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3,(7):1296-1301
目的:中医的核心是辨证论治,辨证是基础,但中医"证"的内涵和规范化一直困扰着中医理论的发展。本研究运用蛋白组学的方法,旨在揭示冠心病病证结合的生物学基础,探索证候内涵研究的方法学。方法:采用荧光差异凝胶电泳和电喷雾质谱法(ESI-MS)等蛋白组学技术对冠心病四个主要证型(心气虚弱、心肾阴虚、痰浊内阻、心血瘀阻)各9例患者进行蛋白组学研究,得到的差异蛋白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进行深入的体内通路功能分析,探索冠心病不同证型的蛋白质表达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发现的差异蛋白有凝血酶原、α2巨球蛋白、膜联蛋白A5、补体C3、甘露糖结合蛋白C、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E、载脂蛋白H、活化T细胞核因子5亚型b等,这些差异基因和蛋白涉及凝血系统、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补体系统、脂代谢系统,Wnt途径、凋亡系统。结论:这些差异蛋白与不同证候的形成有关,有望作为证候实质的标志性蛋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数据非依赖性采集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data independent acquisition,DIA)对稳定性冠心病血瘀证患者的血浆蛋白质进行研究分析,初步探索冠心病血瘀证的关键生物学过程与核心靶点。方法 选择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收治的5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作为疾病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成人5人作为对照组,采用DIA蛋白质组学技术对受试者的血浆进行检测,确定蛋白质表达量后进行差异蛋白质表达分析、GO富集分析、KEGG信号通路图查询和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结果 在差异倍数为1.5倍时,疾病观察组相比于健康对照组,共鉴定到22个蛋白质下调,9个蛋白质上调。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冠心病血瘀证的生物学过程与补体参与的慢性炎症反应有关,关键信号通路是补体与凝血级联反应的信号通路,核心蛋白质为C反应蛋白、转甲状腺素蛋白、补体因子H、维生素D结合蛋白等。结论 冠心病血瘀证的生物学过程与补体参与的慢性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2016,(11)
目的:研究肝郁脾虚证胃溃疡大鼠经痛泻要方治疗后胃窦组织蛋白质组学的变化,探讨肝郁脾虚证胃溃疡发病及痛泻要方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阿司匹林诱发大鼠胃溃疡及多种不同应激方法进行情志刺激引起的大鼠肝郁脾虚证模型,通过痛泻要方动物体内给药,研究其对于大鼠一般体征、溃疡指数、差异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黏膜损伤评分法研究痛泻要方对大鼠溃疡指数的影响;采用大鼠胃窦组织样本i TRAQ蛋白质组学检测方法,探寻差异蛋白表达。结果:痛泻要方能改善胃溃疡大鼠一般体征,明显减轻胃溃疡大鼠的溃疡指数并明显减轻胃溃疡大鼠的胃液酸度,差异蛋白筛选、Gene ontology分析、差异蛋白pathway分析及基因网络分析表明,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证胃溃疡胃窦部差异蛋白及差异基因的表达水平有明显的修复作用,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证大鼠有机物代谢、大分子代谢、初级代谢、细胞代谢过程、单有机体代谢过程有明显的调控作用,并对Kit受体信号通路、蛋白酶体降解、细胞因子及炎症反应、IL-5信号通路、Omega脂肪酸氧化、MAPK信号通路、mRNA加工、补体活化途径、炎症反应通路、Statin通路、IL-3信号通路、凝血通路、条纹肌收缩、TNF-α及NF-κB信号通路、EGFR1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通路、胞浆核糖体蛋白通路等炎症通路、免疫调节通路、细胞增殖及凋亡通路及分子具有广泛的调节作用。结论:痛泻要方对阿司匹林及多种不同应激方法进行情志刺激引起的肝郁脾虚证胃溃疡模型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肝郁脾虚证胃溃疡发病会导致胃窦组织蛋白质组学的显著变化,而痛泻要方对差异蛋白及信号通路具有显著的修复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冠心病血瘀证蛋白质组学发现的差异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利用PANTHER、DAVID和STRING在线数据库对CNKI和PUBMED发表的冠心病血瘀证差异蛋白质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构建。结果:冠心病血瘀证差异蛋白质细胞组分主要定位于细胞外区域、细胞、细胞器等,主要参与细胞过程、定位、多细胞生物过程等,主要涉及到催化活性、结合功能、结构分子激活等分子功能,主要参与血小板活化、补体及凝血级联反应、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等信号通路,蛋白质相互作用涉及44个节点和131条边。结论:多个蛋白质、多个信号通路、多个蛋白质相互作用方式为理解冠心病血瘀证多阶段病理过程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找到中医证候的物质基础,以期阐明证候的科学内涵。方法取心气虚弱、心肾阴虚证型进行蛋白组学研究,探索冠心病不同证型的蛋白质表达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研究发现的差异蛋白有凝血酶原、α2巨球蛋白、膜联蛋白A5、补体C3、甘露糖结合蛋白C、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E、载脂蛋白H、活化T细胞核因子5亚型b等,这些差异基因和蛋白涉及凝血系统、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补体系统、脂代谢系统,Wnt途径、凋亡系统。这些差异蛋白与不同证候的形成有关,有望作为证候实质的标志性蛋白。结论以蛋白质作为证候规律研究的物质基础,用蛋白质组学研究手段和方法对这一物质基础进行定量和定性,了解其变化规律,对了解证候实质及临床辨证的规范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冠心病血瘀证、痰证、痰瘀互结证、气虚证、心肾阴虚证的蛋白差异表达进行评价,筛选出差异蛋白,探讨其诊断价值及证候发展规律;对冠心病蛋白质组学实验提出规范检测标准、优化实验设计、创新技术手段等建议。冠心病与正常组的差异蛋白为CD41、视黄醇结合蛋白、结合珠蛋白、血清白蛋白等;痰证以脂质代谢异常所导致的"高脂"为主要特点,其与血瘀证主要差异蛋白为载脂蛋白E、载脂蛋白H及巨噬细胞刺激蛋白1等;痰瘀互结证的特点为"高脂、高凝",其与痰证差异蛋白为纤维蛋白原β链、补体C4、载脂蛋白AI前体、载脂蛋白E、白蛋白等。心肾阴虚证与血瘀证的差异蛋白为补体C3、补体C1、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4前体、载脂蛋白E等;气虚证与血瘀证的差异蛋白为补体C3、补体C4-A、补体C7、血浆血管舒缓素、血红素结合蛋白等。以上差异蛋白可作为辨别中医证型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周中山 《中医药导报》2001,7(7):360-361
作者通过对 97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检测 ,发现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心血瘀阻、气阴两虚、心肾阴虚证均呈高凝血状态 ,且以心血瘀阻型最重 ,气阴两虚证次之 ,心肾阴虚证较轻 ,从而为活血祛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找出与糖尿病肾阴虚证发生、发展相关的mRNA,并对其可能参与的生物进程、信号通路进行分析,从基因层面探讨糖尿病肾阴虚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lncRNA/mRNA芯片进行基因表达谱检测,两组数据对比得到差异mRNA,再对差异mRNA进行GO分析、KEGG分析,从中找出可能与T2DM肾阴虚证的发病相关的基因及信号通路。结果筛选出差异mRNA 107条(FC≥2或≤0.5,p值≤0.05),其中上调88条,下调19条。具有显著性GO类18个,筛选到信号通路9条。结论糖尿病肾阴虚证的发生、发展过程存在炎症反应、细胞增殖等进程,可能与AMPK信号通路、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信号通路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与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作者通过对97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检测,发现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心血瘀阻、气阴两虚、心肾阴虚证均呈高凝血状态,且以心血瘀阻型最重,气阴两虚证次之,心肾阴虚证较轻,从而为活血祛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血栓调节蛋白在冠心病心血瘀阻证中的表达。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冠心病非心血瘀阻证、健康者TM、TAT水平。结果:心血瘀阻证组、非心血瘀阻证组TAT水平较健康组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或P0.05),心血瘀阻证组、非心血瘀阻证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血瘀阻证组TM水平较高与非心血瘀阻证组健康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或P0.05),非心血瘀阻证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与血管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找慢性心力衰竭(CHF)(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气虚血瘀证及气阴两虚证的相关蛋白质组学特征,探讨证候发生发展机制的可能生物学通路。方法:研究设计分为CHF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健康对照组,利用i TRAQ标记定量结合串联质谱技术分析CHF气虚血瘀证及气阴两虚证的相关表达差异蛋白质,为蛋白质组学层面的疾病与证候生物学基础提供实验依据,可以在一定层面上揭示证的内涵。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在CHF气虚血瘀证组表达差异蛋白质有16个,其中载脂蛋白E、半乳糖凝集素-3结合蛋白等11个蛋白质表达上调,维生素D结合蛋白、胰蛋白酶抑制剂等5个蛋白质表达下调;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在CHF气阴两虚证组表达差异的蛋白质有15个,其中补体9、间-α-胰蛋白酶抑制剂家族重链相关蛋白等10个蛋白质表达上调,前血清淀粉样蛋白P、维生素D结合蛋白等5个蛋白质表达下调。结论:蛋白质组检测结果能够反映CHF气虚血瘀证及气阴两虚证的生物学基础,从而能客观的评价证候特征,为病证结合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类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高血压病的中医证类分布规律,了解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权重,并分析各相关发病因素与证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5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在高血压发病中居首位(44.6%),其次为肾阴亏虚证类(8.6%),瘀血阻络证类(7.2%),气血亏虚证类(5.8%),风痰上扰证类(4.4%),阴虚血瘀证类(3.8%),气虚血瘀证类(3.4%),阳虚血瘀证类(2.4%),阳虚痰瘀证类(2.4%),气阴亏虚证类(2.2%),肾阳不足证类(2.0%),阴亏痰瘀证类(1.8%),肝郁痰瘀证类(1.6%),肝阳上亢证类(1.6%),气虚痰瘀证类(1.2%)和阴阳两虚证类(0.4%)。同时,除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外,男性更易患肾阴不足证类,女性更易患瘀血阻络证类和气血亏虚证类;中青年患者肾阴不足证类患病率明显高于老年患者;病程延长则患瘀血阻络证类和肾阳不足证类的机率增加;超重者患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的整体机率增加;高脂血症者患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风痰上扰证类和肝阳上亢证类的机率明显增加。结论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为高血压病的主要多发证类;不同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饮酒、吸烟、病程、血压控制情况与中医的证类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四逆散合方辨治杂病的思路与方法。方法:解读方药如诠释用药要点、剖析方药配伍、权衡用量比例,合方思路如气郁证与心热证、心阳虚证、心血虚证、心阴虚证、肝热证、肝寒证、肝血虚证、肝阴虚证、脾胃郁热证、脾胃虚寒证、脾胃气阴两虚证、肺热证、肺寒证、肺阴虚证、肺气阴两虚证、肾虚不固证、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肾阴阳俱虚证等相兼,医案助读如四逆散与肾气丸合方辨治围绝经期综合征、与桂枝加附子汤合方辨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结果:四逆散是《伤寒杂病论》中辨治气郁证的重要基础方,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结论:运用四逆散不能仅局限于某一病变部位或症状表现,只要审明病变证机是气郁,即可以法选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为今后的相关证候标准确立与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要求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现代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提取各复合证型的证候要素,以虚证、实证、虚实夹杂证为纲,按照单因素、两因素、三因素、四因素将复合证型拆分为单独的证候要素,统计各证素的出现频次。结果:本病病位类证素为心、肾、肺、脾;病性类证素按频次由多到少依次为:气虚、血瘀、阳虚、阴虚、阳脱、水停、痰、饮、阴竭、热、血虚。虚证单因素以心气虚证最多见;虚证双因素多见气阴两虚证;实证单因素多见心血瘀阻证;实证双因素多见血瘀兼水停证;虚实夹杂证双因素多见气虚血瘀证;虚实夹杂证三因素以气虚血瘀兼水停证为多;虚实夹杂证四因素则多见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证。结论:从本病的证候要素入手,可以较全面地分析证候内部及证候之间的组合特点,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推动相关证型的标准化、规范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文献的冠心病中医证型地域性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近10年国内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不同地域的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特征.方法 检索2000年1月至2011年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公开发表的有关冠心病中医证型研究的文献,并按照不同地域进行归纳总结,研究冠心病中医证型在不同地域的分布特征.结果 10065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排名前8位依次为:痰阻心脉、气虚血瘀、心血瘀阻、气阴两虚、心肾阴虚、心阳虚衰、心气不足、气滞血瘀.不同地域证型分布,东北地区多见气虚血瘀证;华北地区多见痰瘀互结证;华东地区多见痰阻心脉证和气虚血瘀证;华中地区多见气虚血瘀及气阴两虚证;华南、西南和西北地区多见痰阻心脉证.结论 近10年国内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实证多见于痰阻心脉、心血瘀阻,虚证多见于气阴两虚,虚实夹杂以气虚血瘀多见,不同地域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煤工尘肺现代文献的研究分析,规范其中医证候名称,研究其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特点。方法现代文献检索,利用Excel软件建立煤工尘肺的证候类型文献数据库、录库,统计分析。结果将煤工尘肺的中医证候由规范前的36个缩小到了15个。总结煤工尘肺的中医证候特点为:虚证多为肺气虚证、肺阴虚证、肺气阴两虚证、肺肾阳虚证、肺阳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阴虚证;实证主要有痰热闭肺证、瘀阻肺络证、痰湿阻肺证、痰瘀阻肺证、肾水凌心证;感受外邪时,常见风寒袭肺证、风热闭肺证、表寒肺热证。病位主要在肺、脾、肾;病因病性主要为气虚、热(内)、阴虚、痰、瘀、阳虚、风(外)、寒(外)、湿(内)。结论煤工尘肺目前没有统一的中医证候名称及诊断标准,现有文献采用的是自拟标准或没有标准,不便于疾病诊疗规范的制定,目前急需制定相对统一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煤工尘肺稳定期常可见虚实夹杂,以虚证多见;当感受外邪时也可以并见外感疾病。临床实践,中医当辨明同一疾病表现出的不同证候。  相似文献   

17.
闫朝勃  赵瑞成 《河南中医》2021,41(4):552-557
赵瑞成教授认为,失眠以五脏不和为本,心神不安为标,倡导从五脏入手治疗失眠。心脾受损所致失眠多以虚证为主,以归脾汤为基础方治疗。从肝论治失眠主要分为4个证型:肝气郁滞证,肝郁化火证,肝血瘀阻证,肝阴亏耗证。肝郁气滞者予柴胡疏肝散;肝郁化火者予四逆散合龙胆泻肝汤加减;肝血瘀阻者予桃红四物汤加减;肝阴亏耗者可予钩芍通络汤配合酸枣仁汤加减。赵教授从肾阴虚、肾阳虚、心阴虚、心阳虚、心肾阴阳两虚5个方面论治心肾不交型失眠。肾阴不足者,方选黄连阿胶汤加减;肾阳不足者,方用交泰丸加减;心阴虚者,用黄连阿胶汤合交泰丸加减;心阳不足者,可用桂枝加桂汤;心肾阴阳两虚者,用桂附地黄丸加人参、沉香。若失眠患者肺气虚弱,在基础方中配合补肺汤;肝火扰心患者,在清肝泻火,镇心安神的同时可加用枇杷叶;肺肾阴虚,虚热扰心者,用生脉地黄饮加减。赵教授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针灸治疗,常以百会、四神聪、安眠穴、神门、足三里、三阴交、照海、申脉为基础穴组,灵活取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中医辨证分型与心脏指数(I)、左室质量指数(LVMI)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7例CHF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和心脏彩超相关结果,计算CI、LVMI。结果:按心肺气虚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阳虚证、阳虚水泛证的顺序、CI呈递减趋势、而LVMI呈递增趋势。结论:CI和LVMI可以作为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及考量病情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益气养阴、温阳活血利水等中药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心率变异性(HRV)的改善及不同中医证型HRV各指标的差异.方法 将11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对照组),每组55例,分别检测治疗前后HRV时域指标.结果 治疗后两组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的标准差(SDNN)与全程记录中每5 min R-R间期的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均升高(P<0.05),治疗组升高更显著(P<0.05),全程记录相邻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个数与总R-R间期个数的百分比(PNN50),治疗组下降更加明显(P<0.05),但全程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CHF各中医证型组中,SDNN与SDANN在气阴两虚血瘀与气虚血瘀水停两型中均较心肾阳虚血瘀型升高(P<0.01),但气阴两虚血瘀型与气虚血瘀水停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MSSD与PNN50在各证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可使慢性心力衰竭病人HRV改善更为显著;HRV部分指标进一步研究和细化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和辨病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