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桡骨远端骨折是骨科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此类骨折损伤的严重程度主要与骨密度和暴力伤害的程度有关,其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逐年升高。治疗方法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2种形式。目前采用手术疗法治疗的较多,但术后常会出现并发症,影响腕部功能。中医小夹板疗法作为经典的保守疗法,在骨科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归纳和总结手法复位配合传统、改良夹板联合中药内服、中药外用、针刺等其他疗法在此类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旨在挖掘中医小夹板疗法的特色与优势。  相似文献   
2.
文题释义:尺骨茎突骨折:高达50%-70%的桡骨远端骨折合并有尺骨茎突骨折,骨折预后由此产生的并发症已经引起了临床的重视,但对尺骨茎突骨折是否需要固定仍存在争议。桡骨远端骨折Frykman分型:由Frykman于1967年提出,8种分型中的偶数型均合并有尺骨茎突骨折。背景:临床中对于桡骨远端骨折或是关节脱位的治疗普遍比较重视,但却很少关注尺骨茎突骨折,而且对尺骨茎突骨折是否需要固定存在争议。骨科生物力学研究中,选用尸体实验可能会遇到尸体模型选择标准不一以及力学测量手段不同等问题。 目的:选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基于Mimics软件构建桡骨远端Frykman Ⅷ型骨折钢板螺钉固定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并设定工况与载荷进行力学分析,希望给此类骨折修复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基于1例健康志愿者的前臂及手部CT图像建立正常腕关节三维有限元基础模型,调试后通过轴向加载100 N应力得出桡骨远端的应力分布云图,与文献中尸体实验数据对比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通过有限元相关软件分网、切割造模建立桡骨远端Frykman Ⅷ型骨折合并尺骨茎突Ⅰ型和Ⅱ型骨折的2种有限元模型,并完成桡骨远端钢板螺钉固定模型的组装。在旋转工况下设定载荷,分析2个模型中钢板内植物单元的应力分布、下尺桡关节的相对位移及尺骨茎突骨折端位移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建立并验证了正常腕关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以此为基础延伸建立出桡骨远端Frykman Ⅷ型骨折合并尺骨茎突Ⅰ型和Ⅱ型骨折桡骨远端钢板螺钉固定的2种有限元模型;②在设定相同旋转载荷条件下,桡骨远端Frykman Ⅷ型骨折合并尺骨茎突Ⅰ型骨折的钢板固定模型中钢板单元承受的应力及应力分布范围均小于合并尺骨茎突Ⅱ型骨折钢板固定的骨折模型,下尺桡关节的相对位移值及尺骨茎突骨折端位移值也小于后者;③提示构建的腕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可用于腕部骨折的力学机制分析;通过有限元分析研究显示,桡骨远端Frykman Ⅷ型骨折中尺骨茎突骨折会影响下尺桡关节的稳定性,其中合并有尺骨茎突Ⅱ型骨折时较为明显,可以给此类骨折修复方案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ORCID: 0000-0001-7298-6727(李永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模拟尺骨茎突骨折的机制,构建包括主要骨骼和韧带的尺骨茎突骨折的有限元模型,为尺骨茎突骨折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可靠的工具。方法:基于正常人体腕关节的CT影像及各组织解剖特点、材料参数,建立筋骨结构完整的腕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然后根据尺骨茎突骨折的相关特点,进行截骨造模,建立筋骨结构完整的尺骨茎突骨折有限元模型,计算和分析下尺桡关节的应力分布、相对位移变化及尺骨茎突骨折端位移变化情况。结果:建立了387 763个节点,1 094 717个单元的骨骼、软骨、韧带、骨间膜等结构完整的尺骨茎突骨折有限元模型,不同工况下计算得出的下尺桡关节的应力分布、相对位移变化及尺骨茎突骨折端位移变化情况与临床实际符合。结论:建立的腕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可用于尺骨茎突骨折的力学机理分析,计算出的下尺桡关节的应力分布、相对位移变化及尺骨茎突骨折端位移变化情况符合临床中尺骨茎突骨折分型的描述,可用于尺骨茎突骨折力学变化的可视化分析及临疗效评估研究。  相似文献   
4.
背景:在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发现,接受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后出现尺侧柱并发症的比例小于接受单纯行桡骨远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作者认为这与夹板在治疗周期中视腕关节为一个整体并能够提供尺侧柱的相对稳定性,能够重建腕关节三柱的稳定有关。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法探讨夹板对桡骨远端FrykmanⅧ型骨折尺侧柱干预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基于一健康志愿者的前臂及手部CT图像建立正常腕关节三维有限元基础模型,通过有限元相关软件分网、切割造模建立桡骨远端FrykmanⅧ型骨折合并尺骨茎突Ⅰ型和Ⅱ型骨折2种有限元模型,以此为基础延伸建立出夹板及桡骨远端钢板固定的4种腕关节骨折有限元模型。分析各模型在轴向压缩、横向拉伸、旋前和旋后种工况下,下尺桡关节的应力分布及相对位移变化、尺骨茎突骨折端位移变化及方向。结果与结论:①在横向拉伸、旋前及旋后工况下,夹板干预后桡骨远端FrykmanⅧ型骨折合并尺骨茎突Ⅰ型骨折模型的尺月韧带、尺三角韧带、掌背侧尺桡韧带应力值均小于钢板干预的相对应骨折模型;②在旋前及旋后工况下,夹板干预桡骨远端FrykmanⅧ型骨折合并尺骨茎突Ⅰ型及Ⅱ型骨折模型的下尺桡关节相对位移值均小于钢板干预的相对应骨折模型;③在横向拉伸、旋前及旋后工况下,夹板干预桡骨远端FrykmanⅧ型骨折合并尺骨茎突Ⅰ型及Ⅱ型骨折模型的尺骨茎突骨折端位移值小于钢板干预的相对应骨折模型;④结果表明,桡骨远端FrykmanⅧ型骨折后下尺桡关节的稳定性变差,其中发生尺骨茎突Ⅱ型骨折时更为明显;在此类骨折的治疗中与单纯行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相比较,夹板作为弹性固定在治疗周期中视腕关节为一个整体并能够提供尺侧柱的相对稳定性,藉此进一步揭示了夹板弹性固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手术修补旋前外旋型Ⅲ度踝关节骨折三角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将52例旋前外旋型Ⅲ度踝关节骨折其中内踝骨质完整的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三角韧带手术治疗组(治疗组)和术后内翻位石膏固定组(对照组)各23例,均行外踝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丝钉内固定,下胫腓关节以螺钉固定8周;治疗组同时行三角韧带修补,对照组术后行内翻位石膏固定治疗;随访11~34个月,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估疗效。结果:52例患者均获随访,治疗组和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84.6%和65.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旋前外旋型Ⅲ度踝关节骨折中三角韧带损伤,有必要同时进行修补。  相似文献   
6.
赵勇  李永耀 《中国骨伤》2020,33(4):293-297
正据数据统计,髋部骨折占成人全身骨折的7.01%,65岁以上的髋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3.79%~([1])。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率约占髋部骨折的一半,多由老年人的低能量跌倒损伤所致,其骨折粉碎程度往往与骨质疏松情况密切相关~([2-3])。随着交通的现代化发展,高能量损伤所致中青年转子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手法整复夹板固定与单纯桡骨远端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FrykmanⅧ型骨折的近期疗效和并发症,探讨夹板固定对尺侧柱损伤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匹配、配对方法设计临床研究,要求性别相同、年龄相近、治疗后桡骨远端解剖学评分等级和尺骨茎突骨折类型一致,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治疗者纳入夹板组,单纯行桡骨远端钢板固定治疗者纳入内固定组,共配对34对(68例)。结果:随访至治疗后12周,桡骨远端骨折均愈合良好。夹板组出现尺侧柱并发症9例,内固定组24例(P0.05)。通过Bunger的Colles骨折复位解剖学评分标准进行评估,夹板组优良率79.4%;内固定组97.1%(P0.05)。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夹板组优良率91.2%,内固定组64.7%(P0.05)。夹板组腕关节桡尺偏活动度、旋前及旋后活动度分别为健侧的(81.4±6.8)%、(80.3±10.2)%,内固定组分别为(76.8±8.0)%、(71.4±8.5)%(P0.05)。夹板组手捏力为健侧的(73.1±6.5)%,内固定组为(69.8±6.4)%(P0.05)。结论: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治疗终末桡骨远端骨折,虽解剖学评分不及单纯桡骨远端内固定治疗,但获得了更满意的腕关节功能,腕关节桡尺偏活动度、旋前及旋后活动度范围优于后者,且因尺侧柱损伤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内侧入路结合可吸收线皮内缝合治疗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采取后正中旁内侧入路结合可吸收线皮内缝连续合治疗闭合跟腱断裂43例,观察术后皮缘坏死率、感染率及术后6个月切口瘢痕愈合情况.结果:43例术后随访10~22个月,平均15个月;1例术后10周再次拉伤,42例切口愈合好、瘢痕小,根据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优38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98%.结论:采用后正中旁内侧入路结合可吸收线皮内缝连续合治疗跟腱断裂,切口愈合好、瘢痕小、皮缘坏死及切口感染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旋前-外展型三踝骨折的稳定性。方法:将7对踝关节标本行间断骨钻孔后根据受伤机制施加暴力,制备旋前-外展型三踝骨折模型14踝,其中3对(6踝)踝关节标本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将一侧踝关节标本先进行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再进行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另一侧踝关节标本先进行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再进行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每次复位固定后,先后对模型施加10 Nm、15 Nm、20 Nm的扭矩外旋足踝,通过在X线片上测定下胫腓联合间隙确定其稳定性。执行完一种固定方式的稳定性测试后,将标本上固定的外固定架或内固定物完全拆除,并将踝关节标本恢复至复位固定前的状态,然后进行另一种固定方式的稳定性测试。比较不同扭矩下两种固定方式对下胫腓联合间隙的影响。结果:造模后双侧踝关节下胫腓联合间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9±2.93)mm,(4.28±1.69)mm,t=0.378,P=0.540]。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和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的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旋前-外展型三踝骨折,施加10 Nm、15 Nm、20 Nm扭矩后,两组下胫腓联合间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72±2.46)mm,(5.29±3.58)mm,t=0.246,P=0.811;(5.69±2.72)mm,(6.98±3.05)mm,t=-0.773,P=0.458;(5.70±2.95)mm,(6.80±3.20)mm,t=-0.618,P=0.551]。结论: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旋前-外展型三踝骨折,其稳定性与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祖师麻膏药(CDP)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经济性,以期为卫生医疗用药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Treeage Pro软件对CDP vs 吲哚美辛巴布膏(IC)干预KOA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成本参数源于米内网数据库和相关文献,同时根据一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得出的效果参数(WOMAC疼痛评分应答率)评价2种治疗方案短期内的经济性,模型模拟的干预时间为2周。通过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旋风图)、概率敏感性分析(增量成本效果散点图、成本-效果可接受曲线),对本研究结果的稳健性进行验证。结果:基础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值为1 638.10元,即相比于IC疗法,使用CDP疗法每多有效治疗1例KOA患者需多花费1 638.10元,当患者的个人意愿支付价格高于1 638.10元时,CDP组更具经济性。敏感性分析结果验证了基础分析结果的稳健性,CDP组的临床疗效和药品单价、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对研究结果有一定影响,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当患者的个人意愿支付价格高于1450元时,具有更高经济性概率的干预方案同基础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当个人意愿支付价格高于1450元时,KOA患者选用CDP疗法比IC疗法在改善疼痛方面更具有经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