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4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和总免疫球蛋白E(Ig E)在喘息患儿体内的含量变化,以及孟鲁司特对两种物质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6个月~3岁的喘息患儿,分为非干预组和孟鲁司特干预组各30例,同时选取同年龄段的健康体检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总Ig E水平,观察三组儿童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和Ig E的差异,以及喘息患儿治疗前后两种物质的变化,并比较非干预组和孟鲁司特干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喘息患儿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明显低于健康儿童(P〈0.05),血清总Ig E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儿童(P〈0.05),孟鲁司特干预组临床疗效优于非干预组(P〈0.01),孟鲁司特可以降低喘息患儿血清总Ig E水平(t=22.496,P〈0.01)。结论:1,25-二羟维生素D3和血清总Ig E均参与喘息患儿的免疫调节机制,孟鲁司特是治疗喘息患儿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并且通过降低血清总Ig E减轻过敏性喘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维生素D3水平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4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正常体检的健康体检者42例作为对照组.按照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SSDAI)积分再将观察组分为活动组(SSDAI≥5分)和稳定组(SSDAI<5分),每组42例.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IL-17的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27high细胞、CD27+记忆性B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 观察组1,25(OH)2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活动组1,25(OH)2D3水平低于稳定组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CD27high细胞、CD27+记忆性B细胞和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TNF-α、IL-6和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组CD27high细胞、CD27+记忆性B细胞和IL-10水平均低于稳定组和对照组(P<0.05),稳定组低于对照组(P<0.05);活动组患者TNF-α、IL-6和IL-17水平均高于稳定组和对照组(P<0.05),稳定组高于对照组(P<0.05).1,25(OH)2D3与CD27high细胞、CD27+记忆性B细胞和IL-10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TNF-α、IL-6及IL-17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维生素D3的表达可能参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发病,并且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及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徐建辉  黄祖辉 《贵州医药》2016,(11):1138-1140
目的 探讨IL-12、IL-4、IL-8、转化生长因子-β1及1,25-二羟基维生素D3在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设为喘息组;选取同一时期来我院健康中心接受体检的婴幼儿40名为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婴幼儿1,25-(OH)D3及TGF-β1、IL-4、IL-8、IL-12表达水平.比较两组婴幼儿的1,25-(OH)D3、TGF-β1、IL-4、IL-8、IL-12水平及其相互关系.结果 喘息组1,25-(OH)D3、TGF-β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喘息组患儿IL-4、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喘息组IL 1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25-(OH)D3与TGF-β1呈正相关(r=0.749,P<0.05);1,25-(OH)D3与IL-12呈正相关(r=0.802,P<0.05);1,25-(()H)D3与II-4呈负相关(r=-0.895,P<0.05);1,25-(OH)D3与IL-8呈负相关(r=-0.736,P<0.05).结论 1,25 (OH)D3、TGF-β1、IL-12降低及IL-4、IL-8升高与婴幼儿喘息型支气管炎发病有关,检测1,25-(OH)D3、TGF-β1、IL-12、IL-4、IL-8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婴幼儿喘息型支气管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吴欣  李聃丹  蒋文勇  刘畅  于黔 《江苏医药》2012,38(15):1743-1746,1861
目的研究1,25-二羟维生素D3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8只)、糖尿病肾病模型组(M组,10只)、1,25-二羟维生素D3干预组(D组,10只)。检测各组大鼠24-h尿蛋白(24-h Upro)、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水平,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应用免疫组化、RT-PCR方法分别检测大鼠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上皮细胞钙黏素(E-cad)的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与N组相比,M组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加重,24-h Upro及SCr水平、α-SMA蛋白及mRNA表达增加,E-cad蛋白和mRNA表达减少(P<0.05);而D组能明显逆转M组上述各观察指标的改变过程(P<0.05)。结论 1,25-二羟维生素D3可能通过下调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α-SMA表达,上调E-cad表达,从而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减轻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而发挥其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杨艳兰  柳洁  薛延 《首都医药》2004,11(24):18-19
目的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对体外培养的人成骨样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其治疗骨质疏松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分析法检测1,25-二羟维生素D3对体外培养OS-732人成骨样细胞增殖的作用与效价.采用培养细胞匀浆上清测单位蛋白下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培养基中骨钙素(BGP)含量分析方法检测1,25-二羟维生素D3对OS-732人成骨样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培养第4天,10-7mol/L1,25-二羟维生素D3显著抑制成骨样细胞增殖(P<0.05),10-8mol/L、10-9mol/L1,25-二羟维生素D3对成骨样细胞的作用不明显.培养4天后培养基中BGP水平在10-7mol/L组变化不大,在10-8mol、10-9mol/L1,25-二羟维生素D3组BGP水平显著增高(P<0.05,P<0.01).结论1,25-二羟维生素D3抑制成骨样细胞增殖在高剂量时作用显著,促进成骨样细胞分化作用在较低剂量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VD3)联合缬沙坦减少IgA肾病尿蛋白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肾活检明确诊断为IgA肾病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RB组和ARB+VD3组,ARB+VD组根据所应用的1,25-二羟维生素D3的剂量分为联合治疗组1和组2,观察6个月,治疗过程中监测血压,检测治疗前后尿蛋白、肾功能、血钙、血钾水平。结果治疗后3组尿蛋白均较基线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组之间尿蛋白的下降程度两两比较,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2下降最为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1,25-二羟维生素D3联合缬沙坦对减少IgA肾病尿蛋白有较好的疗效,联合较大剂量1,25-二羟维生素D3效果更为显著,为IgA肾病的初始治疗提供更优先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1,30(6):491-493
目的探讨1,25-二羟基维生素D3对环磷酰胺促发的NOD鼠1型糖尿病的预防作用.方法NOD鼠从离乳后隔日接受1,25-二羟基维生素D3治疗,第10周龄给予环磷酰胺300mg/kg,观察1,25-二羟基维生素D3对环磷酰胺处理的NOD鼠糖尿病发病率和胰岛炎的影响,及对Th1、Th2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1,25-二羟基维生素D3处理组糖尿病发病率为17%,明显低于对照组67%(P<0.05),且胰岛炎严重程度也明显减轻.处理组胰腺TNT-α、IFN-γ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IL-10mRNA的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1,25-二羟基维生素D3可以预防NOD鼠环磷酰胺诱发的糖尿病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纠正Th1型细胞因子与Th2型细胞因子比例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产科进行产检的41例GDM患者(GDM组)和41例健康孕妇(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GDM组和对照组FBG、FINS、HOMA-IR、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HOMA-IR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孕妇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FBG、FINS、HOMA-IR均高于对照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HOMA-IR呈负相关(r=-0.462,P=0.012)。结论 GDM患者体内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并且存在着不同程度IR,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IR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患者之间骨密度、骨质疏松、骨骼肌质量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就诊于某院的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血清25羟维生素、骨密度、骨质疏松以及骨骼肌质量等统计,探讨其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25羟维生素D、BMD以及四肢骨骼肌含量均明显低于健康参与者组成的对照组(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的血清25羟维生素D、BMD以及四肢骨骼肌均明显低于骨量减少/正常组(P0.05);血清25羟维生素D、BMD以及四肢骨骼肌肉量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呈负相关性(P0.05);25羟维生素D、BMD以及四肢骨骼肌肉量的减少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并且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骨密度呈负相关,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越低,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概率越高,血清25羟维生素D可以为临床诊断骨质疏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1,25二羟维生素 D3抑制人喉癌 Hep-2细胞增殖作用,诱导细胞凋亡及其凋亡相关机制。方法用不同剂量(10-8、10-7、10-6 mol/L)1,25二羟维生素 D3处理 Hep-2细胞24 h、48 h、72 h,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 Hep-2细胞的增殖情况,计算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 Hep-2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 检测用药前后细胞中 Bax 和 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25二羟维生素 D3可以抑制 Hep-2细胞增殖(P <0.05),最高抑制率可达30.71%,在上述浓度内随着浓度增加、时间延长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呈时间-剂量依赖性。10-7、10-6 mol/L 1,25二羟维生素 D3作用48 h 后,Hep-2凋亡细胞比例显著增加,凋亡率高于空白对照组(P <0.05)。1,25二羟维生素 D3处理48 h 后,Hep-2细胞 Bax 蛋白表达上升,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1,25二羟维生素 D3能够抑制人喉癌 Hep-2细胞的增殖,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其抑制作用与诱导细胞凋亡有关;1,25二羟维生素 D3可通过上调 Bax 蛋白表达、下调 Bcl-2蛋白表达诱导 Hep-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均安地区人群尿微量白蛋白与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4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均安地区糖尿病(DM)患者150例。A组:糖尿病无。肾病患者55例,UAER〈30mg/24h;B组: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47例,30mg/24h〈UAER〈300mg/24h;C组:糖尿病临床肾病患者48例,UAER〉300mg/24h;同时选取健康体检人群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四组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铁蛋白(TRF)等微量蛋白水平。结果A组RBP/Cr、TRF/Cr分别为(3.34±1.62)mg/mmol、(3.01±1.57)mg/mmo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mALB/Cr、RBP/Cr、TRF/Cr分别为(29.43±19.13)mg/mmol、(5.17±2.16)mg/mmol、(5.824-2.26)mg/mmol,C组分别为(58.754-30.42)mg/mmol、(7.234-3.80)mg/mmol、(8.454-3.92)mg/mmo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醇结合蛋白、转铁蛋白、微量白蛋白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提高诊断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尿微量白蛋白(U-mAlb)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患者肾功能指标(尿素氮、肌酐、尿酸)正常与否,将其分为非临床DN组(A组)61例、临床DN组(B组)39例,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选取样本进行HbA1c、U-mAlb检测。结果 A、B组U-mAlb、HbA1c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U-mAlb、HbA1c指标与A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A1c和U-mAlb两者联合检测对DN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病情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根据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MAP)发生情况,将20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微血管并发症(NDC)组和DMAP组,DMAP组又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和糖尿病肾病(DN)组,同时以9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血浆HCY、叶酸(FA)和维生素B12 (Vit B12)水平.结果 糖尿病各组血HCY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MAP组高于NDC组(P<0.05),而FA、Vit B1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糖尿病患者HCY水平与FA、VitB12水平呈负相关(P<0.01).结论 高HCY血症是DMAP的重要危险因素,测定糖尿病患者血浆HCY、FA、Vit B12水平有助于监测、判断DMAP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测定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13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循环酶法测定Hcy,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hsCRP。结果单纯糖尿病组及糖尿病肾病组Hcy和hsCRP数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组Hcy和hsCRP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Hcy和hsCRP的测定对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及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0H)2D3]、孕期微量元素与地中海贫血、妊娠期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就诊并常规产前随诊的3795例孕妇进行分组,根据孕期常见疾病分为不同的研究组563例(地中海贫血组392例、妊娠期糖尿病组54例、甲状腺功能低下组56例、慢性疾病组61例)和对照组3232例,测定各组孕妇血清中1,25.(0H)2Dh血钙、血磷和血镁水平。结果地中海贫血组、妊娠期糖尿病组孕妇1,25-(0H)2D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地中海贫血组孕妇血镁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其余疾病组孕妇血镁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疾病组孕妇血磷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中海贫血、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体内25-羟基维生素D、血钙水平有一定影响,在进行孕期指导时应针对不同疾病制订相应的保健和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6.
刁力  孙建美 《中国基层医药》2014,(14):2130-2132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07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资料,在糖尿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贝那普利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加用贝那普利和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以及肾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综合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9.785、9.525,均P〈0.05);观察组TC、TG以及LDL—C等血脂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HDL—C水平明显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38、10.283、10.475、9.782,均P〈0.05);观察组尿白蛋白排泄率、Ser以及BUN等肾功能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9.938、12.341、11.265、9.982,均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X2=10.120,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极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尿N-乙酰-β-D氨基葡糖苷酶(NAG)在老年人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表达。方法将127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1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糖尿病2组)、糖尿病肾病组(糖尿病3组),另选取38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检测血清CysC、肌酐(Scr)浓度,比色法测定人体尿NAG活性,检测白蛋白排泄率(UAER/24h)。结果CysC、尿NAG、Scr、UAER/24h分别在四组中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清CysC、尿NAG分别与Scr、UAER/24h均呈正相关。CysC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6.8%、76.1%、97.8%;NAG分别为83.5%、71.7%、95.6%。结论血清CysC和尿NAG水平能敏感地反映老年人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是反映肾小球滤过率(GFR)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美卡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1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组28例行常规治疗,替米沙坦组31例为替米沙坦加常规治疗,联合组32例为替米沙坦与辛伐他汀加常规治疗。疗程1个月,并监测尿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结果替米沙坦组及联合治疗组尿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在治疗后明显下降;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与替米沙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尿白蛋白,防止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可溶性血管间黏附因子-1(sVCAM-1)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该院肾脏内分泌门诊及住院的9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3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32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32例。另选择34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糖尿病组(SDM组、EDN组、CDN组)给予小剂量螺内酯治疗,采集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静脉血和24h尿。检测各组血清中sVCAM-1水平、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等。结果治疗前,血清sVCAM—1水平在SDM组、EDN组及CDN组中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螺内酯治疗12周后,三组患者血清sVCAM-1水平及UAER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螺内酯能显著降低DN患者血清sVCAM-1水平及UAER,延缓DN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8-异前列腺素F2а与早期糖尿病肾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8-异前列腺素F2а(8-iso-prostaglandin F2α,8-isoPGF2α)水平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63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22例)和早期糖尿病肾病组(41例);以同期健康查体者31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3组血浆8-isoPGF2а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纯糖尿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浆8-isoPGF2а水平分别为(394.5±104.1)pg/ml、(562.7±211.8)pg/ml和(292.7±66.7)pg/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07,P〈0.001)。与对照组比较,单纯糖尿病组及早期糖尿病肾病组8-isoPGF2а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早期糖尿病肾病组8-isoPGF2а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浆8-isoPGF2а水平与HbA1c呈显著正相关(r=0.349,P=0.012)。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氧化应激水平明显增加,检测血浆8-isoPGF2а水平对于预测早期糖尿病肾病可能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