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痉挛性斜颈(spasmodie torticollls,ST)是由颈肌阵发性的不自主收缩,引起头向一侧扭转或阵挛性倾斜,常伴有局部疼痛或压痛,采用各种治疗方法,效果均差。我科采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性斜颈4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7岁以上先天性肌性斜颈单切口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15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年龄7-15岁、平均9.8岁。右侧10例,左侧5例。所有患儿均行单切口胸锁乳突肌远端松解;术后尽早活动锻炼同时结合佩带支具保持在矫枉过正姿势。结果术后外观及颈部活动受限取得明显改善,斜视和面部发育异常逐步近于正常,满意率达到93%。结论7岁以上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采用单切口手术治疗以及术后积极的康复锻炼也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胡金刚  曾敏  孙琳  孙保胜 《山东医药》2011,51(24):12-13
目的探讨6岁以上大龄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治疗的体会。方法采用胸锁乳突肌双极松解和肌腱部分切除术,术后行枕颌吊带牵引,配戴胸颈联合支具联合治疗,随访3-10 a、平均6.13 a。结果疗效优良者45例(93.75%);1例出现一过性乳突切口周围皮肤麻木感。结论对6岁以上大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者,行双极松解结合术后有效的枕颌吊带牵引及配戴矫形支具是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侧弯型痉挛性斜颈(ST)的手术治疗.方法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25例侧弯型ST患者,通过术前肌电图及CT(或MRI)检查判断主要痉挛肌肉,其中23例行标准三联术加斜角肌离断术,2例仅行斜角肌离断,术后6个月评定疗效.结果 痊愈17例(68%),显效...  相似文献   

5.
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怡峰  刘兆孔 《山东医药》2005,45(19):79-79
肌张力障碍是一种由于身体骨骼肌的促动肌和拮抗肌的不随意,间歇持续重复收缩致扭转性运动或姿势性障碍为特征的神经综合征。本病由多种病因所致,可累及躯体任何部位,以颈、胸、腰、脚跟部多见,主要影响受累肢体的正常运动幅度、范围、速度和肌肉硬度等。肌张力障碍症状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明显,休息或安静时减轻,睡眠中消失。肌张力障碍常不引起人们注意。而引人注意的是异常体位姿势和不自主变换动作。另外,肌张力障碍的持续运动类型不同于舞蹈症、抽搐或震颤等运动障碍。舞蹈症是多变、不随意、非持续性的快速运动,常累及肢体远端及面部。  相似文献   

6.
肌张力障碍(dystonia),有时也称肌紧张异常或肌张力不全,是一种不自主的运动,以持续的肌肉收缩为特征,常引起不同部位的扭曲和重复运动或姿势异常。根据症状的解剖学分布,通常分成全身性、多灶性、节段性和局灶性.斜颈、睑痉挛、书写痉挛或肌张力障碍性失音都属于局灶性肌张力障碍综合征.大部分肌张力障碍是特发性的,即特发性扭转性肌张力障碍(ITD)。病理生理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ITD有明确的结构性损害.但是,继发性肌张力障碍时,常有基底节的异常,因此,肌张力障碍常被认为是基底节的病变引起的.然而,脑干的损害也可引起全身或头颅的肌张力障碍,例如,脑干的血管瘤和神经元纤维缠结.  相似文献   

7.
<正> 由于肌张力障碍引发的震颤称为肌张力障碍性震颤(DT),主要临床特征为肌张力障碍导致一个肢体或部分肌肉的姿位性或动作性震颤,震颤位于肌张力障碍的身体部位。运动障碍性疾病协会提出:DT属于肌张力障碍性震颤综合征的一种情况,DT主要为局限性、节段性肌张力障碍,典型的代表性疾病有:痉挛性斜颈、原发性书写震颤、痉挛性构音障碍与Meige综合征。  相似文献   

8.
肌张力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肌张力障碍是主动肌与拮抗肌收缩不协调或过度收缩引起的一种以异常动作和姿势为特征的综合征。早在17世纪就有关于肌张力障碍的描述,但直到二十世纪才有用“肌张力障碍(dystonia)”这个词。随着对肌张力障碍症状学、病理生理学、病因学和治疗的不断深入和了解,目前对本病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一、流行病学肌张力障碍的类型很多,且有种族差异。儿童和青少年期发病的原发性肌张力障碍多见于东欧犹太人或北欧犹太教的后裔,Zeman估计美国犹太人(大多数是欧洲血统)的发病率是2.7/100000人,几乎是一般人群发病率(0.5/100000)的5倍[1]。以色列的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针刀松解斜角肌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20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刀松解一侧或两侧病变的斜角肌,10 d后如症状未彻底消失,可行第2次或第3次治疗。对照组在颈部夹脊穴进行药物水液注射,每7 d治疗1次,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两组均行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评分并于治疗1个月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和体征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针刀松解斜角肌治疗颈源性眩晕方法简单、创伤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膈肌瘫痪系由于膈神经受损 ,神经冲动被阻断而产生的一侧或两侧的膈肌瘫痪上升 ,运动障碍。病因广泛 ,是临床较为少见的病种之一 ,如不警惕常易误诊。1 病例摘要 :患者女性 ,40岁 ,于 2 0 0 1年 11月因咳嗽 ,咯痰 ,发热于外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予抗炎对症治疗后 ,发热等症状好转 ,但仍觉气短 ,尤以卧位时气短明显 ,当地医院拍胸片诊为“右侧胸腔积液”建议病人胸穿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治疗 ,故转诊至我院。患者 2 0年前自高处摔落致“脑震荡”,经某医院对症治疗痊愈。查体 :一般情况佳 ,唇甲无紫绀 ,巩膜无黄染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冈下肌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MTrPs)误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原因。方法收集2016年10月到2019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治的将冈下肌MTrPs误诊为CSR病例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共有28例冈下肌MTrPs误诊为CSR的病例,所有患者都做过颈椎CT或核磁检查,但在确诊冈下肌MTrPs前均未做过肩后部体格检查。患者疼痛范围主要集中在肩、上臂及前臂的桡侧(89.3%),以单侧发病为主(89.3%),冈上肌MTrPs多为2~3个(67.8%),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在干针治疗后显著下降[(2.7±1.4)分和(6.1±1.3)分,(P<0.05)],总体治疗有效率(VAS评分下降超过50%)为82.1%。结论忽略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而过度依赖影像学检查是导致冈下肌MTrPs误诊为CSR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诊断标准下北京社区老年男性的肌少症患病率及各诊断标准的一致性。方法以北京某社区527例60~94岁老年男性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问卷方法,记录一般情况及SARC-F问卷评分;通过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检测骨骼肌的肌量,计算骨骼肌质量指数;测试握力、5次起坐时间及步速。分别用3种不同标准进行肌少症诊断。结果采用SARC-F问卷、AWGS标准、EWGSOP2标准,肌少症患病率分别为6.45%、17.08%、17.46%,其中80岁以上人群的肌少症患病率明显增高,达39.36%(P<0.01)。AWGS标准与EWGSOP2标准下肌少症患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85.92,P=0.69),2个标准具有几乎完全的一致性(Kappa值为0.96,P<0.05)。采用SARC-F问卷,肌少症患病率明显偏低,与AWGS标准、EWGSOP2标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0.53、χ^2=87.84,P=0.00);灵敏度为28.89%、28.26%,特异度为98.17%、98.16%;诊断一致性偏低(Kappa值为0.36、0.35,P<0.05)。结论尽管EWGSOP2标准和AWGS标准诊断流程不同,但2者对肌少症的诊断有很好的一致性。SARC-F问卷具有特异度高、灵敏度低的特点,可用于缺乏测试设备的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筛查,但可能会低估肌少症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3.
<正>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PKD)是一种少见的以突然的随意运动或紧张、兴奋情绪引发异常运动。由于该病发作性、短暂性、重复性、刻板性以及发作间期正常的特点,极易误诊为癫痫。有报道发作性运动障碍误诊率达92.3%〔1〕,个别患者被误诊的时间长达20年〔2〕。另外,该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老年期发病者较少见,其病因有待分析。1临床资料患者,女,70岁。因发作性右侧肢体及面部肌肉强直痉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寻去皮层状态下肢体肌张力增高、关节畸形的缓解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 20例脑外伤致去皮层状态的病人,比较两侧肢体肌张力升高和关节畸形的严重程度,以CT显示的脑损伤情况进行核实.结果 13例肌张力高,关节畸形明显的肢体对应损伤比较轻的大脑半球.7例肌张力高、关节畸形明显的肢体对应损伤重的一侧大脑半球.结论 脑深部结构的损伤可能会缓解去皮层状态下的肌痉挛,使运动功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5.
王慧  张五岳 《山东医药》2007,47(18):34-34
对38例有代偿头位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致眼性斜颈患儿行下斜肌减弱术或配偶肌的下直肌后徙术及麻痹眼上直肌后徙术.术后28例代偿头位消失,8例代偿头位好转,2例无效.认为先天性上斜肌麻痹致眼性斜颈手术治疗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 GeseLowitz 的阻抗容积技术的电场理论为依据,以蟾蜍腓肠肌为实验模型,测量记录了肌内收缩过程中相应的阻抗变化。发现肌内收缩与阻抗变化基本同时发生(配对 t 检验 P>0.05)。收缩张力改变量(ΔT)与阻抗变量(ΔZ)成正比。增加刺激强度或频率时两者变化趋势一致。此外,损伤局部肌组织可严重改变阻抗波形(Xz 检验 P<0.01)。结果提示肌组织本身的舒缩是阻抗变化的一个不客忽视的起因,其收缩状态将直接影响阻抗波形;这为心阻抗图的解释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7.
姜玉芳  董频 《山东医药》1995,35(9):10-11
对25例喉癌患者施行切除术以颈阔肌肌筋膜瓣进行整复,全部或部分恢复了喉的三大功能。介绍了手术方法、肌筋膜瓣的制作,以及此种喉功能重建术与其它方法的比较,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固定性斜视是指由于后天或先天因素及某一组拮抗肌高度挛缩或纤维变性,导致的一眼或双眼固定于某一斜视位上,不能向其他方向转动的现象[1].固定性内斜视与广泛纤维化综合征属于同一类型,临床上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高度近视眼患者,发病过程多为渐进性,由于眼外肌被纤维组织所替代,致使眼球固定于特定位,以内、下转位置多见.手术的目的在于改善视功能与眼位,同时尽可能恢复眼球的运动功能.传统的手术方式主要有(1)内直肌完全断腱术;(2)内直肌断腱联合外直肌前徙术;(3)眶缘固定术;(4)阔筋膜移植矫正术.但这些常规手术远期效果多不理想[2].本文采用Jensen 直肌联结术联合超常量的内直肌后徙术,一次手术达到矫正眼位的目的,观察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急性感染性痉挛性斜颈症,俗称“急性歪脖子病”,近年来逐渐增多。本病由于颈肌阵发性不自主收缩,头部向一侧扭转或阵挛性倾斜。我们自1978~1982年收治15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炎性肌病以近端肌无力和骨骼肌非化脓性炎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炎性肌病是一组异质性疾病。传统上用多发性肌炎和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综合征的诊断代表这一类疾病,包括成人和幼年型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伴发其他某个确定自身免疫疾病或恶性肿瘤的肌炎、包涵体肌炎和其他罕见疾病。对这类疾病含糊的概念反映了人们对这类疾病真正的特点和病因缺乏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