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报道 9例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患者在射频消融术中用经导管心房同步电除颤的结果。其中有房颤发作史者 5例 ,余 4例为心内电生理检查时诱发。房颤发作时采用普通电生理导管及消融导管在冠状窦与右心耳间放电。9例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 ,平均放电 2 .2次 ,复律成功所需功率为 8.5 6± 4.95J。除 1例需 2 0J转复为窦性心律患者感轻度胸痛外 ,其余仅有心脏轻度震动感。所有患者均未用镇静剂 ,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自1962年Lown报告心脏同步直流电复律以来,电复律已作为心房颤动(房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直流电能量较高,一般用到100~300J,对心脏产生一定的损害。为了尽量减少对心脏的损伤,我们于1990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影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3个月内复发患者直流电复律成功率的因素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二病房行持续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且在术后3个月内因持续性房性心律失常住院行电复律的患者。禁食状态下,地西泮静脉注射镇静,行双向同步直流电复律,除颤电极片置于心尖区及胸骨旁右侧,能量依次采用50~200J。结果:共入选63例患者,年龄33~69岁,平均心房颤动病史14.6个月,左心房直径(42.8±5.2)mm,左心室射血分数(62.9±5.3)%。复发持续性心律失常中46%为心房扑动,54%为心房颤动,共进行97次电复律。患者即刻复律成功率为77%,其中80%一次放电复律成功。在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前是否服用心律平等方面,即刻复律成功组与即刻失败组相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示年龄、左心房扩大心房颤动持续时间与电复律即刻成功率显著相关。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上述因素后发现,术前心房颤动持续时间(OR=0.957,95%CI:0.921~0.994,P=0.023)和术前服用胺碘酮是复律成功率的独立预测因素。即刻成功的定义是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24 h。结论: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患者,术前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和术前服用胺碘酮是电复律即刻成功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研究持续性房颤经电复律成功后再行射频消融术治疗与直接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术中直接复律效果,探索更适宜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持续性房颤人群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9月------2014年1月在我院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54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根据术前是否经同经步直流电复律为窦性心律,且维持窦性心律维持超过3个月,分为2组。A组术前经同经步直流电复律为窦性心律并维持窦性心律维持超过3个月后再发房颤,再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16例,B组未行电复律,直接射频消融术治疗38例,比较2组术中射频消融直接恢复窦性心律比率及术后6个月房颤复发率。结果 术中直接复律率A组高于B组(56.2% VS 26.3% p =0.035)6个月复发率A组低于B组(18.8% VS 47.3%, p =0.045)。结论 经电复律后可较长时间维持窦性心律的持续性房颤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复律成功率较高,早期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消融治疗中,采取200 J进行体外电复律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影响复律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连续筛选2016年5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北京医院接受房颤导管消融术的患者,纳入术中接受固定高能量200 J双相波直流电体外电复律治疗者206例,根据电复律结果分为电复律成功组200例和失...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时的房室节律性收缩顺序丧失,最终导致心脏扩大和功能减退,更重要的是容易形成血栓,导致脑卒中或体循环栓塞。有研究表明[1]即使非瓣膜性心脏病慢性房颤脑卒中的发生率也较高。探索房颤的最佳治疗方法一直是重要的临床问题。近年来,随着电生理的发展,非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特别是局灶性机制所致的房颤已能成功地进行射频消融治疗[2]。但这一工作所面临的一个具体问题是如果患者在术中出现持续房颤选择何种方法复律。本文对经导管心内低能量复律房颤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1 经导管心内低能量复律 1.1 复律原理经导管心内低能量复律房颤的原理同体外直流电复律,即用高于心内电活动能量的脉冲电流通过心脏。由于电能强大而足以使其大部心房(约75%以上)同时除极,然后由最高自律性的起搏点(通常为窦房结)控制心脏电活动,而达到复律目的。 1.2 仪器构成主要由电极导管和体外心房除颤器组成。电极导管头部总面积为2.8 cm2,体外心房除颤器经导联线与电极导管相连,R波检测器检测到其前的RR间期为500~1000 ms时,即可发放与R波同步的双相(3 ms+3 ms)起始电压为20~40 V的截断电流。该除颤器可同时自动记录所放电能及电压系统阻力及最后一次放电前的RR间期。  相似文献   

7.
胸外直流电电击复律是将心房颤动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最常用治疗方法,但对持续性心房颤动,开始时应选择多大能量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前瞻性研究对持续超过48h的心房颤动应用三个不同级别的能量选择性电复律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术后1个月内复发行直流电复律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丙泊酚镇静、禁食状态下,单向波同步电复律,电极板置于心尖-胸骨旁右侧,能量依次采用300,360,360J。结果共入选23例患者,年龄58±13岁,房颤病史6.8±5.0年,左房直径41.9±9.8mm,左室射血分数0.58±0.11。复发心律失常中12例为心房扑动,10例为房颤,1例为房性心动过速。共进行27次电复律,19次(70.4%)即刻复律成功,其中15次1次放电复律成功。1例复律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伴交界心律,1例丙泊酚镇静时出现呼吸暂停。随访8.5±3.7个月,52.2%的患者为窦性心律。即刻复律成功组其远期成功率为64.7%,即刻复律失败的远期均不成功,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4)。1次放电即可成功者远期成功率为69.2%,需要多次放电的患者远期成功率为20.0%,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36)。结论直流电复律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患者,即刻电复律成功是远期成功的预测因素,复律时需要多次放电的远期成功率低。  相似文献   

9.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消融治疗心房颤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阵发性心房颤动92例和持续性或永久性心房颤动36例,接受环肺静脉消融术.采用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进行环肺静脉左心房线性消融,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隔离.手术结束时对心律仍为心房颤动者行同步直流电心脏复律.结果 完成"解剖学"环形消融线256条,其中58.6%达到电隔离肺静脉的终点,经寻找缝隙补充消融后最终248条(96.9%)消融线达到终点.手术时间(231±45)min、X线曝光时间(42±13)min和放电时间(66±17)min.术后随访平均10个月,无复发101例(78.9%).接受了再次手术15例,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14例有左心房-肺静脉传导,射频消融成功并随访30~270 d,两次射频消融术后总成功率为87.5%,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成功率为93.0%,持续性或永久性心房颤动为76.7%.并发症发生率为6.2%,包括心包填塞2例、小脑梗死2例、股静脉穿刺部位血肿1例和左侧大量血胸1例,经治疗后均痊愈.结论 以肺静脉电隔离为目标的环肺静脉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有效和安全.  相似文献   

10.
马雯  孙凯  徐立松 《心脏杂志》2008,20(5):649-651
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为心内科急症,其可致快速的心室率,严重者可诱发心室颤动和猝死;随着导管射频消融术的广泛开展,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的病因得到进一步认识,分析其病因及心电图的表现对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猝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 作者曾对3例患者应用经食管低能量同步直流电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4次,均获成功。例1 男性49岁,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功能Ⅱ级。因持续房颤3月收入院行上法复律成功,术后随访3月仍为窦性心律。例2 男性54岁,诊断冠心病,心功能Ⅱ级。持续房颤8个月,入院后行上法40J复律未成功,改用80J后恢复窦性心律。术后口服异搏定40mg,一天三次,4天后房颤复发再次以本法复律,40J复律仍不成功,改用80J后转为窦性心律。术后口服双异丙吡胺0.2g,一天三次,一周后减为0.1g,一天三次,维持3周窦性心律出院。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42岁,因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疑隐匿性旁路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术中心房程序电刺激(PES)诱发房颤,即暂停操作,等候1h未能自行复律,遂试行低能量心内电复律。将高位右房电极导管的4个电极(电极间距1cm)并联后作为负极,将冠状静脉窦电极导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的心房颤动患者(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33例和持续性心房颤动6例)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术前准备、标测及消融方法 、手术结果 、术后治疗和随访.结果 消融终点为Lagso标测的所有肺静脉均达到完全电学隔离,若消融结束后心房颤动仍未终止,即行同步直流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39例患者共完成78条环形消融线,肺静脉完全电学隔离率为93.6%(73/78).手术操作时间为(245±56)min、X线曝光时间为(46±15)min.术后随访6个月~12个月,33例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无心房颤动复发,6例需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维持窦性心律,其中3例心房颤动复发患者接受再次导管消融后无发作.射频消融术后总成功率为84.6%(33/39).结论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是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的复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一、电转复   1 .直流电体外转复  适用于以下情况[1] :持续性心房颤动 (房颤 )伴有血流动力学恶化 ,药物转复失败 ,房颤转复的一线治疗。  方案 :转复前需检查甲状腺功能、血清肌酐和血钾。食管超声应用于血栓栓塞高危患者 (有脑血管事件、左室功能不全或瓣膜疾病 )。房颤≥ 48h转复前抗凝 3周 ,转复后继续抗凝 1个月。直接电转复必须与心电图的 R波同步 ,避免在心室的易损期放电 ,引起心室颤动 (室颤 )。技术上需考虑电极大小和电极位置 ,输出波形和储存能量。起始能量 2 0 0 J,75%以上患者能够转复 [2 ] ,不成功时第 2次可用 360 …  相似文献   

15.
郑方胜  刘松  朱桂芳 《山东医药》2006,46(28):27-28
采用自行研制设计的经食管导电球囊电极导管对60例药物难治性心房扑动患者经食管电复律,57例(96.6%)转为窦性心律,电复律能量(22.70±4.50)J;同样方法电复律19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其中16例(84.2%)转为窦性心律,电复律能量(17.38±8.58)J。经食管导电球囊电极导管转复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具有低能量、转复成功率高、不需麻醉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经胸体外直流电复律治疗心房颤动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心房颤动的治疗已取得很大的进展,经胸体外直流电复律仍然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心房颤动的方法,它高效、安全,近年来,为使其效率进一步提高,现就采取的一些改进措施进行综述。包括:(1)电极板的位置、数量:多数研究证实前-后位置复律优于前-前(侧)位置,表现在复律的成功率高、用电量低上;还可应用X线透视以优化电极板的位置,使其尽可能包绕心房肌,以此来提高复律成功率;另外,同时应用2台体外除颤器的更高能量的电复律对那些标准能量复律无作用的心房颤动患者有效,并且同样安全。(2)输出波形为双相波形时对心房颤动的转复具有比单相波形更高的效率,要求的电量更低,且同样对心肌无损害。(3)首次放电量较高,如≥150 J时复律的成功率高。(4)除了抗心律失常药物,近几年新出现的一些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以及他汀类药物也可影响心房颤动体外电复律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自1961年,Lown应用直流电对心室颤动(室颤)患者施行电除颤获得成功以来,电除颤因其确实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临床上针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房颤动(房颤)电复律的常规治疗方法.近年来,在多个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证明低能量双相指数方波(biphasic truncated exponential,BTE)较单相阻尼正弦波(monophasic damped sine,MDS)在室颤的治疗中有更高的除颤成功率之后[1],BTE逐渐开始应用于房颤的电复律治疗,并获得了与室颤治疗研究中相同的较高的成功率.针对"电复律抵抗(shock resistant)"的房颤患者,以往有以下3种治疗方法:(1)腔内电复律[2];(2)Ibutilide静脉应用后重复电复律治疗[3];(3)两台直流电除颤仪正交连接同步高能量放电复律[4];可获得进一步提高的复律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的复律可以通过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电复律以及射频导管消融,在维持窦性心律方面射频导管消融则更为有效。目前,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仍存在较大争议。虽然肺静脉隔离是心房颤动消融的基础,但为了提高窦性心律的维持,其他消融靶点也在评估当中,尤其是对于慢性心房颤动患者。以前广泛的消融策略已用于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最近的一项试验显示,不增加其他部位消融的单纯肺静脉隔离术效果与更广泛消融的结果类似,这提示需要开发新的消融策略以提高窦性心律的维持率。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62岁,2年前因阵发性心房颤动在我院行三维标测指导下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下称消融),术式为环肺静脉消融术,术后随访22个月未再发生房性心律失常,2个月前患者突发持续性心动过速,心电图提示为左心房来源的心房扑动(图1),服用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均未能复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心内直视手术中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7月于我院接受心内直视手术联合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的128例心房颤动病人为研究对象。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病人的心律情况、心室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16.41%发生慢性持续性心房颤动,10.94%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1.56%发生心房扑动,1.56%发生交界性心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左心房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期末期内径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气胸、头晕、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率均低于治疗前。结论心内直视手术中双极射频消融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病人术后的功能恢复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