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T4期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胸壁放疗加量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2016年收治的148例T4期、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乳腺癌患者资料,胸壁放疗加量组57例,不加量组91例。放疗采用常规+胸壁电子线、三维适形+胸壁电子线、调强放疗+胸壁电子线照射,加量组EQD2>50Gy。全组患者均接受新辅助化疗。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并Logrank检验差异,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67.2个月,5年胸壁复发(CWR)、局部区域复发(LRR)、无瘤生存(DFS)、总生存(OS)率分别为9.9%、16.2%、58.0%、71.4%。胸壁放疗加量和不加量的5年CWR、LRR、DFS、OS率分别为14%和7%、18%和15%、57%和58%、82%和65%(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胸壁加量与否对预后无显著影响(P>0.05)。45例复发高危组患者中放疗加量组似乎有较高的OS率(P=0.058)、DFS率(P=0.084)和较低的LRR率(P=0.059)。结论T4期乳腺癌患者异质性较强,胸壁放疗加量对全组患者无明显获益。对于有脉管瘤栓阳性、pN2-N3、激素受体阴性中2~3个高危因素患者胸壁放疗加量有改善疗效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胸壁和区域淋巴引流区整体调强放疗与分段三维适形放疗两种方法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中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两种放疗模式在311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中的疗效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疾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率及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基于CTCAE 4.0(Common Toxicit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准则评估两种放疗技术的晚期副反应差异。结果:纳入的311例患者中,有195例接受了整体调强放疗,116例接受传统三维适形放疗。整体调强放疗组和分段三维适形放疗组5年DFS分别为88.7%和78.8%(P=0.013),5年OS分别为93.8%和89.4%(P=0.280)。单因素分析显示,T、N分期、分化程度、内乳淋巴结照射及放疗方式是影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DFS的预后因素,T分期、分化程度是OS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内乳淋巴结照射及放疗方式是影响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分化程度、内乳淋巴结照射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两种放疗方式常见的晚期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胸壁和区域淋巴引流区整体化调强放疗可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复发率,且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pT1-2N0乳腺癌保乳术+放疗和改良根治术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1999-2014年治疗的6137例pT1-2N0期的乳腺癌患者资料,其中1296例患者接受保乳术+放疗(保乳术组),4841例患者接受改良根治术但未做放疗(改良根治组)。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最后采用倾向性评分比较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T2-3N0-1M0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术后的远期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T2-3N0-1M0期胸段食管鳞癌127例初治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采用单因素Kaplan Meier法和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127例接受根治手术患者的总生存期(OS)及其影响因素,应用列线图模型实现对患者个体1、3、5年生存率的数值预估。结果 127例患者术后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8%、54.3%、38.4%,中位OS为40.0个月(95%CI:32.285~47.715个月)。Cox多因素分析显示,pT分期(pT2、pT3)、pN分期(pN0、pN1)、有无脉管瘤栓、肿瘤直径(≤3 cm、>3 cm)是影响根治切除术后OS的独立因素,pT3、pN1、有脉管瘤栓和肿瘤直径>3 cm分别较对应项的生存期缩短,风险倍数分别为2.207、2.157、1.758和1.607倍(均P<0.05)。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够准确预测pT2-3N0-1M0期胸段食管鳞癌个体根治术后的生存率。结论 pT2-3N0-1M0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术后的1、3、5年生存率明显下降,预后差,其生存预后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肿瘤直径4个因素密切相关,值得临床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理分期为T3N0期患者的术后放疗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997-2014年收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资料,筛选标准为女性、术后病理提示浸润性癌、肿瘤最大径>5 cm且腋窝淋巴结未见转移、未接受新辅助化疗及内分泌治疗,且无远处转移及其他第二原发癌。78例符合条件。40例(51%)接受术后放疗,67例(86%)接受辅助化疗。Kaplan-Meier法计算DFS、OS及LRR率,组间差异用Logrank法检验。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79个月(6~232个月),5年OS、DFS和LRR分别为89%、87%和2%。放疗组与未放疗组患者5年DFS分别为84%与91%(P=0.641),5年OS分别为84%与96%(P=0.126),5年LRR分别为0%和5%。仅ER/PR状态、分子分型影响患者DFS (P=0.002、0.031)。未放疗组有1例患者出现胸壁复发。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T3N0M0期患者LRR率较低,仅ER/PR状态及分子分型影响患者DFS。在有效系统全身治疗基础上术后病理T3N0患者可能不需全部接受胸壁+锁骨上野放疗,但仍需大样本病例证实。  相似文献   

6.
术后辅助3DRT改善pT2-3N0M0期食管癌患者长期生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3DRT (3DCRT、IMRT)在pT2-3N0M0期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辅助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2004—2011年本院入组pT2-3N0M0期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3DRT前瞻性非随机Ⅱ期临床研究的96例及同期全部单纯手术820例患者的复发、生存及放疗不良反应。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Cox模型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 术后放疗组T3期、肿瘤长度≥5 cm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单纯手术组。术后放疗、单纯手术组5年样本数分别为35、270例。术后放疗、单纯手术组5年OS率分别为74.3%、59.9%(P=0.010),5年DFS率分别为71.0%、51.7%(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放疗是影响OS、DFS的因素(P=0.030、0.004)。术后放疗组和单纯手术组总复发率、LRR率、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2.9%和43.0%(P=0.000)、18.8%和35.2%(P=0.001)、11.5%和21.3%(P=0.024)。术后放疗组25例(26.0%)发生3级早晚期不良反应。结论 辅助3DRT较单纯手术降低了pT2-3N0M0期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率,提高了5年DFS、OS且不良反应反应可耐受,但还需前瞻性Ⅲ期随机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T1~2N1M0期三阴乳腺癌的局部复发风险和放疗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1996—2010年间215例T1~2N1M0期三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资料,其中66例术后常规放疗、149例未放疗。比较两组生存率和局部区域复发率,并应用倾向评分配比法分析比较。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56个月。全组36例局部复发(16.7%)。放疗比未放疗提高了5年LRRFS (92.6% 和76.6%,P=0.010),两组OS相似(82.8%和84.7%,P=0.499),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放疗、T分期是LRRFS的影响因素。放疗与未放疗组倾向评分配对分析结果显示5年LRRFS也不同(92.6%和74.5%,P=0.008),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改良根治术后未放疗是局部区域复发的唯一影响因素(HR=3.53,95%CI=1.153~10.844,P=0.027)。结论 T1~2N1M0期三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未放疗增加了局部复发风险,但还需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术后放疗带来的益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1-2N1M0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和改良根治术后达到腋窝淋巴结转移0~3枚的患者行术后放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本院收治的128例临床诊断为T1-2N1M0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完成新辅助化疗和改良根治手术,术后腋窝淋巴结转移数为0~3枚。根据有无术后放疗将患者分为放疗组(n=87)和未放疗组(n=41),两组术后腋窝淋巴结转移达1~3枚(ypN1)患者分别为43、11例,术后腋窝淋巴结转移0枚(ypN0)患者分别为44、30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LRFS)率、无瘤生存(DFS)率和总生存(OS)率,并进行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和治疗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28例患者的5年LRFS率、DFS率和OS率分别为91.4%、82.8%和93.0%。放疗组和未放疗组患者的5年LRFS率分别为94.3%和8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55,P=0.080);5年DFS率分别为89.7%和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12,P=0.005);5年OS率分别为94.3%和9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0,P=0.368)。亚组分析中,放疗组和未放疗组术后达ypN1患者的5年LRFS率分别为93.0%和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8,P=0.039);5年DFS率分别为88.4%和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5,P=0.033);5年OS率分别为90.7%和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3,P=0.399)。放疗组和未放疗组患者术后ypN0患者的5年LRFS率分别为95.5%和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2,P=0.350);5年DFS率分别为90.9%和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9,P=0.019);5年OS率分别为97.7%和9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6,P=0.34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χ^2=11.709,P=0.001)和有无脉管瘤栓(χ^2=7.608,P=0.006)是5年LRFS的影响因素,有无术后放疗(χ^2=9.312,P=0.002)是5年DFS的影响因素,年龄(χ^2=6.093,P=0.014)和激素受体状态(χ^2=3.974,P=0.046)是OS的影响因素。结论cT1-2N1M0期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和改良根治术后ypN1的患者,行术后放疗有局部控制获益,并能改善患者DFS;而cT1-2N1M0期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和改良根治术后ypN0的患者,术后放疗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对于伴有1~3个腋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放疗与否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3个腋淋巴结转移的T1~T2期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或不放疗对其生存的影响。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6年9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有1~3个腋淋巴结转移的T1~T2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34例患者中238例术后未接受放疗(未放疗组);196例接受术后放疗(放疗组),放疗范围为胸壁+同侧锁骨上野照射,总剂量为46~50Gy/23~25次。比较两组患者3年及5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局部控制(localcontrol,LC)率和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结果:全组病例的3年和5年OS率分别为94.7%和85.7%,3年和5年LC率分别为96.5%和95.6%,3年和5年DFS率分别为89.3%和82.3%。未放疗组和放疗组的3年OS率分别为92.7%和97.1%,5年OS率分别为82.4%和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3年LC率分别为94.8%和98.4%,5年LC率分别为93.6%和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3年DFS率分别为87.8%和91.3%,5年DFS率分别为78.5%和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术后放疗可提高1~3个腋淋巴结阳性的T1~T2期乳腺癌患者的局控率、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接受新辅助化疗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手术时间到放疗开始时间(SRI)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全国11家肿瘤中心的1087例接受新辅助化疗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乳腺癌患者。用Maxstat方法寻找手术到放疗间隔时间对预后影响的最佳界值。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和倾向配比评分(PSM)分析手术距放疗间隔时间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全组中位随访72.9个月,5年无瘤生存(D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68.1%和81.8%。全组患者分为SRI≤18周(917例)和 SRI>18周(170例)两组。多因素分析显示激素受体状态、病理T分期、病理N分期和SRI是DFS影响因素(P<0.001、<0.001、<0.001、0.023)。激素受体状态、病理T分期、病理N分期、内分泌治疗和SRI是OS影响因素(P=0.013、0.006、<0.001、0.013、0.001)。采用PSM均衡两组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后SRI≤18周患者DFS和OS仍然优于SRI>18周者。结论 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手术到放疗间隔时间影响预后,患者应尽量在手术后18周内开始放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根治性放疗为主综合治疗不能手术的非转移性胰腺癌患者的远期生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治疗的不能手术且接受放疗的168例非转移性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单纯放疗组(95例)与放化疗联合组(73例)的生存结果并探讨预后因素和治疗失败模式。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 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 以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全组患者中位随访20.2个月, 中位总生存(OS)期和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分别为18.0、12.3个月, 放疗后分别为14.3、7.7个月。1、2、3年OS率分别为72.1%、36.6%、21.5%, 1、2年肿瘤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2.6%、64.3%。Ⅰ、Ⅱ、Ⅲ期胰腺癌中位OS期分别是27.1、18.0、17.0个月。局限期(Ⅰ-Ⅱ期)患者中, 单纯放疗组和放化疗联合组中位OS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1∶20.4个月, P=0.470);局部晚期(Ⅲ期)患者中放化疗联合组的中位OS期长于单纯放疗组(19.2∶13.8个月, P=0.004)。临床分期、放疗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参数、表观弥散系数(ADC)及影像组学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同步放化疗(CCRT)后生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20年3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接受CCRT并持续随访的ⅠB-ⅣA期宫颈癌患者资料423例, 所有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按2∶1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测量所有患者疗前原发灶的最小、平均、最大ADC值及弥散加权成像(DWI)、T2WI、T2WI压脂序列的3D纹理参数。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纹理特征、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采用Cox回归分析构建预测宫颈癌CCRT后总生存(OS)期及肿瘤特异性生存(CS)期的列线图模型, 并对模型进行内部、外部验证。结果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外照射剂量、ADCmin和Rad-score是LACC患者CCRT后OS、CS的独立预后因素, 并构成列线图模型。两个模型预测1年、3年、5年OS和C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6、0.917、0.916和0.911、0.918、0.920, 内部验证一致性指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和研究影响T1~T2期伴1~3个腋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2001年1月—2006年9月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有1~3个腋淋巴结阳性的434例T1~T2期乳腺癌患者,其中238例未行术后放疗,196例患者行术后放疗。放疗范围为胸壁+同侧锁骨上野区,总剂量为46~50Gy/23~25次。计算全组患者的3年和5年总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和无病生存率,并对影响总生存、局部控制率和无病生存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患者的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7%和85.7%,3年和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6.5%和95.6%,3年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9.3%和82.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08)和放疗(P=0.039)是影响总生存的预后因素,放疗(P=0.041)是影响局部控制率的预后因素,年龄(P=0.000)、淋巴结阳性数(P=0.037)和放疗(P=0.047)是影响无病生存率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11)是影响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阳性淋巴结数(P=0.040)和放疗(P=0.020)是影响局部控制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年龄(P=0.002)、阳性淋巴结数(P=0.013)和放疗(P=0.039)是影响无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术后放疗可提高1~3个腋淋巴结阳性的T1~T2期乳腺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年龄36~50岁患者的预后最好。T1~T2期有1~3个腋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其阳性淋巴结数越多,预后越差。放疗范围包括胸壁和锁骨上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T3N0期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辅助放疗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3-2010年期间本院诊断明确且行TME术的 125例pT3N0期直肠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后化疗,其中 40例接受术后放疗。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法多因素分析影响LR因素。结果 5年样本量为 35例,5年OS和DFS分别为 82.3%和72.4%,术后放化疗和化疗的 5年OS分别为72%和83%(P=0.911)。多因素分析送检淋巴结个数、肿瘤是否侵犯肠周脂肪是LR的影响因素(P=0.045、0.021)。低危组(无高危因素)和高危组(≥1个) LR率分别为2.5%和11.8%(P=0.060)。结论 对于无高危因素的pT3N0期直肠癌患者术后放疗未能改善OS、LR率,对该期患者术后常规放疗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及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I)患者治疗模式变化、临床特征、治疗结果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9-2013年收治的866例女性患者资料。DCIS患者631例,DCIS-MI患者235例。用Kaplan-Meier法计算局控(LC)、无瘤生存(DFS)、总生存(OS)率,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DCIS及DCIS-MI两组之间OS、LC及DFS相近(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Her-2阳性为OS及DFS影响因素,保乳未放疗患者LC和DFS劣于全乳切除术患者。结论 导管原位癌和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总体生存结果类似,Her-2阳性为OS及DFS预后不良因素,保乳未放疗患者的LC和DFS劣于全乳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及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I)患者治疗模式变化、临床特征、治疗结果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9-2013年收治的866例女性患者资料。DCIS患者631例,DCIS-MI患者235例。用Kaplan-Meier法计算局控(LC)、无瘤生存(DFS)、总生存(OS)率,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DCIS及DCIS-MI两组之间OS、LC及DFS相近(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Her-2阳性为OS及DFS影响因素,保乳未放疗患者LC和DFS劣于全乳切除术患者。结论 导管原位癌和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总体生存结果类似,Her-2阳性为OS及DFS预后不良因素,保乳未放疗患者的LC和DFS劣于全乳切除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放疗对不同分子亚型的改良根治术后T1~T2期伴1~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 将2001-2004年本院行改良根治术的436例乳腺癌患者资料按Luminal A、Luminal B、Her2+、三阴型分子亚型分为4个组,分析各组放疗与未放疗5年局部复发(LR)率、远处转移(DM)率、无瘤生存(DFS)率和总生存(0S)率差别和影响局部复发因素。结果 随访率为86.0%;Luminal A型中放疗的5年LR率低于未放疗的(4.6%:15.8%,x2=5.74,P=0.017),DM、DFS、OS的均相似(17.2%:19.7%,x2=0.17,P=0.682;77.0%:67.1%,x2=1.99,P=0.158;87.4%:85.5%,x2=0.12,P=0.733)。Luminal B型中放疗的5年LR率低于未放疗的(3.7%:12.1%,x2 =4.13,P=0.042),DFS和OS放疗的高于未放疗的[84.0%:57.6%(x2=14.61,P=0.000)和91.4%:70.7% (x2=11.87,P=0.001)],DM的相似(12.3%:22.2%,x2=2.97,P=0.085)。Her2+型中放疗的5年LR率低于未放疗的(5.6%:31.0%,x2 =4.31,P=0.035),DFS放疗的高于未放疗的(61.1%:13.8%,x2=11.44,P=0.001),DM和OS均相似(27.8%:41.4%,x2=0.89,P=0.345和66.7%:48.3%,x2=1.52,P=0.218)。三阴型中LR、DM、DFS、OS的均相似(8.7%:26.1%,x2=2.42,P =0.120;39.1%:47.8%,x2 =0.35,P =0.552;52.2%:26.1%,x2=3.29,P =0.070;65.2%:56.5%,x2=0.37,P=0.546)。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和放疗为影响局部复发的独立因素(x2 =4.76,P=0.029和x2 =8.06,P=0.005)。结论 改良根治术后T1~T2期伴1~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中Luminal A、Luminal B、Her2+型均可从放疗中不同程度获益,而三阴型未显示获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期与哺乳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妊娠期与哺乳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 包括病程延迟、肿瘤长径、家族史、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淋巴结转移情况等。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无病生存(DFS)和总生存(OS)分析, 并行Log-rank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应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患者中位病程延迟6个月(1~12个月), 肿瘤长径≥5 cm者16例(64.0%)。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 病程延迟、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DFS和OS的主要因素(均P<0.05)。多因素生存显示, 病程延迟是妊娠期与哺乳期乳腺癌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6), 淋巴结转移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5)。25例患者中15例(60.0%)出现复发或转移, 5年DFS率和OS率分别为41.6%和52.0%。结论妊娠期与哺乳期乳腺癌具有分期较晚、免疫类型差、复发转移率高、生存率低等不良特征及预后。病程延迟是妊娠期与哺乳期乳腺癌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接受手术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预后因素, 以及术后胸腔放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21年9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确诊为SCLC并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纳入的患者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患者的生存时间。预后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64例, 5年总生存(OS)率为43.5%。单因素分析显示, TNM分期(P=0.027)、术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P=0.039)和辅助胸腔放疗(P=0.041)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 TNM分期(P=0.038)和辅助胸腔放疗(P=0.022)为接受手术SCLC患者的预后因素。术后接受辅助胸腔放疗SCLC患者与未行放疗患者5年OS率为71.6%∶35.4%(P=0.028)。术后淋巴结病理分期为N2期的SCLC患者行辅助胸腔放疗与否, 患者OS率(75.0%∶0%, P=0.03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NM分期和术后辅助胸腔放疗是接受手术治疗SCLC患者的预后因素。术后病理分期为N2期的SCLC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SCLC)患者完全切除术后预后及脑转移(BM)的高危因素, 以筛选最可能从预防性颅脑照射(PCI)中获益的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8年12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行完全切除的LS-SCLC患者94例, 其中31例接受PCI治疗, 63例未接受PCI治疗。使用Kaplan-Meier法分析预后及脑转移的相关因素, 并使用log-rank检验分析组间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总生存(OS)及B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PCI组2、5年OS率为80.6%、61.3%, 非PCI组分别为61.9%、46.0%(P=0.001)。PCI组2、5年无脑转移生存(BMFS)率为80.6%、54.8%, 非PCI组分别为57.1%、42.9%(P=0.045)。PCI组2、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为71.0%、48.4%, 非PCI组分别为49.2%、34.9%(P=0.016)。PCI可提高pⅡ/Ⅲ期患者OS(P=0.039, P=0.013), 但pⅠ期患者OS获益不显著(P=0.167)。PCI组有3例(9.7%)患者发生BM,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