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0篇
农业科学   2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关于昆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传递,在林间的持效作用,国内外已有报导。家蚕CPV可以通过蚕卵一代传到下代。通过卵表消毒可以有效地防止卵表传递。CPV在自然界能通过食物和环境的污染等方式传给下一代寄主。日本应用赤松毛虫CPV防治赤松毛虫持效达3~5年。马尾松毛虫CPV(下称DCPV)的传递及持效作用未见报导。我们在室内给马尾松毛虫(下称松毛虫)添食10~6PIB/m1后,观察其各种虫态带CPV的情况。调查在林间应用DCPV防治后的传递及其持效作用。这对进一步正确评价DCPV的效果有实际意义。现将观察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
1984年8月在本所林地采集的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死幼虫,曼微镜检查发现有四角形多角垂体病毒。在室内用养虫盅养虫,用四角形多角体悬浮液喷布在松针上,供幼虫取食。幼虫感毒后,初期食欲不振,活动迟缓;后期虫体萎缩,刚毛竖起。喷病毒后到第七天幼虫开  相似文献   
3.
前言应用昆虫病毒防治农林害虫,是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已有多种昆虫病毒被广泛应用。同时病毒对人畜的安全问题也受到重视。自美国学者 Ignoffo C.M.等于1965年开始系统研究以来,各国学者已用51种昆虫病毒  相似文献   
4.
<正> 1984年8月在广东省林科所林地采集到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病死幼虫,经显微镜检查,发现有四角形多角体病毒。在室内用养虫盅养虫,将四角形多角体悬浮液喷洒在松枝上,供幼虫取食。幼虫感毒后,初期食欲不振,活动迟缓;后期虫体萎缩,刚毛竖起。喷病毒后第七天幼虫开始死  相似文献   
5.
我们于1972年分离获得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简称 D.CPV)后,经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迄今已在揭西等10余个县(市)4万余亩面积对马尾松毛虫进行了推广性防治试验,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部份林间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供试病毒为广东省林科所于1972年分离获得的 D.CPV16号。经过虫体复制,将虫尸加入50%甘油后保存于冰箱(-10℃),或把虫尸加工成粗提病毒悬液,加入50%甘油后保存于冰箱(2—4℃)1个  相似文献   
6.
一、长须刺蛾颗粒体病毒 1983年以来,在广州市郊龙洞地区的麻栎、柿树下,发现有长须刺蛾(Hyphorma minok Walker)的自然死亡幼虫。死虫黑色,一触即破,流出浓汁液。镜检汁液,有折光性很强的颗粒。用氨基黑染色,颗粒呈蓝黑色。 1984年6月中旬,在本所的麻栎树上采回幼虫,于15日在室内用养虫盅(10×15厘米)饲养复接,17日出现部分幼虫死亡。幼虫死亡前活动迟缓,颜色变淡,失去原有光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我国南方松林的主要害虫。其发生世代多,面积大,为害严重,造成损失大。在70年代初,我们获得了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 CPV)。多角体呈六边形的廿面体,大小为0. 5—6微米。病毒粒子廿面体,直径为42—56毫微米,在每个角上有一刺状物突起。经多年的研究,证实D. CPV致病力强,3~4龄幼虫半致死浓度(Lc50)为2.5×10~6PIB/毫升;已在林间试验四万余亩,杀虫率达70%以上,持效作用达5—6年。D. CPV可用松毛虫幼虫大量生产,成本低。对脊椎动物安全。应用D. CPV防治马尾松毛虫是一种有效而可行的生物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朱红毛斑蛾(榕树斑蛾)(Phaudaflammans Walker)在广东省的广州、陆丰等10余个县(市)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榕树。于1983年和1984年的10月间,我们在广州市郊广东省林科所林内均观察到朱红毛斑蛾的为害情况,这虫尤其喜欢取吃大叶榕和小叶榕的叶子,严重时将整株树叶吃光,在发生期间,我们采集到不少染病死虫(图一、二),病虫背面变黑,腹部及两侧呈深红带黄的颜色,组织液化,经镜检发现有大量的多角体。据统计,自然界病毒染病率达60%。在室内重新接种健康幼虫,其病虫的症状及病毒多角体与上述相同。  相似文献   
9.
用马尾松毛虫复制日本赤松毛虫CPV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我国引进日本赤松毛虫 CPV 毒株,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应用研究。本文是利用马尾松毛虫复制日本赤松毛虫 CPV 的研究总结,探讨各种复制方法的效果,并进行接种的浓度、虫体重量、收获病毒的时间与病毒产量的关系的试验,为利用日本赤松毛虫 CPV 防治马尾松毛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Motschulsky)是杉树最严重的蛀干害虫,目前仍未有很好的防治方法。1973年在信宜县大雾岭林场发现矛茧蜂(膜翅目姬蜂总科、茧蜂科、矛茧蜂亚科)(图1)。1974年以来在该场及化州县播扬林场对该蜂进行了研究。现已基本弄清其主要习性;找到了松天牛幼虫作寄主并初步掌握了繁蜂技术;在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