该关注的是中国啤酒市场到底还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即消费量的最大限度是多少、每年到底还会增加多少消费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进口啤酒及精酿啤酒(个性化啤酒)销量急剧增长。与此同时,国产啤酒产销量持续下降。伴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与消费需求的日趋多元化,新一代啤酒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亟待满足。啤酒行业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扩充啤酒品类,组合啤酒产品,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对更丰富品类啤酒产品的新需求。为保持中国啤酒行业稳定增长,啤酒企业必须快速抓住新一代啤酒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并不断吸引新的消费者。因此,大公司必须致力于产品创新,改善服务及提升顾客消费体验。文章基于生命周期动态管理和对当前大型啤酒厂的优势和产品创新的劣势分析,探索了大数据时代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啤酒产品多元化创新方式,以响应新时代和新消费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中国是世界头号啤酒生产大国,也是一个啤酒消费大国,每年的啤酒生产量就高达2500万吨。青岛、燕京、华润三大啤酒品牌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世界啤酒巨头直接介入市场竞争,夹在这些巨头之间的,还有几十家较为小型的啤酒生产厂。如此多的供应商在同一个市场里竞技,竞争的激烈可以想象。为了吸引消费者,树立产品形象,啤酒包装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外包装从大到纸箱小到一个颈标都引起啤酒厂商的关注。各式各样的啤酒包装缤纷上市,啤酒标签商下足了功夫。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世界头号啤酒生产大国,也是一个啤酒消费大国,每年的啤酒生产量高达2500万吨。青岛、燕京、华润三大啤酒品牌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世界啤酒巨头直接介入这场市场竞争,夹在这些巨头之间的还有几十家较为小型的啤酒生产企业。如此多的供应商在同~个市场里竞技,竞争的激烈可以想象。为了吸引消费者,树立产品形象,啤酒包装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4.
啤酒生产的主要原料是水、麦芽、酒花、酵母,选择适合品牌特性的原料,是保持啤酒风味一致性的条件。风味的一致性,是生产厂家和消费者的共同认可。如果一个品牌的啤酒在市场上出现质量差异大,就不可能形成固定的消费群体。稳定品牌啤酒质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啤酒的酒体风味物质,一部分来自原料成分的直接溶出,一部分来自糖化和发酵过程生物化学变化的产物,而后者又受其前者的直接影响。因此,首先要从原材料质量抓起。  相似文献   

15.
《啤酒科技》2012,(10):2-3
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啤酒(酿酒/酒业)协会、各啤酒生产厂: 近几年来,随着啤酒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和啤酒企业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啤酒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啤酒产品结构向差异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为了检查特色品种啤酒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1987年,燕京啤酒厂在中国轻工部食品发酵研究所总工管敦仪教授的指导下,采用全新的生产工艺,在国内第一家率先生产研制出11度清爽型啤酒,形成了与醇厚型啤酒不同的清爽怡人的独特风味,很快在市场显现出了消费热点,迅速奠定了燕京啤酒在北京市场中的强有力地位。20年来,燕京啤酒产量和质量不断提升,成为深受北京市民喜爱的家常饮品。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对啤酒口感和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当今社会追求口味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要,普通啤酒已经不能够满足很多消费群体对啤酒饮品的高品质消费要求。因此,出现了啤酒生产精酿化和小型化的发展理念,客户或生产商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利用小型化的啤酒生产设备,通过调整生产原料、生产工艺等生产出适合多种消费群体的精酿啤酒。  相似文献   

18.
绿色食品市场是新型的市场 ,它也离不开市场竞争。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必须要通过营销调研进行市场细分 ,选择目标市场 ,最终达到企业的市场定位。①根据不同地区消费者普遍需求进行市场定位绿色食品由于它的生产工艺要求较高 ,所以它的附加值很高 ,消费群体主要是大中城市收入高、知识层次高的人群领域 ,而不同的地区 ,消费需求品种、数量各不相同。根据营销调研 ,对不同区域消费者要求的品种、数量集中之后 ,重点要突破所有的消费群体投放所有的品种这一现象。在一个消费区投放一种或几种消费者喜欢且有巨大潜在市场的产品进行定位。比如 ,在…  相似文献   

19.
正传统啤酒行业今年呈现出"旺季不旺"的态势,包括青岛啤酒、百威英博、嘉士伯等在内的啤酒"巨头"销售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嘉士伯更是关闭了11家在华工厂。受中国市场"拖累",全球啤酒市场业绩也陷入低迷,随之而来的则是行业内并购不断,啤酒市场格局生变。在华润啤酒完  相似文献   

20.
佳子 《西南造纸》2000,(2):32-32
在供不应求的短缺经济条件下,企业只愁产,不愁卖,虽然也有卖方竞争,但是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似乎日子好过。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后,不愁产,只愁卖,传统的经营策略过时了,企业感到压力沉重,很不习惯。于是人们惊呼:市场无热点投资无热点,有点山穷水尽的模样,不知道出路在哪里。买方市场已成定局,这是市场经济的常态,不会逆转。面对买方市场,企业应当采取什么经营策略?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产品创新。创新的产品既是适应消费和市场的需求,更要创造出新的需求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状况下,技术创新成了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