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胃肠功能障碍是胃肠道疾病手术后发生率非常高的一类并发症,直接影响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延缓患者生活质量恢复。胃肠道术后患者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具有个体差异性,部分轻症患者无需给予特别治疗即可恢复,但也有部分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严重程度较高,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影响患者康复及预后。胃肠道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的机制复杂,至今仍未完全阐明,也尚未形成一种特效治疗方法。临床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多,也得出了较多结论,文章就近年来胃肠道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与治疗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治疗棘手的外科急腹症.尤其老年患者多合并全身重要器官的损害,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机会高,风险极大[1].  相似文献   
3.
胰腺星形细胞(PSC)是一种与肝星状细胞结构和功能相似的细胞,通常处于静息态,受到致病因子的刺激时可由静息态转变为激活态,转变为"成肌纤维细胞",自分泌和旁分泌的作用下持续增生;PSC的增生和激活是胰腺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活化的PSC合成大量的细胞外基质沉积在胰腺,从而导致胰腺纤维化的发生,在慢性胰腺炎及胰腺癌胰腺纤维化的过程起重要作用。目前针对抑制PSC的活化及增殖进行的靶向治疗也取得了初步进展。本文就PSC的特性、分离方法及其增殖、活化及凋亡,以及PSC在胰腺炎症和肿瘤中的作用和靶向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大宗结肠癌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探讨围手术期输血对结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方法:对10年内723例结肠癌手术治疗病例预后进行了回顾性单因素分析。结果:围手术期输血≥800mL可显著降低患者生存率(P0.05),特别对40岁以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乳头状腺癌、TNMⅠ期、一站淋巴结转移(N1+)、以及无肝转移患者的预后有显著性不良影响(P0.05)。结论:围手术期输血对上述结肠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不良影响,因此对此类患者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但对Ⅳ期病例及有远处转移者的预后围手术期输血并无不良影响,输血的适应证对此类病人应当放宽。  相似文献   
5.
胆心综合征易与冠心病、心肌炎及心肌病等混淆,造成误诊.本院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17例胆心综合征患者,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7例患者中男6例,女11例;年龄45~79岁,平均69岁;其中胆囊炎5例,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8例,胆总管结石4例.既往有心脏病史4例,病史3~7年.患者均有右上腹疼痛,伴右肩背放射痛7例,发热9例,寒战3例,发作性心前区疼痛3例,心悸、胸闷10例.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引起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临床上较凶险的并发症,随着内镜下治疗技术的应用,其病死率有所下降[1].本院于2000年5月至2011年9月采用多环结扎器行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EVL)联合中药治疗96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马慧发  顾俊平  焦秋明 《职业与健康》2010,26(12):1425-1426
目的总结探讨外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以及相关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2008年12月间天津市天和医院普外科356例经手术诊断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术中情况及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2例(6.2%)患者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单因素分析发现导致术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有:性别(男)、既往溃疡病史、术前高胆红素水平、碱性磷酸酶(ALP)升高、血小板(PLT)减少、根治性手术方式、手术时间长和术中失血量多。多因素分析发现高危因素为既往溃疡病史、手术方式及术前胆红素水平。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应激性消化道黏膜病变。良好的术前准备、术中维持生命体征稳定,术后针对高危因素患者加强抗感染和抑制胃酸等措施可以减少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胆心综合征是指由胆道疾病(包括急、慢性胆囊炎,肝内胆管、胆道或胆囊结石等)引起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脏功能失调以及心电图异常的临床综合征.目前认为,胆心综合征有两种类型,一是胆道系统有疾病而心脏并无器质性病变,一是既有胆系疾病又有冠心病,后一种情况在中老年人中多见.  相似文献   
9.
复发性急性胰腺炎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永生  孙刚  马慧发  吴禹 《职业与健康》2010,26(12):1428-1430
急性胰腺炎(AP)是局部和全身免疫炎症反应的典型疾病。在个体化治疗及综合治疗的原则下,约70%~80%的患者获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有一部分胰腺炎经治愈后反复发作,称之为复发性急性胰腺炎(RAP),即一次发作后间隔一段时间可再发作,也可反复多次发作,每次发作均有典型AP的临床表现,且在急性发作期过后,胰腺组织和功能都可恢复正常,不致遗留不可逆的组织损害或永久的外分泌和(或)内分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清胰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药清胰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04年7月至2010年6月本院收治的78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胰汤[药物组成:柴胡9 g,黄芩9 g,延胡索9 g,川楝子9 g,红藤15 g,败酱草15 g,蒲公英30 g,紫花地丁30 g,桃仁9 g,牡丹皮15 g,大黄(后下)15 g]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两组分别于治疗1、7、14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外周血清HMGB1、TNF-α、IL-1β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1 d时HMGB1、TNF-α、IL-1β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1 d时比较,两组治疗7 d和14 d HMGB1均明显升高,对照组治疗14 d 及治疗组治疗7 d和14 d TNF-α、IL-1β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治疗组治疗7 d、14 d HMGB1、TNF-α、IL-1β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 清胰汤可能通过下调HMGB1的表达,从而改善SAP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