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风湿性心脏炎心脏超声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风湿性心脏炎患儿心脏受累情况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本病的价值。方法 总结分析2 2 8例风湿性心脏炎患儿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特点 ,比较两者诊断房室肥大的敏感性 ,观察治疗前后心脏超声改变。结果 心电图异常者 1 66例 (73 .1 % ) ,以房室传导阻滞最多见 (67例 ,40 .4% ) ;治疗前 1 66例行心脏超声检查 ,1 62例 (97.6 % )显示不同程度的房室扩大 ,其中以左房大最多见 (1 0 4例 ,62 .7% ) ,1 66例患儿心脏瓣膜均有改变 ,主要表现为二尖瓣返流、增厚及狭窄和主动脉瓣返流 ,其中以二尖瓣返流最多见 (1 0 8例 ,65 .1 % ) ;超声诊断左房大、左室大的敏感性明显优于心电图 ;部分患儿左室收缩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降低 ,舒张功能E/A <1 ;治疗后复查心脏超声二尖瓣返流、增厚可消失。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儿童风湿性心脏炎的诊断及治疗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6例患儿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的诊断特点,评估其手术效果。方法本院2006年3月-2007年10月共收治ALCAPA患儿6例。男4例,女2例;年龄6个月~10岁,平均43.5个月。对这6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心电图(ECG)特征、心脏超声、64排螺旋CT及心导管检查资料、手术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ALCAPA5例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多汗、烦躁、气促、拒食等临床表现,临床检查示心功能不全。ECG特异表现:4例患儿ECG存在前侧壁异常Q波及ST段改变,1例患儿存在ST段改变,1例患儿ECG大致正常。典型彩色超声心动图表现为:4例患儿出现左室扩大伴左室收缩功能减低;2例患儿存在二尖瓣轻-中量返流,2例患儿为大量二尖瓣返流;2例患儿表现为右冠状动脉扩张。增强CT及心导管检查有特征性改变。其中5例患儿行手术治疗:2例直接移植,3例行左冠状动脉重建术;2例重度二尖瓣返流患儿同时行二尖瓣成形术。1例无症状患儿未行手术治疗。术后患儿症状改善,无死亡病例。结论了解ALCAPA的病变特点及相关辅助检查,可提高ALCAPA的检出率,尽早手术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对15例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患儿进行了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与临床表现及胸片进行比较。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14例左室或/和左房扩大,11例有心内膜增厚、回声增强。4例同时进行了左室收缩功能检查,射血比值及短轴缩短率均明显降低。作者认为,EFE的诊断仅靠临床表现容易漏诊,胸片检查缺乏特异性,而超声心动图检查异常检出率较高,并有心内膜增厚、回声增强等特征性表现,且为非创伤性,对EFE的早期诊断可能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因心律不齐和心脏杂音作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左室假腱索24例,其中心律不齐(过早搏动)18例,检出纵向型假腱索15例(80.5%),横向型假腱索3例(19.5%);心脏杂音6例中纵向型假腱索2例(33.3%),横向型假腱索4例(66.7%);提示纵向型假腱索易激发过早搏动,横向型假腱索易产生心脏杂音。测量24例左室假腱索患儿左心功能参数(射血分数和心脏指数),除1例持续7年频发过早搏动患儿轻度降低外,余23例左心功能参数均正常,提示左室假腱索对左心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动态观察急性肾炎患儿早期超声心动图,了解循环充血对心脏影响及该俭查在急性。肾炎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急性。肾炎患儿早期同步作超声心动图动态观察,首次检查平均病程4.6d,并观察利尿消肿情况。结果超声心动图21例左心房增大,11例伴二尖瓣反流。分别于5d和6.2d后消失,左心室功能均正常,以上改变和临床利尿消肿相平行。结论急性肾炎早期心血管容量的超负荷导致了超声心动图的改变,此可作为急性肾炎早期循环充血状态的常规监护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炎症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例炎症性心肌病患儿的病史、体格检查及随访资料,对比分析患儿治疗前后的心电图、胸部X片、超声心动图及心功能测定等变化。结果 20例炎症性心肌病患儿,发病年龄2岁3个月~11岁8个月,随访8个月~3年3个月。患儿在患病前1~4周均有感染史,临床表现为咳嗽、胸闷、气促和心音低钝,实验室检查主要为炎性指标升高,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左室大、室壁运动幅度减低和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心电图示ST-T改变和期前收缩,胸部X线摄片为肺淤血和心脏扩大。经过治疗,临床痊愈2例,好转11例,2例病情无变化,死亡3例,失访2例。结论炎症性心肌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临床表现为急/慢性心功能不全,预后较好,部分可治愈。  相似文献   

7.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肾炎患儿早期超声心动图,了解循环充血对心脏影响及该检查在急性肾炎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急性肾炎患儿早期同步作超声心动图动态观察,首次检查平均病程4.6d,并观察利尿消肿情况。结果超声心动图21例左心房增大,11例伴二尖瓣反流,分别于5d和6.2d后消失,左心室功能均正常,以上改变和临床利尿消肿相平行。结论急性肾炎早期心血管容量的超负荷导致了超声心动图的改变,此可作为急性肾炎早期循环充血状态的常规监护手段。  相似文献   

8.
18例尿毒症患儿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尿毒症患儿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表现。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观察 18例8岁~ 14岁尿毒症患儿心脏各腔室内径、室壁厚度及瓣膜返流。结果 尿毒症患儿心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其中左心室扩大 8例 (44 .4% ) ,左心房扩大 9例 (5 0 .0 % ) ,左心室肥厚 3例 (16 .7% ) ,心包积液 10例 (5 5 .6 % ) ,二尖瓣返流 11例(6 1.1% ) ,三尖瓣返流 4例 (2 2 .2 % ) ,主动脉瓣返流 3例 (16 .7% ) ,左室舒张功能减退 8例 (44 .4% ) ,未见左室收缩功能减退。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能客观地反映尿毒症患儿心脏病变 ,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88~1993年收治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5例,其中男1例,女4例,发病年龄均为6个月以内婴儿。临床均有程度不等的心力衰竭表现:咳嗽、气急、紫绀、浮肿、心动过速、肝大等。心脏听诊心音低钝。X线检查心脏明显扩大,搏动减弱。心电图示左室肥大或V_(5,6)导联T波倒置。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室扩大并壁增厚,回声增强,心搏动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左室隧道6例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主动脉-左室隧道(ALVT)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6例ALVT行常规体检、心电图、X线胸片、二维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检查结果、外科手术治疗及术后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6例脉压差均增大并在胸骨左缘闻及双期杂音,4例并心功能不全;2.5例心电图左室肥厚伴T-ST改变;3.6例X线胸片示左心室增大;4.4例超声心动图均显示主动脉根部与左室间的异常交通及血流;5.6例均经左室造影显示ALVT的直接征象及造影剂返流左心室;6.6例均经外科治疗证实为ALVT且手术补片缝合。结论 ALVT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凡婴幼儿患儿以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就诊,具有典型的主动脉关闭不全体征,应考虑ALVT的可能性,结合超声心动图及心导管检查予以确诊,一旦确诊宜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脓毒性休克并发心脏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心肌酶谱、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改变。方法对2003年1月~2006年6月在我院PICU接受监护治疗的38例脓毒性休克并发心脏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心肌酶谱、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作系统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临床诊断心力衰竭16例,死亡20例。38例患儿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均超过正常参考值上限。作心电图检查的35例患儿中,ST-T改变16例,异位心律9例,传导阻滞4例。作超声检查的19例患儿中,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下降6例,整个室壁运动异常6例,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3例,前间隔中段运动减弱1例,射血分数<50%5例,缩短分数<20%4例,心脏增大5例。结论小儿脓毒性休克可导致心肌酶学、心脏电生理、心脏功能及形态改变。  相似文献   

12.
许多急性肾炎(AGN)患者有心衰的症状和体征。但不清楚是心肌功能被抑制,还是起因于循环液体负荷过度,或别的因素(例如高血压)。为此,作者用超声心动图研究一组AGN患儿的心脏状态。患者和方法:共研究14例链球菌后AGN患儿。全部有典型的AGN体征,包括血尿、蛋白尿、水肿。血沉增快,抗O增高,补体3降低。入院时全部作心电图和胸片检查。在入院次日(全部),出院时(8例)和出院后5个月(全部)作超声心动图检查。常规检查主动脉、左房、左室、室间隔、右室和心包。以计算左室射血部分和左室缩小部分的百分率来估计左室收缩状态。在主动脉辦水平测量左房和主动脉大小。在收缩末期回声图上,从主动脉后壁前缘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小儿心肌致密化不全(NVM)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 2010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25例NVM患儿的临床表现、心脏彩超、ECG等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随访情况.结果 25例患儿中有心功能不全表现者19例(76%);有心律失常者7例(28%),其中室性快速心律失常4例(16%);均未发现心内膜血栓形成.25例患儿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均见典型的NVM改变,左心室受累23例(92%),右心室受累2例(8%);心脏扩大24例(96%),左心室射血分数<50% 20例(80%).住院前误诊为扩张型心肌病(DCM)3例,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1例.随访0.4 ~5.6a,6例患儿死于顽固性心力衰竭,1例患儿猝死,4例失访.结论 小儿NVM的临床表现多以心功能不全及室性快速心律失常为主,极少形成心内膜血栓.小儿NVM易误诊为DCM、EFE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小儿NVM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P)感染是否引起冠状动脉病变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对52例1个月~10岁5个月CP感染患儿进行血清CP-IgM、CP-IgG、IL-6和三酰甘油(TG)等检测,行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测定,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冠状动脉病变。观察CP感染及不同水平的IgM、IgG、IL-6、CRP、TG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CP-IgG阳性28例,CP-IgM阳性21例,IgM和IgG均阳性3例。CRP增高12例,IL-6增高5例,TG增高9例。不同水平CP-IgM、CP-IgG、IL-6、CRP、TG的52例CP感染患儿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发现有冠状动脉病变。结论小儿CP感染未引起冠状动脉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导致的巨大冠状动脉瘤(GCAA)的中远期变化特点,为此类儿童进入青少年期后心血管意外事件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冠状动脉造影(CAG)、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对12例急性期合并GCAA的KD患儿[男10例,女2例;发病年龄1~10(4.05±2.50)岁]进行2~10年追踪观察,分析该组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的变化特点.结果 本组患儿除2例急性期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单发右冠状动脉巨大瘤外,其余10例均为双侧多发冠状动脉瘤.随访CAG发现8例出现右冠状动脉节段性狭窄,其中右冠状动脉闭塞并桥样新生血管形成3例,多节段局域性狭窄4例,右冠状动脉全程编织样损害(血栓性闭塞并簇状新生血管)1例.本组9例冠状动脉瘤经治疗后仍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其中4例左前降支瘤远端血流充盈明显减慢.仅1例患儿(1/12) CAG见双侧冠状动脉瘤回缩至轻度扩张,未见狭窄及其他改变.本组12例患儿随访2 ~ 10年,均无自觉症状,活动未受限.静息心电图1例发现病理Q波,其余11例结果正常.静息心电图正常的11例患儿行药物负荷心电图检查仅1例出现多导联S-T段下移及T波低平;与同期CAG比较,超声心动图检出12例患儿冠状动脉近段形态改变,5例发现可疑室壁运动异常,但对观察冠状动脉中、远段狭窄欠敏感;对4例冠状动脉闭塞并新生血管形成的病例,超声观察均未能提示.结论 KD引起的GCAA损害可在急性期后长期存在.表现为GCAA持续存在、回缩、冠状动脉闭塞、局部狭窄及血管再形成等.本病缺乏临床表现,常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对KD后遗症期冠状动脉形态及功能损害检查欠敏感,CAG对本病的追踪观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儿童少年期原发性高血压左室结构及心功能的变化,对高血压患儿靶器官异常进行评估.方法 应用超声心动图对47例儿童少年期原发性高血压患儿和62名健康体查者进行检查,测量其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结果 高血压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D)、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D)、收缩末期左室内径(LVES.D)、左室质量(LVM)、左室质量指数(LVMI)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均<0.01),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较正常组降低(P<0.05).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E峰)较正常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A峰)上升(P<0.05),E/A显著下降(P<0.01).11 例患儿存在左室肥厚(LVH),出现心脏构型改变.结论 在儿童少年期原发性高血压病中,作为病变累及的靶器官心脏存在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患儿的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13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5%的ALCAPA患儿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和临床资料。结果:13例ALCAPA患儿均可见右冠状动脉增宽,其他超声征象包括左冠状动脉血流逆灌12例、左冠状动脉直接开口于肺动脉9例、肺动脉内逆灌血流7例、心肌侧枝血流8例、左室明显增大8例、二尖瓣功能不全7例、左室心内膜纤维化5例。<1岁ALCAPA患儿的心肌侧枝血流信号不明显,左心室大小正常或轻度增大且二尖瓣功能良好;≥1岁患儿可见丰富侧枝血管、左室明显扩大以及二尖瓣功能不全。4例误诊的ALCAPA左冠状动脉均起源于肺动脉右后方。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准确诊断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ALCAPA,如果超声科医生在怀疑该诊断时能全面探查冠状动脉的起源和血流方向,可减少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对16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患者的体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检查及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心电图:Ⅰ、Ⅱ、aVL、V5、V6导联T波倒置且ST段压低8例,其中6例伴左胸导联异常Q波;T波倒置4例。②超声心动图:16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患儿中合并房间隔缺损2例,左室侧壁运动减弱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6例。③15例心导管造影提示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合并房间隔缺损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④治疗结果:所有患儿均进行手术治疗,死亡2例,余14例随访1个月~6 a,冠状动脉血流通畅。结论对于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诊断,应结合其特征性心电图表现有助于诊断,超声心动图具重要价值,结合心导管造影检查可确诊,一经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患儿男,9岁。以咳嗽、心悸2月,浮肿1月为主诉入院。心率116次/分,心律整齐,心左界在第10肋间锁骨中线外3.5cm心尖搏动弥散,各瓣膜区未听及杂音,无震颤。心电图:电轴左偏(-55°),Rv_525mm,R_(v1)+R_(v5)50mm,示左室肥厚。心脏X线拍片:双肺瘀血,左房及左右室增大,以右室显著。二维超声示左室舒张末径53mm(正常39.7±23mm,室间隔厚度5mm,左室后壁厚度5mm,右室腔径28mm(正常12mm),左房径34mm(正常20.9mm)。心功能测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所引起的冠状动脉扩张(CAD)以及冠状动脉瘤(CAA)的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KD患儿冠状动脉开口和内径,并动态观察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前后冠状动脉内径的变化情况.结果 本组46例KD患儿,41例患儿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合并CAD 12例,左冠状动脉(LCA)较右冠状动脉(RCA)更易受累及(P<0.05);CAA 4例,均为双侧冠状动脉病变,最大内径10 mm.治疗后6~18 d复查超声心动图,CAD组LCA较治疗前明显回缩(P<0.05),RCA内径无变化(P>0.05);CAA组LCA和RCA内径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10例冠状动脉病变患儿进行随访,其中8例CAD冠状动脉内径均恢复正常,1例CAA冠状动脉病变加重,1例CAA完全恢复正常.结论 (1)在KD所引起的CAD中,LCA比RCA更易受累及,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后短期内LCA明显回缩.(2)超声心动图是动态观察KD并发CAD和CAA的无创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