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5篇
农业科学   3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引言关于昆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传递,在林间的持效作用,国内外已有报导。家蚕CPV可以通过蚕卵一代传到下代。通过卵表消毒可以有效地防止卵表传递。CPV在自然界能通过食物和环境的污染等方式传给下一代寄主。日本应用赤松毛虫CPV防治赤松毛虫持效达3~5年。马尾松毛虫CPV(下称DCPV)的传递及持效作用未见报导。我们在室内给马尾松毛虫(下称松毛虫)添食10~6PIB/m1后,观察其各种虫态带CPV的情况。调查在林间应用DCPV防治后的传递及其持效作用。这对进一步正确评价DCPV的效果有实际意义。现将观察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
1984年8月在本所林地采集的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死幼虫,曼微镜检查发现有四角形多角垂体病毒。在室内用养虫盅养虫,用四角形多角体悬浮液喷布在松针上,供幼虫取食。幼虫感毒后,初期食欲不振,活动迟缓;后期虫体萎缩,刚毛竖起。喷病毒后到第七天幼虫开  相似文献   
3.
前言应用昆虫病毒防治农林害虫,是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已有多种昆虫病毒被广泛应用。同时病毒对人畜的安全问题也受到重视。自美国学者 Ignoffo C.M.等于1965年开始系统研究以来,各国学者已用51种昆虫病毒  相似文献   
4.
<正> 1984年8月在广东省林科所林地采集到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病死幼虫,经显微镜检查,发现有四角形多角体病毒。在室内用养虫盅养虫,将四角形多角体悬浮液喷洒在松枝上,供幼虫取食。幼虫感毒后,初期食欲不振,活动迟缓;后期虫体萎缩,刚毛竖起。喷病毒后第七天幼虫开始死  相似文献   
5.
我们于1972年分离获得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简称 D.CPV)后,经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迄今已在揭西等10余个县(市)4万余亩面积对马尾松毛虫进行了推广性防治试验,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部份林间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供试病毒为广东省林科所于1972年分离获得的 D.CPV16号。经过虫体复制,将虫尸加入50%甘油后保存于冰箱(-10℃),或把虫尸加工成粗提病毒悬液,加入50%甘油后保存于冰箱(2—4℃)1个  相似文献   
6.
一、长须刺蛾颗粒体病毒 1983年以来,在广州市郊龙洞地区的麻栎、柿树下,发现有长须刺蛾(Hyphorma minok Walker)的自然死亡幼虫。死虫黑色,一触即破,流出浓汁液。镜检汁液,有折光性很强的颗粒。用氨基黑染色,颗粒呈蓝黑色。 1984年6月中旬,在本所的麻栎树上采回幼虫,于15日在室内用养虫盅(10×15厘米)饲养复接,17日出现部分幼虫死亡。幼虫死亡前活动迟缓,颜色变淡,失去原有光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我国南方松林的主要害虫。其发生世代多,面积大,为害严重,造成损失大。在70年代初,我们获得了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 CPV)。多角体呈六边形的廿面体,大小为0. 5—6微米。病毒粒子廿面体,直径为42—56毫微米,在每个角上有一刺状物突起。经多年的研究,证实D. CPV致病力强,3~4龄幼虫半致死浓度(Lc50)为2.5×10~6PIB/毫升;已在林间试验四万余亩,杀虫率达70%以上,持效作用达5—6年。D. CPV可用松毛虫幼虫大量生产,成本低。对脊椎动物安全。应用D. CPV防治马尾松毛虫是一种有效而可行的生物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朱红毛斑蛾(榕树斑蛾)(Phaudaflammans Walker)在广东省的广州、陆丰等10余个县(市)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榕树。于1983年和1984年的10月间,我们在广州市郊广东省林科所林内均观察到朱红毛斑蛾的为害情况,这虫尤其喜欢取吃大叶榕和小叶榕的叶子,严重时将整株树叶吃光,在发生期间,我们采集到不少染病死虫(图一、二),病虫背面变黑,腹部及两侧呈深红带黄的颜色,组织液化,经镜检发现有大量的多角体。据统计,自然界病毒染病率达60%。在室内重新接种健康幼虫,其病虫的症状及病毒多角体与上述相同。  相似文献   
9.
用马尾松毛虫复制日本赤松毛虫CPV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我国引进日本赤松毛虫 CPV 毒株,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应用研究。本文是利用马尾松毛虫复制日本赤松毛虫 CPV 的研究总结,探讨各种复制方法的效果,并进行接种的浓度、虫体重量、收获病毒的时间与病毒产量的关系的试验,为利用日本赤松毛虫 CPV 防治马尾松毛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筛选出蝗虫微孢子虫、蜡状芽孢杆菌及簇孢霉等微生物杀虫剂,并应用于防治棉蝗的感染率达77% 以上;应用从星天牛中分离的白僵菌防治星天牛,感染率达77.8% ;应用芜菁夜蛾线虫和蠹蛾线虫防治星天牛,感染率达90% 以上。为沿海防护林木麻黄病虫害的综合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