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痹痛灵颗粒对胶原诱导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关节滑膜组织微血管密度及白介素-17(IL-17)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胶原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测量微血管密度,实时荧光PCR法检测量关节滑膜组织IL-17 mRNA表达量,评价痹痛灵颗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抗血管新生的作用机理.结果:痹痛...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研究青蒿琥酯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探讨青蒿琥酯对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制备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 CIA)大鼠模型,取其滑膜组织进行原代培养,MTT法检测药物对滑膜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检测药物对滑膜细胞分泌IL-1β和TNF-α等炎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青蒿琥酯对滑膜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与对照组比较,青蒿琥酯各组滑膜细胞分泌IL-1β和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青蒿琥酯能显著抑制CIA大鼠滑膜细胞的增殖,并能下调滑膜细胞分泌TNF-α和IL-1β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研究通过第二代蛋白酶体抑制剂卡非佐米(carfilzomib,CFZ)对大鼠佐剂诱导型关节炎(adjuvant-induced arthritis,AIA)的作用,研究第二代蛋白酶体抑制剂卡非佐米(carfilzomib,CFZ)对大鼠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通过注射弗氏佐剂诱导SD大鼠建立AIA大鼠模型。试验分组:低剂量组(1.0 mg/kg)、中剂量组(1.5 mg/kg)、高剂量组(2.0 mg/kg)、预治疗组(1.5 mg/kg)、同时治疗组(1.5 mg/kg)、模型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后足关节情况;TRAP染色研究各组破骨细胞抑制水平;采用ELISA分析外周血IL-1β、IL-6、TNF-α和IFN-γ表达水平;采用CCK-8分析不同剂量治疗组对纤维母细胞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的抑制水平。 结果 足趾观察结果显示各治疗组大鼠后足病变情况均优于模型对照组;TRAP染色结果显示,与AIA模型对照组相比,各CFZ治疗组的破骨细胞均明显受到抑制;ELISA分析显示各CFZ治疗组外周血中IL-1β、IL-6、TNF-α和IFN-γ表达显著降低(P<0.01);CCK-8结果显示3种剂量治疗组均显著抑制FLS增生(P<0.01)。 结论 CZF通过抑制AIA大鼠FLS增殖,降低IL-1β、IL-6、TNF-α和IFN-γ表达,调控炎症反应,达到治疗大鼠AIA的目的,CFZ是一种具有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潜力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药栀子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增殖及IL-1β分泌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该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II型胶原蛋白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口服栀子浸膏,观察药物对实验性大鼠足肿胀的抑制作用;MTT法检测药物对大鼠滑膜细胞生长活性及IL-1β分泌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栀子浸膏可以剂量依赖性抑制大鼠足肿胀的程度(P<0.01);给药组滑膜细胞生长活性显著下降,高剂量组滑膜细胞IL-1β分泌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栀子浸膏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中可以抑制滑膜细胞的生长活性,下调致炎因子IL-1β的分泌水平,提示这可能与该药抑制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评价痹痛灵软膏的抗炎镇痛作用. 方法 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大鼠棉球肉芽肿试验,观察痹痛灵软膏的抗炎作用;用小鼠醋酸扭体法、热板法,观察痹痛灵软膏的镇痛作用. 结果 痹痛灵软膏能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大鼠棉球肉芽肿,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提高小鼠的热痛阈值. 结论 痹痛灵软膏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痹痛康丸对胶原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踝关节滑膜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作用机制。【方法】建立II型胶原加完全弗氏佐剂诱导的大鼠CIA模型,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痹痛康丸低、中、高剂量组[0.3、3、30 g.(kg.d)-1],尪痹冲剂组3.g(kg.d)-1,甲氨蝶呤片组1.2 mg.(kg.w)-1,以上各组药物溶解于2 ml生理盐水中,1次/d,连续灌胃给药4周。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2 ml/只。8周后处死大鼠,观察右踝关节滑膜病理改变情况及关节滑膜中IL-1β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各用药组除痹痛康丸低剂量组外滑膜组织的病理改变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IL-1β蛋白的表达量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痹痛康丸能有效降低CIA大鼠滑膜炎程度,防止骨破坏或关节重构,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Hedgehog( Hh)信号通路阻断剂环巴胺对佐剂性关节炎(AIA)大鼠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抗凋亡机制。方法弗氏完全佐剂诱导AIA大鼠模型,胰酶-胶原酶法分离培养关节软骨细胞,环巴胺体外给药处理AIA软骨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DNA电泳、Hoechst染色、Annexin V-FITC/PI 双染检测细胞凋亡, RT-PCR 检测Shh、Gli1、Ptch1、Bcl-2、Bax 和 Caspase-3 mRNA 的表达。结果环巴胺(0.08、0.4、2、10、50μmol/L)剂量依赖性地提高AIA软骨细胞增殖。 AIA组可见凋亡细胞DNA梯状条带,环巴胺(0.4、2、10μmol/L)给药组的梯状条带明显减少;AIA组存在核碎裂与染色质固缩,环巴胺给药组均匀蓝色荧光的细胞数量增多;流式分析结果表明AIA软骨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环巴胺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率;与正常组相比, AIA组软骨细胞中H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 Shh、Ptch1、Gli1) mRNA表达显著升高,抗凋亡基因Bcl-2 mRNA表达显著下降,而促凋亡基因Bax、Caspase-3 mRNA表达明显升高。环巴胺体外给药能抑制Hh信号通路过度活化,提高Bcl-2 mR-NA表达,并降低Bax、Caspase-3 mRNA表达。结论环巴胺体外给药能促进AIA软骨细胞的增殖,并抑制AIA软骨细胞的过度凋亡;该抗凋亡作用和调节Bcl-2、Bax和Caspase-3表达密切相关,提示干预软骨细胞Hh信号通路对保护类风湿关节炎关节软骨具有潜在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羌活地黄汤含药血清对胶原性关节炎(CIA)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羌活地黄汤抑制滑膜增生的机制。方法:分别予新西兰大白兔灌胃羌活地黄汤、独活寄生汤,制备药物血清。选择10只雌性SD大鼠,6只建立牛Ⅱ型胶原诱导的大鼠关节炎模型,分离培养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分为模型组、羌活地黄汤组和独活寄生汤组;另4只作为正常组(用等量生理盐水)。正常组、模型组细胞均加入5%DMEM血清的培养液;羌活地黄汤组和独活寄生汤组,分别加入含10%相应含药血清的DMEM培养液。采用MTT法检测滑膜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IL-17、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表达浓度。结果:羌活地黄汤含药血清可抑制滑膜细胞的增殖,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羌活地黄汤还可抑制IL-17、RANKL的表达(P0.05)。结论:羌活地黄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增殖及降低IL-17、RANKL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选用黄芪与川芎嗪注射液配伍(简称配伍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滑膜细胞凋亡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探索该治则治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作用靶点和作用机理。方法:建立AA大鼠模型,设立正常组、模型组、黄芪组、川芎嗪组、配伍组、甲氨喋呤(MTX)及雷公藤多苷(TPT)组进行实验研究,观察益气、活血及配伍后对AA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对滑膜细胞凋亡及血清细胞因子浓度的影响,阐释其作用机制。结果:配伍组能显著提高滑膜细胞的凋亡率,与MTX、TPT组效果相当;能显著抑制注射足跖肿胀程度,并降低大鼠血清中IL-1、TNF-α、IL-6的水平,上调IL-4的浓度,抑制免疫性炎症,优于MTX、TPT。结论:益气活血法可能通过促进AA大鼠滑膜细胞的凋亡,抑制某些炎性因子的释放,起到治疗RA的作用,体现了中医治则治法指导下中药复方配伍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5.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有效组)47例和治疗无效组(无效组)25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降钙素酶原变化及影响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的降钙素酶原显著低于无效组的患者(P<0.05);年龄>65岁、心功能≥3级、COPD、糖尿病、肺部双侧受累(X线示)、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和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肺部双侧受累、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及心功能≥3级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变化率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