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业科学   1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国外松的种实害虫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表明,为害广东省国外松种子园的种实害虫有11种,其中以油松球果小卷蛾、微红梢斑螟和松实小卷蛾为害最严重。这些害虫的天敌资源丰富,共28种,但尚未有优势种群。化学防治可用2.5%溴氰菊酯10000倍液喷杀,防治效果达82%以上。  相似文献   
2.
松突圆蚧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82年以来,在毗邻澳门、香港的沿海地区,发现马尾松林遭受松突圆蚧为害。据1983年~1984年由广东省林业厅组织的全省性多次调查证实,该虫已发生于珠海、斗门、中山、深圳、宝安、惠东、惠阳、东莞、新会、博罗、海丰、台山和惠州等县(市),受害面积261万多亩。其中52.2万亩已连片枯死或濒于死亡。目前灾情还在继续扩展蔓延。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属同翅目盾蚧科,是日本蚧虫学者高木贞夫(Takagi)于1965年首次在我国台湾省台北市杨明山发现。1980年日本蚧虫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我国南方松林的主要害虫。其发生世代多,面积大,为害严重,造成损失大。在70年代初,我们获得了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 CPV)。多角体呈六边形的廿面体,大小为0. 5—6微米。病毒粒子廿面体,直径为42—56毫微米,在每个角上有一刺状物突起。经多年的研究,证实D. CPV致病力强,3~4龄幼虫半致死浓度(Lc50)为2.5×10~6PIB/毫升;已在林间试验四万余亩,杀虫率达70%以上,持效作用达5—6年。D. CPV可用松毛虫幼虫大量生产,成本低。对脊椎动物安全。应用D. CPV防治马尾松毛虫是一种有效而可行的生物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省外引松主要梢果害虫寄生蜂的调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结果表明:我省外引松主要梢果害虫的微红梢斑螟、松实小卷蛾、油松球果小卷蛾的寄生蜂共有26种。其中寄生于微红梢斑螟的16种、松实小卷蛾的10种、油松球果小卷蛾的2种、在为害枝梢的微红梢斑螟、松实小卷蛾上的寄生率达13.2%,在为害球果的微红梢斑螟上寄生的主要是广大腿小蜂,平均寄生率达15.7%。经鉴定的寄生蜂12种,隶属于茧蜂、姬蜂、小蜂、广肩小蜂、扁股小蜂、肿腿蜂6个科。并分别对6个科的寄生蜂的分布和主要特征以及生物学特性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采用中林院林木菌根研究开发中心提供的四个菌剂和截根菌根化育苗方法.在地处北热带的广东省惠州市,培育湿地松半年生Pt菌根苗.经对苗期苗木的试验分析,菌根苗与对照相比,在苗高、地径、单株总鲜重和总叶绿素含量上表现出较强的规律性、人多数有突出增益。试验认为,截根菌根化育苗技术,容易掌握,建议作进一步试验与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Takagi)属盾蚧科突圆蚧属,是近年在广东省新出现的松树害虫,为害马尾松、黑松、加勒比松、火炬松、湿地松等松属树种。该虫生活隐蔽,多寄生于针叶基部叶鞘内,将口针插入叶部维管束吸取液汁或直接吸取细胞液,导致针叶萎黄,林木生长衰退和枯死。据广东省林业厅1984年调查,在珠海、深圳、中山、惠阳、斗门和东莞等12个沿海县、市的松林受松突圆蚧为害面积达257万亩,其中142万亩严重受害。湿地松为南方大面积引种的树种,以生长速度快、树干通直、抗逆性强等特点称著,深受群众喜爱。我省从六十年代开始至今已经种植湿地松达300多万亩,成为造林绿化主要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7.
中华叶甲(Basiprionota chincnsis F.)是泡桐的重要食叶害虫,1981—82年我们对它的2种天敌——腹柄姬小蜂(Pediobius sp.)和啮小蜂(Tetrostithus sp.)作了初步观察。腹柄姬小蜂寄生中华叶甲蛹,林间7—10月出现,1代历时约1个月,成蜂羽化后即能飞翔交尾,用蔗糖水饲养,寿命  相似文献   
8.
松突圆蚧空间分布型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空间分布型是指一种昆虫群体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空间分布结构。这种分布结构是昆虫种的遗传特性与生活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结果。明确昆虫的分布型,可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征,为确定抽样技术、取样数量提供理论依据。对害虫发生的预测预报及其防治对策的抉择均有指导意义。为了研究松突圆蚧的发生规律和防治工作中能够采取较合理的取样方法和取样数量。我们运用几种聚集度指标法和比较频次  相似文献   
9.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是松树的一种严重害虫,以若虫和雌成虫固定在松针基部吸取汁液而造成为害。目前其分布仅限于日本的冲绳、台湾、香港、澳门和广东。广东于1982年首次发现,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及其附近的珠海、斗门、台山、中山、新会、番禺、博罗、东莞、宝安、深圳、惠阳、惠州、惠东、紫金、海丰、增城等19个县市。至1986年9月发生面积已达471万亩,其中严重受害121万亩,且发生面积逐年增加。为寻找抗虫树种,制订防治措施和给造林更新的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1984年以来,我们对15种松树进行了接虫观察试验。现将3年的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0.
十五种松树对松突圆蚧抗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均可寄生在试验的十五种松树上,其中以马尾松和裂果沙松受害严重,卵果松、卡锡松、晚松和湿地松有明显的抗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