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性病门诊就诊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性病门诊就诊者焦虑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和相关因素调查表,对153例性病门诊就诊者进行调查,并对其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性病门诊就诊者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的阳性反应率分别为56.9%及42.5%。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有病程、性病诊断数量、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性格、生活总体满意程度和性病知识了解程度,而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为病程、职业、性病诊断数量、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性格、生活规律程度、生活总体满意程度、经济状况满意程度和家庭和睦满意程度。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病诊断数量、病程、生活总体满意程度、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为焦虑情绪的主要影响因素,而性病诊断数量、生活总体满意程度、病程和生活规律程度为抑郁情绪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性病门诊就诊者焦虑抑郁情绪问题突出,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丹参对系统性硬化病患者皮损高胶原合成成纤维细胞克隆Ⅰ型前胶原基因转录的调控。方法 采用系统性硬化病患者皮损和正常人皮肤胶原合成异质性成纤维细胞克隆,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1 g/L丹参注射液及其主要水溶性单体(20 mg/L丹参素钠、5 mg/L丹酚酸B、5 mg/L原儿茶醛)和脂溶性单体(5 mg/L丹参酮ⅡA)对系统性硬化病和正常人高、低胶原合成克隆增殖活性(A490)的影响。利用瞬时转染、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检测上述药物对克隆Ⅰ型前胶原α1链(COL1A1)基因近端启动区活性的调控。结果 在早期(≤3 d),丹参注射液及单体对成纤维细胞克隆增殖的抑制不显著(P > 0.05)。但随作用时间延长,它们对克隆增殖的抑制作用多逐渐增强,第5天,丹参注射液组与水溶性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 = 3.22,P < 0.01);第7天,丹参注射液组、丹酚酸B组和原儿茶醛组与水溶性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 分别为4.74、3.03、2.56,P值均 < 0.05)。第5天和第7天,丹参酮ⅡA组与脂溶性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2和2.15,P值均 < 0.05)。丹参注射液、丹参酮ⅡA和原儿茶醛抑制系统性硬化病和正常人成纤维细胞克隆中COL1A1近端启动区的活性(P < 0.01),前两种药优先下调系统性硬化病高胶原合成克隆中COL1A1近端启动区的活性,COL1A1近端启动区在系统性硬化病高、低胶原合成克隆中的活性水溶性阴性对照组为12.019 ± 0.830和5.388 ± 0.480,丹参注射液组为4.445 ± 1.061和2.856 ± 0.597,F = 31.78,P < 0.01;脂溶性阴性对照组为14.155 ± 0.672和4.299 ± 0.252,丹参酮ⅡA组为9.638 ± 0.854和3.192 ± 0.450,F = 24.10,P < 0.01。结论 丹参可抑制系统性硬化病高胶原合成成纤维细胞克隆Ⅰ型前胶原基因的转录,其单体丹参酮ⅡA和原儿茶醛可能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系统性硬化病(SS)患者皮损成纤维细胞单克隆Ⅲ型前胶原基因的转录特性及丹参对其的调控。方法 构建含有人Ⅲ型前胶原α1链(COL3A1)基因不同长度转录调控序列的重组质粒,利用瞬时转染、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检测其在SS患者皮损和正常人皮肤胶原合成异质性成纤维细胞克隆中的活性,并筛选出COL3A1近端转录调控靶序列。再通过转染、报告基因测活技术测定丹参注射液及其主要单体(丹参素钠、丹酚酸B、原儿茶醛和丹参酮ⅡA)对SS和正常人胶原合成异质性成纤维细胞克隆COL3A1近端启动区活性的调控。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基因转染、测活实验中,phCOLH30.1活性的比较采用t检验;丹参干预实验中,phCOLH30.1活性的比较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若两因素存在交互作用,再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若无交互作用,去除交互项,检验主效应。结果 6个COL3A1转录调控序列中,近端启动区-96 bp ~ +16 bp在SS组和正常对照组不同成纤维细胞克隆具有最高或较高的活性,且其活性与克隆的胶原合成能力呈正相关。丹参注射液下调COL3A1近端启动区在SS组(阴性对照组高、低胶原合成克隆COL3A1近端启动区相对活性分别为3.879 ± 0.309和2.150 ± 0.262,丹参注射液组分别为2.261 ± 0.619和1.462 ± 0.29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均 < 0.01)和正常对照组高、低胶原合成克隆中的活性(阴性对照组分别为3.039 ± 0.271和2.223 ± 0.247,丹参注射液组分别为1.681 ± 0.263和1.121 ± 0.36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均 < 0.01)。丹酚酸B下调COL3A1近端启动区在SS组高胶原合成克隆中的活性(为2.309 ± 0.524,与阴性对照组高胶原合成克隆相比,P < 0.01)和在正常对照组高、低胶原合成克隆中的活性(分别为2.126 ± 0.320和1.976 ± 0.362,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 < 0.05)。丹参酮ⅡA仅下调COL3A1近端启动区在SS组高胶原合成克隆中的活性(2.975 ± 0.666,阴性对照组为5.379 ± 0.238,P < 0.01)。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对COL3A1近端启动区在成纤维细胞克隆中的活性无抑制作用。结论 SS成纤维细胞高胶原合成克隆的Ⅲ型前胶原基因在转录水平即被激活并能被丹参注射液、单体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抑制。  相似文献   
4.
维细胞克隆所占的比例(50.0%)高于正常对照组(12.5%),SS组成纤维细胞克隆的平均COL1A1mRN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3.690,P<0.01).5个COL1A1上游转录调控序列中-174~+42 bp在SS组和正常对照组不同成纤维细胞克隆均具有最强启动活性.COL1A1转录调控序列的活性与成纤维细胞克隆的COL1A1mRNA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SS高胶原合成的成纤维细胞克隆的COL1A1基因在转录水平即被激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拟探讨焦虑、抑郁对白癜风患者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拟为白癜风发病因素中的神经心理因素提供更确切的证据以及为白癜风的心理干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心理研究员依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HAMA-14)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对白癜风患者在治疗前进行焦虑、抑郁评分。皮肤科医生依据病情及患者治疗意愿对白癜风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分为:单纯外涂药物治疗组、外涂药物+口服中西药联合治疗组,其中联合治疗组又分为:(1)活血合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内中药制剂)30ml bid口服;(2)甘草酸苷2#tid口服;(3)活血合剂30ml bid+甘草酸苷2#tid口服;(4)泼尼松20mg qd口服。进行为期3个月的临床治疗观察,对各治疗组进行疗效指数的评估,分析焦虑抑郁评分和治疗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纳入200例白癜风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男69例、女131例。单纯外涂药物治疗组,稳定期65例,进展期7例;外涂药物联合口服中西药治疗组,稳定期44例,进展期84例。200例患者治疗观察期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均完成了为期3个月的临床观察。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各治疗组白癜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与疗效指数的相关的系数r分别为:(1)单纯外涂药物治疗组,焦虑/抑郁:0.598/0.515;(2)活血合剂30ml bid口服+外涂药物治疗组:焦虑/抑郁:0.617/0.534;(3)甘草酸苷2#tid口服+外涂药物治疗组:焦虑/抑郁:0.623/0.519;(4)活血合剂30ml bid+甘草酸苷2#tid口服+外涂药物治疗组:焦虑/抑郁:0.673/0.530;(5)泼尼松20mg qd 口服+外涂药物治疗组:焦虑/抑郁:0.710/0.619。 结论 无论是单纯外涂药物治疗组还是外涂药物+口服中西药联合治疗组,疗效指数均和焦虑、抑郁评分呈负相关性。焦虑、抑郁评分的高低会影响和白癜风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心理因素可能参与了白癜风发病全程,在白癜风的治疗中可能需要添加心理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6.
刺血拔罐配合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2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坐骨神经痛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它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临床少见 ,多由坐骨神经炎引起 ,患者主诉多有受寒病史 ;继发性则主要见于梨状肌综合征 ,腰椎间盘脱出症 ,退行性腰椎病变等。主要表现为沿坐骨神经通路的剧烈疼痛 ,由臀部、髋部向下括散到小腿外侧和足背。近两年来 ,我们临床上采用刺血拔罐配合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 2 7例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2 7例患者中 ,男性 16例 ,女性 11例 ,年龄最小 39岁 ,最大 72岁 ,病程最短者 2月 ,最长者15年。其中坐骨神经炎 3例 ,梨状肌综合征 7例 ,…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基于祛风理气活血的中药基础方口服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白癜风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临床可行性,为在西医综合型医院推广中西医病症结合白癜风治疗策略提供实践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将218例白癜风患者分为病例组(中药基础方口服联合常规西药治疗)126例,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92例。 结果 病例组总有效率62.70%,对照组总有效率41.30%,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病例组白斑消退率为38.62%,而对照组为20.94%,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分层分析显示,无论是进展期还是稳定期,病例组的总有效率和白斑消退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中,病例组的总有效率和白斑消退率相较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病例组为7.14%,对照组为6.52%,以胃肠道反应为主,能耐受,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医生认为病症结合治疗策略易于理解,便于实施,接受度与可操作性几乎达到100%。 结论 中药基础方口服联合常规西药的白癜风治疗策略疗效肯定,安全性良好,可行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3种促/抗纤维化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干扰素γ(IFN-γ)对系统性硬化病(SS)患者皮损成纤维细胞(Fb)克隆胶原基因转录的调控。方法:采用含有人Ⅰ型、Ⅲ型前胶原α1链(COL1A1,COL3A1)基因近端转录调控序列的重组质粒,利用瞬时转染、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检测TGF-β1、CTGF和IFN-γ对SS患者皮损和健康人皮肤胶原合成异质性Fb克隆COL1A1和COL3A1近端启动区活性的调控。结果:TGF-β1(5μg/L)上调COL1A1近端启动区在SS患者和健康人Fb克隆及COL3A1近端启动区在健康人Fb克隆中的活性;CTGF(20μg/L)上调COL1A1、COL3A1近端启动区在SS患者和健康人Fb克隆中的活性,且在SS患者Fb优先上调COL3A1近端启动区在低胶原合成克隆中的活性。IFN-γ(100μg/L)上调COL3A1近端启动区在SS患者低胶原合成Fb克隆中的活性,未发现其显著改变COL1A1近端启动区在SS患者和健康人Fb克隆、COL3A1近端启动区在健康人Fb克隆中的活性。结论:在胶原基因转录水平,SS高胶原合成Fb克隆对外源性细胞因子的反应呈现下降趋势;IFN-γ不抑制SS和健康人Fb克隆COL1A1和COL3A1近端启动区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10.
Th17在SLE的组织定位和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的比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产生IL-17的CD4+T细胞(Th17)在SLE患者组织中的定位,以及与狼疮活动的关系.方法 共聚焦显微镜、免疫荧光双标技术、免疫组化和HE染色,分析Th17细胞业群在4例活动期SLE患者和2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皮损组织和肺组织中的定位.流式细胞仪检测50例SLE患者和15例正常人对照外周血Th17的比例,RT-PCR检测相关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用ELISA检测血清中IL-17的分泌水平.结果 在活动期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可见有Th17细胞,其IL-17的荧光强度为(127.6±20.5),明显高于正常人IL-17荧光强度,其值为(40.6±11.1),P<0.001.在活动期SLE患者受损的皮肤组织和肺组织中可见有Th17细胞的浸润,而正常人皮肤未见有Th17细胞的浸润.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中Th17比例明显增加,且与SLE活动指数(SLEDAI)呈正相关.相关细胞因子IL-17A和IL-17F mRNA表达明显增加,血清中的不IL-17水平分泌增加,活动期SLE患者中Th17增加与血管炎的发病呈正相关,经过治疗后Th17随病情缓减而减少.结论 Th17细胞亚群在活动期SLE患者体内扩增,其扩增与SLE活动密切相关,可能参与SLE 血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